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薄荷

《本草纲目》:薄荷

《本草备要》:薄荷

《本草便读》:薄荷

《本草乘雅半偈》:薄荷

《本草从新》:薄荷

《本草分经》:薄荷

《本草分经》:薄荷

《本草撮要》:薄荷

《本草经解》:薄荷

《本草蒙筌》:薄荷

《本草求真》:薄荷

《本草思辨录》:薄荷

《本草衍义》:薄荷

《本草择要纲目》:薄荷

《本经逢原》:薄荷

《得配本草》:薄荷

《顾松园医镜》:薄荷

《冯氏锦囊秘录》:薄荷

《雷公炮制药性解》:薄荷

《千金翼方》:薄荷

《外科全生集》:薄荷

《医学入门》:薄荷

《新修本草》:薄荷

《药鉴》:薄荷

《药笼小品》:薄荷

《饮食须知》:薄荷

《玉楸药解》:薄荷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薄荷

《证类本草》:薄荷

「释名」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金钱薄荷。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用薄荷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调丸亦可。


2、眼睑红烂。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晒干,研为末,泡热激发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捣烂取汁,皂荚一个,水浸去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一起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叶煎汤常服。


6、火毒成疮。用薄荷煎汁随时涂搽。



轻,宣,散风热


辛能散,凉能清(本经温,盖体温而用凉也),升浮能发汗。搜肝气而抑肺盛,消散风热,清利头目。


治头痛头风,中风失音,痰嗽口气,语涩舌胎(含漱),眼耳咽喉,口齿诸病(辛香通窍,而散风热),皮肤瘾疹,瘰 疮疥,惊热(凡小儿治惊药,俱宜薄荷汤调),骨蒸。破血止痢(能治血痢。血痢病在凝滞,辛能散,凉能清)。虚人不宜多服(能发汗疏表,夏月多服,泄人元气)。


苏产气芳者良(薄荷,猫之酒也;犬,虎之酒也;蜈蚣,鸡之酒也;桑椹,鸠之酒也;莽草,鱼之酒也,食之皆醉。被猫伤者,薄荷汁涂之)。


薄荷(图缺)


轻清入肺.味辛温而气禀芳香.解散上焦.清头目而善宣风热.(薄荷辛温香窜.体温而用凉.入肺经轻浮上升.故能解散上焦风热.为解表之药.利咽喉.辟口气.虽因其用凉而能治热证.然毕竟辛散之品.阴虚有火者仍宜远之.薄荷之性味功用.与冰片相似.体温而用凉.其所谓清者.乃轻清之清.非清冷之清也.)


(唐本草)


功利咽喉;故异名冰喉尉。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贼风,伤寒发汗,恶风,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之,发汗,


【核】曰∶薄荷多栽时,亦有野生者。茎叶气味,皆相似也。经冬根不死,二月抽苗,清明分株排种,方茎赤节,绿叶对生,初则圆长,久则叶端渐锐,似荏苏荠宁辈。夏秋采取,日曝令干,先期灌以粪壤,雨后方可刈收。不尔,气味亦不辛凉矣。吴越川湖以之代茗,唯吴地者茎小叶细,臭胜诸方,宛如龙脑,即称龙脑薄荷;江右者茎肥;蜀汉者更肥,入药俱不及吴地者良。陈士良食性本草称菝 ;杨雄甘泉赋称茇 ;吕忱字林称茇 ;孙思邈千金方称蕃荷。名虽广,当遵唐本薄荷为正。纲目言薄荷系俗称,此未解释名之意耳。一种叶圆小如钱,称金钱薄荷;一种叶微小,耐霜雪,至冬茎叶纯紫,生江南山石间,称石薄荷;一种胡薄荷,形状与薄荷无异,但味小甜,多生江浙,俗称新罗薄荷,今汴雒僧寺多值之,天宝单方称金钱草者是也。同薤作齑,清爽可口,瘦弱人久食之动消渴,新病瘥人勿食之,令虚汗不止,猫食之醉,陆农师云,薄荷,猫酒也。


