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两胁胀痛

《女科证治准绳》:两胁胀痛

《证治准绳·女科》:两胁胀痛

〔大〕夫妇人两胁胀痛者,由脏腑虚弱,气血不调,风冷之气,客于肠胃,伤于胞络之间,与血气相搏,壅寒不宣,邪正交争冲击,故令两胁胀痛也。


〔薛〕东垣先生云∶胸胁作痛,口苦舌干,寒热往来,发呕发吐,四肢满闷,淋溲便难,腹中急痛,此肝木之妄行也。窃谓前证若暴怒伤血,用小柴胡、芎、归、山栀。气虚用四物、参、术、柴、栀。若久怒伤气,用六君、芎,归、山栀。若气血俱虚,用六味地黄丸。若经行腹痛,寒热晡热,或月经不调,发热痰咳,少食嗜卧,体痛,用八珍、柴胡、丹皮。若胁胀发热,口渴唾痰,或小便淋沥,颈项结核,或盗汗,便血,诸血失音,用六味丸。若两胁作胀,视物不明,或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或小便不调,用补肝散。若概用香燥之剂,反伤清和之气,则血无所生,诸证作焉。丹溪先生云∶右胁痛用推气散、小龙荟丸、当归龙荟丸、控涎丹、抑青丸,十枣汤,皆病气元气俱实之剂,用者审之。一妇人性急,吐血发热、两胁胀痛,日晡益甚,此怒气伤肝,气血俱虚也。朝用逍遥散倍加炒黑山栀、黄柏、贝母、桔梗、麦门冬,夕以归脾汤送地黄丸而愈。 一孀妇内热晡热,肢体酸麻,不时吐痰,或用清气化痰药,喉间不利,白带腹胀;用行气散血药,胸痛不利,肢体时麻。此郁怒伤肝脾而药益甚也。予则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生肝血,百余剂而愈。后因怒,饮食日少,肢体时麻,此乃肝火侮土,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茯苓,半夏而痊。又饮食失调,兼有怒气,肢体麻甚,月经如注,脉浮洪而数,此脾受肝伤,不能统血则致崩,肝气亏损阴血而脉大,继用六君加芎、归、炮姜而血崩止,又用补中益气加炮姜、茯苓、半夏而元气复,更用归脾汤、逍遥散调理而康。


灵宝散 治妇人血气攻刺,痛引两胁。


丁香 木香 乳香 玄胡索 当归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草豆蔻散 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草豆蔻 诃子肉(各一两) 桂心 苦梗 浓朴(各三分) 甘草(一分) 川芎 当归 干姜 槟榔(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热服。


子散 治妇人脏腑虚冷,宿冷气攻,两胁胀痛,坐卧不安。


子 延胡索 桃仁 琥珀 当归 桂心(各一两) 赤芍药 木香 没药(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人参紫金丸 治妇人荣卫不和,心腹刺痛,胸膈胀满,不进饮食。


紫金皮 苍术 石菖蒲(各一两) 香附子(二两) 人参(半两) 木香(三钱)


上为末,米糊丸如梧子大。食后姜汤吞下三十丸。


气针丸 治久积风壅,疏利气滞,空胸膈,止刺痛。


木香 青皮(去白) 大黄(炮) 槟榔(各一两) 黑牵牛(二两,半生半炒)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温水下三十丸。


邓安人年五十,忽然气痛,投神保丸愈。不一二日再痛,再服神保丸六七十粒,大腑不通,其疾转甚。亦有要用沉香、木香、姜、桂,芍药而未敢投,痛甚则筑心、筑背、筑之两胁,似有两柴十字插定心胁,叫声彻天。


召予诊之,六脉沉伏,乍来乍去。众问何如?予曰∶夫九痛之脉,不可准也,但以证辨用药。观其人质肥伟,问其大腑数日不通。余曰∶实痛也,其不必胀,但以人按之痛甚,手不可向迩,此大实也。经云∶大满大实者可下之,用气针丸五六百粒,是晚愈。又己未在金陵,有家提干巽内人病心胁胀痛,众医投木香、沉香、槟榔、大腹、芍药、姜、桂之类益甚。召予诊之,六脉弦紧而和,不似病脉,但诊之时,两手如火,以此知其实痛也,众问如何治疗?仆曰∶大凡心腹刺痛,不可便作虚冷治之。有二医答曰∶非冷即何?热即生风,冷生气是也。予曰∶不然。《难经》云∶虚则痒,实则痛。又仲景云∶腹痛者桂枝加芍药汤,痛甚者,桂枝加大黄汤。提干曰∶荆布素弱。予曰∶有可辨处,遇痛时使一婢按之,若痛止是虚寒证也。按之转甚,手不可近,此实痛也。即令婢按之,手不可近,叫呼异常。予曰∶此实热无可疑者。当用大柴胡汤治之。众不从,予责状而投之,八服愈。


