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积聚症瘕

《卫生易简方》:积聚症瘕

《新修本草》:积聚症瘕

治男妇五般积气成聚 用牵牛一斤生捣末八两,余渣于新瓦上炒香放冷,再捣取末四两,共


治腹胀积聚症瘕 用葶苈一升炒黄,酒五升,浸七日,日服三合。


治症,腹中有物硬如石,刺痛 用虎杖根一斗干捣,酒渍饮之,日三服。


治症熨法 用茱萸三升碎之,酒和煮熟,布裹熨之,冷更炒更番熨。


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坚如石,痛欲死 用蒴 根一小束,洗沥去水,细擘,酒二升,浸三宿,暖温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得服于热灰中温,令味出服之,此药无毒,大验。


治积聚症瘕并去“三尸”,益气延年 用雄黄二两为末,九度水飞过入新竹筒,以蒸饼塞筒口饥渴。


治癖 用大黄十两为末,醋三升,白蜜两匙,同煎熬丸如桐子大。一服三十丸,生姜汤下,以利为度,小儿减服。


又方 用郁李仁泡去皮,与面和捣为饼,如干着淡水,作饼如病患掌大,为二饼,炙黄熟。空醋饭止之。病未尽去,一二日后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不得食酪及牛肉,无不效。


治 癖症结及诸虫并马毒疮 用马齿苋和盐、醋煮一碗,空心食,有虫尽出;汁涂疮。


治腹中 癖诸块 用雄雀尿和干姜、桂心,艾等分为丸,空心米饮服十丸。


又方 用鳖甲烧黄、合诃梨勒皮、干姜等分为丸,空心服三十丸。


治鳖瘕 用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度愈。


治小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能食而不消 用曲末方寸匕,日三服。


治痞 用水中生长蕨菜淡煮,吃三日,即打下恶物,仍要吃淡一月方可。


又方 用观音柳煎汤,露一宿,至五更饮数次,痞自消。


又方 用绿矾四两为末,面二两作皮包矾蒸熟,以胡桃仁十个,杏仁二十四个去皮尖,胡椒三十粒,共捣如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如剂硬,加熟蜜丸。


又方 用木鳖子七枚去壳捣烂,好酒拌匀,以精猪肉四两薄切,涂药炙熟,令患者旋嗅旋吃,服月余自愈。忌煎炒物。


治癖灸法 于后脊中离四指,癖在左灸右;在右灸左,穴与脐平。


治鳖瘕 用白马尿一盏,温饮之即消。


又方 用白马尿一升,鸡子白三枚,煎至二合,空腹顿服,不移时即当吐出小鳖。


又方 用胡粉、黍米淋汁,温服大效。


治蛇癖 凡蛇精及液抛活菜上,人误食之,腹内成蛇;或食蛇肉,亦作蛇瘕。其人常饥食之即吐,腹中如蛇,用赤头蜈蚣一枚,为末,分服,酒调下。


治 癖气块 用桑柴灰汁三升,鳖一枚,同煮如泥,去骨再煮如膏,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随食饮下。


治男妇气瘕,小腹坚结如杯盘,妇人月候不通,往来潮热,或痢羸瘦 用地黄三十斤杵绞汁,干漆一斤为末,慢火熬调,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温酒下无时。


治一切积聚气胀,两胁膨满,无问新久 用大黄三两,黑牵牛头末一两, 砂三钱,栀子半两,轻粉二钱,共为末,炼蜜捻如小铜钱大浓。食后细嚼三饼,温酒送下,临卧如行,粥补之,虚实加减服。


治积聚心腹痞痛,呕吐不止 用皂角一锭一尺二寸烧留性,盆合于地,土壅勿令出烟;巴豆十二个去壳,以面一两同炒黄,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后盐汤下,约量加减。


治气癖于膜外,流于两胁,气逆喘急 用胡椒一百五十粒,木香不见火二钱半,全蝎去毒十个,为末,粟米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橘皮汤下。


