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补骨脂

《本草纲目》:补骨脂

《本草便读》:补骨脂

《本草乘雅半偈》:补骨脂

《本草经解》:补骨脂

《本草蒙筌》:补骨脂

《本草求真》:补骨脂

《本草思辨录》:补骨脂

《本草图经》:补骨脂

《本草择要纲目》:补骨脂

《本经逢原》:补骨脂

《得配本草》:补骨脂

《顾松园医镜》:补骨脂

《冯氏锦囊秘录》:补骨脂

《海药本草》:补骨脂

《雷公炮炙论》:补骨脂

《轩岐救正论》:补骨脂

《医学入门》:补骨脂

《玉楸药解》:补骨脂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补骨脂

《证类本草》:补骨脂

「释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


「气味」(子)辛、大温、无毒。


「主治」


1、元阳衰损(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用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二钱半(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盐汤或温酒送下。自夏至起,到冬至止。每天服一次。


2、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一切风病,四肢疼痛。用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夜,晒干,加乌油麻(黑芝麻)一升炒,等麻子炸声绝后,簸去麻子,只取补骨脂研为末,以醋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盐汤送下。


3、肾虚腰痛。和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或加木香一钱亦佳。又方:破故纸(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个,共研为末,以蒜捣膏一两,和各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下,湿酒送下。妇女用淡醋汤送下。常服本方中壮筋骨,知血脉,乌须发,益颜色。此方名“青娥丸”。


4、妊妇腰痛。用破故纸二两,炒香后研成末。先嚼胡桃肉半个,然后用温酒调服药末二钱。此方名“通气散”。


5、定心补肾。和破故纸(炒)二两、白茯苓一两,共研为末;另取没药五钱,酒浸后煮化,和药末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故纸补肾,茯苓补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


6、精气不固。用破故纸、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7、小便频数,肾气虚寒。用破故纸十两(酒蒸过)、茴香十两(盐炒过),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酒送下,或以熟米、猪肾和药煨吃亦可。


8、小儿遗尿。用破故纸(炒过),研为末,每夜用开水冲服五分。


9、肾漏(阴茎不痿,精常流出,痛如针刺)。用破故纸、韭子各一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水二碗,煎至六成服下。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


10、脾肾虚泻。用破故纸(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两,共研为末,加枣肉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二神丸”。又方:照上方,加木蚝二两,名“三神丸”。


11、水泻久痢。用破故纸(炒)一两,粟壳(炙)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枣煎汁送下。


12、牙齿久痛。用补骨脂二两、青卤半两,炒过研细擦痛处。


13、跌坠腰痛。瘀血凝滞。用破故纸(炒)、茴香(炒)、辣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补骨脂(图缺)


兴阳事.止肾泄.甘温辛苦之功.固精气.愈腰疼.益火消阴之力.虚寒咳嗽.补纳有权.滑数便遗.摄虚可赖.梦遗湿火当须禁.便约津枯切勿投.(补骨脂一名破故纸.辛热入肾.助火益阳.凡命门真火不足.以及五更泄泻.肾冷精流等证.皆可服之.其所以治喘者.亦惟肾脏虚寒.真气上逆之证.但辛热香燥之物.善助湿热.倘下焦有湿.阴虚有热者.均须远之.)


(宋开宝)


【气味】辛大温,无毒。


【主治】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坠胎。


【核】曰∶补骨脂,即婆固脂,俗讹为破故纸者是也。出波斯国,及岭南诸州。今岭外山间亦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尖小似薄荷,花色微紫,实似麻粒,圆扁而黑,宜九月采。


修事,酒浸一宿,洒出,再用东流水浸三日夜,蒸之,从巳至申,日干用。


【 】曰∶骨者形之一,肾之合也。盖形之所繇生,必先骨髓始,次及筋肉血脉皮毛曰五形,即藏之所繇生,亦必先肾之肝,肝之脾,脾之心,心之肺曰五脏。脏藏神,形载气也。


肝者筋之合;脾者肉之合;血脉者心之合;皮毛者肺之合。合则神与藏俱,气与形俱矣。第肾独有两,左曰水,右曰命门火;水即髓之源,火即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五藏五形,皆通乎生气。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此寿命之本也。固色黑从肾,宜归于左;辛温从火,又当偏向于右矣。是以两藏咸交,驱水火之精气,补裨骨髓。髓者,骨之脂也。复从骨髓,淫气于骨,散精于肾,次第森荣,互为变化,则凡五脏化薄,致五形离决,而为劳为伤;五形化薄,致五气消亡,而为极为痹,仍可使之次第森荣,互为变化。所谓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气大温.味辛.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盐水炒)