论胁肋痛服木通散。(亦可治男子。)


心下胁肋少腹疼痛,皆素有积寒,而温暖汤散亦可主治,甚者以温药下之。心下与小腹痛,诸书并有效方,而胁肋下痛,鲜获治法。


木通散 治胁肋苦痛偏效,并心下胁肋,并少腹牵引痛者,皆主之。


木通(去皮节) 青皮(去白) 川楝子(去皮核,各一两。以上三味,用巴豆半两,炒黄,去巴豆不用) 萝卜子(炒) 舶上 香(一两,炒) 莪术 木香 滑石(各半两)


上为细末,煎葱白酒调三钱,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


三腕散 治中焦虚痞,两胁气痛,面目手足浮肿,大便秘涩,兼治香港脚。


大腹皮 紫苏 沉香 干木瓜 独活(各一两) 白术 川芎 木香 甘草 陈皮 槟榔(各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热服,日中再服。戊午秋在京城,有一妇人,中焦虚痞,腹膨胀痛,大便秘结,六脉虚弱,诸医服药无效。予投此药,不终剂而愈。


《补遗》∶《局方》青木香丸、沉香降气汤、小乌沉汤、四磨汤皆可用。


〔薛〕左金丸 (一名四金丸) 治肝火胸胁胀痛,或发寒热,或头目作痛,或大便不实,或小便淋秘,或小腹疼痛,及一切肝火之证。


黄连(炒,六两) 吴茱萸(一两,汤煮片时用)


上为末,粥丸,白术、陈皮汤下。


当归龙荟丸 治肝经实火,胸胁胀痛,或大便秘结,小便涩滞。凡属肝经实火,皆宜用之。


当归 龙胆草(炒焦) 栀子仁(炒) 黄连(炒) 黄芩(炒,各一两) 大黄(炒)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另研,五分)


上为末,用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补肝散 治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晕,寒热发热,或遍身作痛,经候不调。


山茱萸肉 当归 五味子(炒,杵) 山药 黄 (炒) 川芎 木瓜(各半两)熟地黄(自制) 白术(炒,各一钱) 独活 酸枣仁(炒,各四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枣水煎服。


〔大〕夫妇人两胁胀痛者,由脏腑虚弱,气血不调,风冷之气,客于肠胃,伤于胞络之间,与血气相搏,壅寒不宣,邪正交争冲击,故令两胁胀痛也。


〔薛〕东垣先生云∶胸胁作痛,口苦舌干,寒热往来,发呕发吐,四肢满闷,淋溲便难,腹中急痛,此肝木之妄行也。窃谓前证若暴怒伤血,用小柴胡、芎、归、山栀。气虚用四物、参、术、柴、栀。若久怒伤气,用六君、芎,归、山栀。若气血俱虚,用六味地黄丸。若经行腹痛,寒热晡热,或月经不调,发热痰咳,少食嗜卧,体痛,用八珍、柴胡、丹皮。若胁胀发热,口渴唾痰,或小便淋沥,颈项结核,或盗汗,便血,诸血失音,用六味丸。若两胁作胀,视物不明,或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或小便不调,用补肝散。若概用香燥之剂,反伤清和之气,则血无所生,诸证作焉。丹溪先生云∶右胁痛用推气散、小龙荟丸、当归龙荟丸、控涎丹、抑青丸,十枣汤,皆病气元气俱实之剂,用者审之。一妇人性急,吐血发热、两胁胀痛,日晡益甚,此怒气伤肝,气血俱虚也。朝用逍遥散倍加炒黑山栀、黄柏、贝母、桔梗、麦门冬,夕以归脾汤送地黄丸而愈。 一孀妇内热晡热,肢体酸麻,不时吐痰,或用清气化痰药,喉间不利,白带腹胀;用行气散血药,胸痛不利,肢体时麻。此郁怒伤肝脾而药益甚也。予则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生肝血,百余剂而愈。后因怒,饮食日少,肢体时麻,此乃肝火侮土,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茯苓,半夏而痊。又饮食失调,兼有怒气,肢体麻甚,月经如注,脉浮洪而数,此脾受肝伤,不能统血则致崩,肝气亏损阴血而脉大,继用六君加芎、归、炮姜而血崩止,又用补中益气加炮姜、茯苓、半夏而元气复,更用归脾汤、逍遥散调理而康。


