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本草纲目》:海藻
「释名」单、落首、海萝。
「气味」苦、咸、寒、无毒。
「主治」
1、项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连服几剂,即消瘰疬。
2、蛇盘瘰疬,头项交接。用海藻(荞面炒)、白僵蚕(炒),等分为末,加白梅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汤送下。毒气必泄。
《本草备要》:海藻
泻热,软坚痰,消瘿瘤
咸润下而软坚,寒行水以泄热。故消瘿瘤、桔核、阴 之坚聚(腹痛曰疝,丸痛曰 ,音颓),痰饮香港脚水肿之湿热。消宿食,治五膈。
山东海有大叶马尾二种,亦作海菜食,洗去咸水用(昂按∶其用在咸,似不宜过洗)。
反甘草(东垣治瘰 、马刀、海藻、甘草并用,盖激之以溃坚也)。
《本草便读》:海藻
海藻(图缺)
咸以软坚.消瘿利水.寒能入肾.退热除痰.(海藻生海中.其叶如发.即水藻之属也.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 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本草乘雅半偈》:海藻
(本经中品)
生浅水者,叶细钟水液之气浅;生深水者,叶大钟水液之气深。
【气味】苦咸寒,无毒。
【主治】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下十二水肿。
【核】曰∶出东海海岛。有大小二种∶小者,名马尾藻,生浅水中,宛如马尾;大者,名大叶藻,生深水中,叶大如藻。海人以绳系腰,投水取之。五月后,不可取,恐大鱼伤人也。修事,用生乌豆,紫背天葵,同煮一伏时,晒干用。反甘草。
【 】曰∶海藻生海中,横陈于水,若藻濯然。一名 ,海中之水藻也。一名罗,水草之有文也。一名纶,生浅水而叶细。一名组,生深水而叶大。尔雅云∶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正谓二藻也。盖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藻善条畅,不以晦浊碍衍漾,故主经络肉理,有失次第浅深,致气结成瘿瘤,及颈下硬核,或气坚成症瘕痈肿,及腹中上下雷鸣,亦咸以软之,坚结自释矣。十二经水,皆止而盈,海纳百川,止而不盈,尾闾泄之是也。
《本草崇原》:海藻
气味苦咸寒,无毒。主治瘿瘤结气,散劲下硬核痛,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治十二水肿。
(海藻生东海岛中,今登莱诸处海中皆有,黑色如乱发,海人以绳系腰,没水取之。)
咸能软坚,咸主润下,海藻生于海中,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海藻形如乱发,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本草从新》:海藻
泻热、软坚痰、消瘿瘤.
苦能泄结,咸能软坚,寒能涤热.消瘰 结核.症瘕阴 之坚聚.及痰饮香港脚水肿痈肿之湿热.去宿食.消五膈.脾寒有湿者勿服.产胶州.有大叶、马尾二种.亦作海菜食.洗去咸水.(其用在咸、不宜过洗.)反甘草.(东垣治瘰 马刀、海藻、甘草并用、盖激之以溃坚也.)
《本草分经》:海藻
苦咸寒,软坚泻热,消瘿瘤结核及痰水湿热。
《本草经集注》:海藻
味苦、咸,寒,无毒。主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治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一名落首,一名 。生东海池泽。
七月七日采,曝干。(反甘草。)
生海岛上,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又有石帆,状如柏,治石淋。又有水松?
