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款冬花

《本草纲目》:款冬花

《本草备要》:款冬花

《本草便读》:款冬花

《本草乘雅半偈》:款冬花

《本草崇原》:款冬花

《本草从新》:款冬花

《本草分经》:款冬花

《本草撮要》:款冬花

《本草经解》:款冬花

《本草求真》:款冬花

《本草图经》:款冬花

《本草衍义》:款冬花

《本草择要纲目》:款冬花

《本经逢原》:款冬花

《得配本草》:款冬花

《顾松园医镜》:款冬花

《长沙药解》:款冬花

《雷公炮制药性解》:款冬花

《雷公炮炙论》:款冬花

《名医别录》:款冬花

《侣山堂类辩》:款冬花

《医学入门》:款冬花

《神农本草经》:款冬花

《药笼小品》:款冬花

《药性切用》:款冬花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款冬花

《证类本草》:款冬花

「释名」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2、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3、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将蛇床子煎汤漱口将饼子敷患处。



润肺,泻热,止嗽


辛温纯阳。泻热润肺,消痰除烦。定惊明目。


治咳逆上气,喘渴(肺虚挟火),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烧烟以筒吸之亦良。百合、款冬等分蜜丸,名百花膏,治咳嗽痰血。凡阴虚劳嗽,通用款冬、紫菀、百部、百合、沙参、生地、麦冬、五味、知、柏、芩、芍。如内热骨蒸,加丹皮、地骨。若嗽而复泻者,为肺移热于大肠,脏腑俱病。嗽而发热不止者,为阴虚火炎,皆难治),寒热虚实,皆可施用(《本草汇》曰∶隆冬独秀,先春开放,得肾之体,先肝之用,故为温肺理嗽之最。大抵咳必因寒,寒为冬气,入肺为逆。款冬非肺家专药,乃使肺邪从肾顺流而出。


肺恶寒。郭佩兰,着《本草汇》)。十一、二月开花如黄菊,微见花、未舒者良(生河北关中,世多以枇杷蕊伪之)。拣净花,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得紫菀良。杏仁为使。恶皂荚、硝石、玄参。畏黄 、贝母、连翘、麻黄、青葙、辛夷(虽畏贝母,得之反良)。


款冬花(图缺)


治嗽化痰.性暖平和不燥.润金疏肺.味辛略带微甘.(款冬花.此花发于冬令.虽雪积冰坚.其花独艳.阴中含阳.故性温.凡花皆轻扬上达.故入肺.有邪可散.无邪可润.故一切咳嗽.皆可取用.然性虽温润.毕竟疏散之品.无补养之功耳.用者审之.款冬花温而不燥.润而不寒.散而不泄.故无论虚实寒热.一切咳嗽之属肺病者.皆可用也.)


(本经中品)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核】曰∶出关中,及雍州、南山、溪水、华州,山谷水涧间;多丛生,叶似葵叶而大,罔顾冰雪,先春而花,去土一二寸,出萼如菊,色青紫,通直而肥,开时花黄色,花在根下也。一种花红者,叶如荷而斗直,大可容升,俗呼蜂斗。修事,须取微见花者,如以芬芳,则无气力。拣去向里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栗零壳,及枝叶,以甘草水浸一宿,却取款冬叶相拌,蒸一夜,晒干,去叶用。杏仁为之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 、黄芩、连翘、青葙。


【 】曰∶以坚水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此水里阳生,宜当入肾,肾之心药也。故出肺肾之邪,先肝心之用,与 藉幽深者不相侔也。惊痫邪气,伏匿于中,对待治之,发越尽净。若咳逆上气,善喘喉痹,因肾苦燥,及形寒饮冷,秋伤于湿者始宜,或火热刑金,或肺气焦满,恐益消铄毁伤矣。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款冬花出关中、雍州、华州山谷溪涧间,花开红白,放紫萼于冰雪中。又名款冻。款,至也,谓至冻而花也。又名钻冻,谓钻冰取款冬也。十二月采蕊阴干,其色红白相兼,至灯节后,则毛萼大开,不堪入药。)


款冬生于水中,花开红白,气味辛温,从阴出阳,盖禀水中之生阳,而上通肺金之药也。


太阳寒水之气,不从皮毛外交于肺,则咳逆上气而善喘。款冬禀水气而通肺,故可治也。厥阴、少阳木火之气,结于喉中,则而喉痹。款冬得金水之气,金能平木,水能制火,故可治也。惊痫寒热邪气为病,不止一端,故曰∶诸惊痫寒热邪气,款冬禀太阳寒水之气而上行外达,则阴阳水火之气,自相交会,故可治也。


愚按∶款冬气味辛温,从阴出阳,主治肺气虚寒之咳喘,若肺火燔灼,肺气焦满者,不可用。《济生方》中,用百合、款冬二味为丸,名百花丸。治痰嗽带血,服之有愈有不愈者,寒嗽相宜,火嗽不宜也。卢子由曰∶款冬《本经》主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因形寒饮冷,秋伤于湿者,宜之。如火热刑金,或肺气焦满,恐益销烁矣。


润肺、化痰止嗽.