补骨脂气大温.禀天阳明之火气.入足阳明胃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色黑而形如肾.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五劳七伤者.五脏之劳.食忧饮房室饥劳经络营卫七者之伤.莫不伤损先天后天真气而成也.补骨入肾.补真阳以生土.先天与后天相接.腐水谷而化精微.则劳者可温.而伤者可益.风虚冷者.邪风乘虚而入.以致患冷也.其主之者.辛温可以散风祛冷也.肾主骨.骨髓伤败.肾虚寒也.肾既虚寒.则气不足摄精.精自流矣.补骨温益阳气.辛能润髓.所以主之.妇人血气.妇人血冷气寒也.补骨温肺.肺主气.而为津液之化源.所以治血冷气寒也.胎者大气举之也.补骨辛温.温能活血.辛能散气.气血活散.所以堕胎也.制 方补骨脂四两.菟丝子四两.核桃肉一两.沉香、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丸.治下元虚败.同黑芝麻丸.治五劳七伤.同杜仲、核桃肉.名青娥丸.治腰痛.同白茯、没药、酒丸.名返精丸.治心肾不交.同青盐末.治精气不固.同小茴香酒丸.治小便无度.同韭子末.治玉茎不痿.同肉蔻丸.名二神丸.治虚泄.同粟壳.治久痢不止.



(即破故纸。) 味苦、辛,气大温。无毒。生广西诸州,子圆扁而绿。盐酒浸宿,(浮酒面者,轻虚去之。)蒸过曝干。又同炒伴乌油麻,炒熟去麻单用;亦为丸捣胡桃肉,再加杜仲青盐。(即青娥丸。)治男子劳伤,疗妇人血气。腰膝酸疼神效,骨髓伤败殊功。除囊湿而缩小便,固精滑以兴阳道。却诸风湿痹,去四肢冷疼。恶甘草须知,忌芸薹羊肉。


(芳草)逐冷涩气止脱


补骨脂(即破故纸。专入肾。)辛苦大温。色黑。何书皆载能敛神明。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因而元阳坚固。骨髓充实。以其气温味苦。涩以止脱故也。(时珍曰。按白飞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止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水火相生之妙。故语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 。)凡五痨(五痨曰志痨、心痨、思痨、忧痨、瘦痨。)


。七伤(七伤曰阴寒、阴痿、里急精枯、精少、精清、下湿小便数、临事不举。)因于火衰而见腰膝冷痛。肾冷流精。肾虚泄泻。及妇人肾虚胎滑。用此最为得宜。(许叔微学士本事方云。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或腹肋虚胀。或呕吐痰涎。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虽终日不熟。何能消化。济生二神丸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食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若认症不真。或因气陷气短而见胎堕。(应用参耆。)水衰火盛而见精流泄泻。(应用滋润。兼以清利。)妄用补骨脂止脱。则杀人惨于利器矣。盐水炒。得胡麻良。恶甘草。


按开宝补骨脂主治,以五劳七伤冠首而踵以风虚冷,是风虚冷由五劳七伤而致也。再继之以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又由风虚冷而致也。夫肾家之风,有因热而生者,如天麻丸之用萆元参生地黄也。此则因虚冷而生风,故宜以味辛大温之补骨脂拯之。虚冷生风之候,喻西昌所谓两肾空虚,有如乌风洞,惨惨黯黯,漫无止息者是也。


补骨脂(图缺),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今岭外山 间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


茎高三、四尺,叶似薄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或云胡韭子也。胡人呼若婆固脂,故别名破故纸。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自叙云∶予为南海节度,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益之药,百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颡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破故纸十两,净择去皮洗过,捣筛令细,用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蜜和搅令匀如饴糖,盛于瓷器中,旦日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饮人,以暖熟水调亦可服。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台、羊血,余无忌。此物本自外蕃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蕃人呼为补骨鸱,语讹为破故纸为。《续传信方》载其事。


其义颇详,故并录之。


(俗名为破故纸.)


【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五痨七伤.男子腰疼.时冷.妇人血气.堕胎.兴阳事.明耳目.治肾泄.通命门.敛精神.其性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络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之义也.然又言故纸能补脾者.非补脾也.凡人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则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遂或腹胁虚胀.或呕吐痰涎.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之物.若无火力.虽终日不熟.济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脾肾互交.故纸补肾即所以补脾也.


