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疳渴

《儿科萃精》:疳渴

《医宗金鉴》:疳渴

《幼科心法要诀》:疳渴

《证治准绳·幼科》:疳渴

小儿疳渴,多因肥甘积热,煎耗脾胃,以致津液亏损,故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古法主清热甘露饮(如生地黄、麦冬去心、石斛、生知母、蜜炙枇杷叶、 石膏、生甘草、茵陈蒿、黄芩,引用灯芯)。


〔真按〕小儿恣食肥甘,伤津耗液,胃气下陷,故津液不生,治法固以生津为主,然不补其胃,则清阳不得上升,何能生其津液,宜以补胃兼清积热为法,方用淡竹叶钱半,细生地二钱,金钗石斛钱半,原麦冬一钱,制天冬一钱,西洋参一钱,生白术一钱,茯苓片二钱,粉葛根五分,生甘草五分,引用金银花露一两。


肥甘积热伤津液,大渴引饮心烦热,速用清热甘露宜,热减津生渴自歇。


【注】


疳渴者,多因肥疳积热煎耗脾胃,以致津液亏损,故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速用清热甘露饮,其渴自愈。为生地清肺饮以疏解之(清热甘露饮)生地黄 麦冬去心 石斛 知母生 枇杷叶蜜炙 石膏煅 甘草生 茵陈蒿 黄芩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耗液伤津成疳渴,清热甘露饮如神,生地麦冬斛知母,枇杷石膏草茵芩疳证门


肥甘积热伤津液,大渴引饮心烦热,速用清热甘露宜,热减津生渴自歇。


【注】疳渴者,多因肥甘积热煎耗脾胃,以致津液亏损,故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


速用清热甘露饮,其渴自愈。


清热甘露饮


生地黄 麦冬(去心) 石斛 知母(生) 枇杷叶(蜜炙) 石膏〔 (按,宜用生者为是)〕甘草(生) 茵陈蒿 黄芩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耗液伤津成疳渴,清热甘露饮如神,生地麦冬斛知母,枇杷石膏草茵芩。


《圣惠》天竺黄散 治小儿疳,多渴体热烦躁,少得睡卧。


天竺黄(细研) 黄连(去须) 马牙硝 栀子仁 葛根(锉,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牛黄(细研)款冬花 紫菀(洗去苗土) 犀角(屑) 土瓜根(各二钱半)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蜜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疳热烦渴不止方干蟾头(二枚,涂酥,炙焦黄) 蜗牛壳(微炒) 胡黄连 栝蒌根(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竹叶汤调下半钱,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临时加减服之。


五胆丸(圣惠) 治小儿渴疳。


猪胆 狗胆 牛胆 鲫鱼胆 胆(以上各一枚)


上件药四胆汁,并入牛胆内,在灶北后悬,候稍干,可丸即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以饮水足为度,空心、午后各一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胡黄连散 治小儿疳,热渴干瘦。


胡黄连 犀角(屑。各二钱半) 生地黄汁(一合) 羊子肝(一具,研取汁) 麝香(半钱,细研) 蜜半合上件药,捣胡黄连、犀角,细罗为散,入麝香研匀,以羊肝汁、地黄汁、蜜等调令匀。每服,煎竹叶汤调下药汁一茶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黄连丸 治小儿疳热烦渴。


黄连(去须) 天竺黄 牛黄(各细研) 甘草(炙微赤,锉) 栀子仁 款冬花 葛根(锉) 紫菀(洗,去苗) 犀角(屑。各二钱半) 川朴硝(半两) 竹沥(二合)


上件药捣,罗为末,先用竹沥拌和,更入熟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新汲水研破五丸服之,日四五服,量儿大小加减。


《圣惠》又方上用蜗牛三五十枚,净盘内以物盖,令行,即有似银泥处,以腻粉和,揩取便丸之如黍米大。不计时候,以温汤下二丸。


又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二钱半) 腻粉(一钱)


上件药,研杏仁如膏,入腻粉相和令匀,用面糊和丸,绿豆大。空心,以粥饮下三丸。


〔钱乙〕龙粉丸 治疳渴。


草龙胆 定粉(微炒) 乌梅肉(焙秤) 黄连(各二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麻子大。米饮下一二十丸,无时。


青香丸(张氏) 治小儿疳渴,引饮不休,肌体羸劣。


胡黄连 青黛 朱砂 鹤虱(各等分)


上为末, 猪胆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丸,米饮下。


〔刘氏〕治小儿疳渴方猪胞(一个,大者) 甘草(一两,寸断劈破,入胞内)


上以水一斗煮至三升,去甘草,将胞焙干,末之。每服二钱或三钱,熟水调下,大人亦可服。


〔庄氏〕治小儿渴疳方上用蛤粉,取生大 鱼一尾,以粉涂顶上,刮下涎入粉同研,丸鸡头大。每服一丸,更用活小 鱼一尾,水半盏浸涎水一药注子,化下一丸,立止,便与和气散(方见前)一二服补之。


又方 治疳渴不止。


井泉石(又名石甘遂) 太阴玄精石 马牙硝上各等分为末,入生硫黄少许。每服半钱,以生米泔水调下。


《吉氏家传》方干葛 胡黄连 甘草(炙) 黑参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一片,煎四分服。


治小儿疳渴常服五疳不生方干虾蟆(二枚,长流水内刮去肚肠,以法酒三升,瓶内煮令烂,去骨,研如粉) 黄连(净四两,别为末) 朱砂(一钱半) 麝香(一钱,研)


上先将虾蟆膏与黄连末同研后,更与麝香、朱砂等研匀作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陈米饮下。如患疳,用黄蜡茶清下。如难丸,入些少酒、面糊不妨。


治小儿一切疳热渴方蚧虾蟆(大者,两枚) 蜗牛虫(半升,用井水淘,洗净为度,然后用新瓦罐子一具,入二物在内,用盐泥固济了,不得透风,更进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二物,不用罐子) 大黄 黄连(各半两) 麝香(二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饮下。(庄氏第十六候用此方)


治小儿疳渴方人参 干葛 黄芩 柴胡 甘草(炮。各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候冷,分为五服,每吃药时更点铅白霜、寒水石共研一字服之,方治疳。(庄氏第二十候先用此止渴)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