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暑厥

《医学传灯》:暑厥

《医宗金鉴》:暑厥

《幼科心法要诀》:暑厥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暑厥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暑厥

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谓之暑厥.当分阴阳二症.阳症脉来洪数无力.身热汗出.谓之阳厥.此因暑食伤脾.食多而热亦多.宜用连芍调中汤或辰砂六一散.先治其热.俟其人事清白.再看食之多寡调治.昔云.中暑不得用冷.得冷则死.原为中暑者说.非为中热者言也.今人一遇热症.动引此说.总由未明中暑中热之理也.至于脉来沉细无力.肌肤不热.曾食生冷瓜果.谓之寒厥.夏月元气发散在外.腹中空虚.又遇生冷伤脾.冰伏其食气闭不通.宜用浓朴温中汤.不可遽补.如遇汗多身冷.方可以香砂理中汤治之.诸书言此.不分阴阳二候.混言风暑误用升散.害人不浅也.又有老人虚人.夏月中痰多类暑厥.但中痰之人.身温不冷.又无大热.口角流涎.以此为别也.(按厥分寒热发前人所未发学人尤当细心研究庶免草率误人生命要在审症精详然后用药自无他歧之惑也)


暑厥昏眩不知人,气虚挟痰上冲心,虚者清暑益气治,挟痰益元抱龙均。


【注】


暑厥之证,昏昧不省人事,因其人元气素虚,暑热冲心,或挟痰上冲,以致精神昏愦,虚者以清暑益气汤治之,实者以辰砂益元散合抱龙丸治之。


(清暑益气汤)


人参 黄者炙 当归酒洗 白术土炒 陈皮 麦冬去心 五味子 青皮炒苍术炒黄蘖酒炒升麻葛根泽泻神曲炒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


清暑益气虚受暑,参耆归术草陈皮,麦味青皮苍术蘖,升葛泽泻衶曲宜。


(辰砂益元散)


辰砂三钱水飞滑石六两水飞甘草一两末每用一钱,姜灯心汤,调匀合抱龙丸服。


(抱龙丸)


黑胆星四两九转者佳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辰砂各半两另研麝香一钱另研以上为细末煮甘草膏,和丸皂荚子大,温水化下。


暑厥昏眩不知人,气虚挟痰上冲心,虚者清暑益气治,挟痰益元抱龙均。


【注】暑厥之证,昏昧不省人事。因其人元气素虚,暑热冲心,或挟痰上冲,以致精神昏愦。虚者以清暑益气汤治之,实者以辰砂益元散合抱龙丸治之。


清暑益气汤


人参 黄 (炙) 当归(酒洗) 白术(土炒) 甘草(炙) 陈皮 麦冬(去心) 五味子 青皮(炒) 苍术(炒) 黄柏(酒炒) 升麻 葛根 泽泻 神曲(炒)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清暑益气虚受暑,参 归术草陈皮,麦味青皮苍术柏,升葛泽泻炒神曲。


辰砂益元散


辰砂(水飞,三钱) 滑石(水飞,六两) 甘草(末,一两)


每用一钱,姜灯心汤调匀合抱龙丸服。


抱龙丸


黑胆星(九转者佳,四两) 天竺黄(一两) 雄黄(水飞) 辰砂(另研,各半两) 麝香(另研,一钱)


上为细末,煮甘草膏和丸,皂荚子大,温水化下。


夏月有卒然晕倒,不省人事,手足逆冷者为暑厥,此阴风也。不可骤用寒凉药,先以辛温药散解之,俟醒然后用辛凉以清火除根,误用热药及艾灸,立死。童便和姜汁灌,亦易苏。


霖按∶暑厥乃热邪闭塞诸窍,先以紫金锭凉水磨服一二钱,俟厥回或以竹叶石膏汤,或以黄连香薷饮。夹湿者,白虎加苍术汤。阴亏者,麦冬汤,或生脉散,消息加减治之。西瓜、芦根、萝卜、甘蔗诸汁,清凉滋润之品,皆可与服。