俗名破故纸,字音相近之误也


苦辛大温,无毒。盐、酒浸焙干用,与胡麻同炒良。忌芸苔、羊肉、诸血。


发明 补骨脂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使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固脱也。胡桃属水,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补骨脂有水火相生之妙。故《局方》青娥丸用之。孙思邈言∶补肾不若补脾。许学士言∶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令人痞满少食,譬如釜底无火,虽终日不熟,阳衰则饮食亦不能消化。《济生》二神丸治脾肾虚寒泄泻,用补骨脂补肾,肉豆蔻补脾,加吴茱萸以平其肝,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若精伤溺赤涩痛者,去木香易五味子。腰膝酸疼、肾冷精流者用之屡效。凡阴虚有火梦泄溺血,大便闭结者勿施。


一名破故纸


得胡桃、胡麻良。恶甘草。忌诸血、芸苔。辛、苦,大温。入命门、手厥阴经。暖肾脏以壮元阳,补相火以通君火。


治肾冷精滑,带浊遗尿,腹冷溏泄,腰膝酸疼,阴冷囊湿。得肉果、大枣为丸,治脾肾虚泄。(或加木香。)得山栀、茯神,治上热下寒。配茴香、肉桂,治血瘀腰疼。配胡桃、杜仲,治风寒腰痛。


暖上焦,酒炒蒸。暖肾,盐水炒。恐其性燥,乳拌蒸,胡麻、胡桃拌蒸亦可。恐其热入心脏,童便浸蒸。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运气虚,怀妊(温燥气降。)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


怪症∶玉茎不痿,精滑不止,时时如针刺,捏之则 ,名肾漏。配韭子各一两,每三钱,水煎,日服三次,至愈而止。气不归肾,动用破故纸纳之。岂知气之上泛,由精水之不足,水虚则生火,破故纸补命门之火,以火济火,真水益涸,虚火益炽,火有余、便是气,其气更浮于上而不下。且此动胞络之火,君相火炽,烦而且躁,其病未有不危者矣。莫若重投熟地,佐以茯苓、磁石,加砂仁为使,则气自归元,乃至稳至当之剂也。


〔辛大温,入肾经。盐水浸三日,胡桃油炒。〕兴阳事,〔补助相火之功也。〕固精气,〔取其辛大温之气,以壮真阳,使之涵乎阴精而不走。〕止肾泄,〔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胃,腐熟水谷。以致五更溏泄,丹田得暖,而泄自除。〕治腰疼。〔肾气虚弱,或风冷乘之,或寒湿浸之,或因气滞不散,或因跌扑瘀凝,皆取其辛散温行,而又有 补水脏之功。〕 补水脏,壮水益土之要药。


大温而燥,凡阴虚内热之人及大便闭结者,戒用。。


禀火土之气,兼得乎天令之阳,色黑又兼水德之化,味辛,气大温,无毒。阳中微阴,降多升少,入手厥阴心包络命门、足太阴脾经。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所以专治脾肾虚寒作泻,肾冷精留遗尿,阳衰劳伤诸症也。


补骨脂,治男子劳伤,疗妇人血气,腰膝酸疼神效,骨髓伤败殊功,除囊热而缩小便,固精滑以兴阳道,却诸风湿痹,去四肢冷疼,暖丹田,止能泻。再加杜仲、青盐,即名青娥丸,总脾肾二经之要药,壮火补土之灵丹。若水亏火旺者,非其所宜,妊妇禁用,以其大温而辛,火能消物堕胎耳。(《和剂方》补骨脂丸,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纵欲所致。此药壮筋骨,益元气。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沉香研细一钱半,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自夏至起冬至日止,日一服,此乃唐宣宗时,张寿太尉知广州得方于南番人。有诗云∶三年持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鬓,《夏子益奇疾方》治玉茎不痿,精滑无歇时,时如针刺,捏之则脆,此名肾漏。用破故纸、韭子各一两为末,每用三钱,水二盏,煎六分服,日三次,愈则止。唐·郑相国叙云∶予为南海节度,年本十五,粤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药,百端不应。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稽首固请,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首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用破故纸十两,净去皮洗过曝于,酒浸蒸再曝捣筛,令细,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更以好蜜和令如饴糖,KT 器盛之,旦日以暧酒二合,调药十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下饮酒人,以暖熟水调之,饵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骨髓,但禁芸苔、羊肉,余无所忌,此物本自外番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番人呼为补骨脂,讹传为破故纸,非也。按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气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故有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按∶补骨脂,色黑,禀北方之正味,辛暖水脏之阳,故能达命门,兴阳事,固精气,理腰疼,止肾泄,壮土益火之要剂。但性过于燥、阴火虚动,大便秘结者戒之。



恶甘草。(《大观》卷九页37,《政和》页231,《纲目》页817)


雷公云∶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后,漉出,却用东流水浸三日夜,却,蒸,从巳至申,出,日干用。


(俗讹为破故纸)


本草称治五痨七伤.风虚冷痛.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坠胎.兴阳事.明耳目.


