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脱肛

《保婴撮要》:脱肛

《保幼新编》:脱肛

《陈氏幼科秘诀》:脱肛

《古今医案按》:脱肛

《古今医鉴》:脱肛

《仁术便览》:脱肛

《回春录》:脱肛

《活幼心书》:脱肛

《活幼心书》:脱肛

《金匮钩玄》:脱肛

《金匮钩玄》:脱肛

《景岳全书》:脱肛

《临证指南医案》:脱肛

《凌临灵方》:脱肛

《女科证治准绳》:脱肛

《奇效简便良方》:脱肛

《奇效简便良方》:脱肛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脱肛

《灸法秘传》:脱肛

《普济方·针灸》:脱肛

《普济方·针灸》:脱肛

《寿世保元》:脱肛

《寿世保元》:脱肛

《外科大成》:脱肛

《外科心法要诀》:脱肛

《万病回春》:脱肛

《卫生易简方》:脱肛

《也是山人医案》:脱肛

《医述》:脱肛

《医述》:脱肛

《医学纲目》:脱肛

《医学纲目》:脱肛

《医学集成》:脱肛

《医学入门》:脱肛

《医学摘粹》:脱肛

《医学摘粹》:脱肛

《新修本草》:脱肛

《医碥》:脱肛

《医碥》:脱肛

《医法圆通》:脱肛

《医宗金鉴》:脱肛

《幼科折衷》:脱肛

《张氏医通》:脱肛

《证治汇补》:脱肛

《证治准绳·类方》:脱肛

《证治准绳·女科》:脱肛

《证治准绳·幼科》:脱肛

《证治准绳·杂病》:脱肛

《针灸资生经》:脱肛

夫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魄门是也。巢氏云∶实热则大便秘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此多因吐泻,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


若脱出绯赤,或作痛者,血虚而有热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四物、牡丹皮。微者或作痛者,气虚而有热也,佐以四君、牡丹皮。大凡手足指热者,属胃气热;手足指寒者,属胃气寒。


治验一小儿痢后脱肛,饮食少思,面色青黄,余谓脾土亏损,肝木所胜也。不信,另服消导克滞之剂,腹痛膨胀,倦怠作呕,余曰∶脾气虚甚矣。又不信,恪服前药,腹益胀重坠,四肢浮肿。复请治之,仍欲克滞。余曰∶腹胀重坠,脾气下陷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四剂,更手足冷,又加干姜,四剂而腹胀诸症渐愈。后因饮食过多,作泻脱肛,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及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脱肛半载,侵晨便泄,两目白多,用升补脾气之剂,不应。余曰∶肾开窍于二阴,此属肾虚也。用四神、地黄二丸及补中益气汤,月余而愈。


一小儿痢久脱肛,目睛多白,面色渐黄,余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调补脾肾而痊。


一小儿小便先频数涩滞,次下痢脱肛,久而不愈,余以为禀父肾虚,用六味地黄丸寻愈,后患泄泻咳嗽声喑,亦用前丸而瘥。


一小儿脱肛,用寒凉之药,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肛门重坠,此脾气虚而中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白术、茯苓而瘥。


一小儿肛门肿痛,出血水,年余未愈,忽吐血便血,皆成紫块,此肠胃积热,用圣济犀角地黄丸顿止。更用金银花、甘草为末,白汤调服,半载而痊。


一小儿脱肛,杂用除湿祛风收涩等药,面黄体倦,少食便血,余欲升补脾气以摄其血,反服四物、槐花之类,而血亦甚,更加作呕,余先用四君、木香治之,形气渐充,便血顿止。又用补中益气汤,更以萆麻仁涂顶心而愈。


一小儿因咳嗽,服化痰等药,或作或彻,服滚痰丸,更吐泻,手足指冷,眉目发搐,肛门脱而不赤,余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子汤治之,诸症渐愈;但脱肛未入,恪服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患痢脱肛,色赤或痛,用补中益气汤送香连丸而愈。后伤食用泻,肛复脱不入,仍用前汤,更以萆麻仁研涂顶门而愈。


涩肠散 治小儿久痢,肠头脱出。


诃子(泡) 赤石脂 龙骨(各等分)


上为末,腊茶少许,和掺肠头上,绵帛揉入。


四神丸(方见惊泻)


地黄丸(方见肾脏)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圣济犀角地黄汤(方见便血尿血,即济生犀角地黄汤)


四君子汤(方见内钓)


龙胆泻肝汤(方见疝气)


(因虚而夹热,缩砂散主之)


缩砂散


砂仁(碎炒) 黄连(姜炒) 木贼等分,米饮调下。


一方∶五倍子作末,和油涂之。


一方∶鳖头烧存性和真麻油调敷之。


一方∶田螺烂捣涂之,奇效。又田螺烧存性涂之云。


猾皮散(因泄痢努力脱肛,此方主之)


猾皮 鳖甲(并烧存性) 磁石(煨,醋淬,研,各五钱) 桂心(三钱)


米饮调下。


一方∶枳壳五、六钱煎汤,温洗肛门,五倍子作末,和蜜涂之。


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经实热则秘结不通,肺若虚寒则肠头出露。有因泻痢久,脾土虚,不能生肺金,故肛门脱而不收。宜补脾温胃,使金受母之益而气实,次则内投固肠之剂,外用敷洗之药。


敷肛散


龙骨( ) 赤石脂( ) 诃子肉(各三钱)


共为末,每用四五分敷上,每日敷三次即愈。先用荆芥穗、香附煎汤洗之。


又方 五倍子灰、鳖头灰,敷妙。用净旧鞋底烘热托上。


东垣治一女子脱肛.用糯米一勺.浓煎饮.去米.候温.洗肛温柔.却先以砖一片火烧通红.用醋沃之.以青布铺砖上.坐肛于青布上.如热则加布令浓.其肛自吸入而愈.


〔附〕一人大肠头出寸余.干即自脱落.随又出.名截肠病.用芝麻油.器盛坐之.饮大麻子汁数升.愈.


薛立斋治余时正.素有痔.每劳役.脱肛肿痛出水.此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加茯苓、芍药.十余剂而愈.


震治一人脱肛肿痛出水.尺脉洪数.用樗根白皮、川柏、诃子肉、没石子、鳖头灰而愈其人好酒形实.乃湿热下注.非气虚下陷也.