此言暑厥。若寒厥误认为热,则祸不旋踵,然其寒热之辨,不可不知。凡四肢逆冷,身冷面青蜷卧,手足指甲青黯,腹痛不渴,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脉微迟者,阳衰于下之寒厥也。若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烦渴,小便短涩,大便燥,脉滑者,阴衰于下之热厥也。然而寒厥亦有忽然烦躁不宁,欲坐卧泥水井中,此阴极发躁之戴阳证,不可作热治。热厥亦有肢冷脉伏,乃热邪入里,气血不得宣通,所谓火极似水也,不可作寒治。夫卒然不省人事,肢冷脉伏,何以辨其脉之滑数为热,微迟为寒那?虽然,两手六部脉乍不见,而尺中应有一两部未伏,设两手虽伏,十二经动脉中必有两三部不伏,即在此未伏脉中,仔细寻其微迟滑数,以定寒热,若果全身之脉皆伏,其人已气闷而绝矣。


夫暴厥之因实繁,此就寒热而论,然不独寒热当辨,即温暑同为热深之厥,其治有间,而况寒热乎?是不容不辨也。


暑热之时,行走暑地,忽然昏倒,不知人事,肢厥,脉不虚者。此则地面的暑气,伤人肺金,窒塞气机所致。法宜芳香通肺并不治暑。方用蔻仁,菖蒲,木通,滑石,磁石,各五分煎服,肺气通降则愈。蔻仁菖蒲开窍活络,以通窒塞的气机,木通滑石磁石引气下行也。脉之不虚乃气窒之象。


暑厥之脉,虚脉多,不虚脉少。虚脉者,宜白糖补中。脉不虚者,宜菖蒲方通滞。白糖方,即脉不虚者亦宜用之。因厥虽是气机不通,然非中气先虚,气机的升降焉能停止。虽厥而脉不虚,不虚在气机。虚在中气。重量白糖水,补起中气,中气一经旋转,气机立即升降。脉的实象,立即转虚。因暑病的原则,本是中虚。中气不虚,偶然吸入暑气,不过头目不清,肺胆之气仍能下降,本身相火之气仍然下行,不致病厥。暑厥之死,死于中气之脱,非死于气机之闭。白糖立可补中气,药则多侯时间,关系亦大矣。中气先虚,因病暑厥,既病之后,中气更虚。虽应服菖蒲方之病,先服白糖方,菖蒲方宜可得白糖之助。白糖补中,不横不滞,有功无过之方也,如菖蒲方来不及,大蒜黄土方甚效,脉虚与不虚皆宜。豆浆重约二两,加盐,不可太咸,热水调化,去渣服,盐补中气,豆浆解暑,豆之解暑,降胆经也。可通治暑病。大蒜方,白糖方,豆浆方,取得迅速,暑厥便利。


其有暑月乘凉,里阳被外阴所遏,皮肤蒸热,恶寒无汗,身痛,此非受暑,乃暑月外感。方用藿香薄荷桑叶各一钱,黑豆绿豆各三钱,煎服,以解外阴,而安里阳即愈。如兼口渴下利,加滑石三钱。


无以上诸证,只寒热头疼者,葱白三个,淡豆豉二钱,盐少许,煎服即愈。此非暑病,乃暑月感寒,脉必有弦紧之象。弦紧者,寒伤荣而卫闭也。故用葱白通之,豉能通滞,又能养中,盐补中气,不加盐,见效不彻底,盐味宜稍厚些,但不可太咸。


又有暑月热极之时,心慌意乱,做卧不安,面红肤热,身软无力,不思饮食,舌净无苔,或舌色满红。此暑火不降,木气失根也。方用乌梅五大枚,冰糖二两,煎汤热服,酸甘相得,痛饮一碗立愈。凡热极而死者,皆相火不降,木气失根,中下之气皆并于上之故。此亦暑病一种,但非暑气入肺,窒塞气机耳。此证脉虚或洪。暑月发热,乌梅白糖汤特效。


乌梅善收相火,大补木气。暑热极盛,气升不降之时,为补益妙方。如秋凉服之,少腹顿胀。盖相火已降,木气业已得根,不宜再事敛补也。热极之时,心慌皮热,小便短赤,一服乌梅汤,小便清长,亦相火下降,肺气清收,木气复疏泄之力也。惟舌有腻苔,不宜服用,将湿敛住,必增胀满,病有恶寒者,亦不宜服用。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