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广瘟疫论》:狂

《医学纲目》:狂

《张氏医通》:狂

《证治准绳·类方》:狂

《证治准绳·杂病》:狂

时疫发狂者,谵语之甚者也,亦疫热蒸心之所致,治同谵语。


欲独闭户牖而处,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全文见治虚实法。)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故为惊狂。(全文见刺虚法。)



〔《素》〕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病能篇)



〔无〕虢矾丹治狂效。(方见癫痫门)


镇心丹 治惊悸自汗,心烦短气,喜怒悲恶,悉不自知,忘魂失魄,状若神灵所凭,及男子遗泄,女子带下。


辰砂(研) 白矾( 汁尽,各等分)


上为末,水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煎人参汤下,食后服。



〔世〕浙江一妇人,癫狂不止。医以瓜蒂半两为末,每一钱重,井花水调满一盏投之,随得大吐,吐后熟睡,勿令惊动,自此无恙。



〔《竹》〕来苏膏 治远年近日风痫心病,风狂中风,涎沫潮闭,牙关不开及破伤风,并皆治之。


皂角(一两,肥大无虫蛀者,去皮弦子)


上将皂角切碎,用浆水一大碗,春秋浸三四日,冬七日,夏一二日,揉开取净浸透皂角汁,入银器或砂锅内,以文武火熬,用新柳条槐枝搅,熬似膏药取出,摊于夹纸上,阴干,收贮。如遇病患,取手掌大一片,用温浆化在盏内,用竹管儿盛药水,将病患扶坐定,头微抬起,将药吹入左右鼻孔内,良久扶起,涎出为验。欲要涎止,将温盐汤令病患服一二口便止。忌鸡鱼生硬湿面等物。



〔子和〕一男子落马发狂,起则目瞪狂言,不识亲疏,弃衣而走,骂言涌出,气力加倍,三五人不能执缚,烧符作醮,问鬼跳巫,殊不知顾,服丹砂、牛黄、犀、珠、脑、麝,资财散去,室中萧然。不远二百里而求戴人一往,戴人以车轴埋之地中,约高二丈许,上安中等车轮,其HT 上凿一穴,如作盆之状,缚病患在其上,使之伏卧,以软 衬之。又令一人于下坐机一枚,以棒搅之,转千百遭,病患吐出青黄涎沫一二斗许,绕车轮数匝。病患曰∶我不能堪,可解我下。从其言而解之,索凉水,与之冰水,饮数升,狂乃罢矣。



〔《素》〕帝曰∶阳明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热甚于身,故弃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阳明脉解篇 阳明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



〔海〕许氏病阳厥,狂怒骂詈亲疏,或哭或歌,六脉举按无力,身表如水石,发即叫呼声高。洁古云∶夺食则已。因不与之食。予用大承气汤下之,得脏腑渣秽数升,狂稍宁。数日复发,复下。如此五七次,行大便数斗,疾瘥。身温脉生,良愈。此易老夺食之法也。



〔《保》〕当归承气汤


当归 大黄(各一两) 甘草(半两) 芒硝(七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二两,水一大碗,姜五片,枣十枚,煎至一半,去渣,热温服。若阳狂奔走,骂詈不知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大黄、芒硝去胃中实热,当归补血益阴,甘草缓中,加姜、枣者,胃属土,此引入胃中也。经所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以大利为度,微缓以瓜蒂散入防风末、藜芦末吐之,其病立安。后用调心散、洗心散、凉膈散、解毒汤等调之。



〔子和〕一狂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阳并乃狂。《难经》曰∶阳极则狂,阴极则癫。阳为腑,阴为脏。非阳热而阴寒也,热并于阳则狂,狂则生寒;并于阴则癫,癫则死。《内经》曰∶足阳明实则狂。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无所不为,是热之极也。以调胃承气大作汤下数十行,三五日复上涌一二升,三五日又复下之,凡五六十日,下百余行,吐亦七八度。如吐时暖室置火以助其汗,数汗方平。


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烦扰而暴发狂,口鼻觉如虫行,两手爬搔,数年不已。戴人诊其两手脉皆洪大如 ,断之曰肝主谋,胆主决,徭役迫遽,财不能支,则肝屡谋而胆屡不能决,屈无所伸,怒无所泄,心火磅因礴,乘阳明金,然胃本属土,而肝属木,胆属相火,火随木气而入胃,故暴发狂。乃命置燠室中,涌而汗出,如此三坎。《内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正谓此也。又以调胃承气汤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大下二十行,血水与瘀血相杂而下数升,来日乃康。以通圣散调其后。



