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发狂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发狂

《伤寒大白》:发狂

《伤寒捷诀》:发狂

《伤寒括要》:发狂

《伤寒六书》:发狂

《伤寒六书》:发狂

《伤寒明理论》:发狂

《医效秘传》:发狂

《疫疹一得》:发狂


伤寒,发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三一承气汤(十三)加当归、姜、枣名当归承气汤,以利数行,候微缓以三圣散(二十七)吐之,后用凉膈散(二十三),黄连解毒汤(二十一)


调之。谵妄发狂,逾垣上屋,赴井投河,皆为阳热极甚,用三一承气合解毒下之。惊悸癫狂,三一承气汤。发狂极甚,投河入井者,三下不过,不可攻下,盒饭涌之,以瓜蒂散(二十六),吐出痰涎、宿物,一扫而愈,后以甘露饮(三十四)之类调之。


经云∶邪入于阳则狂。又云∶重阳为狂。《伤寒书》以热毒入胃,并入于心,遂使狂言妄语,大渴引饮,然此指热甚一条而言也。夫发狂症,内伤有痰热、挟食、惊气、蓄血、血虚、失精、神不守舍七者之分,今外感以表邪壅闭,里热内结、血蓄、 毒、挟痰、食滞、阴躁七者之别,未可概以火热治之,而犯误下寒凉抑遏之弊也。表邪壅闭者,其人素有积热,外冒表邪,不得发泄,内扰神明,遂使志识昏迷,但见狂妄。即有表邪,因内有积热,不宜辛温发散。无汗,脉浮数,先以羌活冲和汤散表,后以双解散和解表里。邪热内结者,六脉沉数,唇焦口渴,手足多汗,狂乱谵语,二便闭涩,当以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导赤各半汤清利里热。若大便不通,有下症者,承气汤下之。蓄血发狂者,如狂喜忘,漱水在口,不能不咽,寸脉见芤者,血蓄上焦也,当归桃仁汤主之。小腹硬满,小便自利,尺脉见芤者,血蓄下焦也,桃仁承气汤;甚者抵当汤。 毒发狂者,内伏 毒,外被风寒所束,或食生冷抑遏,或因食滞中焦, 毒不得发越,内扰神明,左脉或浮或躁者,羌活败毒散。生冷抑遏,食滞中焦,右脉滑大者,保和散、平胃散。时气发狂者,四时之疫气沿门患之,当察时令所属,应发表者,羌活败毒散;应和解者,双解散;应清凉者,凉膈散、黄连解毒汤。另有挟食发狂者,外感时令,内伤饮食,滞于中焦,则多谵语,症似阳狂,但脉大不数,口不消水为异,亦宜平胃保和散等煎汤服之。又有挟痰发狂者,中脘有痰,胸膈痞满,迷塞包络,口出无伦语,症似阳狂,但唇不焦,口不渴,舌有滑苔,痰在上焦,寸脉滑大,法先吐之,盐豉汤探吐。痰在中焦,关脉洪滑,二陈汤加竹沥、胆星;有结痰痰积者,加海石、瓦棱子.胁肋胀满作痛,有实候者,先以导痰汤服之。有下症者,以滚痰丸下之。阴躁发狂,另具阴症门。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下,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经淤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症谛也,抵当汤主之。


三条详注蓄血。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庵然如狂, 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此条详注身痛。


羌活冲和汤 见发热。


发狂不用表药,今以表邪未解,故先散表邪,然后或清热,或消食,或消痰。


双解散


羌活 葛根 柴胡 防风 荆芥 石膏 黄芩 滑石 山栀 连翘 知母 甘草 桔梗


表邪发狂,止须解表;里热发狂,止须清里;若表里俱见之症,以此方双解表里。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石膏


