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临证指南医案》:脱

《也是山人医案》:脱

《张氏医通》:脱

陈 遗尿。目瞑口开。面亮汗油。阳飞欲脱。无药力挽。拟参附汤法。加入童便。图元真接续耳。(阳脱)


又 子丑为阴阳交界之时。更逢霜降。正不相续。后现脱象。进两摄阴阳方。参附汤加五味子。


又 阳回。汗止神苏。无如阴液欲涸。心热渴饮。姑救胃汁。


人参 麦冬 五味 茯神 建莲


又 肾真未全收纳。便溺自遗。无如咽燥喉痛。阳虽初回。阴气欲尽。难进温热之补。大意收摄真阴为治。


人参 麦冬 五味 熟地炭 茯神 远志炭 菖蒲根


又 胃虚。客气上逆为呃噫。痰带血腥。咽中微痛。用镇摄法。


人参 熟地 北味 茯神 青铅


周 脉革无根。左尺如无。大汗后。寒痉。头巅痛。躁渴不寐。此属亡阳。平昔饮酒少谷。回阳辛甘。未得必达。


有干呕格拒之状。真危如朝露矣。勉议仲景救逆汤。收摄溃散之阳。冀有小安。再议治病。救逆汤加参附。


徐 恰交第七日。鼾声呵欠。目瞑烦躁。诊脉微细而促。此皆二气不相接续。衰脱之征最速。是清神熄风方法。难以进商。急固根蒂。仿河间地黄饮。(阴阳并虚)


熟地 附子 苁蓉 萸肉 杞子 远志 菖蒲 川斛


黄 肾脉不得上萦。肝风突起掀旋。呵欠鼾声。口噤汗出。阴阳不续。危期至速。地黄饮子极是。


熟地炭 萸肉炭 川斛 天冬 淡苁蓉 牛膝炭 五味 远志 茯神 饮子煎法。


凌 脉大不敛。神迷呓语。阴阳不相交合。为欲脱之象。救阴无速功。急急镇固阴阳。冀其苏息。


人参 茯神 阿胶 淮小麦 龙骨 牡蛎


又 阴液枯槁。阳气独升。心热惊惕。倏热汗泄。议用复脉汤。甘以缓热。充养五液。复脉去姜桂加牡蛎。


又 胃弱微呕。暂与养阳明胃津方。


人参 炒麦冬 炒白粳米 茯神 鲜莲子肉 川斛


又 人参(秋石水拌烘) 熟地炭 天冬 麦冬 茯神 鲜生地


又 秋燥上薄。嗽甚微呕。宜调本。兼以清燥。


人参(秋石水拌烘) 麦冬 玉竹 生甘草 南枣 白粳米


又 安胃丸(二钱) 秋石拌人参汤送。


某(氏)脉如雀啄。色枯气促。身重如山。不思纳谷。乃气血大虚。虑其暴脱。


人参 生地 阿胶 麦冬 炙草 左牡蛎


又 补摄足三阴。


人参 熟地炭 枣仁 茯神 五味 鲜莲子肉


朱(氏)久损不复。真气失藏。交大寒节。初之气。厥阴风木主候。肝风乘虚上扰。气升则呕吐。气降则大便。寒则脊内更甚。热则神烦不宁。是中下之真气杳然。恐交春前后。有厥脱变幻。拟进镇逆法。


人参 生牡蛎 龙骨 附子 桂枝木 生白芍 炙草


艾 自半月前。寒热两日。色脉愈弱。食减寝少。神不自持。皆虚脱之象。议固之涩之。不及理病。


人参 生龙骨 牡蛎 桂枝 炙草 南枣肉


又 脉神稍安。议足三阴补方。


人参 砂仁末炒熟地 炒黑杞子 茯神 五味 牛膝炭


脱即死也。诸病之死。皆谓之脱。盖人病则阴阳偏胜。偏胜至极即死矣。人之生也。负阴抱阳。又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其阴阳枢纽。自有生以至老死。顷刻不离。离则死矣。故古圣先贤。创着医籍。百病千方。无非为补偏救弊。和协阴阳。使人得尽其天年而已。夫脱有阴脱阳脱之殊。内经论之最详。难经又言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此不过言其脱时之情状也。明理者须预为挽救则可。若至见鬼目盲而治之。已无及矣。今观先生之治法。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务使阳潜阴固。庶不致有偏胜之患。至于所脱之症不一。如中风眩晕呕吐喘衄。汗多亡阳之类。


是阳脱也。泻痢崩漏胎产。下多亡阴之类。是阴脱也。痧胀干霍乱。痞胀痉厥。脏腑窒塞之类。是内闭外脱也。阳脱于上。阴脱于下。即人死而魂升魄降之谓也。总之阴阳枢纽不脱。


病虽重不死。然则阴阳枢纽何在。其在于命门欤。(华岫云)


钱(三岁)喘急脉细.戴眼.已现脱象.无方.