〔孙〕相国寺僧充忽患癫疾,经半年,遍服名医药皆不效,僧俗兄潘氏家富,召孙疗之。孙曰∶今夜睡着,明后日便愈也。潘曰∶且告投药,报恩不忘。孙曰∶有咸物但与师吃,待渴却来道。至夜僧果渴。孙至,遂求温酒一角,调药一服与之。有顷,再索酒,与之半角。其僧遂睡,两昼夜乃觉,人事如故。潘谢孙,问其治法。曰∶众人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灵苑方》中朱砂、酸枣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


辰砂散 治风痰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吐沫戴目,魂魄不守,医药无验。


辰砂(一两,须光明有墙壁者) 酸枣仁(半两,微炒) 乳香(半两,光莹者)


上量所患人饮酒几何,先令恣饮沉醉,但勿令吐,至静室中以前药都作一服,温酒调下,作一盏调之,令顿饮。如饮酒素少人,但以随量取醉,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卧。病浅者半日至一日,病深者三两日,令家人潜伺之,鼻息匀调,但勿唤觉,亦不可惊触使觉,待其自醒,即神魂定矣。万一惊悟,不可复治。正肃吴公少时心病,服此一剂,五日方寤,遂瘥。


一醉膏 治心恙。


无灰酒二碗,香油四两,和匀,用杨柳枝二十条,逐条搅一二百下,候香油与酒相入成膏,煎至八分灌之,熟睡,则醒或吐下即安矣。


狂之为病少卧,少卧则卫独行阳,不行阴,故阳盛阴虚,令昏其神。得睡则卫得入于阴,而阴得卫填不虚,阳无卫助不盛,故阴阳均平而愈矣。



〔《本》〕宁志膏


人参 酸枣仁(各一两) 辰砂(五钱) 乳香(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予族弟缘兵火失心,制此方与之,服二十粒,愈。亲旧多传去,服之皆验。



〔海〕狂邪癫痫,不欲眠卧,自贤自智,妄行不休。此方能安五脏,下心气。用白雄鸡一只煮熟,五味调和作羹粥食之。经云∶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此悲哀伤魂而狂,当用温药补魂之阳,仲景方以地黄汤,《本事》惊气丸之类即是也。经云∶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此喜乐伤魄而狂,当用凉药补魄之阴,辰砂、郁金、白矾之类是也。



〔世〕治失心。


郁金(十两,须四川蝉肚者是真) 明矾(三两)


上为细末,薄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汤水任下。昔有妇人癫狂可畏,数年不愈,后遇至人授此方,初服觉心胸中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顿苏。至人云∶此病用忧惊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去郁痰。



〔仲〕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形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 防风(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本》〕治惊 ,积气 ,风邪发则于关紧急,涎潮昏塞,醒则精神若痴,惊气丸。


附子 木香 白僵蚕 白花蛇 橘红 天麻 麻黄(各半两) 干葛(二分) 紫苏叶(一两) 朱砂(一钱,留少许为衣) 天南星(洗,切姜汁浸一夕,半两)


上为末,加脑麝少许,同研极匀,炼蜜杵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金银薄荷汤化下,温酒亦得。此予家秘方也,戊申年军中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刑而得释,精神顿失如痴,予与一丸,服讫而寐,及觉,病已失矣。


提辖张载扬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数年,予授此方,不终剂而愈。又黄彦奇妻狂厥者逾十年,诸医不验,予授此方,去附子加铁粉,亦不终剂而愈。铁粉非但化痰镇心,至如摧抑肝邪特异,若多恚怒,肝邪大盛,铁粉能制伏之。《素问》云∶阳厥狂怒,治以铁落饮。金制木之意也,此亦前人未尝论及。



〔无〕治中风或歌或哭,或笑语,无所不及,小续命汤


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三两,无防风、附子、生姜,有当归一两。



〔世〕治巅狂发作,披头大叫,不避水火,苦参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化下,妙。



〔《保》〕牛黄膏 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


牛黄(二钱半)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三钱) 甘草 脑子(各一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枣子大。新汲水化下。


