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蒺藜子

《本草备要》:蒺藜子

《本草经集注》:蒺藜子

《本草蒙筌》:蒺藜子

《冯氏锦囊秘录》:蒺藜子

《雷公炮炙论》:蒺藜子

《名医别录》:蒺藜子

《千金翼方》:蒺藜子

《神农本草经》:蒺藜子

《新修本草》:蒺藜子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蒺藜子

《证类本草》:蒺藜子


平补肝肾


苦温补肾,辛温泻肺气而散肝风,益精明目(肝以散为补,凡补肝药,皆能明目)。


治虚劳腰痛,遗精带下,咳逆肺痿,乳闭症瘕,痔漏阴 (音颓),肾、肝、肺三经之病,催生堕胎(刺蒺藜主恶血,故能破症下胎)。


沙苑蒺藜 绿色似肾(故补肾)。炒用(亦可代茶)。


刺蒺藜 三角有刺。去刺,酒拌蒸(风家宜刺蒺藜,补肾则沙苑者为优)。余功略同(瑞竹堂方∶齿牙打动者,蒺藜根烧灰敷之)。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 ,一名茨。生冯翊平泽或道傍。七月、八月采实,曝干。(乌头为之使。)


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屐。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亦呼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茨,不可扫也。


以刺梗秽也。方用甚稀尔。(《大观》卷七,《政和》一七七页)



味苦、辛,气温、微寒。无毒。多生同州沙苑(属河南,)亦产近地道旁。牧马草场,布地蔓出。《诗》云∶墙有茨者是焉。使宜写头,种分黑白。黑成颗粒,较马 子略殊;(此种多出沙苑。)白多刺芒,比铁蒺藜无异。(比种亦生近地。)黑仅合丸散,生取研成白。堪用煎汤,刺须炒去。破妇人症结积聚,止男子遗溺泄精。催生落胎,止烦下气。乳发带下易效,肺痿脓吐可瘳。疗双目赤疼,翳生不已;治遍身白癜,瘙痒难当。除喉痹头疮,消痔 阴汗。久服堪断谷食,轻身明目长生。叶煮浴汤,亦去风痒。


蒺藜有二种∶一种同州沙苑白蒺藜,一种秦州刺蒺藜。白者感马精所生,刺者感地中阳气所生。《本经》苦温;《别录》加辛及微寒并无毒。宜炒捣去刺。


刺蒺藜,质轻色白,象金入肝。夫肝虽有藏血之体,而血非可留之物,留则不虚,灵而血恶,斯致疾矣。蒺藜宣行快便,故主妇人 结积聚,能破男子遗尿泄精,能止肾虚腰痛,伤中劳乏,催生落胎,除烦下气,乳发带下,易效,肺痿脓血可瘳;疗双目赤痛,翳生不已;治遍身白癜,搔痒难当,除喉痹头痛,消痔 阴汗,去恶血长肌肉,明目轻身,多主肝经,以味苦温辛香,可以直散也。


又种沙苑者,质细色绿。专入肾经,以性寒质实,可以强阴,故益精疗肾之功更胜。


主治(痘疹合参) 择白者宜炒过,方捣去刺后,研细入药。凡痘疮搔痒溃烂者,并痘后目患者,并宜。


雷公云∶凡使,采后,净拣择了,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


味辛,微寒,无毒.主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痈肿,阴 ,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或道月、八月采实,曝干.(乌头为之使.)


《本经》原文∶蒺藜子,味苦,温.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 。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梨,一名茨。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


味苦温。


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御览》引云,一名君水香,《大观本》,无文)。生平泽,或道旁。


《名医》曰: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七月八月,采实,暴干。


案《说文》云:荠,蒺藜也;诗曰:墙上有荠,以茨为茅苇,开屋字;《尔雅》云:茨,蒺藜;郭璞云: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毛诗》云:墙上有茨;《传》云:茨,蒺藜也,旧本作蒺藜,非。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道,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梨,一名茨。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


乌头为之使。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屐。


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亦呼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茨方用甚希耳。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 ,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药性论》云∶君。味甘,有小毒。治诸风 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日华子云∶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益精,疗肿毒及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


入药不计丸散,并炒去刺用。乌头为之使。


(蒺藜子_图缺)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 ,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


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乌头为之使。)


陶隐居云∶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屐。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亦呼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茨,不可扫也。以刺梗秽也。方用甚稀尔。今按别本注云∶《本经》云温,《别录》云寒。此药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则其温也。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茨,蒺藜。注∶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药性论云∶白蒺藜子,君,味甘,有小毒。治诸风 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不入汤用。日华子云∶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益精,疗肿毒及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入药不计丸散,并炒去刺用。


图经曰∶蒺藜子,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又冬采。黄白色,类军家铁蒺藜。此《诗》所谓墙有茨者。郭璞注《尔雅》云∶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是也。又一种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绿叶细蔓,绵布沙上,七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实,作荚子,便可采。其实味甘而微腥,褐绿色,与蚕种子相类而差大。又与马 子酷相类,但马 子微大,不堪入药,须细辨之。今人多用。然古方云∶蒺藜子皆用有刺者,治风明目最良。神仙方亦有单饵蒺藜,云不问黑白,但取坚实者,舂去刺用。兼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葛洪治卒中五尸,捣蒺藜子,蜜丸,服如胡豆二枚。日三,愈。


雷公云∶凡使,采后净拣,择了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圣惠方∶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水出不止。以蒺藜二握,当道车碾过,以水一大盏,煮取半盏。仰卧,先满口含饭,以汁一合灌鼻中。不过再灌之,嚏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虫,即瘥。外台秘要∶治急引腰脊痛。捣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又方∶补肝散∶治三十年失明。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阴干捣散。食后水服方寸匕。又方∶治肿。蒺藜子一升熬令黄,捣筛,以麻油和如泥,炒令焦黑,以涂故布上,剪如肿大,勿开头 上。又方∶治蛔虫攻心如刺,吐清汁。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阴干作灰。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又方∶治一切疔肿。蒺藜子一升作灰,以酽酢和封头上,如破,涂之佳。又方∶备急小儿蠼 疮,绕身匝即死。以蒺藜捣叶敷之,无叶用子亦可。千金方∶涂疮肿。蒺藜蔓洗,三寸截之,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铜器中,又煮取一升,纳小器中,如稠糖下,取敷疮肿上。又方∶治遍身风痒,生疮疥。以蒺藜子苗煮汤洗之,立瘥。《千金翼》同。梅师方∶治难产碍胎在腹中,如已见儿,并胞衣不出,胎死。蒺藜子、贝母各四两,为末。米汤下一匙,相去四、五里不下,再服。孙真人食忌∶治白癜风。以白蒺藜子生捣为末,作汤服之。神仙秘旨云∶服蒺藜子一硕,当七、八月熟时收,日干,舂去刺,然后杵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勿令中绝,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服之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重生。服之三年,身轻长生。


衍义曰∶蒺藜有两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或生墙上,有小黄花,结芒刺,此正是墙有茨者。花收摘,荫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温酒调服,治白癜风。又一种白蒺藜,出同州沙苑收马处。黄紫花,作荚,结子如羊内肾。补肾药,今人多用。风家唯用刺蒺藜。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