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昏愦

《伤科汇纂》:昏愦

《医宗金鉴》:昏愦

《正骨心法要旨》:昏愦

《证治准绳·疡医》:昏愦

《正体类要》曰∶伤重昏愦者,急灌以独参汤。虽内有瘀血,切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之,盖恐下之,因泻而亡阴也。若元气虚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以化之。凡瘀血在内,大小便不通,用大黄、朴硝;血凝而不下者,急用木香、肉桂末三、二钱,以热酒调灌服,血下乃生。如怯弱之人用硝黄,须加肉桂、木香,假其热以行其寒也。


《选粹》云∶颠仆迷闷者,酒调苏合香丸灌之。颠扑损伤者,宜逐其恶血,用酒煎苏木调苏合香丸或鸡鸣散;或活血和气饮加大黄,入醋少许煎;或童便或苏木煎酒调黑神散,乌药顺气散亦可。


陈远公曰∶人从高坠下,昏死不苏,人以为恶血奔心,谁知乃气为血壅乎。夫跌仆之伤是瘀血攻心,然跌仆出其不意,未必心动也。惟从高坠下,失足时心必惊悸,自知必死。是先挟一必死之心,不比一蹶而伤者,心不及动也。故气血错乱,每每昏绝不救。治法逐其瘀血,佐以醒脾之品,则血易散而气易开。倘徒攻瘀血,则气闭不宣,究何益乎。用苏气汤,一剂气疏,三剂血活全愈。


谷兰云∶未跌仆之时,心原不动;当跌扑之时,体先振动,心能不动乎。况心主血者也,心既不动,即跌扑亦无伤瘀之症矣。此说存参。


《可法良规》云∶凡伤损之症,若皮肤已破,出血过多而昏愦者,气血虚极也,大补;如不应,急加附子。若坠仆太重,皮肤不破,血未出而昏愦者,瘀血在内也,行散为主;如不应,速加酒炒大黄。若下后而有变症者,皆气血虚极也,用十全大补汤。若因痛甚而自汗昏愦者,风木炽盛也,用清肝凉血之剂,则痛自定,汗自止;苟作外因风邪治之,促其危又云∶若伤损在头脑并致命处所,昏愦良久,将至不起者,急用葱白切细、杵烂、炒熟,罨患处,稍冷更以热者罨之,多自醒矣。


《选粹》云∶亦有血迷心窍,而致昏沉不知人事者,宜花蕊石散,童便调服。有神魂散一时不知人事者,唯在临时斟酌。大抵跌仆之病,全在补气行血。若自然铜之类,虽有接骨之功,而燥散之害,甚于刀剑,丹溪备言之矣。


谷兰云∶跌仆则肝必受伤,瘀血未去,而行补气补血药,恐血瘀未能散除,转致不可救药为患;惟虚弱者受跌扑之患,于逐瘀中兼补益,似为两得。


《急救方》∶治仆打猝死去,但须心头温暖,虽经日亦可救。先将死人盘屈在地上,如坐状,令一人将死人头发控放抵,用生半夏末,以竹筒或纸筒吹在鼻内;如活即以生姜自然汁灌之,可解半夏毒。


耀山云∶按人尿性味咸寒无毒,又名轮回酒、还元汤,扑损瘀血在内运绝,加酒饮之,伤推陈致新,其功甚大。又《千金方》饮人尿治金疮出血,杖疮肿毒,火烧闷绝等症。又刺在肉中,人咬手指,金疮中风,蛇犬咬伤,蜂虿螫伤,浸洗得解,乃伤科中之仙药也。周赧王四十五年,秦相范雎在魏时,触杵魏齐,令狱卒自辰至未扑打,遍体皆伤,齿折胁断,身无完肤,气绝不动,尸卷苇薄之中。魏齐复令宾客便溺其上,勿容为清净之鬼。至晚,范雎死而复苏,竟相秦国。又明季一官,贪墨诬害平人,解缓时,被受害人之子夺路报复父仇,攒殴已毙,又恨其贪污,灌之以尿,后竟不死。观此两节,人尿实为久传效验之方,今多因秽恶而忽之,惜哉!但人命至重,生死在于呼吸之间,有此极便极贱、极效验之药,何不乘其昏绝不知而灌之;如灌之不入,急令人溺其头面,使其入于七窍,未有不苏者也。


