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羚羊角

《本草备要》:羚羊角

《本草便读》:羚羊角

《本草乘雅半偈》:羚羊角

《本草崇原》:羚羊角

《本草从新》:羚羊角

《本草分经》:羚羊角

《本草分经》:羚羊角

《本草分经》:羚羊角

《本草撮要》:羚羊角

《本草经集注》:羚羊角

《本草经解》:羚羊角

《本草蒙筌》:羚羊角

《本草求真》:羚羊角

《本草图经》:羚羊角

《本草衍义》:羚羊角

《本草择要纲目》:羚羊角

《顾松园医镜》:羚羊角

《冯氏锦囊秘录》:羚羊角

《雷公炮炙论》:羚羊角

《千金翼方》:羚羊角

《医学入门》:羚羊角

《神农本草经》:羚羊角

《新修本草》:羚羊角

《药性切用》:羚羊角

《玉楸药解》:羚羊角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羚羊角

《证类本草》:羚羊角


泻心、肝火


苦咸微寒。羊属火,而羚羊属木,入足厥阴(肝)、手太阴、少阴(肺、心)经。目为肝窍,此能清肝,故明目去障。肝主风,其合在筋,此能祛风舒筋,故治惊痫搐搦,骨痛筋挛;肝藏魂,心主神明,此能泻心、肝邪热,故治狂越僻谬,梦魇惊骇;肝主血,此能散血,故治瘀滞恶血,血痢肿毒;相火寄于肝胆,在志为怒,(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此能下气降火,故治伤寒伏热,烦懑气逆,食噎不通;羚之性灵,而精在角,故又辟邪而解诸毒(昂按∶痘科多用以清肝火,而《本草》不言治痘)。似羊而大,角有节、最坚劲、能碎金刚石与貘骨(貘,音麦,能食铁)。夜宿防患,以角挂树而栖(角有挂纹者真。一边有节而疏,乃山驴、山羊,非羚也)。多两角。一角者胜。锉研极细,或磨用。


羚羊角(图缺)


清肝胆之热狂.性禀轻灵.咸寒解毒.治厥阴之风痉.功专明目.辟恶除邪.(羚羊角.诸羊属火.而羚羊属木.故独入肝胆.羚之性灵.其角又为清灵之物.故亦能解毒辟邪.咸寒之品.专清肝胆之火.凡一切目病惊痫肝风肝火诸病.因肝胆之火而成者.皆可用之.其余透发痘疹等类.亦与犀角相同.)


(本经上品)


泯形则寂,至灵即惺。此言生气之能通乎天气也。二十有四,其节乎。七十有二,其候乎。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尝不魇寐。


【核】曰∶出石城,及华阴山谷。今出建平、宜都,诸蛮山中,及西域。形似羊,毛青而粗,夜宿独栖,挂角木上,以远害也。两角者多,一角者最胜。其角有节,蹙蹙圆绕,以角湾深锐紧小,有挂痕者为真。修治,勿用山羊角。山羊角,仅一边有节,节亦疏;羚羊角,具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者,此角有神。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拆元对,以绳缚之,用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免刮人肠。


【 】曰∶羚羊挂角而泯形,兽之至灵者也。性慈而不乐斗,虽有伪斗,亦往解之,因以被获。盖不惜身以济物者,故其角至神,能辟不祥,主不魇寐者,寂而惺也。节合二十有四气,而胎木者,宛如从甲而乙,起阴之气,以转生阳,所以益气也。如是则恶血自除,注下自上,上达肝窍,目眚自明,辟蛊毒恶鬼者,即转生阳以辟不祥耳。


