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胡麻

《本草纲目》:胡麻

《本草备要》:胡麻

《本草便读》:胡麻

《本草从新》:胡麻

《本草分经》:胡麻

《本草分经》:胡麻

《本草撮要》:胡麻

《本草蒙筌》:胡麻

《本草求真》:胡麻

《本草思辨录》:胡麻

《本草衍义》:胡麻

《本经逢原》:胡麻

《滇南本草》:胡麻

《顾松园医镜》:胡麻

《冯氏锦囊秘录》:胡麻

《名医别录》:胡麻

《千金翼方》:胡麻

《医学入门》:胡麻

《神农本草经》:胡麻

《食疗本草》:胡麻

《吴普本草》:胡麻

《新修本草》:胡麻

《药笼小品》:胡麻

《药性切用》:胡麻

《饮膳正要》:胡麻

《饮食须知》:胡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胡麻

《证类本草》:胡麻

「释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


2、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


3、偶感风寒。用胡麻炒焦,乘热捣烂泡酒饮用。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


4、热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


5、疔肿恶疮。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


6、痔疮肿痛。用胡麻子煎汤洗。


7、坐板疮疥。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8、妇女乳少。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


9、汤火伤。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


10、痈疮不合。用胡麻炒黑。捣烂敷涂。


11、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他药无益。


12、眉毛不长。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即芝麻,一名巨胜子,种出大宛,故曰胡麻


补肝肾,润五脏,清肠


甘平。补肺气、益肝肾,润五脏,填精髓,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可以辟谷,但滑肠,与白术并用为胜),乌髭发,利大小肠,逐风湿气(刘河间曰∶麻木谷而治风。又云∶治风先治血,血活则风散,胡麻入肝益血,故风药中不可阙也。郑奠一用鳖虱胡麻,佐苦参、蒺藜,治大疯疥癞,屡有愈者),凉血解毒。生嚼敷小儿头疮。


麻油滑胎疗疮,熬膏多用之(凉血解毒,止痛生肌)。


皮肉俱黑者良(入肾) 栗色者名鳖虱胡麻更佳,九蒸九晒,可以服食(陶宏景曰∶八谷之中,惟此为良。昂按∶若云自大宛来,则非八谷之麻,明矣。又按∶月令仲秋之月,天子以犬尝麻,则其为八谷之麻又可见矣。种出大宛之说,何以称焉,岂白者产中原、黑者产大宛乎?)


胡麻(图缺)


云巨胜子.一云即脂麻.有黑白两种.而今之药店中所备胡麻.又别有一种.未知孰是.甘平入肝肾.润燥滑肠.入药以黑者为胜.古人以麻为木谷.故能入肝治风.然亦只可治肝肾阴亏血燥之风.或肢体风淫癣癞等疾.用以渗入筋骨润燥则可.若外来真中风邪.欲用此解散.则不可也.)


一名脂麻、一名巨胜子.补肝肾、润五脏、滑肠.


甘平.益肝肾.润五脏.填精髓.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可以辟谷.)乌须发.利大小肠.疗风淫瘫痪.(河间曰∶麻木谷而治风、又云∶治风先治血、血活则风散、胡麻入肝益血、故风药中不可缺也、李廷飞三元延寿书云∶风病患久服、步履端正、语言不謇、神农收为上品、仙经载其功能、洵奇物也.)凉血解毒.(生嚼、敷小儿头疮.)服之令人肠滑.(得白术并行为胜.)精气不固者.亦勿宜食.皮肉俱黑者良.九蒸九晒.可以服食.(陶隐居云、八谷之中、唯此为良.)麻油、疗疮滑胎.熬膏多用之.(凉血止痛、生肌解毒.)壁虱胡麻.(一名亚麻.)甘微温.治大风疮癣.(郑奠一常用壁虱胡麻、佐苦参、蒺藜、治大疯疥癞、屡有愈者.)其色似栗.(气恶不堪食、止可入药.)