辛温润肺.消痰除烦.定惊明目.治咳逆上气喘渴.(肺虚挟火.)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烧烟、以筒吸之、亦良、本草汇曰∶隆冬独秀、先春开敷、得肾之体、先肾之用、故为温肺理嗽之最、大抵咳必因寒、寒为冬气、入肺为逆、款冬非肺家颛药、乃使肺邪从肾、顺流而出也.款冬百合等分、蜜丸、名百花膏、治咳嗽痰血、凡阴虚劳嗽、通用款冬、紫菀、百合、沙参、生地、麦冬、五味、苡仁、如内热骨蒸、加丹皮、地骨、若嗽肠、脏腑俱病、嗽而发热不止者、为阴虚火炎、皆难治.)十一二月开花.如黄菊.(雪积冰坚、款花偏艳、想见其纯阳之禀、故其主用、皆辛温开豁也、却不助火、可以久任.)微见花、未舒者良.(生河北关中、世多以枇杷蕊伪之.)拣净花.


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得紫菀良.杏仁为使.恶皂角、元参、硝石.畏辛夷、青葙、麻黄、连贝母、得之反良.口中疳疮、黄连等分为末、用唾津调成饼子、先以蛇床煎汤漱口、乃以饼子敷之、立消.)


辛温,润肺消痰理嗽,能使肺邪从肾顺流而出,治逆气咳血,主用皆辛温,开豁却不助火。


味辛.入手太阴经.功专开痰止嗽.得白薇、贝母、百部.治肺实鼻塞.得黄连敷口中疳疮.拣净花.甘草水浸一宿暴用.得紫菀良.杏仁为使.恶皂荚、硝石、玄参.畏黄、贝母、连翘、麻黄、青葙、辛夷.虽畏贝母.得之反良.


气温.味辛.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款冬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肺金主气.气逆则火乘金.而咳逆上气气喘矣.其主之者.味辛润肺.气温宣通.则肺金下降之令行而诸症平也.喉痹者.火结于喉而闭塞也.喉亦属肺.款冬辛温通肺.故并主喉痹也.诸惊痫寒热邪气者.惊有虚实之别.痫有五脏之分.其类不一.所以邪气亦有寒热之殊也.其主之者.以其邪虽有寒热之殊.然皆厥阴肝木气逆火炎之症.款冬辛温.温能达肝.辛能降气.气降火平.邪气退矣.


【制方】


款冬同麻黄、杏仁、桑皮、甘草.治寒郁气喘.同百合煎膏.名百花膏.治痰咳有血.


(隰草)疏肺泄寒虚实寒热通用


款冬花(专入肺)。按书既载辛温纯阳。又载泻热消痰除烦。定惊明目。治咳逆上气喘渴。暨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等症。其药似属两岐。讵知所谓纯阳者!因其气味上达。入阳而不入阴。(的解)且经霜雪而秀。故谓其气纯阳。所谓能治咳逆者。因其咳因寒入。得此温暖以为疏滞。则寒自顺而下矣。(温能。)所谓能除热痰而嗽者。亦是热因寒入。痰因热成。除寒而热可清。(除热亦在除寒。)除热而寒自解。(肺为清净之府。不容物杂。一有外感。则气逆而不伸。一有内伤。则肺燥而不润。所以在喉则有如痒如梗。咳自外入者。宜辛宜温。咳自内成者。宜滋宜补。故外宜于疏散。而最忌。内则宜于滋养。而宣泄非宜。款冬气味辛温。可以疏泄肺郁。而水亏火嗽。则有宜于冬地。劳嗽骨蒸。则有宜于丹皮地骨。)所谓能治肺痿肺痈咳吐脓血者。亦是肺虚得此以为温润。故能服之即止。若使血因实致。则此断属难投。况此虽云纯阳。于火更不克助。故辛温之内。仍有和暖之意。是以书载可为寒热虚实通用。生河北关中者良。(世多以枇杷蕊伪。)拣净花。甘草水浸暴用。得紫菀良。杏仁为使。恶皂荚硝石玄参。畏黄 贝母(贝母虽畏。得之反良。)连翘麻黄青葙辛夷。


