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解颅

《保幼新编》:解颅

《儿科萃精》:解颅

《活幼心书》:解颅

《金匮钩玄》:解颅

《寿世保元》:解颅

《小儿药证直诀》:解颅

《医门补要》:解颅

《医学纲目》:解颅

《医宗金鉴》:解颅

《幼科心法要诀》:解颅

《张氏医通》:解颅

《竹林女科证治》:解颅

(由疳热而成)


三神散


干姜(炮,七钱半) 细辛 桂心(各五钱)


上为末,姜汁调敷颅上。


囟填肿突出,则泻青丸主之,砂糖水调下。


囟陷成坎,黄狗头骨炙黄为末,鸡子清调敷之。


囟门不合,灸脐中上下三壮。


解颅者,谓头缝开解而颅不合也。此由先天肾气不足之故。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足,则脑髓不足,故颅为之开解也。古法用六味地黄丸(如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或用加味八物汤(如参、术、苓、草、芎、归、芍、地,加酒炒芩、连),煎服。外用天南星,微炮为末,醋调涂绯帛,贴于头上。炙手频熨。或用干姜、细辛、桂心,研末,和生姜汁涂之。以合为度。


〔真按〕脑不满而颅不合,中陷而角四起,如古钱之形,儿无脑髓,犹树无根,不过千日则成废人。此儿长必少笑,宜于千日内急治之,暑月可服六味地黄丸,冬天则宜服补天大造丸,以人参、黄 、白术、枣仁、当归、山药、茯苓、枸杞、熟地、再加龟鹿二胶,熬膏服之。外以柏子仁、防风、南星,研末,醋调摊红 上,看颅门大小剪贴。干则用热醋润湿,或用茵陈、车前子、百合,为末,以乌牛乳汁调涂足心及头缝开处,一日一换。


更有一法,只用头巾裹护,服汤剂不敷外药,俟气血渐充。自无不合矣。


头颅初见如开解,肾弱元虚大可忧,补肾调元是良药,投之不应定难瘳。


乃是母气虚与热多耳。


戴云∶即初生小儿头上骨未合而开者。上以四君子汤、四物汤。有热加酒芩、炒黄连、生甘草,煎服。


外以帛束紧,用白蔹末敷之。


一论小儿解颅者。生下囟门不合也。长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 白。肢体消瘦。


皆肾虚也。


一治小儿颅开解。头缝不合。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胜。所以脑髓不足。故不能合。丹溪治解颅以八物汤。有热。加酒炒黄连、黄芩、甘草。水煎服。外用布帛紧束。又以白芨末敷之。


人参地黄丸


人参(二钱) 怀熟地黄(四钱) 嫩鹿茸 山药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山茱萸(酒蒸去核各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用人参煎汤研化。食远服。


年大而囟不合,肾气不成也,长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 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余见肾虚。


先天不足之婴孩,若吮乳汁,不为肌肤,则精气无以上充髓海,肢体消瘦,惟头颅日见胖大亮白,令人可骇,有发此症未日久而殇者,亦有延数年者,治之徒费手无功。昔见盐商之子,用真人参研末,做棉帽冬夏久戴,长成者,只可广人之见闻,天下能有几鉅富者,其力皆可购参乎?况真者觅于何处乎?他孩用之,果能皆效乎?



〔丹〕小儿解颅,乃是母气血虚与热多耳。用四君子、四物。有热,加酒炒黄连、生甘草煎服,外以绵束紧,用白蔹末敷之。



〔田〕解颅治法,宜用生地散。



〔钱〕解颅,生下而囟不合者,肾气不成故也。长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 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



〔汤〕解颅者囟大,头缝不合如开解,故曰解颅,此由肾气不成故也。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成,则脑髓不足,故不能合也。凡得此者,不过千日,其间亦有数岁者,乃废人也。人之无脑髓,如木无根,古人虽有良方,吾所以不录者,劳而无功也。亦不可束手待毙,宜根据钱氏补肾,万一有可生之理。(补肾地黄丸方见劳瘵。)



