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发热三日诀

《慈幼新书》:发热三日诀

《丹台玉案》:发热三日诀

痘不热不发,犹五谷不热不结,但热有轻重,毒轻则热轻,毒重则热重。有热五六日出者,有热一二日出者,太过则正不能胜邪,愆期则气血凝滞。惟三四日而身凉痘出者为正,此吉兆也。


凡发热,肌肤温平潮润,唇舌滋洁无苔,声音清亮,睡中微惊,便食如故,或少食贪睡,皆吉兆也,重则反是,一发热而唇裂舌炕,烦躁闷乱,口渴恶寒,两耳灼热,目睛红,二便秘,苏枳汤加明粉,或千里马下之,恶热者单下,以苔为增减,不可拘在初当发之说,此百中一二,又无执以为常。如唇舌滋润,虽见恶症,切不可妄下以损人也。


发热时,腹痛腰痛,四肢酸痛,皆重症也。若表过痛止者吉,痛加甚者凶。


发热时吐泻,切不可用止法,惟吐泻酸臭,可加消导药佐之,是必伤食者。


惊发痘前者吉,何也?惊属阳,痘属阴,阳破阴冲,则无壅遏之患,故吉。若误服惊药而冰伏其毒,酿害非浅(亦有惊即死者,必因中恶)。


发热时,谵语颠狂,见神见鬼,躁乱不宁,是热甚失表,外邪内毒,两相激搏也,重发之则愈。舌见黄苔,非下不可。


凡脏腑郁热,非微汗则不解,故一发热,必用汗药也。身热四五日不退者,知毒犹在内也,务要使热退为佳。


身热四五日不退,痘影焦紫,郁郁不出,此必寒气外薄,闭塞鬼门也。出臭汗则热自退,痘亦自出。


一发热,头面中有大痘数点,余痘不出,复不除热,名曰报痘。急用银针挑破,胭脂涂之,不则领败正气,为留连之祸也。


初热时,即头温足冷,不渴,大便溏,面 白,或泻利清谷,呕食不化,虚症也,须从虚症方中考。


唐芳友曰∶凡痘未有不由毒来者,小儿禀赋有虚实,各从治之易易耳,乃世谓虚中夹毒,为不治逆症,其言不仁之甚。试思天下小儿,何能人人皆实,何能有痘无毒哉。吾愿为父母者,捧诵凤雏先生此书,不使庸妄者得启其口,尔子孙其浓幸矣。


发热时,灯照肉内,隐隐有红紫成片者重,面红唇白亦重,再加形色不善,死必矣。九窍流血者死。


目闭无魂,舌黑声哑,胸高而突,掌纹出血,皆死症不治。起发白浆,不论何处,主七日死。


苏桔汤 此汤无论痘与不痘,但见小儿身热,呵欠烦闷,睡中微惊,嚏喷眼涩,鼻气出粗,手足酸软,即宜与服。


紫苏 桔梗 前胡 甘草 升麻 葛根 连翘 赤芍 当归 葱白 生姜


身热壮盛,肚腹膨胀而喘满,加麻黄。


烦满,加花粉、麦冬,调满天秋。(备用方)


搐惊时发,加木通、生地。


喉痛,加大力子、元参、荆芥。


咳嗽,加杏仁、桑皮。


呕吐甚,加陈皮、黄连、猪苓、泽泻。


泄泻,加猪苓、泽泻。


失血干呕,加犀角、芩连。


便血,加桃仁、黄连。


溺血,加犀角、栀子。


溺短涩,加木通、车前、腹皮。


便秘结,加枳壳、当归。


喘满秘结,壮热烦躁,面目浮肿,唇燥舌苔,甚则身恶寒,四肢逆冷,加千里马。(备用方)谵语狂乱,加石膏、知母,调满天秋。


伤食腹痛呕酸,加山楂、浓朴、神曲、麦芽。


腰痛,加羌活、防风。


妇人行经,加生地、川芎。


不期而行,加熟地、热见愁。(备用方)


经行暴哑,加人参、麦冬、生地。


经行适断,有谵妄等症,加羌活、柴胡,下热见愁。


便秘加千里马。


益元汤 此为元气虚弱者立也,辨症果真,则前后皆不可易,中间杂症,虽或不同,要皆气虚致之,治者只于本方消息加减。


人参 黄 甘草 白术 陈皮 当归 川芎 升麻 桔梗 生姜


热甚,易沙参。


白,减川芎。


停滞腹痛,或泻酸臭,加山楂、曲芽。不因停滞者,加干姜、芍药。


腹痛甚,加异功散。(备用方)