肝移 寒于心,狂膈中。(全文见诊病传变。)



运气 狂皆属火。经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又云∶火太过曰赫曦,赫曦之纪,其病笑谑狂妄。又云∶岁火太过,上临少阴少阳,病谵妄狂越,治以诸寒是也。



〔子和〕项开合之妻,病饥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处药,几半载,尚尔。其夫命戴人视之,戴人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人大笑。次日,又作角 ,又大笑。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病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后得一子。


夫医贵有才,无才何足应变无穷。



〔《灵》〕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 二十壮。(颠狂篇)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刺节真邪篇 颈动脉胃挟喉两旁人迎脉也。)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病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故狂皆取阳明也。



〔秦承祖灸鬼法〕狐魅神邪癫狂诸病,并小儿惊痫。两手大拇指用软绳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着,其疾不愈,神效难量。(此法累用累效。)



〔《明堂》〕灸狂发怒欲杀人,见鬼∶身柱(灸,在三椎节下间、后溪。)



〔通玄〕呆痴∶神门(一穴,沿皮向前三分,先补后泻,灸之)、后溪(补生,泻成。)



〔标幽〕又法∶大钟。



〔《集》〕失志呆痴∶神门、中冲、鬼服、鸠尾、百会。



〔《摘》〕心闷不已∶支沟。



〔《甲》〕狂易,鱼际及合谷、腕骨、支正、少海、昆仑主之。狂言笑,见鬼,取之阳溪及手足阳明、太阳。狂歌妄言怒恐,恶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狂易见鬼神与火,解溪主之。狂言,太渊主之。心悬如饥之状,善悲而惊狂,面赤目黄,间使主之。狂疾,液门主之。又侠溪、丘墟、光明主之。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痹,中渚主之。身热狂走,谈言见鬼,螈 ,身柱主之。狂妄言怒,恐恶火,甚骂詈,巨阙主之。


经云。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甚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阳盛则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有怒狂者。生于阳也。阳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阳厥。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夺其食则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则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此阳气怫郁。不得疏越。少阳胆木挟三焦相火。太阳阴火上逆。故使人易怒如狂。夺其食者。


不使火助邪也。饮以生铁洛者。金以制木。木平则火降。故曰下气疾也。


狂之为病。皆由阻物过极。故猖狂刚暴。若有邪附。妄为不避水火。骂詈不避亲疏。或言未尝见之事。非力所能。病反能也。上焦实者。从高抑之。生铁洛饮。阳明实则脉伏。大承气汤去浓朴加当归、铁洛饮。以大利为度。在上者。因而越之。来苏膏。或戴人三圣散涌吐。其病立安。后用洗心散、凉膈散调之。形证脉气俱实。当涌吐兼利。胜金丹一服神效。虽数年狂痴。无不克应。但不可误施于癫痫之证。经云。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以喜胜之。以温药补魂之阳。龙齿清魂散。经云。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当以恐胜之。以凉药补魄之阴。清神汤。肺虚喘乏。加沙参。胃虚少食。加人参。肝虚惊恐。加羚羊角。热入血室。发狂不识人。小柴胡加犀角、生地黄。挟血如见祟状。当归活血汤加酒大黄微下之。肝盛多怒狂妄者。针大敦。在足大指上。屡验。


一妇人狂言叫骂。歌笑非常。似祟凭根据。一边眼与口角吊起。或作痫治。或作心风治。皆不效。乃是旧有头风之疾。


风痰作之使然。用芎辛汤加防风。数服顿愈。


妇科郑青山。因治病不顺。沉思辄夜。兼受他医讽言。心甚怀愤。天明病者霍然。愤喜交集。


病家设酌酬之。而讽者已遁。愤无从泄。忽然大叫发狂。同道诸名家治之罔效。一日。目科王道来往候。索已服未服等方视之。一并毁弃。曰。此神不守舍之虚证。岂豁痰理气清火药所能克效哉。遂令觅上好人参二两。一味煎汤服之顿安。三啜而病如失。更与归脾汤调理而康。


生铁落饮


生铁四十斤,入火烧赤沸;砧上锻之,有花出如兰如蛾,纷纷坠地者,是名铁落。用水二斗,煮取一斗,入后药∶石膏(三两) 龙齿(研) 白茯苓(去皮) 防风(去芦。各一两半) 玄参 秦艽(各一两)


