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惊痫

《保婴撮要》:惊痫

《儿科萃精》:惊痫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惊痫

《普济方·针灸》:惊痫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惊痫

《医学纲目》:惊痫

《医宗金鉴》:惊痫

《幼科心法要诀》:惊痫

《证治准绳·幼科》:惊痫

钱仲阳云∶小儿发痫,因血气未充,神气未实,或为风邪所伤,或为惊悸所触,亦有因妊娠七情惊怖所致者。若眼直目牵,口噤涎流,肚膨搐,背项反张,腰脊强劲,形如死状,终日不醒,则为 矣。如面赤目瞪,吐舌啮唇,心烦气短,其声如羊者,曰心痫。面青唇青两眼上窜,手足挛掣,反折其声如犬者,曰肝痫。面黑目振,吐涎沫,形体如尸,其声如猪者,曰肾痫。面如枯骨,目白反视,惊跳反折,摇头吐沫,其声如鸡者,曰肺痫。面色痿黄,目直腹满自利,四肢不收,其声如牛者,曰脾痫。五痫通用五色丸为主,仍参以各经之药。心痫属血虚者,用养心汤;发热饮冷为实热,用虎睛丸;发热饮汤为虚热,用妙香散。肝痫者,虚症用地黄丸;抽搐有力为实邪,用柴胡清肝散;大便不通,用泻青丸。肾痫者用地黄丸、生也,用五味异功散;面色赤者,阴火上冲于肺也,用地黄丸。脾痫者用五味异功散;若面青泻利,饮食少思,用六君子加木香、柴胡;若发热搐掣仰卧,面色光泽脉浮,病在腑为阳易治;身冷不搐覆卧,面色黯黑脉沉,病在脏为阴难治;凡有此症,先宜看耳后高骨间,先有青脉纹,抓破出血,可免其患,此皆元气不足之症也,须以紫河车(即小儿胞也)丸为主,而以补药佐之。设若泛行克伐,复伤元气,则必不时举发,久而变危,多至不救。又有惊风食痫三种,详见后方,仍参惊风胎风治之。


治验一老人生子方周岁,秋初暴冷,忽发搐似惊痫,过则气息奄奄,此元气虚弱所致,与补中益一小儿十岁,一小儿七岁各有痫症,岁发二次,后因出痘及饮食停滞,举发频数。用六君子一小儿患前症,每发吐痰困倦半晌而苏,诸药不应。年至十三而频发,用紫河车生研烂入人参、当归末,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日进三五服,乳化下,一月渐愈,又佐八珍汤痊愈一小儿七岁发惊痫,每作,先君令其恣饮人乳,后发渐疏而轻。至十四岁复发,仍用人乳,不应。余令用肥浓紫河车研烂人乳调如泥,日服二三次,至数具而愈。后常用加减八味丸而安;至二十三岁发,而手足厥冷,仍用前法,佐以八味丸、十全大补汤而痊。


五痫丸 治诸痫。


雄黄 真珠(各一两,研细) 朱砂(水飞,半两) 水银(二钱半,用铅二两熔化入水银炒结候冷)


上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金银煎汤下。


钱氏蛇黄丸 治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是也。


蛇黄(真者三个,火 醋淬) 郁金(七分,一处为末) 麝香(另入一匙)


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下。


牛黄丸 治风痫因汗出解脱风邪乘虚,迷闷搐掣涎潮,屈指如计数是也。


牛胆南星 全蝎(焙) 蝉蜕(各二钱半) 防风 白附子(生用) 天麻 真僵蚕(炒。各一钱半) 麝香(半字)


上为末,枣肉和丸,水银半钱,研细入药丸绿豆大。每服一二丸,荆芥生姜汤下。


妙圣丹 治食痫因惊而停食吐乳寒热,大便酸臭是也。


赭石( 醋淬,二钱半) 巴豆(三个去心油,三钱) 雄黄 蝎稍 朱砂(各一钱) 轻粉 麝香(各一匙) 杏仁(微炒,二钱)


