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风疟

《儿科萃精》:风疟

《金匮翼》:风疟

《时病论》:风疟

《医述》:风疟

《症因脉治》:风疟

小儿风疟,身必有汗,因先伤于风,后伤于寒,故先热后寒,热多寒少,古法主桂枝羌活汤(如羌活、防风、桂枝、生甘草,引用生姜)。


〔真按〕风属阳邪,然风为阳中之凉气,小儿因感寒风而发热疟,恶风自汗,烦渴头痛,谓之风疟,身即自汗,羌防过于温散,切忌发汗过多,大伤元气。方用杭青皮一钱,真广皮一钱,云茯苓二钱,法半夏一钱,漂白术六分,炙苏子七分,芽桔梗五分,尖槟榔五分,嫩桂枝三分,引用生姜一薄片。


若服轻解之剂,其疟已止,再方用结洋参一钱,生于术钱半,云茯苓二钱,炙甘草五分,真广皮八分,油浓朴六分,以调补之。


风疟者,脉浮、多汗、恶风,多于春时得之。经云∶以春病者,恶风是也。亦有发于秋者,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是也。杨仁斋云∶风疟是感风而得,恶风自汗,烦躁头疼。


风,阳气也,故先热后寒,可与解散风邪。


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金鉴》谓∶风疟∶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据此二说而论,是证之因,亦由长夏先受阴暑,至秋感风而发也。然而有暑无风惟病暑,有风无暑惟病风,必风暑合邪,始成疟病。此虽与暑疟得病之因无异,发病之时亦同,但其见证,自有攸分,不可以不辨也。盖风疟之为病,寒少热多,不似暑疟恶寒壮热,或着衣则烦,去衣则凛。风疟则头疼自汗出,不似暑疟肌肤无汗,必待汗出淋漓而热始退。风疟之脉,弦而兼浮,不似暑疟,脉象纯弦,或洪或软,若此分别,投剂自合拍耳。初宜辛散太阳法去羌活,加秦艽治之,必俟寒热厘清,始可进和解之法。总当细审其因,可散则散,可和则和,可补则补,可截则截,全在临时活法耳。


江诚曰∶细观暑疟、风疟,皆由长夏感受阴暑,并发于秋,但暑疟因秋凉所触,风疟因秋风所触,以此别之,毫厘无谬。


凡疟皆生于风,风疟者,因避暑乘凉,汗出当风,邪闭毛孔,不得泄越而作。所谓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是也。其证烦躁头疼,恶寒自汗,先热后寒,治宜发汗。(《证治汇补》)


(《内经》亦名温疟)


【风疟之症】《内经》云∶风伤卫气,先热后寒。此言先后者,言多少也,言热多寒少之疟。是以不曰恶寒,而曰恶风、自汗、烦躁、伸欠也。不恶寒,则寒少也。发热直至烦躁,热多也。若头痛背痛,发于午前者,太阳也。目痛鼻干,发于午后者,阳明也。发于寅卯者


【风疟之因】《内经》云∶暑邪既伏,秋气收之,汗出遇风,与卫气并居,阴阳分争,内外相搏,而风邪伤卫之疟作矣。


【风疟之脉】左脉浮缓,太阳疟也。右脉洪长,阳明疟也。左右皆弦,少阳疟也。


【风疟之治】疟在太阳有汗,桂枝石膏汤。在阳明,白芷石膏汤。在少阳,小柴胡汤。


三阳俱见症者,《准绳》和解汤。


桂枝石膏汤


桂枝 知母 石膏 黄芩


无汗加防风。身痛加羌活、柴胡。


白芷石膏汤 治阳明经温疟。


白芷 石膏 知母


家秘以升麻、葛根,易白芷。恶寒加桂枝。无汗,加防风、柴胡。身痛,加羌活、独活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准绳》和解汤 治三阳经寒热之疟。


柴胡 升麻 葛根 羌活 知母 石膏 黄芩 猪芩 山甲 甘草 陈皮 防风


此方用表药五味,升散表邪,使郁热外发,而恶寒自已。用寒药三味以清里,使里热得清,而发热自退,用猪苓分别阴阳,穿山甲以通经络,陈皮、甘草二味,助胃气,升降诸桢按∶前二方,因热多寒少之温疟,故以知母、石膏、黄芩互用。若寒多,则凉药不可用矣。其后和解汤,乃和解三阳之疟也。仲景治伤寒热病,表症多者,用辛温散表。里热多者,用寒凉清里。若表里俱见症者,用一半散表、一半清里以双解之。若痰凝食滞者,兼用化痰消滞之药。可见治伤寒如是,治疟疾外感症,皆如是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