发狂之症,外无表邪,里无痰食,则以此方清里热。


凉膈散


桔梗 天花粉 连翘 薄荷 黄芩 大黄 芒硝 山栀


心藏神,肺藏魄,心肺为邪热所冒,则神识昏迷,狂言谵语,故以此方清上焦心肺之热。


承气汤 见大便结。


狂乱系热结在里,故大便不通而狂乱者,宜用此方。


导赤各半汤


木通 生地 甘草 黄连 知母 滑石 麦冬 山栀 黄芩 犀角


心为热冒,则发谵狂,故以导赤散合泻心汤;上清心经之火,加滑石,导心火;下通小便而出,加知母、山栀、黄芩兼清上焦肺火。以利小便,莫如清肺,清肺热又莫如利二便也。


当归桃仁汤


当归 桃仁 红花 丹皮 山楂 泽兰叶


如狂喜忘之症,血结者多,故以此方治之。不应,再加枳壳、大黄,直达大肠。


桃仁承气汤 见蓄血。


血停上焦,用上方,兼化兼行;血蓄下焦,用此方。


抵蓄汤 见蓄血。


此方行血至重,然淤血沉结,非此不可。


羌活败毒散 见发热。


疫毒必从毛窍口鼻感入,故疫症发狂见表症者,宜先散疫毒。


保和丸


山楂 麦芽 莱菔子 熟半夏 连翘 香附 枳壳


热甚加栀、连;湿郁痞满,合平胃散、石菖蒲。


发狂症,皆以阳火主治。亦有食滞中焦,生冷抑遏,故特补此消导法门。


二陈竹沥胆星汤


熟半夏 白茯苓 陈皮 甘草 胆星 竹沥


寒凉凝结,加生姜;内有积热,加栀连;湿郁,合平胃散;气结,加枳壳、香附、石菖蒲。


滚痰丸


礞石 黄芩 大黄 黄柏 沉香


胃实食重,热结大肠,用承气汤下之。表邪下早,内陷心胸,用陷胸汤下之。今热痰胶固肠胃,以此方下之。



烦躁狂言仍面赤.热潮咽痛号重阳.便于阳毒经中治.承气黄连白虎详.阴燥发狂宜附子.血瘀承气地黄汤.发狂者.谓湿毒在胃.并入于心.遂使神志不定而发狂也.狂之发作.少卧不饥.妄语笑.妄起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则逾垣上屋.此伤寒阳毒发狂之症也.经曰.邪入于阳则狂.又曰.重阳则狂.是也.宜以大承气汤倍加芒硝急下之.有身热烦躁.不得发狂者.表里俱热.宜三黄石膏汤.双解散治之.又有干呕、面赤、发斑、咽痛、下利黄赤、壮热不得汗者.宜葶苈苦酒汤治之.亦有阴燥发狂者.此非狂也.为阴极发燥.周身之火.浮游于外.或欲坐井中.或欲投泥水中卧.或欲向阴凉中坐.烦躁不安.亦如狂也.但手足逆冷.脉息沉微迟细.虽烦躁不能饮水者也.宜附子汤救之.不可一例以阳狂治也.亦有瘀血发狂者.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如狂.宜桃仁承气汤及犀角地黄汤主之.其或重熨迫汗.灼艾烧针.令人烦躁卧起不安.则谓之火邪惊狂凡是数者.各有条例.或狂言目反直视.为肾绝.汗出辄复狂言.不能食.死症也.非药石所能及矣.


附子汤


附子(炮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 白术 芍药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是.退黄清热更祛烦.吐血便红皆可治.


(热毒在胃并于心则狂乃邪热之极也狂之发作少卧不饥妄语笑妄起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则杀人不避水火骂詈不辨亲疏悲怒号哭逾垣上屋皆独阳亢极非大下之不能已也狂言目反视为肾绝汗出复热狂言不能食皆死症也 发狂奔跳势不可遏倾好醋于火盆令气冲于病患鼻内又将姜汁啧其头面及身上及手足即定方可察 其阳狂阴躁 揭开床帐放入干搭在病患前大渴.目赤.唇焦.舌干.齿燥.脉实.狂妄.(大承气汤急下之)脉浮无汗.医以火逼取汗.必惊狂.(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禹余粮丸)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


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桃仁承气汤)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症谛也.(抵当汤)阴症发躁.欲坐泥水井中.面赤.足冷.脉沉.不能饮水.(霹雳散冷服)身微热.面赤足冷.脉举之数大.按之无力.此虚阳伏阴而躁.(人参四逆汤冷服)按狂之为症.多属实热.非大承气大下之.安能已乎.如脉无力者.宜三黄石膏汤清之.至于蓄血症.但如狂.非真狂也.由于当汗不汗.或汗迟.或脉盛汗微.或覆盖不周而汗不透太阳之邪.无从而出.故随经入腑.血结膀胱.外症既解.方可攻下.若夫阴躁.真气败坏.虚阳上越.乃阴盛隔阳.庸医不察脉之浮盛沉衰与不能饮水.见其面赤身热.误与凉剂.则立毙矣.大抵此症.肌表虽热.重按之.则冷透手矣.然阴躁一症.十中止救二三.惜乎昧者不识.识者忧谗.束手待尽.良可痛也.