上为末,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一二丸,木贼草煎汤送下。


星苏散 治诸风口噤不语。


天南星(略炮锉)


上每服五七分,姜四片紫苏五叶水煎,入雄猪胆少许温服。


断痫丹 治痫瘥后复作,症候多端,连绵不除者。


黄 (蜜炙) 钩藤钩 细辛 甘草(炙。各半两) 蛇蜕(二寸,酒炙) 蝉蜕(四个) 牛黄(一钱,另研)


上为末,煮枣肉丸麻子大,煎人参汤下,每服数丸,量儿加减。


消风丸 治风痫,先宜此药。


牛胆南星(二钱) 羌活 独活 防风 天麻 人参 荆芥 川芎 细辛(各一钱)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薄荷紫苏汤调化下。


祛风保安丸 诸风久远治之并验。


川乌(去皮尖,二钱半,生用) 五灵脂(半两)


上为末,猪心血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姜汤化下。


雌黄丸 治颠痫搐掣恶声嚼舌。


雌黄 黄丹(微炒。各五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用牛乳汁三合熬膏杵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以温熟水送下。


比金丸 治惊痫先用此药。


人参 琥珀 白茯苓 远志(姜制取肉炒) 朱砂 天麻 石菖蒲(细蜜者) 川芎 南星 青黛(各一钱) 麝香(一匙)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银薄荷汤送下。


虎睛丸 治惊痫邪气入心。


虎睛(细研) 远志(姜汁浸) 犀角(锉屑) 大黄(湿纸包煨) 石菖蒲 麦门冬(各等分) 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上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竹叶煎汤,或金银薄荷煎汤送下。


清神汤 治惊痫。


犀角(锉屑) 远志(姜汁焙) 白藓皮 石菖蒲 人参 甘草(炒。各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麦门冬煎汤调下。


密陀僧散 治心痫不语,及诸惊失音,用密陀僧为末,每服一匙,米醋汤调下,大人服一钱


蝎虎散 治惊痫。


褐色生蝎虎(一个,连血细研)


上入朱砂、麝香末少许同研,用薄荷汤调作一服,数年者亦效。盖痫疾皆心血虚滞,生蝎虎管守其血。继服二陈汤,若无生蝎,以带性雄猪心血代用,入代赭石散大妙。


代赭石散 治阴阳痫。


代赭石( 醋淬,研为末水飞过晒干)


上为末,每服半钱,以金银煎汤和金箔银箔调,连进二服。脚胫上有赤斑乃邪气发出可治,


化风丹 凉风化痰,退热定搐。


牛胆南星 羌活 独活 防风 天麻 人参 川芎 荆芥 粉草(各一钱) 全蝎(一个)


上为末,炼蜜丸皂角子大。每服一钱,薄荷汤化下。


茯神汤 治胆气虚寒,头痛目眩,心神恐惧,不能独处,或者惊痫。


茯神 酸枣仁(炒) 黄 (炒) 柏子仁(炒) 白芍药(炒) 五味子(炒。各一两) 桂心 熟地黄(自制)


人参 甘草(炒,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酸枣仁丸 治胆气实热惊痫,或睡卧不安,惊悸怔忡。


茯神 酸枣仁(炒) 远志 柏子仁(炒) 防风 枳壳(麸炒。各半两) 生地黄(杵膏,半两) 香竹茹(二钱五分)


上各另为末,蜜丸粟米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滚汤送下。


定志丸 治心神虚怯,所患同前,或语言鬼神,喜笑惊悸。


人参 茯苓(各一两五钱) 菖蒲 远志(各一两)


上各另为末,蜜丸,如前服。


养心汤 治心血虚怯惊痫,或惊悸怔忡,盗汗无寐,发热烦躁。


黄 白茯苓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 辣桂 柏子仁 酸枣仁 五味子 人参(各三钱)


