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风沿

《审视瑶函》:风沿

丹溪云.风沿眼系.上膈有积热.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顽痰痞塞.浊气不下降.清气不上升.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积而久也.眼沿因脓渍而肿.于中生细小虫丝.遂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用紫金膏.以银钗脚揩去油腻点之.试问若果痒者.又当去虫.以绝根本.盖紫金膏只去湿与去风凉血而已.若前所谓饮食挟怒成痰.又须更与防风通圣散.去硝黄为细末.以酒拌匀晒干.根据法服之.禁诸浓味及大料物.方尽诸法之要.



帷赤烂.人皆有之.火土燥湿.病有重轻.重则 帷裂而血出.轻则弦赤烂而难舒.以清润而为治.何患病之不除.


此症专言 之赤烂.目无别病也.若目有别病而赤烂者.乃因别火致伤其 .又非此比.赤胜烂者.多于劳心忧郁忿悖.无形之火所伤.烂胜赤者.多于恣燥嗜酒.哭泣过多.冒火冲烟.风热蒸熏.有形之火所伤.病属心络.甚则火盛而生疮于 边也.要分大小二 .相火君火.虚实之症.宜服点洗.


防风通圣散(并治中风.一切风热.大便秘结.小便亦涩.眼目赤痛.或热急生风.舌强口噤.或鼻生紫赤风刺瘾疹.而为肺风.或成风疠.而世呼大麻风.或肠风为痔漏.或肠郁而为诸热.谵妄惊狂.并皆治之.)


防风 川芎 大黄 赤芍药 连翘 麻黄(去节) 芒硝 苏薄荷 当归 滑石(飞过) 甘草 炒栀仁 白术 桔梗 石膏( ) 荆芥穗 黄芩(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水二钟煎.食前温服.


按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出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当归.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具悉哉.


如目两睑溃烂.或生风粟.白睛红赤.黑睛生翳障.加菊花、黄连、羌活、白蒺藜.名曰菊花通圣散.人弱.大便不结燥者.减去硝黄.


东垣碧天丸(治目疾屡服寒凉不愈.两目蒸热.有如火熏.赤而不痛.红丝赤脉.满目贯睛.瞀闷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睑赤烂.或不服风土.而内外锐 皆破.以此洗之.)


瓦粉(炒一两) 铜绿(七分为末) 枯白矾(二分)


上研铜绿、白矾令细.旋旋入瓦粉研匀.热水和之.共为丸.如黄豆大.每用一丸.热汤半盏.浸一二时辰.洗.至觉微涩为度.少闭眼半个时辰许.临卧更洗之.瞑目就睡.尤为神妙.一丸可洗二三日.可在汤内炖热.此药治其标.为里热已去矣.里实者不宜用此.当泻其实热.


紫金膏


用水飞过虢丹.蜜多水少.文武火熬.以器盛之.点.



迎风赤烂邪在肝.因虚被克木相传.久不愈兮成赤烂.赤烂风弦治又难.


此症谓目不论何风.见之则赤烂.无风则好者.与风弦赤烂.入脾络之深者不同.夫风属木.木强土弱.弱则易侵.则邪引邪.内外夹攻.土受木克.是以有风.其病无风则愈.赤烂者土木之病也.赤者木中火症.烂者土之湿症.若痰若湿甚者.烂胜赤.若火若燥甚者.赤胜烂.心承肺承者.珠亦痛而赤焉.此章专言赤烂之患.与前章迎风冷热泪入内之深者又不同.宜服洗∶


柴胡散(治眼眶涩烂.因风而作.用气药燥之.)


柴胡 防风 赤芍药 荆芥 羌活 桔梗 生地黄 甘草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水煎.温服.


疏风散湿汤


赤芍药 黄连 防风(各五分) 铜绿(另入) 川花椒 归尾(各一钱) 轻粉(一分另入)羌活 五倍子(各三分) 荆芥(六分) 胆矾 明矾(各三厘)


上为一处.水三钟.煎至一半.去滓.外加铜绿泡化.后入轻粉搅匀.汤脚用绵纸滤过澄清.可用手蘸洗目烂湿处.


一方(治烂弦血风眼)


覆盆子叶(不拘多寡去梗日晒干)


研令极细.薄绵裹之.以男小儿所食之乳浸汁.如人行八九里之时.方点目中.即仰卧.不过三四日.视物如少年.忌酒面油腻物.


(宋宗室赵太尉乳母.苦烂弦风眼近二十年.有卖药老媪过门.云此眼有虫.其细如丝.色赤而长.


久则滋生.乃入山取此药咀嚼之.而留汁滓存于竹筒内.以皂纱蒙乳母眼.取笔画双目于纱上.然后滴药汁渍眼下弦.转 间虫从纱中出.共数十条.后眼弦肉干如常.太医上官彦诚闻之.有邻妇亦患此症.


试之.无不立瘥.考之本草.陈藏器云.此药治眼暗不明.冷泪淫不止.及青盲等恙.盖治眼妙品也.)


治烂弦眼生虫方


覆盆子叶(为末一钱) 干姜(烧灰) 生矾(各半分) 枯矾(一分)


共研一处.蜜调.用绢片做膏药.贴眼上一夜.次午揭起.其虫自出.粘在绢上.次晚.又将肥猪肉切片贴眼上一宿.即愈.


敷烂弦眼方


炉甘石( 飞过一两) 飞丹(五钱) 枯矾(二钱五分) 明朱砂(研细一钱) 铜绿(二钱)


共为一处.研极细为度.先用荆芥、陈茶叶.煎水洗患处.乘湿将药敷上.二三次立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