上为粗散,入铁汁中,煮取五升,去渣,入竹沥一升和匀,温服二合,无时,日五服。


朱砂丸 镇心神,化痰涎,退潮热,利咽膈,止烦渴。


铁粉 天竺黄(各一两) 金银箔(各二十片) 人参(二钱) 脑子(半钱) 生麝香(一钱) 轻粉(二钱)真犀角(二钱) 海金砂(一两) 朱砂(五钱)


上为末,水丸,朱砂为衣,共丸作六百丸,每一丸至五丸。痰盛潮热,薄荷、砂糖、生葛自然汁、井水下;狂言谵语,涎壅膈上,地龙三两,薄荷及砂糖水研;心神不宁,金银箔、薄荷汤化下。


抱胆丸(见癫。) 养正丹(见气。) 瓜蒂散(见伤食。)


来苏膏(《瑞竹》) 治远年近日,风痫心病,风狂中风,涎沫潮闭,牙关不开,及破伤风搐。


皂角(一两,肥大不蛀者,去皮弦。)


上将皂角切碎,用浆水一大碗,春秋浸三四日,冬七日,夏一二日,揉开取净浸透皂角汁,入银器或砂锅内,以文武火熬,用新柳条、槐枝搅,熬似膏药,取出,摊于夹纸上,阴干收顿。如遇病患,取手掌大一片,用温浆化在盏内,用小竹管盛药水,将病患扶坐定,头微抬起,以药吹入左右鼻孔内,良久扶起,涎出为验。欲要涎止,将温盐汤,令病患服一二口便止。忌鸡、鱼、生硬、湿面。


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


当归承气汤(《保命》)


当归 大黄(各一两) 甘草(半两) 芒硝(七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二两,水一大碗,姜五片,枣十枚,煎至一半,去渣,热温服。


洗心散 治风壅涎盛,心经积热,口苦唇燥,眼涩多泪,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白术(一两半) 麻黄(和节) 当归(去苗,洗) 荆芥穗 芍药 甘草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六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薄荷叶七皮,水煎服;为末,茶清调亦可。


凉膈散 解毒汤(俱见发热。)


宁志膏(《本事》)


人参 酸枣仁(各一两) 辰砂(五钱) 乳香(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予族弟妇,缘兵火失心,制此方与之,服二十粒愈,亲旧传去,服之皆验。


一醉膏 治心恙用无灰酒二碗,香油四两,和匀,用杨柳枝二十条,逐条搅一二百下,候香油与酒相入成膏,煎至八分,灌之,熟睡则醒,或吐下即安矣。


《灵苑》辰砂散 治风痰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吐沫戴目,魂魄不守。


辰砂(一两,须光明有墙壁者) 酸枣仁(半两,微炒) 乳香(半两,光莹者)


上量所患人饮酒几何,先令恣饮沉醉,但勿令吐,至静室中,以前药都作一服,温酒调作一盏调之,令顿饮。如饮酒素少人,但以随量取醉。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卧,病浅者半日至一日,病深者三两日,令家人潜伺之,鼻息匀调,但勿唤觉,亦不可惊触使觉,待其自醒,即神魂定矣。万一惊寤,不可复治。吴正肃公少时心病,服此一剂,五日方寤,逐瘥。


祛风一醉散 治阳厥气逆,多怒而狂。


朱砂(水飞,半两) 曼陀罗花(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若醉便卧,勿令惊觉为佳。有痰者,先服胜金丸。


一方,加乳香二钱,根据前法服之。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言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 防风(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惊气丸(《本事》) 治惊痉,积气,风邪发则牙关紧急,涎潮昏塞,醒则精神若痴。


附子 木香 白僵蚕 白花蛇 橘红 天麻 麻黄 干葛(各半两) 紫苏叶(一两) 南星(洗,切,姜汁浸一宿,半两) 朱砂(一钱,留少许为衣)


上为末,加脑麝少许,同研极匀,炼蜜杵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金银薄荷汤化下,温酒亦得。


此予家秘方也。戊申年,军中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刑而得释,精神顿失如痴,予与一丸,服讫而寐,及觉病已失矣。提辖张载扬,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数年,予授此方,不终剂而愈。又黄彦奇妻,狂厥者逾十年,诸医不验,予授此方,去附子,加铁粉,亦不终剂而愈。铁粉非但化痰镇心,至如摧抑肝邪特异。若多恚怒,肝邪太盛,铁粉能制伏之。《素问》云∶阳厥狂怒,治以铁落饮,金制木之意也。此亦前人未尝论及。


