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疳热

《儿科萃精》:疳热

《医宗金鉴》:疳热

《幼科心法要诀》:疳热

《证治准绳·幼科》:疳热

《幼科推拿秘书》:疳热

小儿疳疾,身多发热,宜分别轻重虚实治之,初起多实者,古法主鳖甲青蒿饮,(如银柴胡、炒鳖甲、青蒿、生甘草、生地黄、赤芍、胡黄连、炒知母、地骨皮,引用灯芯)。


日久多虚者,主鳖甲散(如人参、炙黄 、炙鳖甲、生地、熟地、当归、炒白芍、地骨皮等味)。


〔真按〕疳热、由于脾胃虚弱,阳浮于外,气不归元,故生内热,实者用泻肝涤热之法,方用鲜石斛二钱,生白芍钱半,鸡内金一个,使君子肉一钱,生地钱半,赤芍药一钱,云茯苓二钱,生甘草五分,引用灯芯二十寸。


虚者,方用结洋参钱半,生于术钱半,白茯苓二钱,生甘草八分,怀山药二钱,熟地黄二钱,粉丹皮钱半,福泽泻一钱。


小儿疳疾身发热,轻重虚实当分别,初用青蒿饮为宜,日久□甲散最捷。


[注]


疳疾之证,身多发热,治者宜分别轻重虚实治之,病初起多实者,□甲青蒿饮主之,日久多虚者,□甲散主之。


(□甲青蒿饮)银柴胡□甲炙青蒿生甘草生地黄赤芍胡黄连知母炒地骨皮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疳疾血虚身发热,□甲青蒿药有功,银柴□蒿草地芍,胡连知母地骨同。


(□甲散)人参黄耆□甲炙生地熟地当归白芍炒地骨皮水煎服。


(方歌)


疳疾日久骨热蒸,□甲散治效从容,参耆□甲生熟地,当归白芍地骨同。


小儿疳疾身发热,轻重虚实当分别,初用青蒿饮为宜,日久鳖甲散最捷。


【注】疳疾之证,身多发热。治者宜分别轻重、虚实治之。病初起多实者,鳖甲青蒿饮主之;日久多虚者,鳖甲散主之。


鳖甲青蒿饮


银柴胡 鳖甲(炙) 青蒿 生甘草 生地黄 胡黄连 赤芍 知母(炒) 地骨皮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疳疾血虚身发热,鳖甲青蒿药有功,银柴鳖蒿草地芍,胡连知母地骨同。


鳖甲散


人参 黄 (炙) 鳖甲(炙) 生地 熟地 当归 白芍(炒) 地骨皮


水煎服。


【方歌】疳疾日久骨热蒸,鳖甲散治效从容,参 鳖甲生熟地,当归白芍地骨同。


汉东王先生论小儿发热形瘦多渴,吃食不长肌肉者,谓之疳热。汤氏云∶疳热当服进食丸(方见癖)磨积,仍间服化虫丸,后服鳖甲散退热,次服肥儿丸(疳瘦)。


汤氏鳖甲散 治疳劳骨热。


鳖甲(九肋者,汤浸,用童便涂炙) 黄 (蜜炙) 白芍药(各一两) 生熟地黄 地骨皮 当归 人参(去芦。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半盏煎服。


化虫丸 治疳热。


白芜荑 黄连 神曲 麦芽(各炒,等分)


上末,糊丸如黍米大。空心米饮下。猪胆汁尤佳。


猪肚丸 治骨蒸疳劳,肌体黄瘦。


木香(半两) 黄连 生地黄 鳖甲(九肋者,汤浸,用童便涂炙) 银柴胡(去芦) 青皮(各一两)


上为末,猪肚一枚,入药于内,以线缠之,于砂罐内悬胎煮熟,取出细研,猪肚为丸,如麻子大。米饮送下,量大小加减,不拘时服。


龙胆丸(三因) 治疳病发热。


龙胆草 黄连 使君子肉 青皮(各等分)