《本草蒙筌》:海藻
味苦、咸,气寒。无毒。一云∶有小毒。东海所生,叶类萍藻。根着水底石上,茎如乱发而乌。七夕收采,性反甘草。治项间瘰 ,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辟百邪鬼魅,止偏坠疝疼。又种粗长,乃名海带。茅软堪以系物,入药多用催海藻同功。散结溃坚,并着奇效。
(谟)按∶荣气不从,外为痈肿。坚硬不溃,仗此可消。盖三药味俱咸,经云∶咸能软坚。随无不溃,肿无不消也。
《本草求真》:海藻
(水草)泄热散结软坚
海藻(专入肾)。书载性反甘草。能治项颈一切瘰 症瘕疝 。(腹痛曰疝。丸痛曰 。)
及痰饮香港脚水肿等症。其故奚似。盖缘苦能泄结。寒能除热。咸能软坚。海藻气味俱备。与甘草本属不合。凡其水因热成。而致隧道闭塞。小便不通。硬结不解者。用此坚软结泄。邪退热解。使热尽从小便而出。而病自无不愈也。(丹溪治瘿气初起。用海藻一两。黄连二两。为末。时时舐咽。先断一切浓味。)至有病非实结。最不宜用。非独海藻为然。即凡海中诸药。无不如是。海带有似海藻而粗。柔韧而长。主治无异。昆布亦同海藻海带。俱性带滑且雄。凡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且其下气最速。久服多令人瘦。至云海岛人常食。以其水土不同故耳。皆反甘草。略洗去咸水用。(偏有同甘草以治瘰 。盖激之以溃其至耳!)
《本草图经》:海藻
海藻(图缺),生东海池泽,今出登、莱诸州海中。凡水中皆有藻。《周南诗》云∶于以采藻,于沼于是也。陆机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种∶一种叶如鸡苏,茎如箸,长四、五尺;一种茎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扶风人谓之藻聚,为发声也。二藻皆可食,熟 其腥气,米面糁蒸为茹,甚佳美,荆杨人饥荒以当谷食。今谓海藻者,乃是海中所生,根着水底石上,黑色如乱发而粗大少许,叶类水藻而大,谓之大叶藻。《本经》云∶主瘿瘤是也。海人以绳系腰,没水下刈得之,旋系绳上。又有一种马尾藻,生浅水中,状如短马尾,细黑色,此主水 ,下水用之。陶隐居云∶《尔雅》所谓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纶。昆布亦似组,恐即是此也。而陈藏器乃谓纶组,正谓此二藻也。谨按《本经》∶海藻一名 。而《尔雅》谓 为石衣,又谓 (徒南切)名海 (与藻同),是海藻自有此二名,而注释皆以为药草,谓纶组乃别草。若然隐居所云∶似近之藏器之说,亦未可的据。又注释以石衣为水苔,一名石发,石发即陟厘也,色类似苔而粗涩为异。又云 叶似 (音薤)而大,生海底。且陟厘下自有条,味性功用与海藻全别。又生江南池泽,乃是水中青苔,古人用以为纸,亦青黄色,今注以为石发是也。然则 与 皆是海藻之名,石发别是一类无疑也。
昆布,今亦出登、莱诸州,功用乃与海藻相近也。陶又云∶凡海中菜,皆疗瘿瘤结气,青苔紫菜辈亦然。又有石帆如柏、主石淋。水松如松,主溪毒。《吴都赋》所谓草则石帆、水松。刘渊林注云∶石帆生海屿石上,草类也,无叶,高尺许。其华离楼相贯连,死则浮水中,人于海边得之,稀有见其生者。水松药草,生水中,出南海交趾是也。紫菜,附石生海上,正青,取干之,则紫色,南海有之。东海又有一种海带,似海藻而粗且长。登州人取干之,柔韧可以系束物。医家用下水,速于海藻、昆布之类。石发,今人亦干之作菜,以齑 啖之尤美。青苔,可以作脯食之,皆利人。苔之类,又有井中苔,生废井中,并井蓝,皆主热毒。又上有垣衣条云∶生古垣墙阴。苏恭云∶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生石上者,名昔邪。屋上生者,名屋游。大抵主疗略同。陆龟蒙《苔赋》云∶高有瓦松,卑有泽葵,散岩窦者曰石发,补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厘是也。瓦松,生古瓦屋上,若松子,作层。泽葵,凫葵也。虽曰异类,而皆感瓦石而生,故陆推类而云耳。今人罕复用之,故但附见于此。瓦松,即下条昨叶荷草也。《广志》谓之兰香。段成式云∶或言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泄,则生瓦松,然亦不必尔。今医家或用作女子行经络药。陟厘,古方治虚冷下痢最要。范汪治腹中留饮,有海藻丸。又有瘿酒方,用海藻一斤,绢袋盛,以清酒二升浸,春夏二日,秋冬三日,一服两合,日三。酒尽,更合饮之如前,滓聚干,末,服方寸匕,日三。不过两剂皆瘥。《广济》疗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 法∶高丽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 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粱米、粳米饭。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
《本草择要纲目》:海藻
【气味】
苦咸寒无毒.纯阴而沉.
