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食积

《丹台玉案》:食积

《儿科萃精》:食积

《厘正按摩要术》:食积

《吴鞠通医案》:食积

《医述》:食积

《幼科释谜》:食积

《张氏医通》:食积

《证治准绳·幼科》:食积

外症头疼发热恶寒.全类伤寒.惟身不痛.心腹饱闷.嗳噎呕逆.为异耳.甚者.用滚盐汤调皂荚末五分探吐.复用加味平胃散.头痛身亦痛者.谓之夹食伤寒.加味治中汤.如表症多.藿香正气散.里症多.小承气汤.


加味平胃散


苍术 浓朴 陈皮(各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八分) 干姜(一钱) 山楂 神曲 草果(各三钱) 黄连(二钱) 枳实(一钱半) 姜临服入木香磨汁调下.如腹痛.加桃仁.便实.去渣.曲.果.姜.加大黄.


加味治中汤


陈皮 枳实 青皮 浓朴(各一钱) 白术(八分) 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干姜(五分) 草果 砂仁(各一钱二分)


热甚.去白术.加柴胡.呕吐.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去甘草.白术.加枳实.腹痛甚者.加芍药.大黄.去干姜.白术.


小儿恣意肥甘生冷,不能运化,则肠胃皆有积滞。其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积轻者,古法主木香大安丸以消导之(如木香、黄连、陈皮、土炒白术、炒枳实、山楂、连翘、炒神曲、炒麦芽、砂仁、莱菔子,共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一钱,陈仓米汤下。


积重便秘者,古法主小承气汤以攻下之(方见前)。


〔真按〕小儿食积,轻者但用麸炒枳实一钱,制野术一钱,引用缩砂仁三分。食积重者,本方加炒神曲八分,炒麦芽八分,山楂肉钱半,焙莱菔子五分,引用香连丸十粒。便秘者,再加更衣丸五粒。


食积。由乳食积滞,胸闷肠鸣,嗳气酸腐,见食则恶,或胀或痛,大便臭秽,矢气有伤食之味。夹寒则面色白 ,舌苔白腻,口吐清水,食物不化,手足时冷。夹热则面赤唇干,口渴,舌苔黄腻。积久脾伤,延成疳疾。内治以健脾扶阳主之。


分阴阳,(一百遍。)推三关,(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运八卦,(一百遍。)分腹阴阳,(二百遍。)揉脐,(二百遍。)推补脾土。(一百遍。)凡推用葱姜水。用熨法,(见卷二,四十五页。)灸法,灸神阙、鸠尾、气海各穴七壮。(见卷二,二十六页。)吐法,(见卷二,二十二页。)下法,(见卷二,二十三页。)通脉法。(见卷二,四十三页。)


附治伤乳。陈红曲一钱五分,砂仁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


附治伤一切诸谷食,将所伤之物烧灰,如鸡内金炙灰,磨枳实汁调服。


附治伤诸肉食及生鱼脍。草果(面包煨)五分,焦山楂肉一钱五分,研末,姜汤调服。


附治伤面筋粽子等物,诸药不能消化。即以本物拌绿矾烧灰,沙糖酒下。


附治伤糯米粉饼饵。用炒酒药或酒曲三钱炒,糖姜汤下。


附治伤索粉片者。紫苏煎浓汤加杏仁泥服之。


附治伤面伤豆腐者。生莱菔煎汤饮之。如无生莱菔,以莱菔子煎汤亦效。


附治伤瓜果生冷菜物。木香、砂仁各一钱。炮姜、肉桂各三分,麝香少许,共研末和饭杵丸,炒山楂煎汤下。


附治伤蟹肤痛者。苏叶一钱,生姜一块,煎汤,加丁香汁少许服,最效。


附治伤鸡卵鸭卵胸腹满闷。生姜、大蒜泥捣汁,和开水频咽之。


附治伤狗肉。杏仁四两,去皮尖,和沸汤捣烂绞汁,服二次即解,或以芦根水煮汁饮亦效。


按∶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饮食所以卫生,实脾胃所生之本也。胃旺则多食不滞,过时不饥。脾运则分输五脏,荣润四肢。然以生冷则戕胃,饥饱则戕脾。中气先馁,不宜专事消导。


中气,即脾胃冲和之元气也。脾气以健运为要,胃气以下行为顺。胃强脾弱,则消谷而便溏,脾强胃弱,则知饥而纳少。食伤者,胃阳虚,饱食辄嗳,宜温通。脾阳虚,多食不化者,宜香燥。饮食留滞,脘痞腹胀者,为腑气不宣,宜消导。小儿伤乳滞,则又宜香附、神曲、麦芽、砂仁、陈皮、甘草之属。可以佐按摩之法不逮也。(惕厉子)