先人云∶气温性凉,具转夏成秋,为高爽清明之象,则气有余,自与薄弱虚寒,阴营不足者


【 】曰∶木曰林,草曰薄。薄者疾驱,荷者负荷而驱也。诗言载驱薄薄,顾名思义。


方之奇方急方也,味辛气温,禀辛金用,驱贼风,表汗出,开上焦,宣谷味,于是宿食消,胀满解,霍乱定,烦劳之张精续,剂之宣剂轻剂也。通关格,历关节,去愤气,却肾气,彻风涎,疗阴阳毒,破血止痢,利咽喉口齿头目,治瘰 瘾疹疮疡,皆生于风者,取效甚捷,更详奇急宣轻之义,靡投不善矣。


(烦劳则张精绝,仍使之相续不断。唐本曰劳乏,省却四字矣。晋注破句读之,烦劳则张作


轻、宣散风热.


辛能散.凉能清.(本经温、盖体温而用凉也.)升浮能发汗.搜肝气而抑肺盛.疏逆和中.


宣滞解郁.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治头痛头风.中风失音.痰嗽口气.语涩舌胎.(含漱、或和蜜擦之.)眼耳咽喉口齿诸病.(辛香通窍、而散风热.)皮肤瘾疹疮疥.惊热(小儿治惊药蒸.


消宿食.止血痢.(血痢病在凝滞、辛能散、凉能清.)通关节.


定霍乱.猫咬蛇伤.(薄荷、猫之酒也、犬、虎之酒也、蜈蚣、鸡之酒也、桑葚、鸠之酒也、莽草、鱼之酒也、食之皆醉、被猫伤者、薄荷汁涂之.)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


虚者远之.(每见小儿多食薄荷糕者、汗多体弱.)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最佳.江西者稍粗.次之.四川者更粗.又次之.野生者.茎叶气味都相似.入药以苏产者为胜.(张杲医说方、灸火毒瓦斯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用薄荷煎汁、频涂立愈.)


辛散,升浮体温用凉发汗,能搜肝气而抑肺盛,宣滞解郁,散风热,通关窍。


见肺散。


味辛.入手足厥阴经.功专治头目咽喉口齿诸症.得花粉清上化痰.另有鸡苏薄荷.体虚及夏月均宜少服.苏产者佳.


气温.味辛.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薄荷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贼风伤寒者中风也.风伤于卫.所以宜辛温之味以发汗也.恶气心腹胀满.盖胀之恶气必从肝而来.薄荷入肝.温能行.辛能散.则恶气消而胀满平也.太阴不治.则挥霍扰乱.薄荷辛润肺.肺气调而霍乱愈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食不消.薄荷入肝辛散.宿食自消也.肺主气.薄荷味辛润肺.肺润则行下降之令.所以又能下气也.以气味芳香.故堪生食也.


【制方】


薄荷同漆叶、苦参、何首乌、麻仁、荆芥、生地、蒺藜、苍术、菖蒲.治大麻风.专为末.蜜丸.治风热上壅.



味辛、苦,气温。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又名鸡苏,各处俱种。姑苏龙脑者第一,(龙脑地名,在苏州府,儒学前此处种者,气甚香窜,因而得名,古方有龙脑鸡苏丸,即此是也。)五月端午日采干。与薤作 相宜,和蜜炒饯益妙。入手厥阴包络,及手太阴肺经。下气令胀满消弥,发汗俾关节通利。清六阳会首,驱诸热生风。退骨蒸解劳乏,善引药入荣卫。乃因性喜上升,小儿风涎尤为要药。新病瘥者忌服,恐致虚汗亡阳。猫误食之,即时昏醉,盖亦物相感尔。


(芳草)疏肝气风及热内淫


薄荷(专入肝。兼入肺)。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皆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辛能散。凉能清。)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而止。恐其有泄真元耳。(气虚食之。令人虚汗不止。阴虚火甚食之。令人动消渴病。)苏产气芳者良。猫伤用汁涂之。最妙。(陆农师曰。薄荷。猫之酒也。犬。虎之酒也。桑椹。鸠之酒也。茵草。鱼之酒也。)