濒湖曰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按白飞霞方外奇方云补骨脂属火收敛精神.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骨脂有木火相生之妙许学士云孙真人言补肾不若补脾.予曰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塞.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或腹胁虚胀.或呕吐痰延.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终日不熟.何能消化.济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泄泻用补骨脂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仓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昔唐太尉张寿知广州服此得效有诗云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愚以为此亦惟禀阴藏而命火不充.下元虚冷.一切症属沉寒者宜之.若阳藏而肠胃燥热者则反为害耳是在人之有宜有不宜若以为燥毒则谬论也予每用此与参附治元气上脱.脉浮沉无力者不拘阴阳屡验.可知其为纳气归源温补真阳之善药也.本草纲目云气味辛.


大温无毒.恶甘草.忌芸苔.及诸血.得胡桃胡麻良.故语云.补骨脂之无胡桃.犹水母之无也.


补骨脂辛大温燥,肾伤腰痛阴湿瘙,精冷髓败便溺频,风虚顽痹尤可靠。


能补骨中脂髓,又名破故纸,因番语呼为婆固脂,即胡韭子也。无毒。主房劳过度,肾经有伤,腰痛,阴囊湿痒,阳衰精冷自流,骨髓伤败,小便利,腹中冷,易泄;又治风虚冷痹,四肢疼痛及妇人血气堕胎,兼明耳目。一切劳伤火衰者用之。雷公云∶性大燥。酒浸一宿,漉出,用水浸三宿,蒸三时久,日干,紧急微炒,止泄面炒,补肾用麻子仁炒。恶甘草,忌羊肉。


味辛,苦,气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温脾暖肾,消水化食,治膝冷腰疼,疗肠滑肾泄,能安胎坠,善止遗精,收小儿遗溺,兴丈夫痿阳,除阴囊之湿,愈关节之凉。


阳衰土湿之家,中气堙郁,升降失位,火金上逆,水木下陷。夜而阴旺湿增,心肾愈格。子半阳生之际,木气萌生,不得上达,温气下郁,遂兴阳而梦泄。此宜燥土泻湿,升脾降胃,交金木而济水火。道家媒合,婴儿姹女,首重黄婆,玄理幽妙,医工不解也。


补骨脂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肝脾,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甚有功效。方书称其延年益寿,虽未必信,然要宜佳善之品也。


盐酒拌润,炒研,晒干用。


同青盐、乳香,搽日久牙痿。


味辛,大温,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一名破故纸。《药性论》云∶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日华子云∶兴阳事,治冷劳,明目。恶∶甘草。忌∶芸苔、羊血。


(补骨脂_图缺)


味辛,大温,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一名破故纸。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树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荷。其舶上来者最佳。(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婆固脂,一名破故纸。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日华子云∶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南蕃者色赤,广南者色绿。入药微炒用。又名胡韭子。


图经曰∶补骨脂,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今岭外山 间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茎高三、四尺,叶似薄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或去胡韭子也。胡人呼若婆固脂,故别名破故纸。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自叙云∶予为南海节度,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益之药,百端不应。


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颡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破故纸十两,净择去皮洗过,捣筛令细,用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蜜和,搅令匀如饴糖,盛于瓷器中。旦日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饮人,以暖熟水调亦可。服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台、羊血,余无忌。此物本自外蕃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蕃人呼为补骨鸱,语讹为破故纸也。《续传信方》载其事,其义颇详,故并录之。


海药云∶恶甘草。雷公云∶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后漉出,却用东流水浸三日夜,却蒸。从巳至申出,日干用。经验后方∶治腰疼神妙。用破故纸为末,温酒下三钱匕。又方∶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乌髭鬓,一切风病,四肢疼痛,驻颜壮气。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声绝,即播去,只取补骨脂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早辰温酒、盐汤下二十丸。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