上每服一、二钱,姜枣水煎。


妙香散 治心气不足,惊痫或精神恍惚,虚烦少寐,盗汗等症。


辰砂(三钱) 麝香(一钱) 木香(煨二钱五分) 茯苓 山药 茯神 远志 黄 (炒。各一两) 桔梗甘草(炒) 人参(各五钱)


上各另为末,每服一钱,温酒或白汤调服。


八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各一两) 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也。或乳母命门火衰,儿饮其乳致前症者,子母并宜服之。(方见惊痫)


加减八味丸 治禀赋肾阴不足,或吐泻久病,津液亏损,口干作渴,或口舌生疮,两足发热,或痰气上涌,或手足厥冷等症。(即地黄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


地黄丸 治小儿肝经虚热血燥,或风客淫气而患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抽动,痰涎上涌,又治肾肝脑热,肢体消瘦,手足如冰,寒热往来,滑泄肚胀,口臭干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或遍身两耳生疮,或耳内出水,或发热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等症。其功不能尽述。(即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八珍汤 治气血俱虚,阴火内热。或因克伐之剂,脾胃亏损,肌肤消瘦等症。(即四君、四物二汤,方见惊痫。)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虚弱,或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减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最宜用之。(方见热症。)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六君子汤(方见内钓)


紫霜丸


天麻丸(二方见脐风)


小儿心肝热甚,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逐致成痫,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悚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古法主先服大青膏(如天麻、白附子、青黛、蝎尾、朱砂、天竺黄、麝香、乌梢蛇肉,同研细,炼蜜和膏)。


次服镇惊丸(如茯神、麦冬、辰砂、远志、石菖蒲、枣仁、牛黄、黄连、珍珠、胆星、钩藤钩、天竺黄、犀角、甘草,研细炼蜜为丸)淡姜汤下。


〔真按〕惊痫又非大惊猝恐可比,盖因先有蓄热,后又受惊,方用羚羊角三分,朱茯神钱半,淡竹叶二钱,川贝母一钱,净连翘钱半,玄参心一钱,细生地钱半,生白芍一钱,甘草梢三分,引用金银器煎汤代水。



五痫之症不寻常,鸠尾之中仔细详。


若非明师真老手,临时尤恐致深伤。


鸠尾∶在胸前鸠尾骨下五分。针二寸半,不宜多灸,灸多令人健忘,灸一七壮。非老师高手不可下针,至嘱至嘱。


治惊痫戴目。上不识人。穴囟会治惊痫破心吐血。穴巨骨治心惊痫发。状如鸟鸣。破心吐血。中气闷不喜闻人语。心痛腹胀。穴鸠尾治惊痫吐舌沫出。穴少冲治惊痫癫狂。身寒热。头痛目眩。穴束骨治惊痫狂走。痫病多言。脊强两目转上。及目瞪。穴筋缩治狂邪惊痫。及惊狂走。穴承命。灸三十壮。


治狂癫惊风。厥逆心烦。穴巨阳。灸五十壮。


治惊痫。穴行间治惊风。穴完骨


切牙小儿惊痫发搐.有切牙不休.及未发、发过时亦常切牙者.予在行朝.有李统制一子.病证如是.遂请众医询治.有言是惊入于肾者.此乃乔岳汉东王先生歌中睡里切牙惊入肾之句.其意谓牙为骨.骨入肾.故以言之.此常流无据语也.古书无有.亦无惊入肾之理.果用药无验.今详校其证.特为明之.乃足阳明之病也.足阳明为胃之经.起鼻交额.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过颐后.出大迎.循颊车.且发搐为风.风属木.胃属土.木能刑土.是以牙齿受风则痒.颊车邪干则紧.故使切牙不休.以缓颊车之急.以解牙齿之痒也.(治当去胃中风)


