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急慢惊风

《金匮钩玄》:急慢惊风

《奇效简便良方》:急慢惊风

《奇效简便良方》:急慢惊风

《奇效简便良方》:急慢惊风

《外科全生集》:急慢惊风

《卫生易简方》:急慢惊风

《医学正传》:急慢惊风

《幼科发挥》:急慢惊风

《育婴家秘》:急慢惊风

发热、口疮、手心伏热、痰热、痰喘、痰嗽。


并用通法;重则用瓜蒂散,轻则用苦参赤小豆末。须酸齑汁调服。吐之后,用通圣散蜜丸服之。


惊有二证∶一者热痰,主急惊,当直泻之;一者脾虚,乃为慢惊,所主多死,当养脾。


东垣云∶慢惊者,先实脾土,后散风邪。


急者,只用降火、下痰、养血。


慢者,只用朱砂安神丸,更于血药中求之。


黑龙丸


牛胆南星 礞石(各一两,焰硝等分 ) 天竺黄 青黛(各半两) 芦荟(二两半) 朱砂(三钱)


僵蚕(五分) 蜈蚣(二钱半,烧存性)


上为细末,煎甘草汤膏,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急惊薄荷汤下,慢惊桔梗、白术汤下。


神圣牛黄夺命散


槟榔(半两) 木香(三钱) 大黄(二两,面裹煨熟为末。) 白牵牛(一两,一半炒,一半生用)黑牵牛(粗末,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上为一处,研作细末,入轻粉少许。每服二钱,用蜜浆水调下。不拘时候,微利为度。


急惊风宜用凉药,慢惊风宜用热药,此急慢惊风皆治


芙蓉花嫩叶五六块(男双女单),切碎,煎鸡蛋角三只,乘热敷儿脐上,冷即换,三四次愈。


杏仁、桃仁、黄栀子各七个,共研烂,加烧酒、鸡子清、白干面,量小孩年纪作丸,如元宵大小,置手足心(男左女右切勿错),用布条扎紧,一周时,手足心皆青蓝色,则愈。


酒药一丸,切开,用半丸同连须葱头数个,捣如泥,中作一窝如柿饼状,再将香油少许滴窝中,新瓦钵内慢火炖,候开透取起,摊布上如膏药,再将灯草两段,十字放在儿脐肚,中间粘贴膏药,不过顿饭时,即泻出风热寒滞而愈。


辰砂、轻粉各一钱,僵蚕七条,全蝎三个。共研细,用青蒿节内虫,捣和为丸,如绿豆大,临用取一丸研细,人乳调服。


马曰∶方颇效验。


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乳香、甘遂等分,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调下,或童便调亦妙。


又方 用牛黄一钱,水研细。先以蛇蜕一分,水一盏,煎半盏,滤去滓,调牛黄服,五岁以上倍服。


又方 用冷坑中粪清水一呷与之服。即愈。


又方 用青礞石磨水灌服。


又方 用青礞石末一两,焰硝一两,同入甘锅内炭火 通红,须消尽为灰,候冷如金色,研为细末。急惊风痰发热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调服;慢惊脾虚者,以青州白丸子碾,煎稀糊,入熟蜜调下神效。


治小儿惊风 用猢狲粪烧灰存性,碗覆地上出火毒,为末,生蜜调少许灌之。


又方 用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炮,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


又方 用苦丁香、黎芦等分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治小儿急惊壮热,上壅痰涎,大便不通 用郁金、雄黄各一分,腻粉半钱,为末,醋糊丸如黍米大。一岁二丸,薄荷汤腊茶清下。