【主治】
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凡营气不调.外为浮肿.海藻咸能软坚.随各引经之药治之.可反夺以成其功.
《本经逢原》:海藻
苦咸寒,小毒。反甘草。
《本经》主瘿瘤结气,散颈硬核,疗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下十二种水肿。
发明 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利水,故《本经》主瘿瘤结核,痈肿症瘕,散十二经水及除浮肿、香港脚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从小便而出。《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药治之。凡海中诸药性味相近,主疗一致,虽有不同,亦无大异。
《得配本草》:海藻
反甘草。
苦、咸,寒。软坚泄热。消瘿瘤,止 疝,散颈核,除浮肿,去痰饮,通淋秘。得甘草,治瘰马刀。(反者并用,其功益烈。)配僵蚕,治蛇盘瘰 。
淡白酒洗去盐水,再用生乌豆、紫背天葵同蒸,晒干用。用之不当,令人瘦削。
《顾松园医镜》:海藻
〔苦咸,寒,入肝、胃、肾三经。反甘草。〕消瘰 瘿瘤,除卵肿疝疼。〔苦能泄结,咸能软坚,寒能除热故也〕。
脾家有湿者勿用。。
《长沙药解》:海藻
【本经】味苦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水十二肿。一名落首。生池泽。
味咸,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而泻痰,软坚而消痞。
《伤寒》牡蛎泽泻散方在牡蛎。用之,治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以其利水而清热涩也。
海藻咸寒下行,走膀胱而通水道,善疗奔豚脚气,气鼓水胀之疾,而软坚化痞,尤为擅长,且凡瘿瘤瘰疬,溃疝癥瘕,一切痈肿坚顽之病皆医。
《冯氏锦囊秘录》:海藻
全禀海中阴气以生,故味苦、咸寒,无毒。气味俱浓,纯阴沉也。苦能泻结,寒能除血热,咸能软坚润下,故主消瘿病结核瘰 ,破坚散结,十二水肿之要药。宜淡白对先洗净,再用生乌头并紫背天葵同蒸,一伏时晒干用。
海燥,性反甘草,治项间瘰 ,颈下瘿囊, 瘕痈肿,痰饮湿热,利水通癃闭成淋,泻水除胀满作肿,辟百邪鬼魅止偏堕疝疼。海带多用催生,亦治风淫,兼下水湿。
功同海藻。昆布顽痰结气,积聚瘿瘤,功同海藻而少滑性雄,故溃疝弥噎,散结溃坚,并有奇效,多服久服,令人削瘦。
《海药本草》:海藻
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香港脚,贲 气,并良。(《大观》卷九页11,《政和》页222,《纲目》页1072)
《雷公炮炙论》:海藻
雷公云∶凡使,先须用生乌豆、并紫背天葵和海藻三件,同蒸一伏时,候日干用之。
《名医别录》:海藻
味咸,无毒.主治皮间积聚暴 ,留气热结,利小便.一名 .生东海,七月七日采曝干.(反甘草.)