甘平,补肝肾填精髓,润五脏,凉血益血,疗风解毒滑肠。按∶胡麻有四棱六棱七八棱之别,因地土肥瘠而然,八棱者名巨胜子,旧说胡麻即脂麻脂俗作芝,而近时名家方论胡麻与黑芝麻往往并用,则明是二物矣芝。麻功用略同,皮肉俱黑,徽州产者良。麻油凉血生肌,滑胎疗疮。亚麻即壁虱胡麻,甘微温,气恶不堪食,治大风疮癣。


见肝补。


味甘辛.入足少阴手阳明经.功专润燥.得桑叶逐风湿.坚筋骨.得苦参蒺藜.治大疯疥癞屡验.皮肉俱黑者良.精气不固者宜忌.一名脂麻.一名巨胜子.又有所谓壁虱胡麻者.一名亚麻.治大疯疥癞.以此为最.



(一名巨胜) 味甘,气平。无毒。原出胡地大宛,张骞始得种归。粒大而肥,与麻相类。因在胡产,故名胡麻。八谷之中,惟此大胜。又名巨胜,美之之辞。此说所傅,本于陶注。世谓夫妇同种,生而茂熟倍收。上党(属北直隶)效园,并多种莳。茎叶嫩可为菜,麻乃作英。中藏黑者良,白者劣。诗云∶松下饭胡麻,即此是也。仙经甚重,茯苓相宜。蒸熟堪补虚羸,且耐饥渴寒暑。填脑髓,坚筋骨,益气力,长肌肤。明目轻身,延年不老。生者嚼涂疮肿,秃发敷亦重生。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立效,妇人阴肿并金疮疔肿殊功。火灼烂延,亦堪敷愈。榨油可食,滑肠下胞甚良;采花阴干,渍汁搜面极软。苗叶“收采,又名青 ”。曾载方书,亦资拯治。主五脏邪气,而风寒湿痹兼驱;益一身元阳,其肌肉髓脑俱补。泡水沐头发常润,煎汤灌病牛即苏。


(谟)按∶胡麻,一名巨胜。《本经》只此附载,陶注亦已释明。后因仙方,有服饵胡麻、巨胜二法,小有差殊,以致诸家辩论不一。有曰∶茎圆者,为胡麻;茎方者,名巨胜。有曰∶作解八棱而色紫黑者,名胡麻;两头尖锐、作角七棱而色纯赤者,名巨胜,味兼涩酸。有曰∶胡麻别名藤 ,巨胜别名狗虱。虽然一物,而种之有二者。固亦有之,如天雄、附子之类,形状异,主治差,载诸《本经》,名亦各列,医采入药,不得不分。是则虽附二名,且同一治。形色不等,亦物之常。种类认真,便可采用。何必细辩,孰为巨胜,孰为胡麻。索骥按图,有何益尔?


(麻麦稻)润燥滑肠去风解毒


胡麻(本经名巨胜子。千金名乌麻子。即黑芝麻。专入脾肺。兼入肝肾)。本属润品。故书载能填精益髓。又属味甘。故书载能补血暖脾耐饥。(抱朴子云。用上党胡麻三斗。淘净。甑蒸令气遍。日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度。以汤脱去皮。洗净。炒香为末。白蜜枣膏为丸。服之能令不饥。)凡因血枯而见二便艰涩。须发不乌。风湿内乘。发为疮疥。(《千金方》。用乌麻丸九蒸九晒。研末。枣膏为丸。服之能令白发反黑。圣惠方热淋茎痛。用乌麻子蔓荆子各五合。炒黄绯袋盛。以井花水三升。每食煎服一钱。河间曰。胡麻入肝益血。风药中不可阙。)并小儿痘疹变黑归肾。(钱氏用赤芝麻汤送百祥丸。)见有燥象者。宜以甘缓滑利之味以投。若使下元不固。而见便溏阳痿。精滑白带。皆所忌用。麻油甘寒。滑胎利肠。凡胞衣不下。用蜜同煎温服。暨血热痈肿恶疮癣疥。用此煎膏以治。(凉血解毒。止痛生肌。)


皮肉俱黑者良。(时珍曰。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胡地者尤妙。取其黑色入通于肾而能润燥也。赤者状如老茄子。壳浓油少。但所食尔。不堪入药。)出于胡种大宛者尤佳。


胡麻味甘臭香,合乎土德,且结角上耸,饱含脂液而不俯,又与脾职之上升无异。故主伤中、虚羸、填髓脑,补中而亦补上。功在增液,则润肌肤、泽骨节、乌须发、益乳汁,皆效有必至。陈士良云∶初食利大小肠,久食即否。可知其力能下及而性复上注矣。