又方 用大黄、朴硝各二钱为末。每服一字,温茶清或冷水调下。


又方 用生姜自然汁百沸汤和服亦效。


治小儿慢惊风 用白僵蚕、全蝎各三枚微炒为末。每服一字,煎麻黄汤调下。


又方 用轻粉、朱砂不拘多少,为末,七月初五日取青蒿研汁,丸如粟米大。一岁以下服一丸,二、三岁服二、三丸,乳汁送下。亦治急惊风。


又方 用北枣、陈皮浓煎汤服。


又方 用乌药磨水,暖热与服。


治惊风痰嗽,时作潮热 用南星二两,天竺黄半两,雄黄、辰砂各一分别研,麝香一钱别研,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甘草薄荷汤化下一丸。


又方 用南星、半夏各半斤。米泔水浸南星一、二日,半夏五七日,以透为度,洗净、晒干、切作片;生姜自然汁浸一日夜,洗出晒干;浓皂角水浸一日夜,洗出晒干,明矾水浸一日夜,洗出晒干;朴硝水浸一日夜,洗出晒干,为末。每末三两,入朱砂一两,麝香半钱,滴水研丸如鸡头肉大。惊风,金银煎汤化下;有热,薄荷煎汤汤化下。冬月加川乌,夏月加硼砂尤妙。


治小儿惊邪 用燕窝屎煎汤浴洗良。


治小儿热惊客杵 用驴乳与饮。


治小儿壮热惊痫 用李叶煎汤浴洗。


治小儿惊痫迷闷,嚼舌仰目 用牛黄一大豆许,研和蜜水服之。


治小儿惊痫 用熊胆两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得去心中涎良。


治小儿惊痫疳痢 用虎胆研水服之。


治小儿胎风,手足搐搦 用蚤休为末,即紫河车,又名金线重楼,每服半钱,冷水调下。


治小儿未盈月,惊似中风欲死者 用朱砂为末,新汲水调涂五心上立效。


治小儿惊痫寒热 用钩藤、甘草炙各二分。水二盏,煎半盏,日夜温服大良。


又方 用羚羊角烧灰为末,酒调或乳汁服。


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朱砂一豆粒大,僵蚕、全蝎各一枚,为末。乳汁调涂两太阳穴并五心、舌上。


治小儿牙关不开 用南星煨熟纸裹,不要透气,剪鸡头大一窍,透气于鼻孔中,牙关立开。


治小儿并大人噤口风 用不蛀皂角炙去皮子,萝卜或子共研为末,米醋调,以鸡翎蘸涂牙龈上即瘥。


治惊风手足搐搦,涎潮上壅 用川乌生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毒,为粗末,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七分,温服。


治小儿百日左右恐被风吹囟门 用麝香、蝎尾去毒、薄荷叶、牛黄、青黛末各一字匕。以熟枣肉和成膏,新绵上涂匀,贴于囟上,四方可出一指许,火上炙手频熨封之,无患囟亦易合。


治小儿解颅不合,即囟门 用蟹螯足及白蔹各半两为末,乳汁和,贴骨缝上,或生捣烂涂亦得。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而无以平木,故肝木常有余,而脾土常不足也。为父母者,而有失于保养,其或衣服寒暄不调,以致外邪侵袭,或饮食之饥饱失节,以致中气损伤,是故急慢惊风之候作矣。夫惟急惊属肝木风邪有余之证,治宜清凉苦寒泻气之药。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候,治宜中和甘温补中之剂。若夫急惊之候,因闻不常之声,或遇驴马禽兽之号,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而厥,发过则容色如故,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引饮,口鼻中气热,大小便黄赤色,惺惺不睡。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宜用钱氏利惊丸、泻青丸、抱龙丸、宣风散、五福化毒丹等药。慢惊之证,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吐泻日久,中气大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时,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螈 ,筋脉拘挛。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治宜东垣黄 汤、钱氏钩藤丸、温白丸、丹溪参术汤送下朱砂安神丸之类。钱氏谓急惊为无阴之证,因心经实热而阴不能以配阳,是为阳盛阴虚之候也。谓慢惊为无阳之证,因脾土虚甚而阳不能以胜阴,是为阴盛阳虚之候也。


愚按∶小儿急慢惊风之证,其虚实寒热,如天渊之隔,故急惊者十生一死,慢惊者十死一生。俗医多不谙此理,混为一途而治,误人多矣。业幼科者,宜推幼幼及人之心为心,庶几斯世无夭折之赤子矣,幸甚!