灵宝散 治妇人血气攻刺,痛引两胁。


丁香 木香 乳香 玄胡索 当归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草豆蔻散 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草豆蔻 诃子肉(各一两) 桂心 苦梗 浓朴(各三分) 甘草(一分) 川芎 当归干姜 槟榔(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热服。


子散 治妇人脏腑虚冷,宿冷气攻,两胁胀痛,坐卧不安。


子 延胡索 桃仁 琥珀 当归 桂心(各一两) 赤芍药 木香 没药(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人参紫金丸 治妇人荣卫不和,心腹刺痛,胸膈胀满,不进饮食。


紫金皮 苍术 石菖蒲(各一两) 香附子(二两) 人参(半两) 木香(三钱)


上为末,米糊丸如梧子大。食后姜汤吞下三十丸。


气针丸 治久积风壅,疏利气滞,空胸膈,止刺痛。


木香 青皮(去白) 大黄(炮) 槟榔 凰撇÷觯 镏 保 绞秩缁穑 源酥 涫低也,众问如何治疗?仆曰大凡心腹刺痛,不可便作虚冷治之。有二医答曰∶非冷即何?热即生风,冷生气是也。予曰∶不然。《难经》云∶虚则痒,实则痛。又仲景云∶腹痛者桂枝加芍药汤,痛甚者,桂枝加大黄汤。提干曰∶荆布素弱。予曰∶有可辨处,遇痛时使一婢按之,若痛止是虚寒证也。按之转甚,手不可近,此实痛也。即令婢按之,手不可近,叫呼异常。予曰∶此实热无可疑者。当用大柴胡汤治之。众不从,予责状而投之,八服愈。


论胁肋痛服木通散。(亦可治男子。)


心下胁肋少腹疼痛,皆素有积寒,而温暖汤散亦可主治,甚者以温药下之。心下与小腹痛,诸书并有效方,而胁肋下痛,鲜获治法。


木通散 治胁肋苦痛偏效,并心下胁肋,并少腹牵引痛者,皆主之。


木通(去皮节) 青皮(去白) 川楝子(去皮核,各一两。以上三味,用巴豆半两,炒黄,去巴豆不用) 萝卜子(炒) 舶上 香(一两,炒) 莪术 木香 滑石(各半两)


上为细末,煎葱白酒调三钱,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


三腕散 治中焦虚痞,两胁气痛,面目手足浮肿,大便秘涩,兼治香港脚。


大腹皮 紫苏 沉香 干木瓜 独活(各一两) 白术 川芎 木香 甘草 陈皮 槟榔(各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热服,日中再服。戊午秋在京城,有一妇人,中焦虚痞,腹膨胀痛,大便秘结,六脉虚弱,诸医服药无效。予投此药,不终剂而愈。


《补遗》∶《局方》青木香丸、沉香降气汤、小乌沉汤、四磨汤皆可用。


〔薛〕左金丸 (一名四金丸) 治肝火胸胁胀痛,或发寒热,或头目作痛,或大便不实,或小便淋秘,或小腹疼痛,及一切肝火之证。


黄连(炒,六两) 吴茱萸(一两,汤煮片时用)


上为末,粥丸,白术、陈皮汤下。


当归龙荟丸 治肝经实火,胸胁胀痛,或大便秘结,小便涩滞。凡属肝经实火,皆宜用之。


当归 龙胆草(炒焦) 栀子仁(炒) 黄连(炒) 黄芩(炒,各一两) 大黄(炒)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另研,五分)


上为末,用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补肝散 治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晕,寒热发热,或遍身作痛,经候不调。


山茱萸肉 当归 五味子(炒,杵) 山药 黄 (炒) 川芎 木瓜(各半两)


熟地黄(自制) 白术(炒,各一钱) 独活 酸枣仁(炒,各四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枣水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