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防胎自堕

《女科折衷纂要》:防胎自堕

《济阴纲目》:防胎自堕

丹溪云∶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损不荣养,其胎自堕。或劳怒伤情,内火便动,亦能自堕。推原其本,皆因热火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谓风冷伤于子脏而堕,此未得病情者也。昔者一妇但有孕至三月左右必堕,诊其左手大而无力,重取则涩,知其血少也。以其少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初夏,教以浓煎白术汤下黄芩末一钱,服三四十帖遂得保全其生(单用白术补中,以荣出中焦,土生万物也)。因而思之,堕因内热,而虚者为多,曰热曰虚,当分轻重。盖孕至三月,正属相火,所以易堕,不然何以黄芩、熟艾(熟艾性温,亦助相火,若果有热,或恐不宜)、阿胶等为安胎圣药耶(好生之工,幸毋轻视)?


丹溪云∶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损,不足营养,其胎自堕。或劳怒伤情,内火便动,亦能堕胎,推原其本,皆因热火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谓风冷伤于子脏而堕,此未得病情者也。予见贾氏妇,但有孕,至三月左右必堕,诊其脉,左手大而无力,重取则涩,知其血少也,以其妙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初夏,教以浓煎白术汤(单用白术补中,以营出中焦,土生万物也),下黄芩末一钱,服三四十帖,遂得保全其生。因而思之,堕因内热而虚者,于理为多,曰热曰虚,当分轻重,盖孕至三月,正属相火,所以易堕,不然何以黄芩、熟艾(熟艾性温,亦助相火,若果有热,或恐不宜)、阿胶等为安胎妙药耶!好生之工,幸无轻视。


一妇年三十余,或经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堕。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气实,此相火太盛,不能生气化胎,反食气伤精故也。因令住经第二月,用黄芩、白术、当归、甘草,服至三月尽,止药,后生一子。


一妇住经三月后,尺脉或涩或微弱,其妇却无病,知是子宫真气不全,故阳不施阴不化,精血虽凝,终不成形,至产血块,或产血胞。


一妇腹渐大如怀子,至十月求易产药。察其神色甚困,难与之药,不数日,生白虫半桶。


盖由妇之元气太虚,精血虽凝,不能成胎而为秽腐,蕴积之久,湿化为热,湿热生虫,理之所有,亦须周十月之气,发动而产,终非佳兆,其妇不及一月而死,湿热生虫,譬之沟渠污浊,积久不流,则诸虫生于其间矣。


汪石山治一妇长瘦,色黄白,性躁急,年三十余,常患堕胎,已七八见矣。诊其脉,皆柔软无力,两尺虽浮而弱,不任寻按,曰此因胎堕太多,气血耗甚,胎无滋养,故频堕。譬之水涸而禾枯,土削而木倒也,况三月五月,正属少阳火动之时,加以性躁而急发之,故堕多在三、五、七月也。宜大补阴汤,去桂加黄柏、黄芩煎服,仍用研末,蜜丸服之,庶可保生。服半年,胎固,而生二子。


钱仲阳治一孕妇病,医言胎且堕。钱曰∶妊者五脏传养,率六旬,乃更候其月,偏补之,何必堕,已而母子皆全。


陈斗岩治一妇有胎,四月堕下,逾旬腹肿发热,气喘脉洪盛,面赤,口鼻舌青黑。陈诊之曰∶脉洪盛者,胎未堕也,面赤,心火盛而血干也;舌青,口鼻黑,肝既绝而胎死矣。内外皆曰,胎堕久矣。复诊,色脉如前,以蛇蜕煎汤,下平胃散加芒硝、归尾一倍,服之,须臾腹鸣如雷,腰腹阵痛,复一死胎随下,病亦愈。


程仁甫治一妇,年近四十,禀气素弱,自去其胎,五日内,渐渐腹胀如鼓,至心前,上吐不能食,用补药不效。诊六脉微弱,但只叫胀死,此乃损伤脾气而作胀,然急则治标,若泥丹溪法,恐缓不及事,用桃仁承气加枳实、浓朴,倍硝、黄,煎服四分,吐去其一,次早仍不通,事急,又服琥珀丸三钱,至申时大通,胀减,但体倦,四肢无力,口不知味,发热,再用参、 、归、芍、楂、术、陈皮,八剂而安。


江应宿治汪镐妻三十一岁,厌产,误服打胎药,下血如崩,旬余,腹痛一阵即行,或时鼻衄,诸药不效,诊得六脉数而微弦,乃厥阴之火泛逆,投四物换生地黄,加阿胶、炒黑山栀、蒲黄一剂愈。


薛氏云∶大抵治法,须审某月属某经育养而药之。


芎 补中汤 治怀妊血气虚弱,不能卫养,以致数月而堕,名曰半产。(每见妇人孕不满十月而损堕,得服此遂安全。)


川芎 五味子 阿胶(蛤粉炒) 干姜(炮,各一钱) 黄 (去芦,蜜炙) 当归(酒浸)


白芍药 白术(各一钱半) 人参 杜仲(去皮) 木香(不见火) 甘草(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阿胶汤 治妊娠数堕胎,小腹绞痛不可忍。


阿胶(炙燥) 熟干地黄(焙) 艾叶(微炒) 川芎 当归(切焙) 杜仲(去粗皮炙,锉)


白术(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枣三枚,水煎,食前温服。


千金保胎丸 凡女人受孕,经三月而胎堕者,虽气血不足,乃中冲脉有伤,中冲脉即阳明胃经,供应胎孕,至此时必须节饮食,绝欲戒怒,庶免小产之患,服此可以保全。(三月虽手心主养胎,而实十二经皆受气于阳明,阳明属中冲,故中冲伤,胎亦堕也,此方极稳当)


白术(土炒) 熟地黄(姜汁炒) 杜仲(姜汁炒,各四两) 当归(酒洗) 续断(酒洗)


阿胶(蛤粉炒) 香附米(四制) 益母草 条芩(炒各二两) 陈皮 川芎 艾叶(醋炙,各一两)


砂仁(炒,五钱)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下。


杜仲丸 治妊娠三两个月,胎动不安,防其欲堕,宜预服之。


杜仲(去粗皮,姜汁炒,去丝)


上为末,枣肉杵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胎系于肾,故用杜仲补肾。若云胎动不安,则有脾虚、气虚、血虚、有寒、有热之不同,又当因病而药之,不可执也)


删繁方 治妊娠怀胎,数落而不结实,或冷或热,百病之源。


黄 人参 白术 甘草 川芎 地黄 吴茱萸(各等分)


一方有当归、干姜。


上为末,空心温酒调下二钱。忌菘菜、桃李、雀肉、醋物。


楼氏曰∶按丹溪论,俱是虚热而无寒者,今姑存此一方,以俟施之于千百而一者也。


(此言宜玩)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