脉法


(并见前总章。)


方法


丹溪曰∶钱氏方乃小儿科之祖,其立例极妙,若能增损而用之,无不验也。


又曰∶惊风有二∶慢惊属脾虚所主,多死,宜温补。一云∶当养脾,用参术煎汤下安神丸。急惊属痰热,宜凉泻。


一云∶用养血药作汤,下降火清痰丸子抱龙丸之类。世以一药通治二证,甚谬。



(以上丹溪方法凡二条)



东垣治惊论曰∶外物惊宜镇心,以黄连安神丸。若气动所惊,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风丸,治风辛温之药必杀人。


何也?辛散浮温热者火也。因惊而泄青色,先镇肝以朱砂之类,勿用寒凉之药,大禁凉惊丸。风木旺必克脾胃,当先实其土,后泻其木。阎孝忠编集钱氏方,以益黄补土,误矣。其药有丁香辛热助火,火旺土愈虚矣。青橘皮泻肺金,丁香辛热大泻肺与大肠。脾实当泻子,今脾胃虚反更泻子而助火,重虚其土,杀人无疑矣。其风木旺证,右关脉洪大,掌中热,腹皮热,岂可以助火泻金。如寒水来乘脾土,其病呕吐腹痛,泻痢青白,益黄散圣药也,今立一方,先泻火补其土是为神治之法。


黄 汤(东垣,治慢惊风之神药也。)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加白芍药(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渣食远温服。上三味皆甘温能助元气,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酸味能泻肝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虚,风木何由而来克土,然后泻风之邪。


又曰∶夫益黄散、理中丸、养神丸之类,皆治脾胃寒湿太盛神品之药也。若得脾胃中伏热、劳役不足之证,及服热药巴豆之类,致胃虚而成慢惊之证,用之必伤人命。夫慢惊风者,皆由久泻脾胃虚而生也。钱氏以羌活膏疗慢惊风,误矣。脾虚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实其木,木旺故来克土。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更于脾土中补金以酸凉,使脾土中金旺火衰,风木自虚矣。损食多进药愈,上药是也。


益黄散(东垣) 治胃中风热。(又治风木旺,右关脉洪大,掌中热,腹皮热,或寒水乘脾土,呕吐腹痛,泻痢青白,亦佳。)


黄 (二钱) 陈皮(去白) 人参(各一钱) 白芍药(七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黄连(少许)


上为细末,分三服,每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食前服。


安神丸(钱氏) 治邪热惊啼,心疳,面黄颊赤,壮热。


麦门冬(去心) 马牙硝 白茯苓 干山药 寒水石 甘草(炙,各五钱) 朱砂(一两) 龙脑(一字)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砂糖水磨化下。慢惊,用参术煎浓汁化下。


白术散(钱氏) 治积痛,和胃生津止泻。频泻利将欲成慢惊风者,服之决效。


人参 白术 木香 白茯苓(去皮) 炙甘草 藿香(各一钱) 干葛(二钱)


上细切,分二服,每服水一盏,煎至半盏,温服。


丹溪加山药、白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火煨,各一钱,用生姜一片煎)。若慢惊风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枚,去梢毒)、白附子(八分,面裹煨)同煎服,不拘时候。


一方 治惊风。


用母丁香一粒细嚼,人中白少许,以其母中指取血调,擦牙上,即苏。


急慢惊风,发热口疮,手心伏热,痰热,痰嗽、痰喘,并用涌法。重剂用瓜蒂散,轻剂用苦参、赤小豆末,以酸汁调服,吐之。吐后稍定,更用防风通圣散为末,蜜丸服之。间以桑羊干为末,米饮调服,以平其风气。