气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


(羚,古字作 ,今字作羚,俗写从省笔也。羚羊出建平、宜都、梁州、真州、洋州、商洛诸蛮山中,及秦陇西域皆有,其形似羊而大青色,夜宿独栖,以角挂树,身不着地,为防鸷兽之患,可谓灵矣。故字从鹿从灵,省文作 。性慈不喜争斗,虽有伪斗,亦往解散。其角长尺余,有节特起环绕,如人手指握痕,得二十四节者尤有神力。两角者多。一角者更胜,角内有天生木胎。西域有金刚石,状如紫石英,百炼不消,金铁莫能击,唯绵裹羚羊角扣之,则自然冰泮。又,貘骨奸僧伪充佛牙,他物亦不能破,用此角击之亦碎,皆性相畏耳。)


羚羊角气味咸寒,禀水气也。角心木胎,禀木气也。禀水气而资养肝木,故主明目。先天之气,发原于水中,从阴出阳。羟羊角禀水精之气,故能益肾气而起阴。肝气不能上升,则恶血下注。羟羊角禀木气而助肝,故去恶血注下。羚羊乃神灵解结之兽,角有二十四节,以应天之二十四气,故辟蛊毒恶鬼不祥,而常不魇寐也。


泻心肝火.


苦咸寒.羊属火.而羚羊属木.入足厥阴.(肝.)手太阴、少阴经.(肺、心.)目为肝窍.


清肝.故明目去障.肝主风.其合在筋.祛风舒筋.故治惊痫搐搦.骨痛筋挛.肝藏魂.心主神明.泻心肝邪热.故治狂越僻谬.梦魇惊骇.肝主血.散血.故治瘀滞恶血.血痢肿毒.相火寄于肝胆.在志为怒.(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下气降火.故治伤寒伏热.烦满气逆.食噎不通.羚之性灵.而精在角.故又辟邪而解诸毒.(今痘科多用以清肝火.)性寒.能伐生生之气.无火热勿用.出西地.似羊而大.角有节.最坚劲.能碎金刚石与貘骨.(貘音麦、能食铁.)夜宿防患.以角挂树而栖.(角有挂纹者真、一边有节而疏、乃山驴山羊、非羚也.)明亮而尖不黑者良.多两角.一角者更胜.锉研极细.或磨用.


见肝寒。


苦咸寒,属木入肝肺心,清肝祛风,泻邪热,散血下气解毒。


见肝寒。


味咸.入足厥阴经.功专散风清热.得钩藤息肝风.得生熟地茵陈芩枳枇杷石斛甘草二冬桂苓名甘露饮.治胃中湿热.然临症时宜酌.一角者胜.或研或磨用.能碎金钢石.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治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郁,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者,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方用。而《尔雅》云名 羊,而羌夷云只此即名羚羊,甚?


政和》三八二页)


气寒.味咸.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水不祥.常不魇寐.


羚羊角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咸无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气味俱降.阴也.膀胱经起于目内 .气寒可以清火.火清则水足而目明矣.益气者.咸寒益肾气之不足也.起阴者咸寒益肾.肾足则宗筋强也.味咸则破血.气寒则清热.故主恶血注下也.蛊毒.湿热之毒也.咸寒可清湿热.所以主之.羚羊性灵通神.故辟恶鬼不祥.咸寒益肾.肾水足.则精明.所以常不魇寐也.


【制方】


羚羊角同犀角、丹砂、牛黄、琥珀、天竺黄、金箔、茯神、远志、竹沥、钩藤.治癫狂.同杞子、甘菊、谷精、生地、五味、女贞子、黄柏.治肝热目翳.



味咸、苦,气寒。无毒。形类羊色青颇大,角多节劲锐犹长。(甚坚,劲长一二尺,节密蹙蹙旋绕。)种生川蜀山林,夜宿角挂树上。猎犬追捕,亦多获之。虏人常以货钱,州郡亦每克贡。入药拯病,锯角取尖。认弯蹙处,有挂痕深入者才真;听人耳边,似响声微出者尤妙。(如节疏无挂痕者,听无声者,并山羊、山驴角亦往往摩成痕迹欺人谋利,不可不察。)或捣末少加蜜服,或错屑共投水煎。专走肝经,因性属木。尝加紫雪,(仲景伤寒方名。)为味苦寒。解伤寒寒热,在于肌肤;散温风注毒,伏于骨肉。安心气,除魇寐惊梦狂越;泽邪气,辟蛊毒恶鬼不祥。退小儿卒热发搐惊痫,驱产妇败血冲心烦闷。去恶血注下,治食噎不通。明目益气轻身,强阴健筋坚骨。肉和五味子同炒投酒,能逐中风证筋骨急强。南人食之,免致蛇啮。


