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伤寒霍乱

《冯氏锦囊秘录》:伤寒霍乱

《伤寒六书》:伤寒霍乱

《圣济总录》:伤寒霍乱

霍乱起于病初者,是寒邪伤于里也。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泻,在中焦则既吐又泻。若吐泻后而伤寒之症不罢,则必乘脾胃虚弱,而再传吐泻,是为重虚,乃危候也。


更有不吐不泻,而卒微微腹痛,渐甚,不知人事者,名曰干霍乱,即俗所谓痧气。世有于股边颈后刮伤,名曰刮痧,或于足弯青筋刺之,令其出血,名曰放痧,总脾主四肢,导四关之气,以宣通脾家之郁滞也。丹溪曰∶放痧出血气,不若刮痧行血气之为愈也。并忌五谷热物。


霍乱者,上吐下利,挥霍扰乱也,乃邪气饮食所伤。邪在中焦,既吐且利。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俱用正气散加半夏、生姜汁治之。如吐利不止者,理中汤。如其上下不通,腹痛甚而头疼发热者,桂枝大黄汤。此为干霍乱,死者多因其所伤之邪不得出,拥塞正气,阴阳隔绝,先用吐法也。


论曰呕吐而利,病名霍乱,此由邪气在中焦,使阴阳二气,不能升降,则心腹绞痛而作吐利也。其候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俱痛,则吐利并作,古人以其病迅暴,挥霍之间,便致撩乱,故谓之霍乱,伤寒霍乱,亦由中焦阴阳不和所致,故其状有热而渴者,有寒而不渴者,有发热恶寒,汗出厥逆者,有病势已,而身体疼痛不休者,治之不可概以一法。


治伤寒后霍乱吐利。寒多不喜饮水。理中丸方


人参 干姜(炮裂) 甘草(炙锉)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沸汤化破温服,日三夜二,腹中未热,加至三四丸。


治伤寒霍乱,头痛发热,多欲饮水。五苓散方


猪苓(去黑皮) 白术(各三分) 泽泻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下日再。


治伤寒后霍乱,心烦干呕。芦参汤方


芦根(锉二两) 人参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枇杷叶(拭去毛炙一分)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薤白三寸,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治伤寒后霍乱,心膈不利。朴姜汤方


朴浓(去粗皮生姜汁炙) 高良姜(炒) 陈橘皮(去白炒) 人参(各三分) 草豆蔻(去皮半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伤寒后霍乱,吐利不止,吃食不消,心腹胀闷。人参汤方


人参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干木瓜(各一两) 高良姜(炒) 木香 白茯苓(去黑皮 芍药) 白豆蔻(去皮) 桂(去粗皮) 白术 陈橘皮(去白炒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伤寒后霍乱转筋。呕吐不止闷绝。藿香汤方


藿香叶 当归(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脐) 人参 桂(去粗皮) 木瓜(各一两)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伤寒后霍乱,吐泻不止,及脚转筋。肉豆蔻汤方


肉豆蔻仁 高良姜(炒) 枇杷叶(拭去毛炙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 桂(去粗皮各一两)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一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劈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伤寒霍乱转筋,风寒客于胃腑,吐利不止,心腹气胀,不思饮食。浓朴汤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 干木瓜(各一两) 高良姜(炒) 香薷叶 陈橘皮(去白炒) 紫苏茎(各半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伤寒后霍乱,吐利腹胀,转筋手足冷,饮食不消。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分汤洗焙干炒)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一两) 人参(三分) 干木瓜 藿香叶 甘草(炙锉) 桂(去粗皮) 丁香(炒各半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伤寒后霍乱吐利,脚转筋。白术汤方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一两) 干木瓜(二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


治伤寒霍乱,呕吐不止,手足厥逆。姜附丸方


干姜(炮半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治伤寒霍乱后,身体疼痛不休。桂枝汤方


桂(去粗皮) 芍药(各三分) 甘草(炙锉半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枣大拍碎,枣二枚去核,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以微汗为度,未汗更服,仍作生姜稀粥投之,以助药力。


治伤寒霍乱吐利,脉微欲绝,或恶寒四肢厥逆,小便复利,或吐利已定,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枚) 干姜(炮三两)


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脉出即愈,面色赤者,加葱白二茎同煎。腹痛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加生姜一分切同煎,咽痛去芍药,加桔梗并人参二两,以吐利止。手足温为度。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