上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卧熟水下,量儿加减。


〔世〕乌犀丸 治小儿疳热,腹内生虫,肚大手足疲弱,丁奚 羸。(此方治疳热如神。)


黑牵牛(二两) 使君子(肉,七钱半) 青皮(二两) 雷丸(二钱半) 苦楝皮(一方不用楝皮,用芦荟二钱半)鹤虱(各半两)


上,同入锅内炒焦,为末,面糊丸黍米大。三岁儿二十丸,米饮下,食前。


二丁丸 治乳癖、食癖、疳热。


白丁香(半两) 丁香 密陀僧(各一两) 韶粉(一钱) 硫黄(三钱)


上为细末,糊丸如小豆大。三岁儿十丸,日晡时米饮下,饮乳者乳汁下。次日当取下恶物,热即随退,加黄莺屎一钱,尤妙。


《谭氏殊圣》金瓜丸 治小儿疳热,身多壮热,黄瘦。久服令肥。


黄连 黄柏 甘草(微炮) 青皮(各等分)


上为末,入麝香少许,用 猪胆一枚,入药胆内,线扎定,入石器中,浆水煮五七沸取出,风吊一宿,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量儿加减。《玉诀》方同,外以朱砂为衣,仍治脾疳。《博济方》同,《刘氏家传方》亦同,云∶或添胡黄连,若早晨服使君子丸,晚服金瓜丸,永无疾,消食长肌肉。《庄氏家传方》同,仍加夜明砂一味,等分。《赵氏方》亦同,名凉疳药,长沙朱司理以为有神效。


芦荟丸 治小儿惊热疳不思食。


芦荟 熊胆 朱砂(各二钱半) 青黛(七钱半) 诃梨勒(煨取肉,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末,糯米饭为丸,如麻子大。空心随岁数与之,用沙糖水咽下五、七丸。


〔茅先生〕柴胡散 治小儿疳热,四肢如柴,不能起止。


柴胡 知母 贝母(去心) 茯苓 茯神 干葛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用小麦一匙头,药一匙头,水一盏,同煎六分。去滓服。


六物黄芩汤 治少小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


黄芩 大青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 石膏(碎。各半两) 桂皮(三钱)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庄氏〕青黛丸 治疳热。


青黛(研,一两) 胡黄连 宣连 天竺黄(研。各半两) 朱砂(水飞,二钱半) 麝香(研,一钱) 肉豆蔻(二个) 牛黄(半钱,研) 干蟾(一枚,端午日取者,酒浸,洗去肠肚,涂酥炙黄)


上件,除研药外,为末再同研匀,绿豆粉煮糊、丸如芥子大。每服空心、夜后,熟水下三丸。恐绿豆粉难和丸,绿豆面作糊亦得。


〔王氏〕使君子散 治疳热。


上用使君子不以,多少曝干,为末。空心米饮下。大者一钱,小者半钱,取虫出为度。


猪肚黄连丸(直指) 治疳热流注,遍身疮蚀,或潮热肚胀,或渴。


用雄猪肚(净洗,一具) 宣连(净五两) 锉细,水和润,纳肚中,线缝,放五升粳米上蒸至烂,入臼中,加少蒸饭,捣千杵,丸小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仍服调血清心之剂佐之。(凡儿病,不出于疳,则出于热,热则生痰,常须识此。)


柴胡饮 治骨蒸疳气,五心烦热,日晡转盛,口干无味,渴多身瘦,胸满痰紧,小便黄色,食减神昏。


北柴胡(去芦,净洗) 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大黄(生用) 桔梗(去芦,锉,炒) 北五味子(去梗) 半夏(汤煮透,去滑。各半两)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乌梅一亚,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因过餐积滞.郁遏成热.脾家一脏有积热不清.传之别脏.遂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余脏皆安.法宜分阴阳.运八卦.推大肠.运土入水.推脾土.揉中脘.捞明月.虎口 肘.掐总经.少推三关.多退六腑.揉涌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