(兽)专泻肝火兼清心肺


羚羊角(专入肝。兼入心肺)。苦咸大寒。功专入肝。兼入心肺二经。考书所论主治。多属冗统。惟李时珍剖晰甚明。言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气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下宁。狂越僻谬。魇寐卒死。而羚羊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瘰 。产后血气。而羚羊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羊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恶而解诸毒。碎佛牙而烧烟。走蛇虺也。本经别录甚着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时珍之论如此。但此虽能清肝及肺。若使过用久用。则更有伐生之气耳。多两角。一角者胜。(若一边有节而疏。乃山驴山羊。非羚羊也。)锉研极细。或磨用。


羚羊角(图缺),出石城山谷及华阴山,今秦、陇、龙、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也,青而大。其角长一、二尺,有节如人手指握痕,又至坚劲,今人药者,皆用此角。谨按《尔雅》云∶ (与羚同),大羊。 (音元),如羊。郭璞注云∶ 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 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许慎注《说文解字》云∶ ,大羊而细角。陶隐居以角多节,蹙蹙圆绕者为羚羊,而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者,为山羊。山羊即《尔雅》所谓 羊也。唐注以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为山驴角。云时人亦用之。又以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文细者,为堪用。陈藏器云∶羚羊夜宿,以角挂木不着地,但取角弯中深锐紧小,犹有挂痕者是。观今市货者,与《尔雅》所谓 羊,陶注所谓山羊,唐注所谓山驴,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为 羊,其细角长四、五寸,如人指,多节蹙蹙圆绕者,其间往往弯中有磨角成痕处,京师极多,详本草及诸家所出,此乃是真 羊,而世多不用,不知其所以然者何也?又陈藏器谓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今牛、羊诸角,但杀之者,听之皆有声,不必专羚角也,自死角则无声矣。



今皆取有挂痕者。陈藏器∶取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亦强出此说,未尝遍试也。


今将他角附耳,皆集集有声,不如有挂痕一说尽矣。然多伪为之,不可不察。


(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下牛.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折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免刮人肠.)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热闷及热毒痢血疝气.摩水涂肿毒.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治小儿惊痫.治山瘴及噎塞.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 恶疮溪毒.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盖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魇寐卒使.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 .产后血气.而羚羊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解诸毒.本经别录甚着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


〔咸寒,入肝经。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力抵千牛。须不拆元对,锉屑研极细用,免刮人肠。〕治筋脉挛急,历节掣痛,〔羊为火畜,而羚则属木,故角治肝经诸病。肝主风,在人为筋,此能平肝定风舒筋,又筋脉挛急,燥热所致,此则又咸能入血,寒能除热。〕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有祛恶血下逆气之功。


〕癫痫狂乱均收,惊邪梦魇皆宜。〔癫痫狂乱,有因惊而得者。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为惊骇,为梦魇,此能平肝安魂,故悉主之。〕定疝痛而消瘰 ,〔皆赖其入肝除热舒筋之功。〕辟邪恶而解诸毒。〔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也。〕治目昏而退翳,,〔清肝热也。〕壮筋骨而起阴,〔热则骨消筋缓,咸寒入下焦除热,则筋骨强而阴自起。〕能除时疾瘴气寒热,〔辟邪解毒清热之功。〕可医热闷血痢噎塞。〔治热闷者,清热安魂也,治血痢者,凉血解毒也,治噎塞者,下气除热也。〕独入厥阴,清热平肝,定风舒筋,安魂散血下气辟邪解毒之要药。