倪(一岁)襁褓寒热旬余.肢肿腹胀.便溏.近加喘急.戴眼.是厥脱根萌.此属太阳已绝.辰戌日期小心.无方.



苏(三一)中 螈 .口噤不语.法所不治.勉拟黄土汤.


掘地尺余深.取新汲水.搅浊澄清.频饮.



洪(三四)阴寒格阳.脉独疾而散.心胸热炽.面赤尤甚于两颧.烦渴干呕.胸闷.但欲寤.危期至速.勉拟热因热用之方.俾乃导火归原.庶有生机之望.


上肉桂(五分) 泡淡川附子(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淡干姜(八分)熟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四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邵(五八)昨脱癃闭.势甚窘迫.欲解不通.脉如雀啄.想前阴利水.厥阴主之.少阴主二便.此属肝肾气逆.已萌阴脱之象.三日内必有手足厥阴目盲等.疑不治之症.无方.



邹(七一)邪陷已久.脘痹不纳谷.心胸热炽.两眼怕亮喜暗.自觉红光耀目.脉按之细而兼沉.总是邪陷.锢蔽日深.清邪疏邪之法.均已无效.症属棘手.勉拟热因热用之方.补里托邪.俾乃导火归原.庶有百中一幸之望.


人参(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炮熟川附子(五分)去皮上桂(五分) 淡干姜(五分) 茯苓(三钱)



人参(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去白广皮(一钱) 炮熟川附子(五分)去皮上桂(五分) 淡干姜(五分) 茯苓(三钱)



沈(廿六)新产十朝.昨进育阴潜阳.腰痛带淋稍减.两颧赤色更甚.干呕不除.竟夜少寐.右尺不起.脉形独疾而散.而非数也.譬诸灯火.焚膏殆尽.往往有扑灭之虞.治此症甚难.勉拟导火归原一法.候诸高明正.


人参(另煎冲,五分) 制淡川附子(五分) 炙草(五分) 原熟地(四钱) 炮姜(四分) 茯苓(三钱) 去皮上桂(三分)


喻嘉言曰。夫人之身。阴阳相抱而不相离。是以百年有常。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不能脱也。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不能脱也。即病因非一。阴阳时有亢战。旋必两协其平。惟大醉大劳。乱其常度。使魂魄不能自主。精神上下离决矣。盖上脱者。皆是思虑伤神。其人多汗。面如渥丹。妄见妄闻。如有神灵。闭目转盼。觉身非己有。恍若离魂者然。下脱者。多缘房劳伤精。其人翕翕少气。不能饮食。大便滑泄无度。小便清利倍常。或梦寐走泄。昼夜遗精。或精血并脱。不能自主。复有上下俱脱者。良由上盛下虚。精华外脱。其人必嗜肥甘。好酒色。而体肥痰盛。往往有类中之虞。尝见有壮岁无病。一笑而逝者。此上脱也。少年交合。一注而倾者。此下脱也。颠仆遗尿。喘鸣大汗者。此上下俱脱也。治法。要在未脱之先。寻其罅漏缄固之。若不识病因。而搏搜以冀弋获。虽日服人参。徒竭重资。究鲜实益。总不解阴阳离决之机。何脏使然。若能洞鉴隔垣。随上下援救。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乌有暴脱之患乎。


石顽曰。脱之一证。内经虽有精脱者耳袭。气脱者目不明。难经又有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等说。咸非喻子所言之暴脱也。夫暴脱之患。每尝见于膏粱充饫之家。藜藿艰虞之辈。未之有也。其于百艺之中。惟鸣于医者。殚心竭力。以博虚声。非他伎术。但劳形而神气无伤之比。昔沈朗仲先生。抱病赴高澹游之招。归即喘汗而脱。儿科赵蕙田。轻舟应鸣先项公之请。比及到崖。舟子呼之不应。脱然而逝。吴羽仁先生。先予而候如农姜公。适予踵至。时方瘀血大下。气乱脉喘。难以议药。姑待平旦气清之时诊决。庶无差误。握手言别。切切嘱予。归当谨察病机。毋失气宜。订期明晨早至。共图竭厥之治。诘朝坐候。吴子不至。询之姜使。云是昨暮复过半塘。坐脱肩舆之中。因思所嘱之言。乃知仁人之用心。直至形离神散而不自觉。又安能于未脱之先。寻罅漏而为缄固耶。嗟予朽落。一息仅存。尚不能谢此烦劳。因书以为前车之鉴。并为同人保生之劝。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