夫脱肛者,肛门翻出也,乃虚寒下脱。其病或由肠风、痔漏久服寒凉,坐弩而下脱;或因久痢里急,窘迫而脱下;又有产妇用力过多,及小儿叫号怒气,久痢、久泻不止,风邪袭虚而脱也。盖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结,肺寒虚则肛出。肾主大便,故肺肾虚者,多有此证。



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汤加条芩、槐花;血虚,四物汤加白术、茯苓,兼痔,加槐花、黄连、升麻;虚热,用补中益气汤加芍药;肾虚,六味地黄丸。



升阳除湿汤 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柴胡 升麻 防风 猪苓 泽泻 苍术 陈皮 神曲(炒) 麦芽(炒) 甘草


上锉水煎,空心温服。胃寒肠鸣,加益智、半夏。


提气散


黄 人参 白术 当归 白芍 干姜(炮) 柴胡 升麻 羌活 甘草上水煎服。


治肛门边肿硬痛痒。


用白矾三分,碎研,用热童便二盏,化开,洗痔上,一日二三次洗之。


二槐丹(刘桐川传) 治脱肛。


槐角 槐子(各等分)


上为末,生羊血调成块,晒干,或微焙干,毋令血热。每服二钱,空心黄酒送下。


秘方


用鳖一个,水煮留汤洗肛,将鳖食之。又留骨烧存性,敷肛上,神效。


治脱肛。


用乌龙尾、鼠粪和之,烧烟于桶内,令坐其上,熏之数次即上,不脱为效。


气虚不能固,而下脱也。


治方 脱肛,多主气虚。


人参 黄 川芎 当归 升麻 血虚者加芍药、地黄;血热者加炒黄柏。虚寒者加炒黑干姜。水二钟,空心,煎服。外以五倍子细末,托而上之。


高若舟之庶母,患脱肛。孟英脉之,弦而滑,溲涩苔黄。曰∶虽属高年,非虚证也。清其湿热而痊。


东垣云∶“中年以后,已行降令,清阳易陷,升举为宜”。



吾师赵菊斋者,年逾花甲,偶因奔走之劳,肛翻患痔,小溲不行。医者拟用补中益气汤及肾气丸等法。孟英按其脉∶软滑而数,苔色腻滞。曰∶此平昔善饮,湿热内蕴,奔走过劳,邪乃下注,想由其强忍肛坠之势,以致膀胱气阻,溲涩不通,既非真火无权,亦拒清阳下陷。师闻而叹曰∶论证如见肺肝,虽我自言,无此明切也。方以∶车前 通草 乌药 延胡 栀子 橘核 金铃子 泽泻海金沙,调膀胱之气化而渗水。服之,溲即渐行。改用∶防风 地榆 丹皮 银花 荆芥 槐蕊 石斛 黄连当归,清血分之热而导湿,肛痔亦平。设不辨证而服升提温补之方,则气愈窒塞,浊亦上行,况在高年,告危极易。


肛门出露久难收,再感风伤事可忧,况自先传脾胃弱,更详冷热易为廖。


《脉诀》曰∶大肠共肺为传送。盖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结不通,肺虚寒则肠头出露。有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亦致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盖风属木,本胜则制土,土主脾胃,虚而受制,又湿喜伤脾,因虚受湿,不能分别清浊,水谷交杂,则为洞泄。洞泄既久,大肠亦虚,大肠乃手阳胆燥金,而土虚不能生金,金气既虚,则传送之道亦虚,又为风冷所袭,故肛门脱而不收。法宜补脾温胃,使金得受母之益而气实,宜藿香饮、匀气散、平胃散主之,次则内投固肠之剂,用健脾饮、养脏汤,服饵,外以敷贴之法,用伏龙肝散傅之,及萆麻膏贴囟门,使引气上,令其自收,如收尽仍以水洗去其膏。又有邪热积滞于大肠,未经疏涤,亦成此疾。其肛门色红而软,肺脉浮数,右手指纹紫见,身微有热,时或烦躁先投清肺饮疏解,次用薄菏散、蟠龙散为治,间服万安饮,亦佳。


气热、气虚。


气虚补气,用人参、当归、黄 、川芎、升麻。


血虚者,四物汤。


血热者凉血,四物汤加黄柏炒。


戴云∶脱肛者,大肠脱下之说。


东北方陈壁上土,汤泡,先熏后洗。亦可用脱囊药服之。


论证


大肠与肺为表里,肺热则大肠燥结,肺虚则大肠滑脱,此其要也。故有因久泻、久痢,脾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劳役吐泻,伤肝脾而脱者。有因酒湿伤脾,色欲伤肾而脱者。有因肾气本虚,关门不固而脱者。有因过用寒凉,降多亡阳而脱者。有因湿热下坠而脱者。然热者必有热证,如无热证。便是虚证。且气虚即阳虚,非用温补多不能效。凡小儿元气不实者,常有此证。故陈自明曰∶大肠虚寒,其气下陷,则肛门翻出;或因产努力,其肛亦然,是诚确见之论。


论治


《内经》曰∶下者举之∶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皆治脱肛之法也。故古人之治此者,多用参、 、归、术、川芎、甘草、升麻之类以升之补之,或兼用北五味、乌梅之类以固之涩之,仍外用熏洗收涩之药,则无有不愈。凡中气微虚而脱者,宜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


中寒吐泻而脱者,五君子煎,或温胃饮。泻痢不止而滑脱者,胃关煎,或加乌梅、北五味、文蛤、木香之属以佐之。脾虚下陷而脱者,补中益气汤,或举元煎。阴虚肝肾不足而下陷者,补阴益气煎。阴中阳虚而脱者,理阴煎,或大补元煎。以上诸证,凡虚中挟火,或热赤,或肿痛,宜用补中益气汤加黄连、黄芩、槐花之类加减治之。然必真有火证火脉,方可酌用寒凉。若非实火,则大忌苦寒。以防其沉降败脾也。若妇人产后用力太过,肛门脱出者,宜六物煎加升麻,或用殿胞煎加人参。仍须用温热汤洗而收之。若湿热下坠,疼痛脱肛甚者,抽薪饮、大厘清饮;微者,约营煎。