诸家之说参差不一,只是今脂麻,更无他义。盖其种出于大宛,故言胡麻。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纹鹊,其色紫黑,故如此区别。取油亦多,故诗云∶“松下饭胡麻”。此乃是所食之谷无疑,与白油麻为一等。如川大黄、川当归、川升麻、上党人参、齐州半夏之类,不可与他土者更为一物。盖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是知胡麻与白油麻为一物。尝官于顺安军,雄、霸州之间备见之。又二条皆言无毒,治疗大同。今之用白油麻,世不可一日阙也。然亦不至于大寒,宜两审之。


《本经》名巨胜子,《千金》名乌麻子,即黑芝麻。


叶名青 ,茎名麻 。甘温,无毒。


《本经》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


发明 胡麻甘温,质润性燥,专入足少阴血分。巨胜子丸以之为君,专补肾脏阳虚,兼行肝、心、脾、肺四经,益脾滋肺,降心包之火,滋肝木之阴,平补五脏,但不若附桂之雄健耳。其白者名白油麻,亦能润肺除燥,下通脾约便难。赤者专发肾经之毒,钱氏治小儿痘疹变黑归肾,用赤芝麻煎汤送百祥丸。青 ,巨胜苗也。《本经》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胡麻花为末,麻油涂生秃发、长眉毛,《外台》、《千金》用之。麻茎烧灰点痣去恶肉,又治小儿盐哮,以淡豆腐蘸麻茎灰食之。白麻作油,微寒解毒润肠,主产妇胞衣不落,熬膏生肌长肉,止痛消肿。灯盏油吐风痰食毒。


胡麻(图缺),非皆俗入药之胡麻也。生山中朝阳有水处。绿叶紫背,相对而生。根肥大,连有子。采根熬去苦水。气味甘、甜,性微温。无毒。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补中益气。久服令人乌须黑发,延年益寿。同侧柏叶食之,香甜无比。或熬膏和丸,每丸重一钱,随引救民。治瘟疫遍散,传染一方,每人一丸,赤小豆煎汤送下,神效。


──模板卷五


〔即黑芝麻,一名巨胜。甘平,入脾、肝、肾三经。九蒸九晒研。〕益肝养血,治虚风而理瘫痪,〔虚风者肝虚血少,热盛生风也。李廷飞云∶患风病患,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謇。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滋肾润燥,填髓脑而坚筋骨。〔肾恶燥,黑色通肾,而能润燥。肾得滋补,则髓脑充满,而筋骨坚强。〕补中益气,〔甘能益脾胃也。〕变白还黑,〔黑须发者,补阴养血之功。〕长肌肉,〔脾主肌肉也。〕明耳目,〔耳为肾窍,目为肝窍也。〕止心惊,〔心血有养也。〕利大肠,〔多油而滑也。〕润养五脏。入谷之中,惟此最良,故为仙家服饵所须。


麻油〔微寒〕下胞衣,〔同白蜜各一杯,入汤顿服,漏胎难产,胎死腹中俱效。〕利大肠,〔一方用油一合,和鸡子清二、三枚,量入元明粉一两,搅服即泻,下热毒甚良。〕抹疮肿,〔解毒凉血之功。〕生秃发,解一切毒,〔热毒食毒虫毒,若中砒及河豚毒者,多灌取吐出毒物则愈。〕杀一切虫。〔故涂恶疮,疥癣用之。〕


禀天地之冲气,得稼穑之甘味,故味甘,气平,无毒。入足太阴,兼入足厥阴、少阴,气味和平,不寒不热,益脾胃补肝肾之佳谷也。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神农收为上品。《仙经》载其功能,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坚筋骨,填髓脑,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因,久服明耳目,耐肌渴,轻身不老延年也。风病患久服,则步履端正,言语不謇。盖治风先治血,血和则风去。胡麻入肝益血,故风药中不可缺也。得何首乌、茅山苍术,白茯苓、菖蒲、桑叶、牛膝、当归、续断、地黄、桑上寄生,治风湿痹。一味九蒸九曝,加茅山苍术,乳蒸晒三次,作丸,能健脾燥湿,益气延年。抱朴子服食胡麻法,用上党胡麻三斗,淘尽蒸令气透,日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度,去壳炒香,为末,白蜜枣膏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下一丸,日三服。忌毒鱼、狗肉、生莱菔。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而色光滑不肌,二年白发变黑,三年齿脱更生,久服长生不老矣。小儿初生嚼生脂麻,绵包,与儿咂之,其毒自下。小儿瘰 ,脂麻连翘等分为末,频频食之。胡麻油,即乌脂麻油也,功用与白麻油相同,而力更胜。入药当以乌者为住,其性甘寒而滑利,故主胞衣不下及利大肠生者,其气更寒,故能解毒凉血。摩疮肿,生秃发,用以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用以敷疮恶疮,疥癣杀虫解毒。但生者过寒,多食发冷疾及脾胃虚寒,作泻者忌之。熬熟治饮食甚美,但须逐日熬用,不可过宿。若经宿则火性反复,能助热动气也。