薄荷,唐本草治贼风伤寒发汗,食性本草治阴阳毒伤寒头痛,苏颂、王好古亦皆谓治风寒,外此诸家则皆谓治风热,究将何从?考古方多用于风热,鲜用于风寒,煮汁饮之,则洁古所谓去高巅及皮肤风热者甚验。气味辛凉而不似荆芥之温,终当以治风热为断。


邹氏解贼风伤寒,谓夏之贼风乃北风,定是夏令伤北风之寒,此于薄荷之治,亦尚有合。但邹氏专主此说而于风热不推及之,且以薄荷根不畏寒,苗不畏暑,为消息之所在,则泥之至矣。惟其根不畏寒,所以苗不畏暑。不畏暑,正辛凉之金气足以当日。与麻黄所产之地,冬不积雪,可对观而明。邹氏又谓薄荷发寒泣之覆,与荆芥香薷等,试思香薷何物而可与之等量耶。


薄荷于头目肌表之风热郁而不散者,最能效力。若配合得宜,亦可治上中焦之里热。


凉膈散、龙脑鸡苏丸,以除胃热胆热肾热,可谓用逾其分矣。逍遥散合煨姜,又能变凉风为温风而治骨蒸劳热,彼存胶柱之见者,得毋闻而惊怖耶。



世谓之南薄荷,为有一种龙脑薄荷,故言南以别之。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猫食之即醉,物相感尔。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


【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厥阴经.


【主治】


通关节.解劳乏.小儿风涎.发毒汗.清头目风热.能引诸药入荣卫.又治骨蒸热劳.搜肝气.又主肺盛.


辛平,无毒。苏产者良。去梗用。


发明 薄荷辛凉,上升入肝肺二经。辛能发散,专于消风散热。凉能清利,故治咳嗽失音、头痛头风,眼目口齿诸病。利咽喉,去舌苔,小儿惊热,及瘰 疮疥为要药。其性浮而上升,为药中春升之令,能开郁散气,故逍遥散用之。然所用不过二三分,以其辛香伐气;


多服久服令人虚冷,瘦弱人多服动消渴病,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辛、微苦,微凉。入手太阴、足厥阴经气分。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口齿耳鼻诸病。


治心腹恶气,胀满霍乱,小儿惊热,风痰血痢,瘰 疮疥,风瘙瘾疹。亦治蜂虿蛇蝎猫伤。(薄荷,猫之酒也。)配生地、春茶,治脑热鼻渊。配花粉,治热痰。配蝉蜕、僵蚕,治风瘙瘾疹。配生姜汁,治眼弦赤烂。配白蜜、白糖,化痰利咽膈。入逍遥散,疏肝郁。捣取自然汁,滴 耳。捣取自然汁,和姜汁、白蜜,擦舌胎语涩。揉叶塞鼻,止衄血。(取汁滴鼻中即止。)


产苏州者名龙脑薄荷,方茎中虚,似苏叶而微长,齿密面皱,其气芳香,消散风热,其力尤胜。兼能理血。


新病瘥人,服之令虚汗不止。瘦弱人,久服动消渴病。肺虚咳嗽,客寒无热,阴虚发热,痘后吐泻者,皆禁用。


〔辛凉,入心、肝、肺三经。〕解散风热,〔为风热上壅之要药。〕通利关节。〔以其辛香走窜也。〕清头目,利咽喉口齿诸病;〔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主头痛、头风、面肿、目赤肿痛,咽疼,暴喑,舌糜,唇肿,齿痛诸病。〕治瘰 ,兼痧疹瘙痒诸疮。〔瘰 多因气郁伤肝,肝火血燥而筋挛所致。兼入肝经气分,辛香开气,故能祛愤气。且凉能清利之功。其治痧疹疮疥,风气瘙痒,皆祛风清热之效。〕能理霍乱,可除胀满。〔辛香开气通窍之力。〕和蜜而擦伤寒舌苔,捣汁而涂猫咬蛇伤。〔猫食薄荷则醉故也。亦涂蜂螫。〕仲淳噙化丸,治阴虚肺热咳咳嗽,用之为君,以其与滋阴收敛之剂同用,故有利而无患。


