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妊娠论

《古今医彻》:妊娠论

女子之有娠也.构精于肾.受先天之气以成.资养于脾.根据后天之气以长.则是肾与脾者.为始终生成之本也.而治之者.独不专重二经.必始于清火而终于理气.则胎气得安而母气得健者.此何以故.殊不知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盖男女构精.俱藉此命门之火.种于无形之先.而精血聚合.结于有形之后.此虽肾阴为主.而冲任厥阴之脉.皆资养于胞.而其火独上冲而逆.所以女子重身.呕恶阻味.月事不以下.盖冲脉之血海衰.而胞络之火炽.任脉之宗气弱.而阳明亦不能独旺.素问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故当百日之内.亟亟补土而食反不下.往往清火平逆而反得安也.迨四五月来.饮食渐入.母气日衰.母气既衰.则不能约束于胎而胎气寝大.必需白术健母之气.条芩益子之阴.加以陈皮利其气.而胎始得安.又如子烦者.心火也.子嗽者.肺火也.子悬者.肝火也.子肿者.脾火也.均宜麦冬条芩桑皮紫菀生地知母之类.随症选用.未有不从内热所致.进而七八月.母气愈弱.母血亦亏.又必须八珍兼补气血.及阿胶条芩陈皮香附缩砂之属.且固且利.则母气健旺.而胎虽长.约束有制.盖母之气血有以运之.则不致胎气滋大.母反不得展舒也.迄九十月矣.此时气血必欲补.而胎气又必欲利.盖气血不补.无以为生育之藉.而胎气不利.未免有难产之虞.故丹溪谓八九个月内.服达生散数贴甚好.盖达生散中.用大腹皮为君.使气疏达于母腹之中.营运于胞胎之外.又以紫苏陈皮佐之.参术归芍.补而不滞.有热则加黄芩.烦躁则入生地.滋养阴血.始终不为火所销铄.而分娩之时.犹有虑其不易产者.吾未之闻.即或受胎以及弥月.间有外邪乘袭.七情所伤.当分轻重缓急.以固胎为主.兼以解利.随症施治.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若无故而诛伐之.又岂有不殒者哉.


一妊娠恶食.客曰阻恶.经云女子重身.百日恶味.且妊娠一二月.足厥阴少阳脉养之.厥阴少阳.属木.有火.善呕.妇人性又易怒.肝木有余者多肝欲收.故喜食酸物.丹溪治一妇呕逆不止.服参术反甚.以抑青丸投之.遂平.盖此意也.一方用藿香浓朴茯苓炙甘草广皮竹茹.有热加黄芩山栀.血虚加当归芍药.气虚加人参白术.或均入半夏.俗谓碍胎.盖千金方每用之.及汤泡油焙亦可.


一妊娠三四月.手少阴太阳脉养之.少阴太阳.属火.丹溪曰.火能消物.造化自然.故有三四月而堕胎者.必于滋补中兼清火.有患子悬者.胎上抢心.用条芩香附末各二钱调服即安.


一妊娠五六月.足太阴阳明脉养之.太阴阳明.属土.胎盗脾气以自养.则土益虚.束胎丸为安胎圣药也.血虚加归芍.气虚加人参茯苓甘草.漏胎加阿胶.


一妊娠七八月.手太阴阳明脉养之.太阴阳明属金.主气.八珍汤加黄芩阿胶杜仲之类.或入紫苏陈皮以利其气.


一妊娠九十月.足少阴太阳脉养之.此时受气将足.宜预服达生散及独参汤.补助真气.胎自易产.人参补肺气.金生水而少阴益得力矣.


一妊娠子烦.用麦冬知母茯苓黄芩.子肿.用五皮饮加白术车前条芩枳壳.随症加减.子嗽.用门冬紫菀桑皮知母桔梗竹茹.有血加阿胶.其外感嗽者.仍与解利.


一妊娠外感疟痢.呕吐泄泻.俱用常法.但不可峻利.及损胎气耳.


一妊娠七情所伤.及饥饱劳役.仍用补中归脾逍遥等汤加减施治.


一妊娠转胞小便不利.用升提兼补气血.如肝经郁热.小柴胡汤加山栀生地木通.如子宫下脱.亦属肝火.兼升兼清.乃效.


一妇人素有虚寒.即怀娠不可寒凉者.仍须温补.或过服寒凉.恣啖生冷而成病者.亦须以热药挽之.不得拘于常例也.


半夏汤 治妊娠阻恶不食.


半夏(一钱汤泡七次) 茯苓(一钱) 紫浓朴(五分姜制) 炙甘草(三分) 广皮(一钱)(内热)条芩(一钱) (胃寒)藿香(一钱) (或加)人参(一钱)


竹茹一团.姜三片.熟砂仁末七分.水煎.


束胎丸


白术 条芩 广皮


各等分.为末.水发丸.虚者人参汤下.多怒者砂仁汤下.


知母汤 治子烦.


知母(一钱) 麦门冬(一钱) 竹茹(一团) 广皮(七分)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一钱)


灯芯二十根.姜一片.水煎.


紫菀汤 治子嗽.


紫菀茸(一钱) 桑白皮(一钱) 桔梗(七分) 麦门冬(一钱) 前胡(六分) 茯苓(一钱) 广陈皮(七分) 炙甘草(三分) 阿胶珠(一钱)


姜一片.水煎.


黄芩汤 治子悬.


黄芩 香附(便制)


各等分.为末.水调二钱服.


大腹皮汤 治子肿.


大腹皮(一钱五分) 桑白皮(蜜炒一钱) 生姜皮(五分) 茯苓皮(一钱半) 广陈皮(一钱)白术(土炒一钱) 条芩(七分) 车前子(二钱焙研) 木瓜(七分)


大枣二枚.水煎.


八珍汤 六七八月.用此养胎.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条芩(一钱) 阿胶(二钱蛤粉炒) 广皮(一钱) 当归(一钱) 杜仲(一钱盐水炒) 白芍药(一钱酒炒)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抚芎(三分) 香附(一钱酒炒)


加砂仁末五分.姜一片.水煎.


达生散


大腹皮(三钱) 人参 陈皮(各半钱) 白术(土炒) 当归(各一钱) 白芍药(一钱酒炒) 炙甘草(三分) 紫苏(五分) 白术(土炒) 当归(各一钱)


上作一服.入青葱五叶.黄杨脑七个.或加枳壳砂仁.以水煎.食后服.于八九个月内服十数帖.甚得力.夏月.加黄芩.春月.加川芎.气虚.加参术.气实.倍香附陈皮.血虚.加当归熟地.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芩.有热.加生地.有痰.加半夏.食积.加山楂.别有他症.以意消息.


抑青丸


连黄(四两)


为末.蒸饼糊丸.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