入血余熬膏炼丹收好,能敷一切疮毒,排脓止痛,然诸熬膏必用真胡麻油,以其凉血解毒也,惟湿气膏不用。妇人难产固血枯涩者,用清油半两,好蜜一两,同煎数十沸,温服胎滑即下。肿毒初起,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曰消。


胡麻一名巨胜,即今之脂麻也。蒸熟堪补虚羸,且耐肌渴寒暑,填脑髓坚筋骨,益气力长肌肤,明耳目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头风劳气,伤寒温疟,养血润肠,风淫瘫痪,产后羸困,补中益气,益血脉荣筋,湿痹堪除,中风亦却,逐风湿,游风,利大小二肠,催生落胞,金疮疔肿,秃发头疮,浸淫恶疮,除肿,火灼疥癣,并能取效,久服轻身不老,耐饥渴延年。


主治(痘疹合参) 择紫黑色者,佳,酒淘浸晒干,炒用。凡痘后成烂疮者最宜。


无毒.坚筋骨,治金创,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久服明耳目,耐饥,延年.以作油,微寒.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生上党.


《本经》原文∶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


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坚筋骨,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久服轻身不老,明耳目,耐饥渴,延年。以作油∶微寒,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一名巨胜,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叶名青 ,生上党川泽。


胡麻甘平润五脏,治癞风落发无量,巨胜子专补髓精,调肺镇心虚家尚。


即胡地黑脂麻,又名壁虱胡麻。无毒。调肺气,润五脏,暴食利大小肠,久食即痞。去陈留新,逐风湿气、游风、头风,合苍耳子治风癞,长毛发。治温疟、大吐扣虚羸,催生堕胎,金疮止血。巨胜子,即胡麻中七棱、两头尖,色赤,味酸涩者。八谷中最为大胜。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填髓脑,坚筋益精,补肺气,止心惊。久服轻身,耐饥渴寒暑,有益于男子者也。凡使,汤淘去浮者,酒蒸半日,晒干,舂去粗皮微炒。服食家九蒸九晒,蜜丸服,名静神丸,除一切痼疾。油,微寒。主天行热秘,肠内结热,利大小肠,下胞衣,生者杀虫,摩疮肿,生秃发。苗名青 ,味甘、寒,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血,补脑髓,坚筋骨。作汤沐,润毛发,滑皮肤。


味甘平。


主伤中虚羸,补五内(《御览》作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巨胜。叶名青雚。生川泽。


《吴普》曰:胡麻一名方金,神农雷公甘无毒,一名狗虱,立秋采。


《名医》曰: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生上党。


案《广雅》云:狗虱,巨胜,藤苰,胡麻也。孝经援神契云:钷胜延年。宋均云:世以钷胜为苟杞子。陶宏景云:本生大宛,故曰胡麻。按本经已有此,陶说非


也,且与麻贲并列,胡之言大或以叶大于麻,故名之。



(一)(胡麻)∶润五脏,主火灼。山田种,为四棱。土地有异,功力同。休粮人重之。填骨髓,补虚气。〔证〕


(二)(青 )∶生杵汁,沐头发良。牛伤热亦灌之,立愈。〔证〕


(三)(胡麻油)∶主喑 ,涂之生毛发。〔证〕



《御览》卷九百八十九


一名方金,一名狗虱。神农、雷公∶甘,平,无毒。立秋采。



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坚筋骨,疗金创,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久服轻身不老,明耳目,耐饥渴,延年。以作油,微寒,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一名巨胜,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


叶名青 。生上党川泽。


八谷之中,惟此为良。淳黑者名巨胜。巨者,大也,是为大胜。本生大宛,故名胡麻。


又茎方名巨胜,茎圆名胡麻。


服食家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虽易得,俗中学人犹不能恒服,而况余药耶!蒸不熟,令人发落,其性与茯苓相宜。俗方用之甚少,惟时以合汤丸耳。麻油生榨者如此,若蒸炒正可供作食及燃耳,不入药用也。