惊痫即急慢之症。但惊痫发时,仆地作声,醒时吐沫。急慢惊则不作声,不吐沫也。


阳痫初作时,病先身热,螈 惊啼叫啖而后发,脉浮者为阳痫,乃急惊也。内在六腑,外在皮肤,为易治。若病先身冷,不惊 ,不啼呼而作,脉沉者为阴痫,乃慢惊也。此病内在五脏,外在骨髓,剧者难治。



〔钱〕凡治五痫,皆随脏治之,每脏各属一兽,宜以五色丸主之。犬痫,反折上窜,犬叫,肝也。羊痫,目瞪吐舌,羊叫,心也。牛痫,目直视,腹满,牛叫,脾也。鸡痫,惊跳反折手纵,鸡叫,肺也。猪痫,如尸吐沫,猪叫,肾也。


五色丸


朱砂(研,半两) 水银(一分) 雄黄(熬,一两) 铅(三两,同水银熬) 真珠末(研,一两)


上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金银薄荷汤下。



〔洁〕如有客痰发热而有声,煎大黄荆芥汤下五色丸。潮热有时,积热也,桃枝丸主之。壮热不退,当用地骨皮散下五色丸。风热,当用防风黄芩汤下大青膏。身温不热,当用白虎汤加苍术下五色丸。



〔《本》〕雌黄丸 治小儿癫痫欲发,眼暗,螈 ,声恶,嚼舌。


雌黄 黄丹(各一两) 麝香(研,一钱)


上为末,拌令极匀,用牛乳汁半升,熬成膏,入前药末杵三五百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热水下,一日三服。此方得自名医之家,极有神效。



〔汤〕蛇黄丸 治惊痫。


真蛇黄(醋 淬,三个) 郁金(三分,一处为末) 麝香(另研,一钱)


上为末,粳米饭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服。



〔海〕古镜,味辛无毒,主惊痫邪气,小儿诸恶疾。煮取汁,和诸药煮服之。弥古者尤佳。


治痫方 治太阳阳明二经为病。


荆芥穗(四两) 白矾(为细末,二两)


上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次三十丸、四十丸,又次五十丸,俱食前。



〔罗〕沉香天麻汤 魏敬甫之子四岁,从长老摩顶授记,众僧念咒,因而大恐,遂发惊搐,痰涎壅塞,目多白睛,项背强急,喉中有声,一时许方醒。后每见皂衣人辄发,多服朱、犀、龙、麝镇坠之药四十余日,前症犹在,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予诊其脉,沉弦而急,《黄帝针经》云∶心脉满大,痫 筋挛。


又云∶肝脉小急,痫 筋挛。盖小儿血气未定,神气尚弱,因而惊恐,神无所根据,又动于肝,肝主筋,故痫 筋挛。病久气弱,小儿易为虚实,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其气,故添动作如痴。《内经》云∶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穴是也。天柱穴乃足太阳之脉所发,阳跷附而行也。又云∶癫痫螈 ,不知所苦,两跷主之,男阳女阴。洁古云∶昼发治阳跷、申脉,夜发治阴跷、照海,先各灸两跷,各二七壮,次处∶沉香(二钱) 天麻(三钱) 羌活(五钱) 防风(三钱) 益智(二钱) 川乌(炮,去皮脐,二钱)甘草(炙) 当归(各一钱半) 半夏(汤泡,三钱) 独活(四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姜屑(一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举痛论》云∶恐则气下,精怯而上焦闭。又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以羌活、独活苦温,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气上行,又入太阳之经为引用,故以为君。天麻、防风辛温以散之,当归、甘草辛甘温以补气血之不足,又养胃气,故以为臣。黑附子、川乌头、益智仁大辛温,行阳退阴,又治寒客伤胃。肾主五液,入脾为涎,以生姜、半夏燥湿化痰。


《十剂》云∶重可去怯。沉香辛温,体重气清,去怯安神,故以为使。气味相合,升阳补胃,恐怯之气,自得平矣。



〔汤〕牛黄丸 治因惊中风,五痫天吊,客忤潮涎灌壅。


白花蛇(酒浸,取肉) 白附子 全蝎 真川乌(一枚,半两者,生) 天麻 薄荷叶(各半两)