述古


薛立斋曰∶脱肛属大肠气血虚而兼湿热。凡湿热胜者,升阳除湿汤。血热者,四物加条芩、槐花。血虚者,四物加白术、茯苓。兼痔而痛者,四物加槐花、黄连、升麻。久痢者,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中气虚陷者,前汤加半夏、炮姜、五味、茯苓。肾虚者,六味丸。虚寒者,八味丸。


简易方


一方 用五倍子末三钱,明矾末二钱,水二碗,煎沸热洗,立收。


一方 治脱肛三五寸者,先用五倍矾汤洗过,次用赤石脂为末,以油纸托上,四围皆掺之,妙。


一方 用桑叶、桃叶煎汤,入矾末,洗之则愈。或以蓖麻子捣膏药贴顶心,则不下脱。


一方 用锻石炒热,以帛包裹,令患人坐其上,冷即易之。


灸脱肛法


长强穴(灸三壮愈)、脐中(随年壮)、百会(灸三壮,治小儿脱肛)。


脱肛论列方


四君子汤(补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大补元煎(新补一) 温胃饮(新热五) 四物汤(补八) 大厘清饮(新寒五)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胃关煎(新热九) 六物煎(新因二十)升阳除湿汤(和一七九) 举元煎(新补十七) 六味丸(补百二十) 五味异功散(补四) 理阴煎(新热三) 殿胞煎(新因十) 八味丸(补一二一)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抽薪饮(新寒三) 约营煎(新寒二十)


论外备用方


缩砂散(因二八四 伏热) 伏龙肝散(因二八八 擦敷) 真人养脏汤(和一九四) 蟠龙散(因二八七 擦敷) 熏洗熨法(因二百八十、二八一) 参术芎归汤(因二八二 气虚) 凉血清肠散(因二八三 血热) 诃子人参汤(因二八五 虚陷)


翁(六五) 湿热皆主伤气。气下陷坠肛而痛。溲溺后。阴囊筋牵着于肛。其痛为甚。夫厥阴肝脉绕阴。


按脉濡弱。决非疏泄主治。议进陷者举之。从东垣补中益气汤。(湿热气虚下陷)


孙 面色痿黄。腹痛下血。都因饮食重伤脾胃。气下陷为脱肛。经月不愈。正气已虚。宜甘温益气。少佐酸苦。务使中焦生旺。而稚年易亏之阴自坚。冀有向安之理。(气虚下陷)


人参 川连 炒归身 炒白芍 炙草 广皮 石莲肉 乌梅


又 肛翻纯血。不但脾弱气陷。下焦之阴亦不摄固。面色唇爪。已无华色。此益气乃一定成法。


摄阴亦不可少。然幼稚补药。须佐宣通。以易虚易实之体也。


人参 焦术 广皮 白芍 炙草 归身 五味 升麻(醋炒) 柴胡(醋炒)


某 便后。少腹痛肛坠。溺则便滑。肾虚不摄。(肾气不摄)


熟地炭 五味 萸肉炭 茯苓 炒远志 炒菟丝子


某 肛坠尻痛。利多伤阴。


熟地炭 五味 茯神 炒山药 炒楂肉 炒菟丝子煎送禹粮石脂丸。


王(六二) 阳气下陷。肾真不摄。肛坠气泄如风。向老下元阳惫。非升柴能举其陷。


人参 鹿茸 补骨脂 炒大茴香 茯苓调入阳起石三分。


吴(五六) 脱肛漏血。遇劳即发。病经十六载。色萎黄。背脊痛。诊脉尺中下垂。法当升阳摄阴。兼理奇脉。斑龙丸加五味子。蜜丸。


脱肛一症。其因不一。有因久痢久泻。脾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酒湿伤脾色欲伤肾而脱者。有因肾气本虚。关门不固而脱者。有因湿热下坠而脱者。又肛门为大肠之使。大肠受寒受热。皆能脱肛。老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经曰。下者举之。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皆治脱肛之法也。观先生治脱肛之症。亦不越乎升举固摄益气三法。如气虚下陷而脱者。宗东垣补中益气汤。举陷为主。如肾虚不摄而脱者。宗仲景禹粮石脂丸。及熟地五味菟丝辈。固摄下焦阴气为主。如肝弱气陷。脾胃气虚下陷而脱者。用摄阴益气。兼以酸苦泄热为主。如老年阳气下陷。肾真不摄而脱者。又有鹿茸阳起石等。提阳固气一法。汪 庵云。有气热血热而肛反挺出者。宜用芩连槐柏。及四物升柴之类。愚谓即或间有此症。终非可训之法。存之以质君子。(邹滋九)


徐评 脱肛多由浊气下降。湿痰毒火合并为害。故肿痛异常此实症也。必清其大肠之火。而用外治之药以收之。无不立愈。其有虚人病后清气下陷。则用补中益气之法以提之。十不得一者也。乃不论何因。俱用升提收敛之法。肛门之痰火浊气。将升提而置之何地耶。又脱肛之疾属热多。又用温燥。更非所宜。



潘左(二月) 久痢脱肛,当宗东垣补中益气法。


〔大〕脱肛者,大肠之候也。大肠虚寒,其气下陷则肛门翻出,或因产努力,其肛亦然也。


〔薛〕前证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条芩、槐花。血虚,用四物、白术、茯苓。兼痔痛,用四物、槐花、黄连、升麻。中风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芍药、白术。中气虚寒,加半夏、炮姜、五味。肾虚,用六味丸。虚寒,用八味丸。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肾主大便,故肺肾虚者,多用此证。一妇人脱肛,用补中益气、加味归脾各百余剂而愈。后因分娩复脱,仍以前药各二百余剂始愈。


升阳除湿汤 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炒) 泽泻 猪苓(各半两) 苍术(一两) 陈皮 甘草(炙)大麦 (各三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半钱,姜枣同煎服。


姚和众以铁粉敷之良。(《圣惠方》亦治阴脱、阴肿。)