〔谨案〕


此麻以角作八棱者为巨胜,四棱者名胡麻。都以乌者良,白者劣尔。生嚼涂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大效。


润肠胃,益五脏。


大便滑者忌用。


一名巨胜子,即脂麻。性味甘平,益肝补肾,润燥填精,黑者良。蒸晒用。麻油∶滑利产,润燥通肠,肠滑者均忌。辟虱胡麻,味甘微温,疗大风疮癣,只宜入药,不堪服食



味甘,微寒。除一切痼疾,久服长肌肉,健人。油,利大便,治胞衣不下。《修真秘旨》云神仙服胡麻法∶久服面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


味甘性平。即黑脂麻。修制蒸之不熟,令人发落。泄泻者勿食。


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坚筋骨,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明耳目。《药性论》云∶叶捣汁,沐浴甚良。又牛伤热,捣汁灌之立瘥。又患崩中血凝疰者。日华子云∶补中益气,养五脏,治劳气,产后羸困,耐寒暑,止心惊。子∶利大小便,催生落胞,逐风温气,游风头风,生疮。油∶微寒。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叶∶名青 。味甘,寒,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陈士良云∶胡麻仁生嚼,涂小儿头疮,亦疗妇人阴疮。初食利大小肠,久食即否,去陈留新。《食疗》云∶润五脏,主火灼。休粮人重之,填骨髓,补虚气。


(胡麻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坚筋骨,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久服轻身不老,明耳目,耐饥渴,延年。以作油,微寒,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一名巨胜,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叶名青 。生上党川泽。


陶隐居云∶八谷之中,唯此为良。淳黑者名巨胜。巨者,大也,是为大胜。本生大宛,故名胡麻。又,茎方∶名巨胜,茎圆名胡麻。服食家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虽易得,俗中学人,犹不能常服,而况余药耶!蒸不熟,令人发落,其性与茯苓相宜。俗方∶用之甚少,时以合汤、丸尔。唐本注云∶此麻以角作八棱者为巨胜,四棱者名胡麻。都以乌者良,白者劣尔。生嚼涂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大效。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胡麻一名方∶金。神农、雷公∶甘,平,无毒。秋采青 ,一名梦神。抱朴子云∶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狗虱,巨胜;藤 ,胡麻也。药性论云∶叶,捣汁沐浴,甚良。又牛伤热,捣汁灌之,立瘥。又患崩中血凝疰者,生取一升,捣,纳热汤中,绞取半升,立愈。巨胜者,仙经所重,白蜜一升,子一升,合之,名曰静神丸。常服之,治肺气,润五脏。


其功至多,亦能休粮,填人骨髓,甚有益于男子。患人虚而吸吸,加胡麻用。陈藏器云∶花阴干,渍取汁,溲面至韧,易滑。陈士良云∶胡麻仁,生嚼涂小儿头疮;亦疗妇人阴疮。初食利大小肠,久食即否,去陈留新。日华子云∶胡麻,补中益气,养五脏,治劳气,产后羸困,耐寒暑,止心惊。子,利大小肠,催生落胞,逐风温气、游风、头风,补肺气,润五脏,填精髓。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为丸服,治百病。叶作汤沐润毛发,滑皮肤,益血色。


图经曰∶胡麻,巨胜也。生上党川泽。青 (音箱),巨胜苗也。生中原川谷,今并处处有之。


皆园圃所种,稀复野生。苗梗如麻,而叶圆锐光泽。嫩时可作蔬,道家多食之。谨按《广雅》云∶狗虱,巨胜也;藤 ,胡麻也。陶隐居云∶其茎方∶者名巨胜;圆者名胡麻。苏恭云胜;六棱、四棱者名胡麻。如此巨胜、胡麻为二物矣。或云本生胡中又八谷之中,最为大胜,故名巨胜。如此似一物二名也。然则仙方∶乃有服食胡麻、巨胜二法,功用小别。疑本一物而种之有二。如天雄、附子之类。故葛稚川荚者为巨胜是也。食其实,当九蒸曝,熬捣之,可以断谷。又以白蜜合丸,曰静神丸,服之益肺,润五脏。压取油,主天行热秘肠结,服一合则快利。花,阴干渍汁溲面,至韧而滑。叶可沐头,令发长。一说今人用胡麻,叶如荏而狭尖,茎方,高四、五尺。黄花,生子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叶可食,甚甘滑,利大肠。皮亦可作布,类大麻。其实黑色,如韭子而粒细,味苦如胆,杵末略无膏油。又,世人或以为胡麻乃是今之油麻,以其本出大宛,而谓之胡麻也。皆以乌者良,白者劣。本草注∶服胡麻油,须生笮者,其蒸炒作者正可食及然尔,不入药用。又序例谓细麻即胡麻也,形扁扁尔,其方∶茎者名巨胜。其说各异,然胡麻今服食家最为要药。乃尔差误,岂复得效也。