泄泻不已,去当归,加肉果,或调中丸。


便秘结,倍用当归。


不思饮食,倍白术,加神曲。


溺涩赤,加腹皮、木通、茯苓。


呕吐,去桔梗,加干姜、丁香、陈皮。


呕甚,加丁香再一倍。


虚烦作渴,加麦冬、五味子。


咳嗽,加麦冬、五味子、杏仁。


有痰,加贝母。


感寒咳嗽,加苏、防、杏仁。


四肢冷,加干姜、肉桂。


有汗,去桔梗、升麻,加桂。


惊悸,加天麻、钩藤,磨安神丸。


三四日痘出不快,肌肤惨惨然,毛屑起举,去升麻,加桂、白芷。


五六日候当长大,如起不快,或皮薄易破,色不红活,倍参、 。加芷、桂、乳、酒。


水 ,倍白术,加防己、白芍。


痒亦然。


痒甚,用猪鬃小帚轻搠之,或行熏法亦妙。


四肢不起,加桂枝、防风。


七八日乃贯浆时也,如停浆不贯,气血淡白,或灌清水,加芷、桂、木香常服,不可缺糯米,乳、酒亦宜常服。


凡痘至此而寒战,而泄泻,而反白痒塌,皆不能免,一见此症,急以木香异功散,出入用之。如脓色一足,唇舌转红,又须叱去,惟照本方加苓、芍,以助收敛耳。拘滞之医,徒执温补,一偏之制也。


虚症而反见腹胀喘促,便秘而渴,麦冬汤主之。咽喉烦躁,滋阴润燥汤主之。盖此乃虚症变实非真实也。倘疏利之剂,不察而姿意妄行,则方升之气,又将转而虚脱矣。九日十日,亦惟本方加苓、芍耳,有杂症加减之。至靥后痈毒等症,亦惟照后参之。


痘有纯虚纯实者,有先实后虚者,有从虚转实者,如此方治症纯虚也。故始终不移,虽有增减,要皆补益气血为主。凡遇此症,必以此法行之,若苏桔、十神等剂,切不宜用。


或曰∶加减益气,乃虚症所必需,然首尾不易,得无固乎,且参 皆峻补之味,何可妄行若此。予曰不然,用药有诀,唇、舌,用药之诀也,能识唇舌红白而进退之,多用可也,常用可也。即不用可也,何妄之有?


夫痘不热不发.犹五谷之不热不结.身有热也.乃毒与时气相触而动内传百脉外注皮肤.痘未见而先兆.此乃必至者.但热有轻重.毒轻则热轻.毒重则热重.又有热五六日出者.有热一日即出者.太过则正不胜邪.愆期则气血凝滞.唯三四日身凉痘出为正.凡发热肌肤温平潮润.唇舌滋洁无苔.声音清亮.睡中微惊.便食如故.或少食贪睡.皆吉兆也.重则反是.一发热.即唇裂.舌坑.烦燥.狂乱.口渴.恶寒.两耳灼热.两睛红.二便结方内加玄明粉.或千□马下之.恶热者单下.以苔为增减.不可拘在初热当发之说.此亦百中一二.又毋执以为常.如唇舌滋润.虽见恶症.切不可妄下损人.


发热时.腹疼腰痛.四肢酸痛.皆重症.若表过痛止者吉痛加甚者凶.


发热吐泻.切不可行止法.惟吐泻酸臭.可加消导药佐之.是伤食也.惊发痘前者吉.何也.由惊阳症.痘属阴.阳被阴冲.则壅遏之.患息.故吉.照前加减治之.母服惊药.误服而冰其毒.酿害匪浅.亦有惊即死.此必中恶.


发热时.谵语颠狂.见神见鬼.躁乱不宁.是热甚失表.外邪内毒.两相搏激也.重发之则愈.舌见黄苔.非下不可.


凡脏腑郁毒.非微汗则不解.故一发热.必用汗药也.身热四五日不退者.知毒犹在内.务要热退为佳.


身热四五日不退.痘影焦紫.郁郁不出.此必寒气外郁.闭塞鬼门也.令服惊蛰丸.发出臭汗.则热自退.痘自出也.


一发热.头面中有大痘数点.余不出.复不除热.此名曰报痘.急用银针剔破.不去则领败正气.为留连之祸.


初发热.即头温足冷.不渴.大便溏.面 白.或泻痢清谷呕食不化.虚症也.


凡热时灯照.肉内有隐隐紫红块者重面红唇白亦重.再加形色不善.死必矣.九窍流血者死.目闭无魂.舌墨声嗄.胸高而凸.掌文出血.皆死症不治.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