《集验方》以生铁三斤,水一斗,煮至五升,取水洗,日二次。


孙真人用蛤蟆皮瓶中烧多烟熏,功效玄微。


一方 用五倍子煎汤洗,以赤石脂末掺上托入。或脱长者,以两床相并,中空尺许,以瓷瓶盛汤,令病患仰卧浸瓶中,逐日易之,收尽为度。


旧草鞋底烘热揉上。


又指甲烧灰存性,先以麻油润之,后以指甲灰掺之。


又万年青煎水熏洗。


又五倍子末敷。


又芫荽一片烧烟熏之。或木贼烧存性,为末,掺之按之。或瓜子壳六钱(一半生,一半),共研末,黄酒下。或烧酒糟,装二口袋内,蒸热作垫子,坐冷即换。


蝉蜕研末,香油调搽。或生铁二斤,水煮浓汁,日洗数次。(年久者亦效)


脱肛一证,气聚不散也,里急而不得出,外胀而不得入,先以枳壳散作剂,又以枳壳烧灰存性,细末掺敷,或津唾调敷,气散则肿消矣。仍用生姜汁调五苓散如膏,入新水研散,略煎,吞黄连阿胶丸。虽然,此论肛门挟热而肿胀也,其或肠中虚薄不收,则理中汤、钓肠丸、养脏汤辈主治,乌贼骨、木贼草敷之。(详见脱肛类。)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肺热则肛藏,肺虚则肛脱。或因肠风痔漏,或因久痢久泻,或因产妇用力太早,或因小儿叫啼伤气。总须上灸百会,下灸会阳。


百会(见中风。)


会阳(见便血。)


治大人小儿脱肛(资生经)。穴百会(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中极治寒冷脱肛。历年不愈。灸翠尾骨七壮立愈。又脐中随年壮。横骨百壮。龟尾七壮。穷骨。


治卒大便脱肛。灸顶中回发中。百壮。


鳖头(平) 卷柏(温。平。微寒) 铁精(微温) 东壁土(平) 蜗牛(寒) 生铁(微寒)


脉小而缓者。易愈。


夫脱肛者。乃虚寒下脱。其病或因肠风痔漏。人服寒凉。或努而下脱。或因久痢里急。


窘迫而脱。有产妇用力过多。及小儿叫号努气。久痢不止。风邪袭虚而脱也。


夫脱肛者。肛门翻出也。盖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积。虚寒则脱出。


肾主大便。故肺肾虚者。多有此症。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加条芩、槐花。血虚。四物加白术、茯苓。兼痔。加黄连、槐花、升麻。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芍药肾虚。加六味地黄丸主之。


升阳除湿汤 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八分) 柴胡(八分) 防风(一钱五分) 麦芽(三钱) 泽泻(三钱) 苍术(一钱五分) 陈皮(二钱) 神曲(二钱) 猪苓(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空心。温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一钱五分。半夏二钱。


一论脱肛。乃脾肺虚寒。下脱。肛门翻出也。


提气散


黄 (二钱蜜炙) 人参(三钱) 白术(二钱去芦炒) 当归身(三钱) 白芍(二钱炒) 干姜(八分炒) 柴胡(八分) 升麻(四分) 炙甘草(八分) 羌活(一钱五分)


上锉。水煎服。


洗法


用五倍子三钱。白矾一块。水煎温洗。以芭蕉叶或荷叶托之。


一治脱肛方。


以蜘蛛七个。烧存性为末。每少许。香油调敷。


一方。以生蜘蛛。捣搭脐上。即收。


一方。以死鳖头一枚。烧令烟尽。捣末敷上。以手按托之。


一方。以乌龙尾(即梁上尘灰)同鼠粪和之。烧烟于桶内。令坐其上。熏之数遍即上。不脱为效。


一论脱肛者。肛门翻出。虚寒而脱也。益气汤去柴胡。加生地、白芍、茯苓、桔梗、炒干姜枣煎服。


一治脱肛气热者。宜熊胆(五分) 片脑(一分) 儿茶(二分)


上为末。以人乳调搽肛上。热汁自上。而肛收矣。


一论小儿脱肛。皆因久患泻痢所致。大肠头自粪门出而不收是也。用葱汤熏洗令软送上或以五倍子末敷。而频托入。又以五倍子煎汤洗之亦可。


又方。以鳖头烧存性为末。香油调敷。一云以此物烧烟熏之。久久自收。


又以陈壁土用汤泡之。先熏后洗。亦效。


提气散(方见脱肛) 治小儿肛门脱下。极效。


截肠者脱肛症也.气虚者用参、 、归、术.血虚者用归、芍.第虚热者加以黄柏.下陷者佐以升麻.外用薄荷煎汤洗之.陈年酱萝卜切片托之.自效.但其所异者.有已收些须.余者渐渐结痂.偶尔脱落者.截肠症也.无妨.脱落自愈.


小儿脱肛肺虚源,补中益气汤居先,肿硬作痛除积热,脏毒翻肛脏连丸。


【注】此证由小儿气虚,肛脱于外,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白芍、煨姜主之。如肿硬疼痛者;有湿热在内,当用清热除湿之剂以清之;若生脏毒,肛门翻出者,以脏连丸为主。外治以五倍子、老葱头、朴硝煎汤洗之。肿用坎宫锭子涂之,俱效。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脏连丸(见臀部痔疮门)


坎宫锭子(则肿疡门)


脱肛者,肺脏蕴热,肛门闭结;肺脏虚寒,肛门脱出。用参 汤加减。凡泻痢久虚,或老人气血虚惫,或产妇用力过度,俱有脱肛也。小儿亦有脱肛症者。



脱肛症者,肛门翻出,虚寒脱出。


参 汤


人参 黄 (蜜水炒) 当归 生地黄 白术(去芦) 芍药(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 升麻桔梗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五分)


肺脏虚寒,加干姜(炒)五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食前服。


大凡脱出肛门不收,用热尿洗后,用烘热鞋底揉进,恐迟则冷燥难进;或用冰片点上,亦收。


浮萍散 于秋暮取霜露打过浮萍,不拘多少,以净瓦摊开阴干。其瓦一日一易,不可见日,务要阴干,用纸包起。凡有前疾者,临时研为细末。先取井中新汲水洗净脱出肛,次以药末掺上,其肛徐徐即进,一时即愈。不拘男妇大小儿并治。