又方 治急慢惊风。


薄荷叶 寒水石(各五钱) 青黛 白僵蚕 朱砂(各一钱) 全蝎(二枚,炒) 猪牙皂角 槐角(各五分)


上为细末,灯草汤和乳汁调,时时灌之。


又方 治慢惊风,子母俱服。


人参 白术(各一钱) 茯苓 陈皮(各五分) 甘草 薄荷(各二分) 半夏天麻(各七分) 细辛(三分) 全蝎(去毒,炒,一枚)


上细切,作一服,加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服。


镇惊丸 镇惊宁神,退心热夜啼,化痰止嗽。


珍珠(一钱) 琥珀 天竺黄 雄黄(各三钱) 金箔(研,十片) 胆星(五钱) 牛黄(二钱) 麝香(五分) 朱砂(三钱半)


上为细末,麦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丸,薄荷、姜、蜜汤化下。


夺命丹 治急惊不省人事,目定直视,牙关不开,唇白或黑者。


南星 半夏(各四钱,为末,以生姜汁捏和作饼子,焙干) 珍珠(新白者,二钱,研) 巴豆(去油净,一钱) 朱砂(四钱) 金箔 银箔(各十片) 轻粉 麝香(各五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每一岁儿一丸,灯心汤化下。


利惊丸 治急惊风神效。


天竺黄(二钱) 轻粉 青黛(各一钱) 黑丑(头末,半两,生用)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一岁儿一丸,三岁儿二丸,五岁儿三丸,温薄荷水下,食后服。


泻青丸(又名泻肝丸) 治肝热急惊搐搦等证。


羌活 川芎 栀子仁 草龙胆 当归 防风(去芦) 川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一本无大黄)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淡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抱龙丸 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实壅嗽,又治惊风潮搐,及蛊毒中暑。沐浴后,并可服。壮实小儿,宜时与服之,则免痰热惊悸之证。


雄黄(二钱半,水飞) 辰砂(另研,五钱) 天竺黄(一两) 天南星(焙为末,腊月纳牛胆中阴干,百日取研,秤四两,如无,只将生干者,去皮脐炒热用,然不及胆星)


麝香(五钱,别研,恐太多,今用二钱半)


上为末,煮甘草膏和丸,如皂子大,温水化下。百日儿每丸分作三服,一岁儿半丸,五岁儿二丸,童草三五丸。室女白带伏暑,用盐少许,细嚼一二丸,新汲水送下,腊月用雪水煮甘草和丸,尤佳。一法∶用浆水或新水浸南星三日,煮三五沸,去皮取白肉切,焙炒黄色为末,每八两,以甘草二两半拍破,用水二碗,慢火煎至半碗,去渣,旋旋洒入南星末,徐徐研之,令甘草水净,入余药。


龙胆汤(千金) 治婴儿出腹,血脉实盛,寒热交作,四肢惊掣,并诸疳惊等证。


草龙胆 钓钩藤 柴胡 黄芩 桂枝 茯神 芍药 甘草(各三钱) 蜣螂(七枚,炒) 大黄(五钱)


上细切,用水一升,煮至五合,徐徐服之。


宣风散 治急惊风,搐搦不定。


槟榔(二枚) 陈皮 甘草(各五钱) 黑丑(四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二两)


上为细末,二、三岁儿蜜汤调下半钱,以上一钱,食前服。


五福化毒丹 治急惊风、痰热搐搦等证。


桔梗(微炒) 玄参(洗焙,各六两) 青黛(研) 牙硝(枯,各二两) 人参(三两,去芦) 茯苓(去皮,五两) 炙甘草(一两半) 银箔(八片,为末) 金箔(八片,为衣) 麝香(五分,另研)


上为细末,入研药拌匀,炼蜜丸,每两分作十二丸,一岁儿每一丸分四服,薄荷水化下。疮疹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一丸,以鸡翎刷口内。


金箔丸 治急慢惊风,痰涎壅盛。


半夏(汤泡七次) 天南星(煨裂) 白附子(炮) 防风(去芦,各五钱)