以上六味,先为细末。次入雄黄(五两) 辰砂(三钱) 脑子(另研,半两) 牛黄(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一处和匀,麻黄去根二两,酒一升,煎麻黄至一盏,去麻黄,用酒熬药得所,勿至焦赤,众手疾丸如芡实大,密器盛之,一丸作五服,煎金银薄荷汤磨化,大能发散惊邪。


治五痫得效方。


露蜂房(焙,一两) 石绿(一两) 桂心 远志(去心) 人参(各半两) 朱砂(一钱)


上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世〕治小儿惊痫。


胆星(二两) 全蝎(去翅足,炒,半两) 白附子(一两) 薄荷(半两) 僵蚕(炒,一两) 川芎(一两)


上为末,粥丸,青黛为衣。每服一二丸,姜汤下。


治小儿痫。用甘遂末一钱,猪心一个,取三管头血三条,和甘遂末,将猪心批作两片,入药在内,以线缚定,外湿纸包裹,入文武火煨熟,不可过度,取药细研,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猪心汤化下。再服,另取猪心煎汤,此方神效。



〔汤〕断痫丹 治痫瘥后复作,连绵不除,服之有验。


黄 (蜜水涂,炙) 钩藤 细辛 甘草(炙) 蛇蜕皮(各半两) 蝉蜕(去土,四个) 牛黄(另研,一字)


治远年惊痫,心血不足,神验方。蝎虎一枚褐色者,用剪子取下四足爪,连血细研,入生朱末、麝香、脑子各少许,同研细。薄荷汤调下,作一服。须先用夺命散控下涎,次服之,能夺造化,虽数年癫痫,亦能治之。


此药所以神效者,盖痫皆心血不足,此物名守宫,其血与心血类也,取下如室女之红铅,服之于心,故能补也。(此乃怪虫,去其足而复能行,又再生而活也。蝎虎即 蜓。夺命散方见惊搐门。)



〔《肘》〕小儿多患胎寒好啼,昼夜不止,因此成痫。当归末小豆大,乳汁灌之,日夜三四服。



〔《本》〕治小儿卒得痫。用钩藤、甘草炙,各二分,水五合,煮取二合,服如小枣大,日夜三大服。



〔《广济》〕及《崔氏方》,治小儿惊痫,诸汤饮皆用钩藤皮。又,野猪黄,味辛甘平,疗癫痫,水研如枣核,日三服,效。《衍义》云∶野猪黄胆,世不常有,间得之,能治小儿痰痫。



〔子和〕李氏一小儿,病手足搐搦。戴人曰∶心火胜也,勿持捉其手,当从搐搦。此由乳母保抱太极所致。乃令扫净地,以水洒之,干令复洒,令极湿,俯卧儿于地上,良久,浑身转侧,泥浆皆满,仍以井水洗之,少顷而瘥。



〔杜〕治小儿胃寒虫上,诸危恶与痫相似者。干漆捣炒烟尽,入白芜荑,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一字至一钱,瘥。



〔《甲》〕小儿癫痫,螈 脊强,互相引项,灸长强穴三十壮,在脊 端,趺地取之乃得。小儿惊痫螈 ,脊急强,目转运上插,筋缩主之。



〔田〕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穴七壮,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小儿风痫,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惊痫,先惊怖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丝脉,炷如小麦大。(旋毛中,即百会穴也。青丝脉,手足少阳 脉穴也。)



〔《明》〕惊痫,灸巨阙三壮。



〔《甲》〕小儿惊痫,本神及前顶、囟会、天柱主之。小儿惊痫反视,临泣主之。小儿痫 ,呕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眵 , 脉主之。羊痫,食宗、下空主之。(钱氏云∶羊痫,目瞪吐舌羊叫。)痫发,目上插,攒竹主之。马痫,金门及仆参主之。风从头至足,痫 ,口闭不能开,每大便腹暴满,按之不下,嚏悲喘,昆仑主之。小儿痫 ,遗精溺,虚则病痫癫,实则闭癃,小腹中热,善寐,大敦穴主之。痫惊,如有见者,列缺穴主之,并取阳明络。