脱肛方 五倍子炒黄为末,放热鞋底上抵之,即收。


一春元素有痔,每劳役便脱肛,肿痛出水,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芍药十余剂,中气复而愈。后复脱作痛,误用大黄丸,腹鸣恶食几危。余用前汤加炮姜、芍药,诸症渐愈。后去姜,加熟地、五味,三十余剂而愈。


治脱肛 用梁上倒挂尘、鼠粪,桶内烧烟熏之。


又方 用锻石炒热,以故帛裹,坐其上,冷即易之。


又方 用死鳖头一个烧灰为末,敷肛上,手按之。


又方 用绿桑螺烧灰,猪脂和敷立缩;亦可生作末敷。已上俱先用白矾、葱、椒煎汤浴洗,拭干敷。


又方 用女萎切作片,烧熏之。


又方 用枳实石上磨光,着柄蜜涂炙暖,更易熨肛,缩即止。


又方 用 皮一个烧存性,磁石 等分,桂心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治妇人阴脱,加鳖头一枚烧灰研入。


又方 用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服三匙,水一碗半;煎热淋洗。


又方 用五倍子为末,每用三钱,入白矾一块,水二碗,煎洗立效。


又方 用木贼烧存性,为末,糁肛门上,按入即愈。


又方 用浮萍为末,干贴患处。


又方 用槐花、槐角等分炒黄,为末,以羊血蘸药炙热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服亦可。


又方 用紫背蕺一握又名鱼腥草研如泥。先用朴硝水洗净肛门,用芭蕉叶托入,却用药于臀下贴坐,自然收入。


治谷道赤肿 用杏仁熬作膏敷之。


治脱肛 用卷柏为末,干敷之自上。


又方 用甑带烧灰为末,敷之亦妙。


又方 用蔓陀罗花子连壳一对,橡碗十六个捣碎,水煎三五沸,入朴硝,热洗,其肛自上。


治脱肛痔漏 用胡荽子一升,粟糠半升,乳香少许,和匀。先泥成炉子,上留一小眼,可抵肛门大小,将药于炉内烧之,以肛门对炉眼熏炙则愈。


骆(八岁)稚年肛坠.拟升提法.


焦白术(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炒广皮(一钱) 炒归身(一钱) 炙草(四分) 乌梅肉(八分) 柴胡(醋炒六分) 升麻(醋炒五分)



苏(六八)肛挺翻出.痛坠窘迫.向暮之年.气虚下陷.与冲子升柴可举迥异.但是痛必有瘀热蕴结于下.益气摄阴之中.少佐苦泄.所谓临症权衡.当以如盘走珠可也.


熟地炭(三钱) 党参(一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焦白术(二钱) 炙草(五分) 炒黄柏(一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吴(五八)向衰肛坠.起于痢病初愈.非独气虚下陷.而痢必伤阴.议投温补内托.迥异升提.


熟地炭(四钱) 补骨脂(一钱) 茯苓(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五味子(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鹿角霜(三钱) 大茴香(四分)


初起,里急后重脱肛者,此为邪压大肠,气不宣通而脱下也。宜木香导滞汤,内有木香、槟榔调其气,黄芩清其热,大黄下其滞,归、芍活其血。若已推积调气之后而脱肛者,此为气虚,宜补而升之。痢久气血俱虚,虚中有寒,滑脱不收者,宜补中加温涩之剂,如真人养脏汤之类。有湿热在大肠,因里急后重而脱肛者,宜清之,如地榆芍药汤之类。(《赤水玄珠》)


经义


魄门亦为五脏使。(《素问》)


下极为魄门。(《难经》)


哲言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实则肛藏,肺虚则肛脱。(朱丹溪)


肠风痔漏,久服寒凉,坐努下脱,泻痢后重,窘迫下脱,男子房劳过度,产妇用力太早,小儿号叫伤气,皆有此证。(《医鉴》)


肛门为大肠之使,大肠者传导之官,肾者作强之官。丈夫酒色过度,肾虚则泄母气,肺虚则大肠无所主,故肛脱。(《证治准绳》)


补编


脱肛一证,其因不一,有因久痢久泻,脾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酒湿伤脾,色欲伤肾而脱者;有因肾气本虚,关门不固而脱者;有因湿热下坠而脱者。又肛门为大肠之使,大肠受寒受热,皆能脱肛。老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经》曰∶下者举之。徐之才曰∶涩可去脱。


先生治此证,亦不越乎升举、固摄、益气三法。如气虚下陷者,宗东垣补中益气汤,举陷为主;肾虚不摄者,宗仲景禹余粮石脂丸,及熟地、五味、菟丝辈,固摄下焦阴气为主;肝弱气陷、脾胃气虚下陷者,用摄阴益气,酸苦泄热;老年阳气下陷,肾真不摄者,又有鹿茸、阳起石等,升阳固气。汪 庵云∶有气血热而肛挺出者,用芩、连、槐、柏及四物、升、柴之类。(《临证指南》)


治脱肛,古人用参、 、归、术、甘草、升麻升补之,或兼用五味、乌梅固涩之;外用熏洗收涩之药,则无不愈。凡中气微虚而脱者,宜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中寒吐泻而脱者,宜五君子煎、温胃饮;泻痢不止而滑脱者,宜胃关煎加乌梅、五味、文蛤、木香以佐之;脾虚下陷而脱者,宜补中益气汤、举元煎;阴虚肝肾不足而下陷者,宜补阴益气煎;阴中阳虚而脱者,宜理阴煎或大补元煎;虚中挟火,热赤肿痛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加芩、连、槐花之类。然必真有火证火脉,方可酌用寒凉。若非实火,则大忌苦寒,防其沉降败脾也。若产妇用力太过,肛门脱出者,宜六物煎加升麻,或殿胞煎加人参,仍用温汤洗而收之。若湿热下坠,疼痛脱肛,甚者宜抽薪饮、大厘清饮,微者约营煎。(张景岳)


脱肛有虚有实,虚者一努便脱,色淡而不甚肿,宜补中益气汤,陷者举之;实者肛门壅肿,努甚脱出,色如紫李,身热脉大,此为湿热下逼,宜芩、连、山栀,佐以升提之味。


○脱肛不可见风、洗冷水,犯之则难收。


宜用温水频洗,软帛托入,再用石榴皮煎水洗之,或用热醋沃新布折坐。(许宣治)