款冬花(图缺),出常山山谷及上党水旁,今关中亦有之。根紫色,茎青紫,叶似萆 ;十二月开黄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实无子。则陶隐居所谓出高丽百济者,近此类也。又有红花者,叶如荷而斗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数合,俗呼为蜂斗叶,又名水斗叶。则唐注所谓大如葵而丛生者是也。十一月采花阴干,或云花生于冰下,正月旦采之。郭璞注《尔雅》颗冻云∶紫赤花,生水中。冰,水字近,疑一有误。而傅咸《款冬赋序》曰∶余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也,冰凌盈谷,积雪被崖,顾见款冬炜然,始敷华艳,当是生于冰下为正焉。《本经》主咳逆,古今方用之,为治嗽之最。崔知悌疗久嗽熏法∶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少蜜拌花使润,内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孔内安一小竹筒笔管,亦得其筒稍长,作碗铛相合及插筒处,皆面泥之,勿令漏气。铛下着炭火,少时款冬烟自从筒出,则口含筒,吸取烟咽之,如胸中少闷,须举头,即将指头捻筒头,勿使漏烟气,吸烟使尽止。凡如是五日一为之。待至六日,则饱食羊肉一顿,永瘥。



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


春时入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头者,恐未有花尔。有人病咳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数日效。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邪邪气.消渴喘息呼吸.疗肺气心促急热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肺痿肺痈吐脓血.润心肺.益五脏.除烦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风等疾.本经主咳.古方用为温肺治嗽之最.


【恶】(皂荚 硝石 玄参)


【畏】(贝母 辛夷 麻黄 黄 黄芩 连翘 青葙)


辛温,无毒。紫色有白丝者真。蜜水拌微炒。


《本经》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发明 款冬味辛入气分,色紫归血分,虽其性温,却不燥血,故能轻扬上达。观《本经》主治,一皆气升火炎之病。古方用为温肺,治咳嗽之要药。润肺消痰,止嗽定喘,喉痹喉喑,肺痿肺痈,咸宜用之。有人病咳多日,或令燃款冬花三两放无风处,以管吸其烟咽之,数日果愈。嫠寡失合,阴虚劳嗽禁用,以其性温也。


得紫菀良。杏仁为之使。畏贝母、麻黄、辛夷、黄芩、黄 、连翘、青葙。恶玄参、皂荚、硝石。


辛,温。入手太阴经气分。开痰止嗽,下气除烦。却喉痹,疗肺痿。配白薇、贝母、百部,治鼻塞。配川连,敷口疳。烧烟以筒吸烟之,治久嗽。


去蒂、梗、壳,甘草水浸一宿,晒干用。蜜水拌更润。阴虚火动,肺气虚咳,二者禁用。


〔辛甘温。入肺经。蜜水焙。〕化痰则喘嗽无忧,〔又能降气。〕润肺则痈痿有赖。〔辛苦能润。〕辛温开豁,而又能降下,并不助火,无分寒热虚实,皆可施用。为治嗽要药。。


【本经】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一名橐吾,一名颗东,一名虎须,一名免奚。生山谷。


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止嗽喘,开痹塞而利咽喉。


《金匮》射干麻黄汤,方在射干。用之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以其开痹而止喘也。


款冬降逆破壅,宁嗽止喘,疏利咽喉,洗涤心肺,而兼长润燥。肺逆则气滞而津凝,故生烦躁。肺气清降,浊瘀荡扫,津液化生,烦躁自止。其诸主治,除肺痈脓血,去痰涕胶黏,开咽喉喘阻,润胸膈烦躁,皆去浊还清之力也。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心肺二经。主中风喉痹,肺痿肺痈,润心肺,止咳嗽,除痰喘,定惊,洗肝明目。杏仁为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黄芩、黄连、青葙。


按∶款冬辛甘发散为阳,故入心肺,以理痰嗽等证,畏恶甚多,用者审之。


雷公云∶凡采得须去向外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粟零壳者并枝叶,甘草水浸一宿,待捣碎,才


雷公云∶凡采得,须去向里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粟零壳者,并枝、叶用。


凡用,以甘草水浸一宿,却,取款冬花叶相拌?一夜。临用时,即干晒,去两件拌者叶了用。


味甘,无毒.主消渴,喘息呼吸.一名氐冬.生常山及上党水傍.十一月采花,阴(杏仁为之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 、黄芩、青葙.)