雄黄 朱砂(各二钱半) 生犀末(一钱) 牛黄 龙脑 麝香(各五分) 金箔(二十片)


上为细末,姜汁调面打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人参汤下。慢惊风,去龙脑。


钩藤饮 治吐利,脾胃气弱,虚风慢惊。


钓钩藤(五分) 蝉蜕 防风(去芦) 人参 麻黄(去节) 白僵蚕(炒) 天麻 蝎尾(去毒,炒,各二分) 甘草(炙) 川芎(各一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量人大小,加减分数与之。虚寒者,加附子末半分。


温白丸 治小儿脾气虚弱,泄泻瘦怯,冷疳洞泄,及吐泻久病,转成慢惊,身冷螈 等证。


天麻(五钱) 白僵蚕(炒) 白附子(生) 全蝎(去毒,炒) 天南星(汤泡七次,焙,各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寒食面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空心姜米汤下。


凉惊丸 治惊疳。


草龙胆 防风(去芦) 青黛(各三钱) 钩藤(二钱) 黄连(一两二钱) 龙脑(一钱) 牛黄 麝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麦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煎金银汤送下。


急惊风者.肝风甚而心火从之.木生火.从前来为实邪.实则泻之.宜用泻青丸以泻肝之风.导赤散以泻心之火.


慢惊风.钱氏云.脾虚则土泻生风.此脾土败而肝木乘之.肝属木而脾属土.从所不胜为贼邪.故慢惊为难也.脾虚生风.虚则补之,东垣用调元汤加白芍药主之.此以黄 人参补脾之虚.白芍药甘草以泻肝之实.诚千古不传之秘法也.予加桂在内.乃黄 建中汤.木得桂而枯.古方治慢惊者.如醒脾散.观音散.皆良法也.可用之.


醒脾散


人参 陈皮 甘草 白术 白茯苓 全蝎 半夏曲 木香(各三钱五分) 白附子(四个)南星(一个姜汤泡) 陈仓米(一百粒) 上为末.每服一钱.枣三枚.姜三片.水煎.


观音散


全蝎(十个去毒炒) 天麻(煨) 防风 白芷 黄 甘草 白茯苓(各二钱五分) 人参(二钱) 扁豆(一钱五分姜汁炒) 上为末枣汤下.


或问曰.上工治未病.急慢惊风.何以预治之.曰.方其热甚之时.腮赤面黑.两目如视不转者.此急惊风之候也.宜服河间当归龙荟丸.以泻肝胆之火.则不成急惊风也.当吐泻不止之时.见其手足冷.睡露睛.口鼻气冷者.此慢惊欲成之候也.急用参苓白术散以补脾.琥珀抱龙丸.去枳壳枳实.加黄 以平肝.则慢惊风不能成矣.此吾家传秘法.


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山药 扁豆(去壳姜汁浸炒各一两五钱) 甘草 桔梗 薏苡仁 莲肉(各一两) 上为细末.枣汤送下.


琥珀抱龙丸 治小儿诸惊.四时感冒.寒温风暑.瘟疫邪热.躁烦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欲出发搐.并宜服之.此予家传常用之方.


真琥珀(一两五钱) 天竺黄(一两五钱) 白檀香(一两五钱) 人参(一两五钱) 朱砂(白茯苓(一两五钱) 粉草(去筋三两) 南枳实(一两) 枳壳(麸炒一两) 牛胆南星(一两)淮山药(一两) 金箔(大者一百片为衣.) 上各制取末和匀.用腊雪溶水.如无雪.取新汲或长流水.杵为丸.如芡实大.约重五分.阴干.每服一丸.煎薄荷汤下. 此方内有补益之药.人皆喜而用之.但有枳壳枳实能散滞气.无滞气者.损胸中至高之气.如慢惊风及元气弱者.减此二味.用当归川芎各二两代之.


至圣保命丹 一名紫金锭子.