《本草》云∶补可去弱,涩可去脱。肛脱甚者,既补之必兼涩之,不涩于内,亦须涩于外。古方用五倍子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七次必收,并可煎汤入白矾温洗。


○脱肛,审系寒证,以香附、荆芥煎汤洗之;热者,以五倍子、朴硝煎汤洗之。(《证治准绳》)


脱肛,绯赤肿痛,不可用热汤熏洗,尤忌五倍子等酸涩收敛。汤气蒸发,则愈肿愈痛。宜熊胆磨水点之,或用田螺入冰片少许,化水点之,或鳖头烧灰涂之。(张路玉)


选案


一人里急后重,肛脱红肿,百药无效,乃有虫在肛故也。令刮猪肚垢腻入花椒末拌涂肛上,以布袋兜之,再用温汤熏洗;少顷,肛收,袋上小虫不计其数,从此疾不复发。(《赤水玄珠》)


沈长观肠头忽出寸许,痛苦难忍,干则退落,又出又落,二十余日,如是者三。外科始称肛痈,继莫能治。一日赴王士林家求治,曰∶此名截肠病。出夏子益奇方,此时尚可为,再出再落,不可救矣。令以臀坐浸麻油内,饮麻子汁,数日而愈。(《吴医汇讲》)


附方


秘方 用鳖一个,水煮,以汤温洗患处,鳖肉食之,骨 研末,香油调涂,安卧片时,其肛自收。



〔丹〕脱肛,气虚者补气,参、 、川芎、升麻。血虚者四物、升麻。气热者,条芩六两,升麻一两,为末,神曲为丸服之。血热者,凉血四物加黄柏。



〔《百一》〕治脱肛。以槐花、槐角各等分,炒黄为末,用羊血蘸药,炙热食之,酒下。



〔世〕治脱肛。


槐花 荆芥穗 白连(等分。“白连”恐是“白蔹”。)


上为细末,空心酒下,便入。



〔无〕 皮散 治肛门或因洞泄,或因用力,脱出不收。


皮(一个,烧存性) 磁石(半两, 碎) 桂心(半两)


上为末,饮服方寸匕,忌举重及房室。《肘后》治女人阴脱,加鳖头一枚,烧灰研入。



〔丹〕大肠头出痛苦,干又落,落又出,名截肠病,肠尽则死。初出寸余时,治之以芝麻油一盏,以臀坐之,饮大麻子汁数升,愈。



〔无〕五倍子为末,每三钱,水二碗,煎减半,入白矾一块,安小桶内,洗之立效。



〔世〕治男女脱肛。用五倍、荆芥、小便,浓煎洗之。



〔《本》〕治肠风及脱肛不收有血下。用皂角三茎,槌碎,水一碗,揉令皂角消尽,用绢二重,滤取清汁数分,将脱肛肠浸在药水中,其肠自收。不用手托。如大肠收了,更用汤荡其脱肛上下,令皂角气行,则不再作,三次荡,愈。



〔《集》〕治脱肛历年不愈。以生铁三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铁以汁洗,日再。一方,用磨刀浆锈水洗,亦效。



〔《肘》〕若肠随脱肛出,转久不可收入。捣生栝蒌汁浸之,猪肉汁中洗手,随按之令暖,自得入。



〔世〕又方 亦治脱肛。


荆芥 龙脑 薄荷 朴硝


上煎汤朝朝洗之,肠头自入。



〔无〕香荆散 治脱肛。


香附末 荆芥穗(等分)


上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热淋洗。


针粉散 治脱肛历年不愈。


针粉研细,每用少许掺之,按入即愈。



〔《本》〕治肠风并脱肛及有血。用蛇床子不拘多少,炒为末,贴大肠脱垂处立收,甚妙。



〔无〕用木贼不以多少,烧存性为细末,掺肛门上,按之。



〔《乘闲方》〕治泻多时脱肛疼痛,黑圣散


用大蜘蛛一个,叶重裹,线系定,合子内烧令黑色存性,取出细研,入黄丹少许同研。凡有上件疾,即先用白矾、葱、椒汤洗,拭干后,将药末掺在软处,将手掌按托入收之,妙。



〔《圣》〕治大肠久积虚冷,大便脱肛收不得。蜗牛一两,烧灰,猪脂和敷之。



〔《千》〕治脱肛历年不愈。鳖头一枚,烧令烟绝,杵末,日敷肛上,手按 之。



〔丹〕治脱肛。用胡荽烧熏,立入。



〔海〕治诸般痔脱肛。以死蛇一条,如指大,湿者用掘地坑烧之,将有孔板盖坑上,坐熏之,烟绝为愈,大效。



〔世〕肠头出。用皂角熏,次用蜒蚰一个,入蜜浸,去蜒蚰,将蜜调土朱敷上即入。一女子脱肛,医用糯米一勺,浓煎饮,去米,候洗肛温柔,却先以砖一片,烧火通红,用醋沃湿,以青布铺砖上,坐肛于青布上,如热则加布令浓,其肛自吸入腹中而愈。


紫蕺膏 治脏热肛门脱出。


以紫背蕺一大握,又名鱼腥草,擂烂如泥,先用朴硝水洗净肛门,用芭蕉叶托入,却用药于臀下贴坐,自然收入。



〔《集》〕治脱肛∶大肠 百会 长强



〔扁鹊〕脱肛∶百会 肩井



〔《摘》〕又法∶百会(针二分,灸七壮至十七壮。)



〔世〕脱肛∶合谷



〔《甲》〕脱肛,刺气冲主之。



〔汤〕治大肠虚弱,肛门脱下。


龙骨 诃子(煨去核。各一两) 没石子(大者,二枚) 罂粟壳(去核,醋涂,炙,二钱)


上为末,白汤点服,仍用葱汤熏洗,令软,款款以手托入,用新砖瓦一片,烧红,以醋浇之。


气上,即用脚布叠数重压定,使热气上透,不可过热。令病者以臀坐于布上,如觉布温,逐旋减之,以常得温热为度。并常服前药。



〔洁〕五倍子散 治小儿脱肛。


五倍子 地榆(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空心米饮调下。



〔钱〕赤石脂散 治小儿因痢后努 气下,推出肛门不入。( ,于建反,用力努腹也。)