肝经无热者勿用。


夫羊,火畜也。羚羊,则属木,味咸,气寒,无毒。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经。


性灵能通神灵,故能僻邪气蛊恶,使心气安而无魇寝惊梦也。且厥阴为风木之位,热甚风生,能入肝,除热散邪,则目为肝窍而自明,肌肤寒热温风,皆自散也,火热太甚则阴反不起,骨消筋软,咸寒,走下焦而除邪热,则阴自起,气自益,筋骨强,身自轻也。


羚羊角,清肺肝火,凉营安神,除惊明目,益气起阴,辟邪蛊恶,安心气,使睡卧安宁,除邪热,筋强骨健,散伤寒,寒热在于肌肤,散温风,注毒伏于骨肉,盖属木而入厥阴甚捷,咸寒而直入至阴之位,所以善治筋骨受热而软缓,肝营消烁而目昏,肝魂妄越而靥寐惊狂,犀角镇心,凉心血。羊角镇肝凉肝营。


主治(痘疹合参) 清肺肝,解热毒血热,痘症宜之。较之犀角,凉心镇心者,更无冰伏痘毒之患,故功力尤稳耳。


按∶羚羊角,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有神力抵千牛,虽能清肺,更切理肝,故不宜多用久用,以伐厥阴生生之气。


雷公云∶凡所用,亦有神羊角。其神羊角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之力也。


凡修事之时,勿令单用,不复有验,须要不拆元对。以绳缚之,将铁错子错之,旋旋取用,勿令犯风。错末尽处,须三重纸裹,恐力散也。错得了,即单捣,捣尽,背风头重筛过,然入药中用之。若更研万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肠也。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羚羊角味苦咸寒,主伤寒热清肺肝,痛风毒痢皆能止,又消食噎辟邪干。


羚,聆也,耳边听之有声,然他角亦有声,但取角节蹙圆绕挛中深锐,紧小有挂痕者真。无毒。入足厥阴经。


主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清肺能止热毒下痢血痢,清肝能治风毒伏骨疼痛蜷挛。古法为末,酒调服之,催产难;烧灰服之,治产后血冲心烦,又治食噎不通。雷公云∶角有神,能辟蛊毒梦魇惊狂,小儿惊痫,山岚瘴气,故又曰 羊,言有神灵也。入药勿令单用,须要不拆原对,以绳缚定,锉为末,勿令犯风,研极细入药,免刮人肠。


味咸寒。


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厌寐。生川谷。


《名医》曰:生石城及华阴山,采无时。


案《说文》云:羚大羊而细角。《广雅》云:美皮冷角。《尔雅》云:羚大羊。郭璞云:羚羊似羊而大,角园锐,好在山崖间。陶宏景云:《尔雅》名羱羊。据《说文》云:苋山羊细角也。《尔雅》云:羱如羊。郭璞云:羱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苋即羱正字,然本经羚字,实羚字俗写,当以羚为是《尔雅》释文,引本草作羚。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郁,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者,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方用。而《尔雅》云名 羊,而羌夷云只此即名零羊,甚能陟峻 ;短角者,乃是山羊耳,亦未详其正。


〔谨案〕《尔雅》云∶羚,大羊,羊如牛大,其角堪为鞍桥,一名 羊,俗名山羊,或名野羊,善斗至死。又有山驴,大如鹿,皮堪靴用,有两角,角大小如山羊角,前言其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是此也,陶不识谓之山羊误矣。二种并不入药,而俗人亦用山驴角者,今用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文细者,南山商浙间大有,梁州、龙州、直州、洋州亦贡之,古来相承用此,不用羚羊角,未知孰是也。


味苦酸寒,入足厥阴而兼入手太阴,少阴;清肝泄热,去翳舒筋,为惊狂、搐搦专磅因细或磨汁用。


味苦、咸、微寒,入足厥阴肝经。清风明目,泻热舒筋。


羚羊角清散肝火,治心神惊悸,筋脉挛缩,去翳明目,破瘀行血,消瘰疬毒肿,山水瘴疠。平肝,治胀满,除腹胁疼痛。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详,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药性论》云∶臣。味甘。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猝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小儿惊痫,治山瘴。孟诜云∶治热毒痢及血痢。