新注云∶胡麻、白大豆、枣三物同九蒸九曝,作团食,令人不饥,延年断谷。又合苍耳子为散,服之治风癞。雷公云∶凡使,有四件。八棱者,两头尖、色紫黑者,又呼胡麻,并是误也其巨胜有七棱,色赤,味涩酸是真。又呼乌油麻,作巨胜,亦误。若修事一斤,先以水淘,浮者去之,沉者漉出,令干,以酒拌蒸,从巳至亥,出,摊晒干,于臼中,舂令粗皮一重尽,拌小豆相对同炒,小豆熟即出,去小豆用之。上有薄皮,去,留用,力在皮壳也。食疗润五脏,主火灼。山田种,为四棱。土地有异,功力同。休粮人重之。填骨髓,补虚气。圣惠方∶治五脏虚损,羸瘦,益气力,坚筋骨。巨胜蒸曝各九遍,每取二合,用汤浸布裹,挪去皮再研,水滤取汁煎饮,和粳米煮粥食之。外台秘要∶治手脚酸疼兼微肿。乌麻五升熬碎之,少饮之。又方∶沸汤所淋,火烧烂疮。杵生胡麻如泥,浓封之。千金麻一石,蒸之三十遍,末酒服,每日一升。又方∶治腰脚疼痛。胡麻一升永瘥。酒饮、羹汁、蜜汤皆可服之,佳。又方∶生疮,嚼胡麻敷之。又治齿痛。胡麻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含漱吐之,茎、叶皆可用之。姚云神良,不过二剂,肿痛暑毒。救生散∶新胡麻一升,微炒令黑色,取出摊冷碾末,新汲水调三钱,又或丸如弹子,新水化下。凡着热,外不得以冷物逼,外得冷即死。梅师方∶治蚰蜒入胡麻杵碎,以袋盛之为枕。孙真人∶胡麻三升,去黄黑者,微熬令香,杵为末。下白蜜三升,和调煎,杵三百杵,如梧桐子大丸。旦服三十丸,肠化为筋。年若过四十以上,服之效。


修服之能除一切痼病,至一年面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久服长生。上党者尤佳。胡麻三斗,净淘入甑蒸,令气遍出,晒干,以水淘去沫,却蒸,如此九度。以汤脱去皮,簸令净,炒令香,杵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温酒化下一丸,忌毒鱼、生菜等。丹房镜源云∶巨胜煮丹砂。梁简文帝劝医文∶胡麻止救头痛。今人云∶灰涤菜者,恐未是,盖今之藜也。又韩保云∶灰涤菜愈谬矣。神仙传鲁支生篇∶鲁女生服胡麻饵术壮,一日行三百里,走及獐鹿。本事诗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不归。俗传云∶胡麻,夫妇同种即生而茂熟,故诗句不取他物,唯以胡麻为兴也。续齐谐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逢一溪,过之、过遇二女,以刘、阮姓名呼之,如旧识耳。曰∶郎等来何晚耶?遂邀之过家,设胡麻饭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衍义曰∶胡麻,诸家之说参差不一,只是今脂麻,更无他义。盖其种出于大宛,故言胡麻。


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纹鹊,其色紫黑,故如此区别,取油亦多。故诗云∶松下饭胡麻,白油麻为一等,如川大黄、川当归、川升麻、上党人参、齐州半夏之类,不可与他土者更为二物。盖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是知胡麻与白油麻为一物,尝官于顺安军,雄、霸州之间,备见之。又二条皆言无毒,治疗大同。今之用白油麻、也不可一日缺也。然亦不至于大寒,宜两审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