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寒疟

《儿科萃精》:寒疟

《圣济总录》:寒疟

《时病论》:寒疟

《医述》:寒疟

《症因脉治》:寒疟

小儿寒疟,身必无汗,因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故先寒后热,寒多热少。古法主麻黄羌活汤(如麻黄、羌活、防风、生甘草,引用生姜)。


〔真按〕寒属阴邪,小儿因感寒而发疟,恶寒拘急,面带惨色,谓之寒疟。身虽无汗,麻黄、羌、防、表汗太过,多生变端。方用姜炒广皮二钱,紫川朴一钱,漂苍术八分,草果仁三分,花槟榔八分,炙甘草五分,引用生姜一片、上桂心一分,冲服。


论曰寒疟之状,内经所谓先寒后热。病以时作是也。盖伤暑汗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其气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其证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


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饮冷是也。


治寒疟先寒后热,头痛不可忍,热极即汗出烦渴。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汤浸焙炒一两) 羌活(去芦头半两) 甘草(炙锉) 半夏(汤洗七遍焙) 干姜(炮) 芎 细辛(去苗叶) 麻黄(去根节) 高良姜 本(去苗土) 桂(去粗皮各一分)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温服。


治寒疟。神效槟榔汤方


槟榔(锉) 桂(去粗皮) 常山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 甘草(炙锉各等分)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酒半盏,水一盏,煎至一盏去滓,未发前温服。


治寒疟不瘥。橘皮散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牡蛎(熬三分) 桂(去粗皮) 常山(各半两)


上四味。为细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未发前并三服。


治疟先寒战,寒解即壮热。鳖甲常山酒方


鳖甲(去裙 醋炙一分) 淡竹叶(一两) 常山 甘草(炙锉各三分)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酒半盏浸药,盖于地上一宿,次日添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温服,得吐为验。


治疟寒多热少。柴胡桂姜汤方


柴胡(去苗四两) 桂(去粗皮)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 栝蒌根 牡蛎(熬) 甘草(炙锉) 干姜(炮各二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初服微烦,汗出即愈治寒疟。蜀漆散方


蜀漆(洗去腥焙) 云母(烧一昼夜) 龙骨(各一两)


上三味。为细散,每服半钱匕,未发前浆水调下。


治寒疟。草豆蔻饮方


草豆蔻(去皮) 高良姜 常山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生姜(半分) 淡竹叶(一握) 黑豆(五十粒)


上八味。 咀如麻豆,即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未发时通口分温二服。


治寒疟。牡蛎汤方


牡蛎(熬) 麻黄(去根节各四两) 甘草(炙锉二两) 蜀漆(洗去腥焙三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四钱七,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未发前温服。


治寒疟胸满。人参汤方


人参(半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出汗一分) 干姜(炮一两) 阿魏(三分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饼炙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寒疟。乌梅丸方


乌梅肉(炒)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 常山 豉(炒各三分) 升麻 肉苁蓉(酒浸切焙) 桂(去粗皮) 人参 甘草(炙锉各半两)


上九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未发前温酒下日二,加至三十丸。


治寒疟先寒后热。常山汤方


常山 甘草(生锉) 干姜(炮各一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 柴胡(去苗各半两)


上五味。 咀如麻豆,每以五钱匕,酒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为二服,空心未发前,并食后各一服。


治寒疟无问远近。虎骨丸方


虎头骨(酥炙) 乌梅肉(炒)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 人参(各半两)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 常山 升麻 肉苁蓉(酒浸切焙各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麝香(研一钱) 豉(炒一合)


上一十二味。除桃仁外,捣罗为末,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发前米饮下。


治寒疟不瘥。二姜散方


干姜(炮) 高良姜(各三分)


上二味。炒令黑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未发前温酒调下,日三不拘时。


治寒疟。鳖甲酒方


鳖甲(去裙 醋炙半两) 乌贼鱼骨(去甲) 附子(炮裂去皮脐切) 甘草(炙锉) 常山(各一两)


上五味。捣罗为末,每服五钱匕,酒一盏半,煎十数沸留一宿。


次日以酒先涂手足井背上,如不发即止,如发即饮此酒一盏。


治寒疟涂之方


附子(一枚生去皮脐)


上一味。捣罗为末,未发时,用苦酒和,涂病患背上佳。


寒疟者,缘于先受阴寒,或沐浴之水寒,寒气伏于肌腠之中,复因外感邪风触之而发。正合经云∶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盖寒疟之脉证,弦紧有力,寒长热短,连日而发,或间日而发,发时头痛微汗,或无汗干热。此当遵古训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旨,拟用辛散太阳法治之。如寒热按时而至,方可继进和解,今人不别何经,动手概用小柴胡汤,则误甚矣。


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金匮》)


是证虽与牝疟相类,以方药论之则殊,牝疟邪伏少阴气分,此证邪伏少阳血分。夫邪入营血,既无外出之势,而与阳争,所以多寒少热,或但寒无热也。小柴胡汤本阴阳两调之方,可随疟之进退,加桂枝,干姜,则进而从阳,若加栝蒌、石膏,则退而从阴,可类推矣。(张路玉)


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伏于腠中,因触秋凉而发,其证腰背头项疼痛,先寒后热,治当温解。(《证治汇补》)


(《内经》寒营名寒疟)


【寒疟之症】《内经》云∶先寒后热,腰背头项痛,脊膂强,呵欠呻吟,始则寒极而战动,终则大热而汗解,发在午前者,此太阳经疟。若目痛鼻干,寒栗鼓颔,略寒即热,发在午后者,此阳明经疟。以上二条,乃《内经》寒邪伤营,名寒疟之症也。


【寒疟之因】夏伤暑热之气,入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营气所舍之处。又值早晚寒冷之邪,外束暑热,至日中阳旺之时,发泄不出,后感寒邪近表,是以先寒,先感暑热在里,是以后热。此先寒后热之疟作矣。


【寒疟之脉】浮大而紧;太阳之邪;长大洪实,阳明之疟;弦大之脉,少阳之诊。


【寒疟之治】在太阳者,桂枝羌活汤。在阳明者,桂枝葛根汤。在少阳者,桂枝柴胡汤。三经俱见症者,三方互用。


桂枝羌活汤 治寒伤太阳,寒多热少,无汗寒疟。


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吐者加半曲,夏秋口渴引饮加石膏。


桂枝葛根汤 治寒伤阳明,寒多热少,有汗之疟。


葛根 白芍药 桂枝 生姜 甘草无汗加防风。头痛加羌活。夏秋口渴消水加石膏。


桂枝柴胡汤 治寒伤少阳,寒多热少之疟。


桂枝 柴胡桢按∶前三方,因寒伤之疟,寒多热少,故皆用桂枝。原文曰∶夏秋热令,必加石膏。


可见热多寒少,脉数口渴者,切不可误用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