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女劳疸

《金匮翼》:女劳疸

《圣济总录》:女劳疸

《医述》:女劳疸

《症因脉治》:女劳疸

色欲伤肾得之。《金匮》云∶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名曰女劳疸。盖黄胆热生于脾,女劳疸热生于肾,故黄胆一身尽黄,女劳疸身黄,额上黑也。仁斋云∶脾与肾俱病为黑疸。


凡房劳黄病,体重不眠,眼赤如朱,心下块起若瘕,十死一生,宜灸心俞、关元二七壮,及烙舌下,以妇人内衣烧灰,酒服二钱。


范汪亦云∶女劳疸气短气沉者,取妇女月经布和血烧灰,空腹酒服方寸匕,日


论曰脾胃素有湿热,或缘大暑醉饱。房劳过度。引热归肾。湿气交攻,小水不利。少腹坚胀,湿毒流散于肌肉之中。则四肢身面发黄。故谓之女劳疸,然其证又有额上黑。微汗出。


手足心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者,宜各随其证以治之。


治女劳疸,手足烦热。肢节疼痛。小腹拘急,时有虚汗。鳖甲汤方


鳖甲(去裙 涂醋炙一两半) 柴胡(去芦头) 茵陈蒿 地骨皮 赤芍药 栀子仁 黄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治女劳疸。苦参丸方


苦参(三两) 龙胆(二两半) 栀子仁(三两半)


上三味,捣罗为末。以牛胆汁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二夜一,稍加至四十丸。


治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由大劳大热房室伤损得之。滑石散方


硝石 矾石(熬令汁枯各一两)


上二味,合研为散。每服一钱匕。用大麦煮稀粥饮调下,盖衣出汗。其病随小便出者色黄,大便出者色黑。


治女劳疸、及劳气热渴。额上汗出。手足俱热。小便亦涩。犀角汤方


犀角(镑) 龙胆(各一两)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三分)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食后温服。


治黄胆病,日晡即发热恶寒。小腹满急。体黄额黑。大便黑,溏泄。足下热。此为女劳疸。腹满者难治,二石散滑石 石膏(各一两碎)


上二味,同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用大麦煮稀粥调下,日三。小便利即瘥。


治女劳疸,身目俱黄。恶寒发热。少腹满急。小便难,滑石散方


滑石(一两半) 矾石(熬令汁尽一两)


上二味,研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以大麦粥饮调下,不拘时候。小便出黄水为度。


又方:乱发(如鸡子大) 猪脂(半斤)


上二味,同于铛内。以微火煎令发消尽。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一匙匕。以小便利为度治女劳疸,额上黑汗出。手足中热。四肢烦疼,薄暮发热。小便自利。龙胆汤方


龙胆(去芦头) 甘草(炙锉) 麦门冬(去心焙) 柴胡(去芦头) 升麻 犀角(镑各三分) 牡蛎(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两沸。


不拘时候温服。


治女劳疸。额上汗出。四肢虚烦。日晡发热。小便自利。牡蛎汤方


牡蛎(烧令通赤) 龙胆 升麻 麦门冬(去心焙) 甘草(炙各三分) 犀角(镑半)两) 本 桂(各


上八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温复即避风寒。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金匮》)


硝石矾石散,此治女劳疸之要方也,从来不解用硝石之义。夫男子血化为精,精动则一身之血俱动。以女劳而倾其精,血必继之。故因女劳而尿血者,其血尚行,犹易治也。因女劳而成疸者,血瘀不行,为难治矣。


非去其膀胱少腹之瘀血,万无生路。在伤寒热瘀膀胱之证,其人下血乃愈。血不下者,用抵当汤下之,亦因其血之暂结,可峻攻也。此女劳疸蓄积之血,必匪朝夕,峻攻无益,但取石药之悍,得以疾趋而下达病所。


硝石咸寒走血,可消逐其热瘀之血;矾石能除锢热在骨髓,用以清肾及膀胱脏腑之热,并建消瘀除浊之功。


○女劳疸,额上黑,谓身黄加以额黑也。黑为北方阴晦之色,加于南方离明之位,此必先有胃热脾寒之浊气下流入肾,益以女劳无度而后成之。其由来自非一日,脾中之浊气下趋于肾,水土互显之色,但于黄中见黑滞耳。若相火从水中上炎,而合于心之君火,其势燎原,烟焰之色先透于额,乃至微汗亦随火而出于额,心之液且外亡矣。手足心热,内伤皆然。日暮阳明用事,阳明主阖,收敛一身之湿热疾趋而下,膀胱因而告急。其小便自利,大便黑,时溏,又是膀胱蓄血之验,腹如水状,实非水也,正指蓄血而言,故不治。


○猪膏发煎,藉血余之力,引入血分而润其燥,并藉其力开膀胱瘀血,利其小水,小水一利,将湿与热且俱除矣。《肘后方》云∶女劳疸,身目尽黄,发热恶寒,少腹满,小便难,以大热大劳交接,入水所致者用此方。盖女劳疸,血瘀膀胱,非直入血分之药,必不能开。仲景取用虻虫、水蛭、矾石,无非此义。然虻虫过峻,不可以治女劳;矾石过燥,又不可以治女劳之燥,故更立此方以济之。(喻嘉言)


【女劳疸之症】发热恶寒,膀胱急,小腹满,身黄额黑,足心热,大便或黑或溏,腹胀


【女劳疸之因】其人必数醉入房,热气聚于脾中,不得散,肾气日衰,夫醉饱入内,脾肾交伤,阴精耗而阳火亢,则女劳疸之症作矣。


【女劳疸之脉】尺脉沉涩,阴精内竭,右关弦数,热聚脾中,尺弱关实,脾肾交伤。


【女劳疸之治】腹胀如水状,大便黑,血不行也,仲景硝矾散主之,愈后,以菟丝子丸调理。


硝矾散


硝石(即芒硝) 矾石


二味等分为散。


小菟丝子丸


菟丝子(煮打为丸) 石莲肉 白茯苓 山药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