真赤石脂 伏龙肝(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五分敷肛头上,频用按入。



〔世〕治小儿脱肛。用五倍子为末,量多少掺患处,以物衬手揉入,切忌食发风毒物。



〔田〕脱肛治法∶用蒲黄一两,猪脂二两,炼猪脂和蒲黄成膏,涂肠头上,即缩入。



〔无〕水圣散 治小儿脱肛不收。


用浮萍草不以多少,杵为细末,干贴患处。



〔丹〕脱肛。用东北方陈壁泥土,汤泡,先洗下,后熏上。(又方见脱囊条。)



〔田〕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痊,灸龟尾一壮,炷如小麦大,脊端穹骨也。小儿脱肛者,灸脐中三壮。小儿脱肛,久不瘥,及风痫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言语不择,发无时节,盛即吐沫者,取百会一穴灸七壮。在鼻直入发际五寸,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麦大。



〔《明》〕治久痢脱肛。(见痢门。)


清臣曰:脱肛者,肛门翻出也,有脾虚,有胃虚,有血虚,有血热,有湿热,有因痔痛,有因强挣,有因痢后,有因产后,种种不同,而施治之法,总以升提为主。


脾虚,补中汤加乌梅,五味。腹痛加黄芩、炒栀。


肾虚,六味丸。无火,加桂、附。


血虚,苓术四物加升麻。


血热,芩槐四物加升麻、甘草。


湿热,黄连解毒汤加槐花、木通、枳壳、泽泻、甘草稍。


兼痔痛,苓术四物加槐花、黄连,升麻。


因强挣,四物加麻仁、木耳、升麻,冲香油、蜂蜜服。


因痢后,胃关煎加乌梅、五棓、木香。


因产后,四物加人参、升麻、灸草。


通用五棓、白矾煎洗。或桑叶、桃叶、白矾煎洗。外鳖甲、元明粉研搽。


或冰片入田螺化水搽。或熊胆、冰片、儿茶研末,人乳调搽。


脱肛全是气下陷,


《难经》曰∶病之虚实,入者为实,出者为虚。肛门脱出,非虚如何?劳倦房欲过度及产育用力,久痢久泻,小儿叫呼耗气,俱有此证,宜参、 、芎、归、升麻水煎服。血虚,加芍药、地黄;虚寒,加炒黑干姜;虚挟热者,缩砂散。


间有热者病乃暂;


热则流通意也。气热者,用条芩六两,升麻一两,面糊丸服;血热者,四物汤加黄柏、升麻;风邪者,败毒散;暑热者,黄连阿胶丸、薄荷煎。


大补肺肾兼升提,


肺与大肠为表里,肺热则肛门闭结,肺寒则肛门脱出,必须温肺脏,补肠胃,宜补中益气汤加诃子、樗皮少许,或升阳举经汤、 皮散、钓肠丸。挟湿热者,升阳除湿汤;有兼痢者,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升麻;有肾虚者,肾气丸、八味丸。


外治敷(药)洗(药)亦可搀。


脱肛者,脾肾之气陷也。脾主升,肾主固,脾升可以提摄,肾固可为管钥,如脾气陷而无提摄之力,肾气陷而失管钥之权,则肛门乃脱落矣。如因脾肾气陷而为脱肛者,以补中益气汤主之。


补中益气汤


(方见五淋)


〔脱肛提纲〕 肾脾气陷摄无权,脱落肛门岂偶然,治要升提方有效,补中汤用病能痊。


补中益气汤


(方见五淋)



鳖头(《别录》平)


卷柏(《本经》温,《别录》平、微寒)


铁精(《别录》微温)


东壁土(《别录》平)


蜗牛(《别录》寒)


生铁(《别录》微寒)


气虚不能收者,宜补气以升提之,血虚加血药,寒者以香附、荆芥等分煎汤洗。


若大肠受热而突出者,朴硝煎汤洗之。肠风者,凉血清肠散。(虚寒者不痛,其脱而出、托而入必滑;实热者必痛而肿,突而出、托而入必涩。)虚而挟热者,槐花散、薄荷散。日久不愈,常宜服收肠养血和气汤,更须涩之,龙骨散、涩肠散。外用五倍末糁蕉叶上托之,数次即不复脱。生铁三斤,水一斗,煮取五升洗,内服磁石散。一法,鳖头烧灰涂。


生地黄 当归 芍药(各一钱二分) 防风 升麻 荆芥(各一钱) 黄芩(炒) 黄连 香附(炒)


川芎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槐花 槐角(炒香黄,各等分) 上为末,用羊血蘸药,炙热食之,以酒送下。



薄荷 骨碎补 金樱根 甘草 上水煎,入酒一匙,空心服。



白术(炒)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槐角(炒) 山药 莲肉(各一两) 人参(七钱) 龙骨( )


五倍子(炒) 赤石脂(各五钱) 上末之,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送下。



龙骨 诃子(各二钱半) 没石子(二枚) 粟壳 赤石脂(各二钱) 上末之,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诃子 赤石脂 龙骨(各等分) 上末之,腊茶少许,和药糁肠头上,绢帛揉入,又以鳖头骨 ,少入枯矾为末,入药同上。



磁石(半两,火 ,醋淬七次) 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饮调下。


按脱肛一证,有下焦阳衰,而不能统束者,有三焦火旺而逼出者。


因下焦阳衰而致者,由其人或房劳过度,或大吐大泻大病后,元气损伤,不能收束。其人定见少气懒言,精神萎靡,面白唇青,喜食辛竦热物者是也。法宜温固脾肾之阳,阳回气足,肛脱自收,如附子理中汤加葛根,黄芪建中汤,与市习之补中益气汤之类。


因火旺逼出者,或由过食厚味、醇酒、椒、姜辛辣之物,热毒流注下焦,或感受外热燥热邪,流注肠胃,热邪从下发泄,火气下趋,渐渐副迫,直肠遂出。其人定见躁烦,善饮(饮原本作“分”,据文义改。)清凉,或大便不利,或小便赤热,或善食易饥,种种病情者是也。法宜清热,如黄连解毒汤,三黄石膏汤之类,专清肠胃之热,热清而肠自收矣。[眉批]知非氏曰:巽为股,为风。风性属阳,主升。平人不脱肛者,风木之气生升不已民。今病脱肛,生升之气机失权。钦安参悟其理,指出温升之法。所谓火旺者,火急风生,直步广肠,肛头顺势脱出,亦当升阳散火,桃花汤可用。必见实热之病情,方可直折,火熄风平,遂其升达之性,其肛自举。一二(二原本作“立”,据文义改。)剂即止,所谓中病即已,安过用以伤生气。否则旋举旋脱,久久遂漏,又不可不知也。


