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九味羌活汤

《冯氏锦囊秘录》:九味羌活汤

《仁术便览》:九味羌活汤

《删补名医方论》:九味羌活汤

《伤寒括要》:九味羌活汤

《时病论歌括新编》:九味羌活汤

《时方歌括》:九味羌活汤

《医方考》:九味羌活汤

《医方考》:九味羌活汤

《医方论》:九味羌活汤

《医宗金鉴》:九味羌活汤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九味羌活汤

主两感伤寒,及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


羌活 防风 苍术(一钱五分)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一钱)


生姜、葱白水煎服。


吴昆曰∶非其时而有其气,长幼之病多相似。药之辛者,得天地之金气,于人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邪,羌活苍细芎芷皆辛物也,邪在太阳治以羌活,邪在阳明治以白芷,邪在少阳治以黄芩,邪在太阴治以苍术,邪在少阴治以细辛,邪在厥阴治以川芎,防风为诸药之卒,徒生地去血热,甘草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易老自序云∶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燥,是诸路之应兵也。但阴虚气弱之人,非所宜


治春分后代桂枝麻黄汤,用治杂病亦好。


羌活 苍术 防风(各一钱二分半) 甘草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各一钱) 细辛(四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煎,热服。原有汗,去苍术加白术。渴加知母、石膏。


(一名冲和汤) 四时发散之通剂。


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服。


羌活 防风 苍术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 细辛 甘草


一名冲和汤.主天令温热之候.用此方以发散风寒. 按陶节庵.用此方于春夏秋三时.发散伤寒.以代桂枝麻黄汤用.虽然.亦不可太泥也.如天令尚寒.麻黄桂枝.仍不可缺如非盛夏.黄芩生地.亦勿轻投.倘挟暑邪.必入香薷扁豆.倘遇呕吐.必入半夏藿香.气弱脉虚.可进人参.足冷脉沉.因肾虚房劳复感寒邪.则当温经散寒.此方即在禁例矣.虽当热令.而其人无血虚烦热者.芩地亦不敢肆用也.


『主治』感受四时不正之气,伤寒伤风,温病热病等。


『药物』羌活、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白芷、黄苓、生地、甘草。加生姜、葱白。


『服法』煎服。


一名冲和汤.四时感冒发散之通剂.


冲和汤内用防风.羌芷辛苍草与芎.汗本于阴芩地妙.三阳解表一方通.(羌活防风苍术各钱半.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各二钱.细辛九分.加生姜葱白煎.)


陈修园曰.羌活散太阳之寒.为拨乱反正之药.能除头痛项强.及一身尽痛无汗者.以此为主.防风驱太阳之风.能除头痛项强.恶风自汗者.以此为主.又恐风寒不解.传入他经.以白芷断阳明之路.黄芩断少阳之路.苍术断大阴之路.(多汗者.易白术.)川芎断厥阴之路.细辛断少阴之路.又以甘草协和诸药.使和衷共济也.佐以生地者.汗化于液.补阴即托邪之法也.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黄芩 甘草 生地黄


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


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药之为性,辛者得天地之金气,于人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易老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用之以治四时瘟疠,诚为稳当,但于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尔!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 黄芩 甘草


水病,腰以上肿者,此方微汗之,即愈。


腰以上皆肿,谓头面俱病也。《内经》曰∶上盛为风,下盛为湿。故腰以上皆肿,必兼风治。盖无风则湿不能自上于高巅清阳之分也。是方也,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皆辛甘之品,可以疏风,亦可以除热,所谓辛药能疏风,风药能胜湿也。风湿相搏,必有内热,故用生 。黄芩之凉。而甘草者,所以调和营卫,使其相协而无相争也。


羌活 防风 苍术一钱五分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一钱


加生姜、葱白煎。


此方用以代麻桂等汤,实为稳妥。但地黄滋腻太过,不如仍用桂枝汤中之芍药,敛阴而不滋腻也。至其辛散燥烈,阴虚气弱者忌用,则固自言之矣!


一名冲和汤 四时发散之通剂。羌活 防风 川芎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服。


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并宜服之。此药不犯三阳禁忌,为四时发散之通剂也。温证如神,暑亦可解。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五分) 甘草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细辛(各一钱,细辛用五分亦或可)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一片,煎至一盅温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