(羚羊角_图缺)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陶隐居云∶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园绕。


别有山羊角长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尔雅》名 羊,而羌夷云∶只此名羚羊角,甚能陟峻。短角者乃是山羊尔。亦未详其正。唐本注云∶《尔雅》云∶羚,大羊。


羊如牛大,其角堪为鞍桥。一名 羊,俗名山羊,或名野羊。善斗至死。又有山驴,大如鹿,皮堪靴用,有两角,角大小如山羊角。前言其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是此也。陶不识,谓山羊,误矣。二种并不入药。而俗人亦用山驴角者。今用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纹细者。


南山、商、浙间大有,今出梁州、直州、洋州亦贡之。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羚羊角,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 。肉,主蛇咬,恶疮。山羊、山驴、羚羊,三种相似,医工所用,但信市人,遂令汤丸或致乖舛。且羚羊角有神,夜宿取角挂树不着地。


但取角弯中深锐紧小,犹有挂痕者即是真,慢无痕者非,作此分别,余无它异。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陶云一角者,谬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羚羊角,臣,味甘。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烧灰治噎塞不通。孟诜云∶羚羊,北人多食,南人食之,免为蛇虫所伤。和五味子炒之,投酒中经宿,饮之治筋骨急强,中风。又角,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良。又卒热闷,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


图经曰∶羚羊角,出石城山谷及华阴山,今秦、陇、龙、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也,青而大,其角长一、二尺,有节如人手指握痕,又至坚劲。今入药者皆用此角。谨按《尔雅》云∶羚,大羊。 (音元),如羊。郭璞注云∶羚,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 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许慎注《说文解字》云∶羚,大羊而细角。陶隐居以角多节,蹙蹙圆绕者为羚羊;而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者为山羊。


山羊,即《尔雅》所谓 羊也。唐注以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为山驴角,云时人亦用之。又以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纹细者为堪用。陈藏器云∶羚羊夜宿以角桂木不着地,但取角弯中深锐紧小,犹有挂痕者是。观今市货者,与《尔雅》所谓 羊,陶注所谓山羊,唐注所谓山驴,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为 羊其细角长四、五寸,如人指多节蹙蹙园绕者,其间往往弯中有磨角成痕处,京师极多,详本草及诸家所出,此乃是真 羊,而世多不用,不知其所以然者何也?又陈藏器谓∶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今牛羊诸角,但杀之者听之皆有声,不必专羚角也,自死角则无声矣。


雷公凡所用亦有神羊角。其神羊角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之力也。凡修事之时,勿令单用,不复有验,须要不拆原对,以绳缚之,将铁错子错之,旋旋取用,勿令犯风,错未尽处,须三重纸裹,恐力散也。错得了即单捣,捣尽,背风头,重筛过,然入药中用之,若更研万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肠也。食疗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即瘥。又疗疝气。外台秘要治噎。羚羊角屑不拘多少自在末之,饮服方寸匕,亦可以角摩噎上,良。千金方∶疗产后心闷不识人,汗出。羚羊角烧末,以东流水服方寸匕,未瘥再服。肘后方∶血气逆心烦满。烧羚羊角若水羊角末,水服方寸匕。子母秘录∶治胸胁痛及腹痛热满。烧羚羊角末,水服方寸匕。又方∶治小儿洞下痢。羊角中骨烧末,饮服方寸匕。产宝令易产。羚羊角一枚,刮尖为末,以酒调方寸匕。


衍义曰∶羚羊角,今皆取有挂痕者。陈藏器取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亦强出此说,未尝遍试也。今将他角附耳,皆集集有声,不如有挂痕一说尽矣。然多伪为之,不可不察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