牛黄膏(《保命》) 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牛黄(二钱半)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三钱) 脑子 甘草(各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角子大。新汲水化下。


妙香散(见心痛。) 青州白丸子(见中风。) 十四友丸(见惊。) 六一散 即天水散。(见伤暑。)


《难经》曰∶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素问·病能》篇,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阳气者,暴折而难决,故善怒,病名曰阳厥。曰何以知之?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治之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阳气怫郁而不得疏越,少阳胆木挟三焦少阳相火、巨阳阴火上行,故使人易怒如狂。其巨阳、少阳之动,脉可诊也。夺其食,不使胃火复助其邪也。饮以生铁落,金以制木也。木平则火降,故曰下气疾速。气即火也。)阳明脉解篇,帝曰∶阳明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脉解篇云∶阳明所谓病甚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治法,上实者,从高抑之。生铁落饮、抱胆丸、养正丹。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来苏膏。子和治一人落马发狂,以车轴埋之地中,约高二丈许,上安中等车轮,其辋上 一穴,如作盆之状,缚病患在其上,使之伏卧,以软 衬之,又令一人于下坐,机一枚,以棒搅之,转千百遭,病患吐出青黄涎沫一二斗许,病患自言不堪,因解之,索水,与冰水饮数升而愈。阳明实则脉伏,宜下之,大承气汤、(海藏治许氏病阳厥狂怒,骂詈亲疏,或哭或歌,六脉举按无力,身表如冰石,发即叫呼声高,因不与之食,用大承气汤下之,得渣秽数升,狂稍宁,数日复发,复下,如此五七次,行大便数斗,疾瘥,身温脉生良愈。


此易老夺食之法也。)当归承气汤(《保命集》云∶若阳狂奔走,骂詈不知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大黄、芒硝去胃中实热,当归补血益阴,甘草缓中,加姜枣者,胃属土,此引入胃中也。经所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以大利为度。微缓以瓜蒂散,入防风末、藜芦末吐之,其病立安。后用调心散、洗心散、凉膈散、解毒汤等调之。(子和治一人,以调胃承气大作汤,下数十行,三五日复上涌一二升,三五日复下之。凡五六十日下百余行,吐亦七八度,如吐时,暖室置火,以助其汗。


此三法并施例也。)郁者发之。(子和治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烦扰而暴发狂,口鼻觉如虫行,两手爬搔,数年不已,诊其脉两手皆洪大如 ,断之曰,肝主谋,胆主决,徭役迫遽,财不能支,则肝屡谋而胆屡不能决,屈无所伸,怒无所泄,心火盘薄,乘阳明金,然胃本属土,而肝属木,胆属相火,火随木气而入胃,故暴发狂。乃命置燠室中涌而汗出,如此三次。《内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正谓此也。又以调胃承气汤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大下二十行,血水与瘀血相杂而下数升,来日乃康,以通圣散调其后。)虚者补之。宁志膏、一醉膏、辰砂散。盖狂之为病少卧,少卧则卫独行阳不行阴,故阳盛阴虚。今昏其神得睡,则卫得入于阴,而阴得卫填不虚,阳无卫助不盛,故阴阳均平而愈矣。经云∶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此悲哀伤魂而狂,当以喜胜之,以温药补魂之阳。


(娄云∶仲景防己地黄汤,《本事》惊气丸之类是也。)经云∶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此喜乐伤魄而狂,当以恐胜之,以凉药补魄之阴。(娄云∶辰砂、郁金、白矾之类是也。)初虞世用苦参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化下。盖子午乃少阴君火对化,故药之味苦而气寒者,类能助水而抑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故苦参一味能疗之。戴院使主治痰宁心,用辰砂妙香散,加金箔、真珠末,杂青州白丸子末,浓姜汤调下,吞十四友丸。滑石六一汤,加真珠末,白汤调下。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牛黄膏主之。《金匮》云∶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防己地黄汤主之。有妇人狂言叫骂、歌笑不常,似祟凭根据,一边眼与口角吊起,或作狂治,或作心风治,皆不效。乃是旧有头风疾,风痰使然。用芎辛汤加防风,数服顿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