《本经》原文∶海藻,味苦,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千金翼方》:海藻
味苦咸,寒,无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 ,留气热结,利小便。一名落首,一名 ,生东海池泽,七月采,曝干。
《医学入门》:海藻
海藻咸寒利小便,消水下气破瘕疝,瘿瘤颈核单服之,化痰通血尤堪羡。
海中之草,色黑如乱发,叶类水藻而大。无毒。沉也,阴中阴也。利小便闭结,下十二水肿及气疾急满,香港脚,奔逐气,腹中上下鸣, 瘕坚气,疝气疼痛,核肿。破结气痈肿,瘿瘤气,颈下核如梅李。或卒结囊,单用酒渍数日,稍稍饮之。又消宿食,化五膈痰壅,通妇人血结月闭,石淋。孟诜云∶起男子阴气,可常食之,惟北人不宜。洗去咸味,用黑豆、紫背天葵同蒸一时晒干。反甘草。
《神农本草经》:海藻
味苦寒。
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水十二肿。一名落首。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藫,生东海,七月七日采,暴干。
案《说文》云:薻,水草也,或作藻。《广雅》云:海萝,海藻也。《尔雅》云:薅,海藻也。郭璞云:药草也。一名海萝,如乱发,生海中。本草云:又薻石衣。
郭璞云:水苔也,一名石发,江东食之,或曰藫,叶似而大,生水底也,亦可食。
《食疗本草》:海藻
(一)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 疾。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诸病,更不宜矣。〔心·嘉〕
(二)瘦人,不可食之。〔心 〕
《吴普本草》:海藻
按∶此药参见本书大豆黄卷条,《本经》首载此药。
《新修本草》:海藻
味苦、咸,寒,无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一名落首,一名 。生东海池泽。七月七日采,曝干。
反甘草。生海岛上,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又有石帆,状如柏,疗石淋。
又有水松,状如松,疗溪毒。
《药鉴》:海藻
气寒,味咸苦,无毒。治项间瘰 ,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除胀满作痛,消坚结作疼。疗皮间积聚,止偏坠疝气。海带昆布同功。大都寒能劫热,苦能泄实,咸能软坚,兹三药气寒味咸苦,故凡荣气不从,外为痈肿坚硬不溃者,仗此可消。要各随引经药治之,则坚无不溃,肿无不消也。反甘草。
《药笼小品》:海藻
苦泄结,咸软坚,寒涤热。
消瘰疬结核癥瘕。
脾胃有湿勿服。
《药性切用》:海藻
苦咸性寒,软坚破结,涤热消瘿,为瘰 专药。
《药征续编》:海藻
同上。
上一方。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海藻
味苦咸,寒,无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药性论》云∶臣。味咸,有小主辟百邪鬼魅,治气疾急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孟诜云∶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子溃疾。《海药方》∶主宿食不消,五膈痰壅,水气浮肿,香港脚,奔豚气,并良。《肘治颔下瘰 如梅李及颈下猝结囊欲成瘿,海藻一斤,酒二升,渍数日,稍稍饮。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海藻
臣 反甘草
海藻,味苦咸,性寒无毒。沉也,阴中之阴也。其用有二∶利水道,通闭结之便;泄水气,消遍身之肿。
《证类本草》:海藻
(海藻_图缺)
味苦、咸,寒,无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一名落首,一名 。生东海池泽。
七月七日采,曝干。(反甘草。)
陶隐居云∶生海岛上,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又有石帆,状如柏,疗石淋。
又有水松,状如松,疗溪毒。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此物有马尾者,大而有叶者。《本经》及注,海藻功状不分。马尾藻,生浅水,如短马尾,细黑色,用之当浸去咸。大叶藻,生深海中及新罗,叶如水藻而大。《本经》云∶主结气瘿瘤是也。尔雅云∶纶(音 )似纶,组似组,正为二藻也。海人取大叶藻,正在深海底,以绳系腰没水下刈得,旋系绳上。五月以后,当有大鱼伤人,不可取也。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 ,海藻。注∶药草也。一名海萝。如乱发,生海中。药性论云∶海藻,臣,味咸,有小毒。主辟百邪鬼魅,治气疾急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孟诜云∶海藻,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溃疾。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诸病,更不宜矣。陈藏器云∶马藻,大寒。