金 男 四岁 幼孩手心热,舌苔浓浊,呕吐,食积也,法当和胃而醒脾,宜降不宜升。


藿梗(二钱) 焦曲(钱半) 白豆蔻(三钱,研) 半夏(二钱) 鸡内金(一钱) 广皮炭(一钱) 苡仁(二钱,研) 浓朴(钱半) 煨姜(二小片)


十三日 热退脉平,以调理脾胃为主。


白术(二钱,炒) 广皮炭(六分) 白扁豆(一钱) 茯苓块(三钱) 神曲(一钱炒) 半夏(一钱) 浓朴(六分) 山药(一钱,炒)


二十三日 泄久脾虚,将成滞下。


浓朴(二钱) 生苡仁(三钱) 广皮炭(钱半) 焦神曲(二钱) 云苓块(二钱) 益智仁(五分,煨) 广木香(八分) 鸡内金(二钱) 黄芩炭(八分) 焦白芍(一钱)



陶 二岁 乙酉七月初二 幼童手心热甚,舌微黄,身微热,体瘦,神不足,防成疳疾,与疏补中焦,兼之消食。


生苡仁(三钱) 浓朴(八分) 焦神曲(二钱) 广皮炭(一钱) 鸡内金(一钱) 云苓块(三钱) 益智仁(七分)


煮二小杯,分三次服,三帖而愈。



孙 九岁 丁亥七月二十五日 疳疾已久,若不急讲调理饮食,则不可为矣,用药以疏补中焦立法。


茯苓(四钱,连皮) 鸡内金(二钱,炒) 广木香(一钱) 益智仁(钱半) 浓朴(二钱)楂炭(钱半) 半夏(三钱) 橘皮炭(二钱)


继男 十二月十四日 脉大浮取弦数,脾虚食滞,疳疾将成,大便频仍,面肿腹大,与温宣中焦法。


益智仁(钱半) 黄芩(钱半) 橘皮(二钱) 茯苓皮(三钱) 神曲(三钱,炒) 半夏(三钱) 苡仁(四钱) 蔻仁(一钱)


二十八日 大便后见血,乃小肠寒湿,加黄土汤法。


于前方内,去蔻仁,加苍术炭(三钱) 熟附子(二钱) 中黄土(四两)


再服三帖。


小儿食积,多因脾虚,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夜热朝凉,或寒热并作,腹痛呕酸,喜睡神昏,大便酸臭。盖脾为至阴之脏,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寒,则又见所胜者侮所不胜矣。食未消者消之,食既消者补之,若手足冷,喜热饮者,此中州虚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者,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间或晨泻者,脾肾俱虚也,四神丸主之。若手足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泻黄散主之。(《张氏医通》)


太阴脾脏.奠安一身.论其职掌.化宿消陈.滋荣脏腑.灌液布津.上承胃纳.表里相循.下输大肠.传送频频.土为物母.乃见其真.本脏气虚.虚则寒因.虚寒相搏.或又湿屯.水谷所入.莫与磨磷.久则成积.腹痛胀 .吞酸呕吐.昏冒其神.夜必发热.肚热眉颦.当须识此.食积是论.若有外感.益觉 .夹食伤寒.寒热吟呻.先消其食.发汗溱溱.寒热自止.宁至经旬.脾肾虚败.泻必侵晨.脾胃实热.渴咽燥唇.此皆食积.脾病灾亲.或则伤饱.脾气不伸.积留日久.溃败濡沦.变成食利.脓积维均.微痛微胀.肚腹内堙.法从积滞.调理是遵.夫然后愈.病得回春.


鳌按.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故另出食积一门.不混于积癖条内.


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后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足冷壮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甚则下血是也。若兼寒热者。为食积发热。若食在胃者消之。腹痛痞胀。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后仍痛。按之则止者补之。夹食伤寒者。先散之。参苏饮。热甚便秘者。先利之。大柴胡汤。如无外感。但只伤食。不至于甚。保和丸调之。盖脾为至阴之脏。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寒。则又见所胜者侮所不胜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痊。若手足并冷。喜热饮食。此中州虚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间或侵晨泄泻者。脾肾俱虚也。四神丸。手足并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泻黄散。大便秘结。大柴胡汤。手足虽热。口不作渴。大便不实者。白术散。大便下血者。理中汤去参加枳实、黄连、红曲。


肚硬而热于他处,或泻或呕,因饮食过饱,饱后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黄丸取积,后用匀气散调理。常服万灵丸即愈。钱氏消积丸、真珠丸。(方见前)


快膈消食丸


砂仁 净陈皮 三棱 莪术 神曲 麦 (各半两) 净香附子(另炒一两)


为末,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下。看轻重,却用下积药,一方,加制枳壳。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