病患新瘥勿服,以其能发汗,虚表气也。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


感春末夏初之气,得乎火金之味,金胜火劣,故辛多于苦,而无毒,辛凉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少阴经。形质气味皆轻浮,走窜上升,故治风热轻寒郁火则有功。若内伤表虚阴虚当切禁。


薄荷下气,令胀满消弭,发汗俾关节通利,清六阳会首,驱诸热生风。辛能散,凉能清,搜肝气以抑肺盛,消风热以清头目,性喜上升,小儿风涎惊狂壮热,尤为要药。


新病瘥者忌服,恐虚汗亡阳,性轻浮走窜,能泻越真气而损心脾耳。


主治(痘疹合参) 消风热,清头面之肿,引诸药入营卫发汗,通利关节,治痘壮热风痫,惊搐者暂用,久用多用,走泄心气,耗阴损阳。


味辛,性微寒无毒,入肺经。主中风失音,下胀气,去头风,通利关节,破血止痢,清风消肿,引诸药入营卫,能发毒汗,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按∶薄荷有走表之功,宜职太阴之部,中风诸患,固其专也。而血痢之证,病在凝滞,今得辛以畅气,而结凝为之自释矣。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


治贼风,发汗,利咽喉口齿,瘰 结核。


薄荷辛凉最发汗,清头目解皮风绊,止惊风热劫劳蒸,消食下气除霍乱。


至轻清而薄,荷乃花叶总名。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厥阴经。主贼风伤寒发汗,通利关节,清利头目咽喉,一切在上及皮肤风热。又治小儿风涎惊风壮热,大人骨蒸劳热,消宿食,下气壅,心腹胀满霍乱。兼能破血止痢,除痫 ,疗阴阳毒,能引诸药入荣卫。大病后勿食,令人出虚汗不止。去梗。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


茎方,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新附)


气温,味辛,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惟其性辛凉而轻浮,故能散在上之风热,除气逆之胀满,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经之领头。与地骨皮同用,能退骨蒸之热。与桑白皮同用,能


辛凉清散。


疗风热而发汗,清头目,利咽喉,起皮肤隐疹。


治伤风失音。


表虚勿服。


味辛性凉,虚弱人久食,成消渴病。新病初愈食之,令虚汗不止。与鳖相反。猫食之醉。凡收薄荷者,须隔夜以粪水浇之,雨后乃可刈收,则性凉,不尔不凉也。


味辛,气凉,入手太阴肺经。发表退热,善泻皮毛,治伤风头痛,瘰疬疥癣,瘾疹瘙痒。滴鼻止衄,涂敷消疮。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汁发汗大解劳乏。《药性论》云∶使。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新病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陈士良云∶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又主风气壅攻胸膈。日华子云∶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薄荷_图缺)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


唐本注云∶茎、叶似荏而尖长,根茎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薄荷,使。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尤与薤作菹相宜。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陈士良云∶胡菝 ,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主风气,壅并攻胸膈,作茶服之,立效。俗呼为新罗菝 。日华子云∶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图经曰∶薄荷,旧不着所出州土,而今处处皆有之。茎、叶似荏而尖长,经冬根不死,夏秋采茎叶,曝干。古方∶稀用,或与薤作齑食。近世医家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间多莳之。又有胡薄荷,与此相类,但味少甘为别。生江浙间,彼人罗薄荷。近京僧寺亦或植一、二本者。《天宝方》名钱草者是。石薄荷,生江南山石上,叶微小,至冬而紫色,此一种不闻有别功用。凡新大病瘥人,不可食薄耳。字书菝 。


食疗∶平。解劳,与薤相宜。发汗,通利关节。杵汁服,去心脏风热。外台秘要∶治蜂螫。


挪贴之,瘥。经验方∶治水入耳。以汁点,立效。食医心镜∶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食衍义曰∶薄荷,世谓之南薄荷,为有一种龙脑薄荷,故言南以别之。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猫食之即醉,物相感尔。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