《本经》原文∶款冬花,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一名吾


款冬花气味辛温,生于关中,及雍州山谷溪水间,冬时发条,结蕊于冰雪中,故名款冬。(西北气寒,冰雪至夏不消,款冬辛温,可为大热者矣。)土人谓之看灯花,又曰敲冰取款冬,谓在正月前半月采之,如过元宵灯节,花即大放矣,此阴中之阳升也。如形寒饮冷,肺气虚寒作喘者宜之,若阴火上炎,肺叶焦满,恐益消烁毁伤矣。


款冬花温味辛甘,止劳嗽喘唾稠粘,肺痿烦渴心惊悸,洗肝明目咽如搀。


款,至也,至冻时开花,故又名颗冻。纯阳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息,呼吸连连不绝,涕唾稠粘,消痰止嗽。


治肺痿肺痈吐脓血,消渴烦热,寒热。润心肺,益五脏,补劳劣。古今治嗽之最要者也。有人病久嗽,用款冬花于无风处烧,以笔管吸其满口则咽,数日效。兼治心虚惊悸,发痫,洗肝明目,治咽喉肿痛如搀。花半开者良。去枝土,甘草水浸一宿,阴干。杏仁为使,恶皂荚、消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 、黄芩、黄连、青葙子,得紫菀良。


味辛温。


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一名橐吾(《御览》作石),一名颗东(《御览》作颗冬),一名虎须,一名免奚。生山谷。


《吴普》曰:款冬十二月,花黄白。(艺文类聚)


《名医》曰:一名氏冬,生常山及上党水傍,十一月,采花阴干。


案《广雅》云:苦萃款东也。《尔雅》云:莬奚颗东。郭璞云:款冬也。紫赤华生水中。西京杂记云:款冬,华于严冬。传咸款冬赋序曰:仲冬之月,冰凌积雪,款冬独敷华艳。


辛温润肺。


治咳逆上气,喘渴喉痹,肺痿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


十二月开花,当积雪坚冰,此花独秀,禀纯阳之性,故主辛温开豁,却不助火,可以久任。


性味辛温,入肺而润燥化痰,除烦止咳,为肺虚咳嗽专药。去梗用花,虚甚蜜炙。


味辛甘,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消渴,喘息呼《药性论》云∶君。主肺气心促,急热乏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治肺痈吐脓。日子云∶润心肺,益五脏,除烦,补劳劣,消痰止嗽,肺痿吐血,心虚惊悸,洗肝明目及中风。杏仁为之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 、黄芩、黄连、青葙。


(款冬花一_图缺)


(款冬花二_图缺)


味辛、甘,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消渴,喘息呼吸。一名橐吾,一名颗东,一名虎须,一名菟奚,一名氐冬。生常山山谷及上党水旁。十一月采花,阴干。(杏仁为之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黄芩、黄连、青葙。)


陶隐居云∶第一出河北,其形如宿 未舒者佳,其腹里有丝。次出高丽百济,其花乃似大菊花。次亦出蜀北部宕昌,而并不如。其冬月在冰下生,十二月、正月旦取之。唐本注云∶今出雍州南山溪水及华州山谷涧间。叶似葵而大,丛生,花出根下。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菟奚,颗冻。释曰∶药草也。郭云∶款冻也,紫赤,华生水中。药性论云∶款冬花,君。主疗肺气心促急,热乏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治肺 肺痈,吐脓。日华子云∶润心肺,益五脏,除烦,补劳劣,消痰止嗽,肺 吐血,心虚惊悸,洗肝明目及中风等疾。十一、十二月雪中出花。


图经曰∶款冬花,出常山山谷及上党水旁。今关中亦有之。根紫色,茎青紫,叶似萆 。


十二月开黄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实无子。则陶隐居所谓出高丽百济者,近此类也。又有红花者,叶如荷而斗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数合,俗呼为蜂斗叶,又名水斗叶。则唐注所谓大如葵而丛生者,是也。十一月采花,阴干。或云花生于冰下,正月旦采之。郭璞注《尔雅》颗冻云∶紫赤,花生水中。冰、水字近,疑一有误。而傅咸《款冬赋序》曰∶余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也,冰凌盈谷,积雪被崖,顾见款冬炜然,始敷华艳,当是生于冰下为正也。《本经》主咳逆,古今方用之,为治嗽之最。崔知悌疗久嗽熏法;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少蜜拌花使润,纳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孔内安一小竹筒,笔管亦得,其筒稍长,作碗铛相合,及插筒处皆面 之,勿令漏气。铛下着炭,少时,款冬烟自从筒出,则口含筒吸取烟咽之。如胸中少闷,须举头,即将指头捻筒头,勿使漏烟气,吸烟使尽止。凡如是,五日一为之。待至六日则饱食羊肉 一顿,永瘥。


雷公云∶凡采得,须去向里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粟零壳者。并枝、叶用。以甘草水浸一宿,却取款冬花、叶相伴 一夜,临用时即干晒,去两件拌者叶了用。


衍义曰∶款冬花,百草中,唯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春时,人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头者,恐未有花尔。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数日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