〔钱〕天南星散 治颅开不合,鼻塞不通。天南星大者,微泡去皮,为细末,米醋涂调绯帛上,贴囟上,炙手频熨之,立效。



〔无〕三辛散 治小儿骨应合而不合,头骨开也,名曰解颅。


细辛 桂心(各半两) 干姜(七钱半)


上为末,以姜汁和敷颅上贴之,儿面赤即愈。


又方 用蛇蜕炒焦为末,用猪颊车中髓调敷顶上,日三四度,曾有人作头巾裹遮护之,久而自合,亦良法也。



〔《明》〕囟门不合∶脐上、脐下各五分。(二穴各灸三壮,灸疮未发先合。)



〔世〕父精不足,则解颅,眼白多。


小儿解颅最堪怜,先天有损脑髓干,面色□白形瘦弱,二目多白若愁烦,补肾地黄丸堪服,补阳扶元散为先,更有封□散极效,临时摊贴保安然。


【注】


解颅者,乃□大骨缝不合也,盖肾生髓,脑为髓海,肾气有亏,脑髓不足,亦如花木无根,现证面色□白,形体瘦弱,目多白睛,悲愁少笑,治宜补养肾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滋补其阴,再以扶元散补养其气,外用封□散摊贴之,则精血稍充,或可转危为安也。


(补肾地黄丸)(扶元散)俱见五软。


(封□散)


柏子仁 防风 天南星各四两 以上为细末,每用一钱,以猪胆汁调匀,摊在绯绢帛上,看□大小剪贴,一日一换,不得令干,时时以汤润动。


小儿解颅最堪怜,先天有损脑髓干,面色 白形瘦弱,二目多白若愁烦。补肾地黄丸堪服,补阳扶元散为先,更有封囟散极效,临时摊贴保安然。


【注】解颅者,乃囟大骨缝不合也。盖肾生髓,脑为髓海,肾气有亏,脑髓不足,亦如花木无根。现证面色 白,形体瘦弱,目多白睛,悲愁少笑,治宜补养肾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滋补其阴,再以扶元散补养其气,外用封囟散摊贴之,则精血稍充,或可转危为安也。


补肾地黄丸 扶元散(俱见五软)


封囟散


柏子仁 防风 天南星(各四两)


为细末,每用一钱,以猪胆汁调匀,摊在绯绢帛上,看囟大小剪贴,一日一换,不得令干,时时以汤润动。


解颅者。生下囟门不合也。长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 白。肢体消瘦。皆属肾虚。按肾主髓。脑为髓海。因父母精血不足。不能敛固也。地黄丸加五味、鹿茸。更用天南星微炮为末。醋调摊绯帛。烘热贴囟门。虚寒。用细辛、桂心、干姜为末。乳汁和敷上。干复敷之。儿面赤即愈。又方。半夏、生姜、芎 、细辛、桂心、乌头。苦酒煮去滓。以帛浸药汁中。适寒温以熨囟上。冷更温之。复熨如前。朝暮各三四熨乃止。二十日可愈。有至七八岁。或十四五岁。气血既盛而自合。若纵恣色欲。戕贼真阴。终焉不寿。此证若在乳下。当兼补其母。更以软帛束紧儿首。使其易合。亦有囟陷囟填。俱属赋禀不足。或五疳久病。元气亏损。泻利气虚。脾气不能上充所致者。补中益气及十补丸。若手足并冷。前汤加姜、桂。不应。虚寒之甚也。急加附子。缓则不救。


婴儿头缝不合,状如开解,名曰解颅,此肾气不成也。盖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成,则脑髓不足,故不合也。宜内服六味地黄丸(方见后脚软条中),外贴三神散。


三神散


干姜(七钱五分,炮) 细辛 桂心(各五钱)


上为末,姜汁调敷囟上,以头巾裹护之小儿(面赤即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