胆星(一钱) 僵蚕(一钱) 白附子(一钱) 全蝎(十四枚) 天麻(一钱) 防风(一钱)?(一钱半水飞) 麝香(一分) 珍珠(五分) 琥珀(三分) 金箔(二十片) 上碾为末.粟米和为丸.分为二十锭.金箔为衣.每一锭薄荷叶煎汤磨服.


礞石滚痰丸 降火坠痰之要药.方见大方脉科.


凉惊丸 诸热通用.此吾家传之方.又名金花丸.


黄柏 黄连 黄芩 山栀仁(各等分) 朱砂(水飞减半) 一本有龙胆草等分.上为细末.腊雪水为丸麻子大.薄菏汤送下.


三黄泻心丸 一名三黄五色丸.利诸惊热如神.


黄连 黄芩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雪水为丸.麻子大.温水送下.均分作五分用衣.一分朱砂衣.一分青黛衣.一分雄黄衣.一分轻粉衣.一分芦荟衣.


木通散 能泻肝风.降心火.最利惊热.


山栀仁 大黄(煨) 赤茯苓 羌活 木通 甘草(以上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字.紫苏叶煎汤送下.


猪胆汁导方


定志丸 治惊久成痫.


人参 白茯神 远志 石菖蒲(炒) 酸枣仁(炒) 柏子仁(各一钱半) 琥珀 珍珠 胆铁花粉(各一钱) 朱砂(飞) 麝香(各一字) 上为末.水煮山药粉为丸.黍米大.每服十五丸.灯心煎汤下.更煎猪心与儿食之.以助药力.


急惊风属阳.病在六腑易治.宜用凉泻.


慢惊风属阴.病在五脏难治.宜用温补.


或问.病有急慢阴阳者.何也.曰.肝主风.木也.飘骤急疾.莫甚于风.心主惊.火暴烈飞扬.莫甚于火.木火阳也.故病在于心肝者.谓之急而属阳.脾胃者土也.沉重迟滞.莫甚于土.脾土者至阴之属也.故病在于脾者.谓之慢而属阴.肝常有余.有余则泻而损之.脾常不足.不足则补而益之.至于心主惊.肝主风.似宜前论.然火资风势.风资火威.风火相扇而发搐.故不可别论也.惊风之病.有兼证者.有类证者.不可不辨也.


儿在母腹中,只是一块血肉耳。及其生也,啼声一发,然后九窍开张,四肢蠕动,如梦初觉之象;肌骨娇嫩,又如草木萌芽之象,故曰芽儿。以渐壮健,全赖父母之养,一旦有病,医药之助,不可无之。然病有三因,须明辨之。有因于胎毒者,如丹疹疮痈之类,宜解其毒,如幼婴解毒延龄丸、溯源解毒汤之类是也。有因胎禀不足者,如解颅五软之类是也,宜地黄丸主之。有因外感风寒暑湿之气得者,谓之外因;有因饮食寒热之伤得者,谓之内因;有客忤倾跌汤火得之者,谓之不内外因。如外因者,发散之;内因,消导之;内外因者,各从其症治之。临机应变,不失其宜可也。


幼婴解毒延龄丹:解胎毒,儿初生下便宜服之。


用胞衣余带近衣者,不拘长短剪下,炭火上焙干,为末,每一钱,加甘草一钱。净黄连五分,朱砂(飞),三分


为细末,用生蜜和匀,分作七服,每日取豆大许,纳儿口中,以乳送下,七日去其腹中之秽毒,自无脐风之疾。


溯源解毒汤:儿有胎疾,乳母服之,此四物汤加减也。


当归,川芎,生地,人参,连翘,黄连,陈皮,甘草,木通。


水煎浓,入竹沥服之。


丹溪曰:乳母致病,事起于默,人多玩忽,医所不知。故乳母禀受之厚薄,性情之缓急,骨肉之坚脆,德行之善恶,令儿相肖,为大关系,不可不择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