《急救方》小注云∶凡跌打缢溺至死,而心头热者,急用活鸡冠血,滴入喉鼻之内,男右,男用公鸡,女用母鸡,刻下即苏。又跌打气绝,用仙人柴(即九里香叶)捣自然汁一杯,灌下即苏。但心口有微热,能受此药,无有不活,名曰救名丹。


●伤损昏愦乃伤之至重,以致昏愦不知人事,宜急灌以独参汤。


●虽内有瘀血,断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内化之,盖恐下之,因泻而亡阴也。


●若元气虚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以化之。


●凡瘀血在内,大便不通,用大黄、朴硝,血凝而不下者,须用木香、肉桂二、三钱,以热酒调灌服之,血下乃生。


●怯弱之人,用硝、黄而必加木香、肉桂同煎者,乃假其热以行其寒也按、方剂:●花蕊石散


石硫黄四两 花蕊石二两


以上二味合匀,用瓦罐一个,入药在内,封口,外用纸筋盐泥周围固济,候泥干,安四方砖上,书八卦五行字,用炭十斤笼叠周匝,自午时,从下着火渐渐上彻,直至经宿炭尽火冷,又放经宿,罐冷取出研细,用绢罗罗过,磁盒收贮。每服三钱,以童便调服。


伤损昏愦乃伤之至重,以致昏愦不知人事,宜急灌以独参汤。虽内有瘀血,断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内化之;盖恐下之,因泻而亡阴也。若元气虚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以化之。凡瘀血在内,大便不通,用大黄、朴硝;血凝而不下者,须用木香、肉桂二三钱,以热酒调灌服之,血下乃生,怯弱之人,用硝、黄而必加木香、肉桂同煎者,乃假其热以行其寒也。


花蕊石散


石硫黄(四两) 花蕊石(二两)


上二味合匀,用瓦罐一个,入药在内,封口,外用纸筋盐泥周遭固济,候泥干,安四方砖上,书八卦五行字,用炭十斤笼叠周匝,自午时,从下着火渐渐上彻,直至经宿炭尽火冷,又放经宿,罐冷取出研细,用绢罗罗过,瓷盒收贮。每服三钱,以童便调服。


伤重昏愦者,急灌以独参汤,虽内瘀血,切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内化之,恐因泻而亡阴也。若元气虚者,尤不可下,亦用以前散化之。凡瘀血在内,大小便不通,用大黄、朴硝,血凝而不下者,急用木香、肉桂末三二钱,以热酒调灌服,血下乃生。如怯弱之人,用硝黄须加肉桂、木香同煎,假其热以行其寒也。 一妇人,孟冬伤足,亡血头汗,内热作渴,短气烦躁,不时昏愦,其脉洪大,按之微弱,此阴血虚于下,孤阳炎于上,故发厥而头出汗也,以四物合小柴胡汤一剂,汗即止,以四物,去川芎,加参、 、麦门、五味、炙草,少用肉桂,四剂诸症悉去,又三十余剂,血气复而愈。 一男子,孟夏折腿,出血过多,其初眩晕眼花,后则昏愦,此阴血伤损,阳火炽甚,制金不能平木,木旺生风所致,急灌童便,更用人参、当归(各五钱),荆芥、川芎、柴胡、芍药、白术(各二钱),山栀、黄柏、黄芩、桔梗(各一钱),甘草(五分),服之随爽,又用四物,参 (各三钱),生地、柴胡各一钱,四剂烦躁悉去。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