治一切积聚 癖,气块及大小结胸,痛不能抑按 用南星、半夏、芫花、自然铜生用,等分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前温汤下。


治腹内积滞毒瓦斯,春暄发病用槟榔、郁李仁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匕,蜜水调下无时。


治秋夏之交,露坐夜久,腹中痞如群石在内 用大豆半升,生姜八分。水二升,煎一升,顿服瘥。


治蛟龙瘕 用寒食饭三升,每服五合,日三服,遂吐出蛟龙有头尾。


治心下坚如盘 用枳实去白麸炒一钱半,白术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其坚即散。


治腹中癖块 用大黄、朴硝等分为末,以葱、蒜研烂和匀如膏,浓摊绢帛上,贴患处即消软。


治食积、酒积、气积、诸般积块,翻胃,噎塞,呕逆,心膈胀满,咽酸,口吐清水,面黄肌瘦,饮食少进,五劳七伤,山岚瘴气,水肿积热,痰壅痈疽,肿痛淋沥,妇人蛊肿,寒热黄瘦,月水不调,赤白带下,鬼胎,产后诸疾,小儿五疳虫积,误食毒物并宜服之 用槟榔、大黄、商陆、贯众各半斤,三棱六两,莪术四两,雷丸、芫花各二两,以上四味俱醋煮、焙干;木香二两,牵牛二斤取头末十两,二两入药,八两发丸,时四次为衣。先用苦楝根皮一斤,水一小桶,熬数沸去皮,入皂角去皮子一斤,再熬数沸,去皂角入茵陈半斤,再熬数沸去茵陈入藿香四两,微熬待冷澄清,用小粟米饭为母,以药水发药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取积;有块消块,至辰巳时方可饮食。病深者过二日再用一服。忌生冷、酸咸、鱼面、油腻,孕妇勿服,累验。


又方 用贯众二斤,牵牛一斤,槟榔半斤,三棱、蓬术各四两,大黄二两,雷丸半两,白芷、茴香各一两为末;另用皂角、茵陈各半斤浓煎汤和剂,捣千余下,丸如绿豆大。每服半两,用紫苏、枳壳、葱白、陈皮、土瓜根等分为末,水盅半,煎一盅,候冷,五更时起身,直


又方 用黄酒曲四斤炒黄色,苍术二斤米泔浸、切片、焙干,皂矾一斤,以好醋一碗,煮干,就盖锅于地上一宿取出,为末,酒醋糊为丸如桐子大。常服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空心好酒或米汤送下,一日三次服之,百无所忌。诸般积块,脾胃怯弱,饮食不消,腹胀面黄,四肢倦怠,酸疼无力,并皆治之。


治男妇远近陈积、气块、水肿,小肠偏坠,香港脚蛊毒,噎塞返食,心气脾疼,喘急咳喘,肺小儿癫风痫并宜服之 用大黄,春冬二斤火炮、秋夏一斤二两生用,甘草半斤炙,牵牛十二两,槟榔十两,三棱四两,木香一两,为末。每服五钱,五更初面东,冷水一盏调下,巳时取大病根青红赤白,或者蛇虫、虾蟆、蜈蚣、乱丝、血块。不问四季,老弱无妨。利后用白粥补之,孕妇勿服。



空青(《本经》寒,《别录》大寒)


朴硝(《本经》寒,《别录》大寒)


芒硝(《别录》大寒)


石硫黄(《本经》温,《别录》大热)


粉锡(《本经》寒)


大黄(《本经》寒,《别录》大寒)


野狼毒(《本经》平)


巴豆(《本经》温,《别录》生温、熟寒)


附子(《本经》温,《别录》大热)


乌头(《本经》温,《别录》大热)


苦参(《本经》寒)


柴胡(《本经》平,《别录》微寒)


鳖甲(《本经》平)


蜈蚣(《本经》温)


赭魁(《别录》平)


白马溺(《别录》微寒)


甲(《本经》微温)


石(《本经》大热,《别录》生温、熟热)


荛华(《本经》温,《别录》微温)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