〔钱〕五痫重者死,病后甚者亦死。


惊痫触异惊神气,吐舌急叫面白红,发作如人将捕状,安神大青镇惊功。


[注]


小儿小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悚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先服大青膏,次服镇惊丸,则痫自定矣。


(大青膏)天麻三钱白附子二钱青黛一钱研蝎尾一钱去毒朱砂一钱研天竺黄二钱麝香三分乌梢蛇肉一钱酒浸焙干


以上同研细,炼蜜和膏,每服大儿五分,小儿三分,薄荷汤化服。


(镇惊丸)茯神麦冬各五钱去心辰砂远志去心石菖蒲枣仁各三钱炒牛黄一钱半川黄连三钱生珍珠二钱胆星五钱□藤□五钱天竺黄五钱犀角三钱甘草二钱生以上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五分,量儿与之,用淡姜汤下。


惊痫触异惊神气,吐舌急叫面白红,发作如人将捕状,安神大青镇惊灵。


【注】小儿心、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悚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先服大青膏,次服镇惊丸,则痫自定矣。


大青膏


天麻(三钱) 白附子(二钱) 青黛(一钱研) 蝎尾(去毒,一钱) 朱砂(研,一钱) 天竺黄(二钱) 麝香(三分) 乌梢蛇肉(酒浸焙干,一钱)


同研细末,炼蜜和膏,每服大儿五分、小儿三分,薄荷汤化服。


镇惊丸


茯神 麦冬(去心,各五钱) 辰砂 远志(去心) 石菖蒲 枣仁(炒,各三钱) 牛黄(一钱半)川黄连(生,三钱) 珍珠(二钱) 胆星(五钱) 钓藤钩(五钱) 天竺黄(五钱) 犀角(三钱) 甘草(生,二钱)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五分,量儿与之,用淡姜汤下。


《口议》先凉三焦,利惊去热,安神定志,平调脏腑,温化痰涎,然后与治惊痫药服之。


比金丹


人参 白茯苓 远志(去心) 山药 辰砂 天麻 石菖蒲 川芎 甘草(炙。各一分) 天南星(炮,二钱,生姜汁制) 麝香(一字)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皂子大。每服一粒,煎金银、薄荷汤化下。一方,有琥珀(二钱) 青黛(一钱),无山药。


〔钱氏〕蛇黄丸 治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是也。


蛇黄(真者三个,火 ,醋淬) 郁金(七分一处为末) 麝香(另入一匙)


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十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下。


镇惊丸 治小儿一切惊痫。


茯神(去木) 铁粉 远志(去心,姜制焙) 紫石英(烧,醋淬,研) 人参(去芦)琥珀 滑石 蛇黄( ,醋淬) 南星(炮。各二钱半) 龙齿 熊胆(各半分) 轻粉(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五丸,煎金银汤磨化,不拘时服。


虎睛丸 治小儿惊痫,邪气入心。


虎睛(细研) 远志(姜制焙,去心) 犀角(镑) 大黄(湿纸裹煨)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半) 蜣螂(三枚,去足翅炒)


上为细末,粟米粉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竹叶煎汤磨化,或金银煎汤亦可,不拘时服。


七宝镇心丸 治小儿惊痫心热。


远志(去心,姜制焙) 雄黄 铁粉 琥珀(各二钱) 朱砂(一钱) 金银箔(四片)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煮枣取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煎去心麦门冬汤化下,不拘时服。


清神散 治小儿惊痫。


犀角 白藓皮 石菖蒲 远志(去心,姜制焙) 半夏(汤泡。各二钱半) 茯神(半两)大黄(焙)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半钱,煎去心麦门冬汤调,不拘时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