敷小儿赤白游,疹火焱热疮。捣绞汁服,去暴热,热痢,止渴。生水上,如马齿相连。
又云石帆,高尺余,根如漆,上渐软,作交罗纹,生海底。煮汁服,主妇人血结,月闭,石淋。又丰茸食之,主水肿,亦生海底。《吴都赋》云∶石帆,水松是也。日华子云∶石帆,平,无毒。紫色,梗大者如箸,见风渐硬,色如漆。多人饰作珊瑚装。
图经曰∶海藻,生东海池泽,今出登、莱诸州海中。凡水中皆有藻。《周南诗》云∶于以采藻,于沼于 是也。陆机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种∶一种叶如鸡苏,茎如箸,长四、五尺。一种茎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扶风人谓之藻聚,为发声也。二藻皆可食,熟挪其腥气,米面糁蒸为茹,甚佳美。荆、扬人饥荒,以当谷食。今谓海藻者,乃是海中所生,根着水底石上,黑色如乱发,而粗大少许,叶类水藻而大,谓之大叶藻。《本经》云主瘿瘤是也。海人以绳系腰,没水下刈得之,旋系绳上。又有一种马尾藻,生浅水中,状如短马尾,细黑色。此主水 ,下水用之。陶隐居云∶《尔雅》所谓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纶,昆布亦似组,恐即是此也。而陈藏器乃谓纶、组,正谓此二藻也。谨按《本经》海藻,一名 。而《尔雅》谓 为石衣,又谓 (徒南切)名海(与藻同),是海藻自有此二名,而注释皆以为药草,谓纶、组乃别草。若然隐居所云,似近之藏器之说,亦未可的据。又注∶释以石衣为水苔,一名石发,石发即陟厘也,色类似苔而粗涩为异。又云 叶似 (音薤)而大,生海底。且陟厘下自有条,味性功用与海藻全别。又生江南池泽,乃是水中青苔,古人用以为纸,亦青黄色,今注以为石发是也。然则 与 皆是海藻之名。石发别是一类,无疑也。昆布,今亦出登、莱诸州,功用乃与海藻相近也。陶又云∶凡海中菜,皆疗瘿瘤,结气。青苔、紫菜辈亦然。又有石帆如柏,主石淋。水松如松,主溪毒。《吴都赋》所谓草则石帆、水松。刘渊林注云∶石帆生海屿石上,草类也。无叶,高尺许,其华离楼相贯连,死则浮水中,人于海边得之,稀有见其生者。水松,药草,生水中,出南海交趾是也。紫菜,附石生海上,正青,取干之则紫色,南海有之。东海又有一种海带,似海藻而粗且长,登州人取干之,柔韧可以系束物。医家用下水,速于海藻、昆布之类。石发,今人亦干之作菜,以齑 啖之尤美。青苔,可以作脯食之,皆利人。苔之类,又有井中苔,生废井中,并井蓝,皆主热毒。又上有垣衣条云∶生古垣墙阴。苏恭云∶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生石上者名昔邪;屋上生者名屋游。大抵主疗略同。陆龟蒙《苔赋》云∶高有瓦松,卑有泽葵,散岩窦者曰石发,补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厘是也。瓦松,生古瓦屋上,若松子作层。泽葵,凫葵也。虽曰异类,而皆感瓦石而生,故陆推类而云耳。今人罕复用之,故但附见于此。瓦松,即下条昨叶何草也。《广志》谓之兰香。段成式云∶或言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泄则生瓦松,然亦不必尔。今医家或用作女子行经络药。陟厘,古方治虚冷下痢最要。范汪治腹中留饮有海藻丸。又有瘿酒方,用海藻一斤,绢袋盛,以清酒二升浸,春夏二日,秋冬三日,一服两合,日三。酒尽更合饮之如前,滓曝干末服方寸匕,日三,不过两剂,皆瘥。《广济》疗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 法∶高丽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热,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根据 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粱米、粳米饭。海藻亦根据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
海药云∶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香港脚,贲豚气,并良。雷公∶凡使,先须用生乌豆并紫背天葵和海藻,三件同蒸一伏时,候日干用之。肘后方∶治颔下瘰 如梅李。宜速消之。
海藻一斤,酒二升,渍数日。稍稍饮之。又方∶治颈下卒结囊欲成瘿。海藻一斤,洗去咸,酒浸饮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