发狂者,重阳而狂,热毒所深,并入于心,遂使神不宁志不定。始得少卧不饥,谵语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皆独阳亢盛,不大下之,何能止也?若因当汗不汗,瘀热在里,下焦蓄血如狂者,小便必自利,大便黑,虽时如狂,未至于狂耳,须桃仁承气下之。重阳即阳毒,脉洪大,面赤咽痛,潮热,发斑如锦纹,或下利黄赤,阳毒升麻汤;不效者,三黄石膏汤;大便实者,调胃承气汤下之。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血下者,愈。若外不解,与桂枝汤。外已解,但小腹急结,与夫脉沉,身黄,唇燥漱水,小水自利者,亦是血证,如狂轻则犀角地黄汤,重则桃仁承气下之。若狂言直视,便溺自遗,与汗后大热,脉躁,狂言,不能食,此为虑也。


《难经》曰∶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伤寒热毒在胃,并入于心,遂使神不宁而志不定也,故发狂。始则少卧不饥,妄语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皆独阳亢极,热之所致,非大下之,不能止也。亦有当汗不汗,瘀热在里,下焦蓄血如狂者,小便不利,时如狂未至于狂耳。


若夫狂言直视,便溺自遗,其与汗后大热,脉燥,狂言不食,又为可虑也。


重阳即阳毒,脉数实,狂走错语,烦躁干呕,面赤咽痛,潮热发狂,或下利黄赤,阳毒升麻黄芩汤。


时行热病,发狂,黑奴丸。


经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血自下者,愈;若外不解,与桂枝汤;外已解,但小腹急结,桃仁承气汤。


血证如狂,脉微,身黄,唇燥漱水,无寒热,小腹满,小便不利,大便黑,犀角地黄汤;甚者,桃仁承气汤、抵当丸,取下黑物为效。


伤寒发狂.何以明之.狂者猖狂也.谓其不宁也.难经曰.狂之始发也.少卧不饥.而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也.妄行走不休也.狂家所起.皆阳盛致然.内经曰.阴不胜其阳.脉留薄疾并.乃狂也.又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喑.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脉经曰.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病源曰.阳邪并于阳则狂.阴邪并于阴则癫.即诸经之狂为阳盛也.明矣.又阳明之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其所上之处.皆非素能者.是谓阳邪并于阳明也.伤寒热毒在胃.并于心脏.使神不宁.而志不定.遂发狂也.伤寒至于发狂.为邪热至极也.非大吐下则不能已.又有热在下焦.其人如狂者.经曰.热入膀胱.其人如狂.谓之如狂.则未至于狂.但卧起不安尔.其或狂言.目反直视.又为肾之绝.汗出辄复热.狂言不能食.又为失志死.若此则殆非药石之所及.是为真病焉.


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又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癫。又曰、阳邪并于阳则狂,阴邪并于阴则癫。又曰、热毒在胃,并入于心,使神不宁,而志不定,遂发狂也。盖因阳症失汗,使阳热入深,又失下,使阳气重盛,阴气暴绝,独阳而无阴者也。始则少卧频起,妄语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热莫可遏,治宜寒凉之剂胜之。伤寒至于发狂,邪热至极,非大吐不能已也。若手足和暖,神气清爽,脉息洪大,目睛光彩,此为可治。若反目直视,四肢厥冷,六脉沈微,狂言不食,此为必死。


凡发狂奔走,势不可遏,烦置火盆于病人处,用醋一碗倾于火炭上,令其气冲入病人鼻内,仍将姜汁喷其头面身体手足即安,方可察其阳狂阴躁,而施治疗。


凡热病发狂,切不可掩闭床帐,须要揭开,候爽气良久,遂用铜镜按在心胸问,俟热势稍退即除。若热太盛,燥渴不止,将硝一斤研细,以水一盆,用青布三五块浸于硝水中,微搅半干,搭在病人胸膛并心上,频频易之,如得睡汗乃愈。


猖狂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寻常力所能及,语生平未有之事、未见之人,如有邪附者。此阳明邪热扰乱神明,病患亦不自知。多有看香、送祟、服符以驱邪者,可发一笑。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