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百草霜

《本草纲目》:百草霜

《本草备要》:百草霜

《本草便读》:百草霜

《本草从新》:百草霜

《本草分经》:百草霜

《本草撮要》:百草霜

《本草求真》:百草霜

《得配本草》:百草霜

《药性切用》:百草霜

《玉楸药解》:百草霜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百草霜

「释名」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


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2、吐血。用百划霜末二钱,糯米汤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共研细,每服二钱,茅根汤送下。


3、齿缝出血。用百草霜末涂搽,有效。


4、妇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钱,拌狗胆汁,分二次服,当归酒送下。


5、孕妇胎动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白开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产后虚损、胎儿逆生横生、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症。用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二服有效。


7、妇女白带。用百草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8、脏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钱,米汤调匀,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泻痢。用百草霜二钱,米汤调服。又方(铁刷丸):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少许,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视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10、小儿积痢。服“驻车丸”,即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


11、热痢脓血。用百草霜、黄连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疟疾。用百草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脉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时,针刺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


14、咽中结块,水食难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险者不过二丸,即见效。此方名“百灵丸”。


15、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16、白秃头疮。用百草霜调猪油涂搽。


17、头上诸疮。用醋汤洗净后,在百草霜内加少量腻粉,以生油调匀涂患处。


18、瘭疽(手足肩北等处的肌肉里生出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用百草霜、釜脐墨、灶屋尘,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一天洗三、四次。



轻,止血,消积


辛温。止血(鼻衄者,水调涂之。红见黑则止,水克火也)消积。治诸血病,伤寒阳毒、发斑,疸膈疟痢,咽喉、口舌、白秃、诸疮(时珍曰∶皆兼取火化从治之法)。灶突上烟煤。


疗伤寒阳毒之邪.化积行瘀.斑狂从治.医疔毒疮痈等证.温通辛散.崩带宜求.(百草霜此乃灶额烟囱内所熏之烟煤也.其质轻细.故为之霜.大抵辛温火化之物.其色黑.其体轻.能治上焦血分之疾.与釜脐墨等散血之功.主治相同.但有轻重之异耳.黑奴丸之治阳毒斑狂等证.亦谓疫邪深入血分.用此从治也.)


轻、止血消积.


辛温止血.(鼻衄者、水调涂之、红见黑则止、水克火也.)消积.治诸血病.伤寒阳毒发狂.疸膈疟痢.咽喉口舌白秃诸疮.(时珍曰∶皆兼取火化、从治之法.)灶突上烟煤.(其质轻细、故谓之霜、魇寐卒死、水化吹鼻、白秃头疮、和猪脂涂之、诸疮以醋汤洗净、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愈.)


灶突上烟煤也,辛温,止血消积,治血病及伤寒阳毒口舌诸疮。


味辛温.止血魇寐卒死.水化吹鼻效.即灶突上烟煤.


(土)治血止血杀蛊


百草霜(专入肝。兼入肾)。即灶突上烟煤及釜里锅煤也。因烧杂草。故名。味辛气温。观其所主。与伏龙肝相似。凡血见黑即止。蛊毒恶气。得辛温则散。故本经专主蛊毒中恶。吐血血晕。以酒或水或醋。细研温服。亦涂金疮。止血生肌。至于伤寒发斑。(斑有阳毒阴毒。)


疸膈疟痢。咽喉口舌白秃诸疮。亦须用此。以取火化从治之义。


辛,温。消积,止血。敷口舌诸疮,消痘疹痈肿。得棕炭,治胎动下血。配川连,治挟热下痢。


即灶突上烟煤。性味辛温,止血散瘀。治吐血、衄血,阳毒发狂。


味辛,气平,入足厥阴肝经。敛营止血,清热消瘀。


百草霜专止失血,治吐衄便溺,治产漏诸血甚效。


百草霜即灶内烟煤,与斧脐灰同性。


主虫毒,中恶,血晕,吐血,疗金疮,生肌,止血。一云∶治心痛及霍乱,又治妇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