近来市习,多用补中益气倍升麻,或用槟、麻仁捣泥涂囟门穴,亦多见效。但于阴阳攸分,全无定见,终不若握此阴阳法度,治之庶可无差。第所列药方,亦未尽善。不过明其理法之当然,学者从中神而明之,自然发无不中也。


【方歌】小儿脱肛肺虚源,补中益气汤居先,肿硬作痛除积热,脏毒翻肛脏连丸。


【注】此证由小儿气虚,肛脱于外,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白芍、煨姜主之。如肿硬疼痛者,有湿热在内,当用清热除湿之剂以清之。若生脏毒,肛门翻出者,以脏连丸为主。外治以五倍子、老葱头、朴硝煎汤洗之。肿用坎宫锭子涂之,俱效。


方剂: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脏连丸(见臀部痔疮门)


坎宫锭子(见肿疡门)


【总括】肛门露出久难收,再感风伤事可忧;况是先传脾胃弱,更详冷热易为瘳。


夫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魄门是也。


巢氏曰∶实热则为大便闭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有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亦令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病,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盖风属木,肝木胜则制土,土主脾胃,虚而受制。又湿喜伤脾,因虚受湿,不能分别清浊,水谷交杂则为洞泻。洞泻既久,大肠亦虚。大肠乃手阳明燥金,土虚不能生金,金气既虚则传送之道亦虚。或又为风冷所袭,致肛门脱而不收。法当补脾温胃,宜补中益气汤倍加木香、白芍、粟壳、砂仁、地榆之类,外用伏龙肝敷之及蓖麻膏贴囟门使引上,令其自收,如收尽仍以水洗去其膏。及有湿热积滞于大肠,未经疏荡亦成此疾,宜芍药汤少加大黄以泻其积滞之气,痢止而肛不复脱矣,外宜蟠龙散敷之。大凡手足指热者属热,指寒者属虚,亦是一看法。


久痢不止,将核桃壳烧灰存性为末,看大小,酒服之。或用山楂为末,红者白糖拌,白者红糖拌亦妙。


大抵治痢疾,一二日元气未虚,治宜疏通积滞,此通因通用之法。三四日后不可疏通,恐元气虚也,当清热解毒、调养脾胃为主。


【附方】


补中益气汤 白术 当归 人参 陈皮 柴胡 升麻 黄 甘草


伏龙肝(治阴症) 伏龙肝(一两) 鳖头骨(一钱半) 百药煎(二钱)


共焙为末,用一钱至三钱,煎紫苏汤待温洗,和清油调敷患处,先用荆芥、生葱、五倍子末,煎水候温浴之,轻与擦干,然后敷药。


芍药汤 白芍 泽泻 薄桂 甘草


蟠龙散 干地龙(蟠如钱样者佳,一两) 风化朴硝(二钱)


净方 香附 荆芥 皂角 煎水净。


又方 五倍末 朴硝 大腹皮 煎水净,以赤石脂末之掺芭蕉叶,托上亦好。


实热则大便秘结。虚寒则肛门脱出。因吐泻脾虚。肺无所养。故大肠气虚下脱也。补中益气为主。若脱出绯赤。或作痛者。血虚有热也。本方加丹皮、芍药。甚则加川连。外用槐角煎汤熏洗。若色淡不肿不痛。无血。此属气虚。只用补中益气以升举之。或加乌梅以收敛之。大凡手足指热。属胃热。手足指寒。属胃寒。若小儿肛痒或嗜甘肥。大肠湿热壅滞。或湿毒生虫而啮蚀肛门者。内服肥儿丸。外以雄黄、铜绿为散纳肛门。若因病不食。虫无养而蚀肛者为狐惑。黄连犀角散。若蚀肛透内者不治。


大意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肺热则肛藏.肺虚则肛脱.(心法)


内因


肠风痔漏.久服寒凉.坐努下脱.久痢久泄.里急后重.窘迫下脱.男子房欲过度.产妇用力太早.小儿叫号伤气.俱有此症.(医鉴)


外候


因气血空虚.不能内守.肛门无力收摄.以致或大或小.块物外坠.有似去白之卵黄.故曰脱肛.(绳墨)


治法


病之虚实.入者为实.出者为虚.(难经)肛门脱出.非虚而何.治须温肺脏.补肠胃.耐心久服.渐见收缩也.(汇补)


死症


如元气大脱.饮食不进.气逆肿喘者.不治.(类案)


用药


主以补中益气汤.挟热.加黄芩、槐花.挟寒.加木香、炮姜.止涩.加赤石脂、禹余粮.兜住.加诃子、椿皮.


外用香荆散浴之即收.或五倍为末.托而上之.或用葱头汤熏洗.又有肛门燥涩.大便努责而下脱者.此属内热.


用收肛散治之.(汇补)


脱肛选方


补中益气汤 统治脱肛.


人参 白术 当归 黄 升麻 柴胡 广皮 炙草 姜 枣


快捷方式方


蓖麻子捣烂.酒调敷病患头顶正心.少顷即收.收即洗去.又方.用熊胆三分、儿茶三分、冰片一分.共为末.入人乳调涂肛上.热汁下而自愈.


凉血清肠散


生地黄 当归 芍药(各一钱二分) 防风 升麻 荆芥(各一钱) 黄芩(炒) 黄连 香附(炒) 川芎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参木实脾汤


白术(黄土炒,二钱) 人参(二钱) 肉果(面裹煨,一钱半) 白茯苓 白芍药(炒) 陈皮(各一钱)附子(炮,八分) 甘草(炙,七分)


用水二盅,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盅服。下陷加升麻。


十全大补汤(见虚劳。)


参术芎归汤 治泻痢,产育气虚脱肛,脉濡而弦者。


人参 白术 川芎 当归 升麻 白茯苓 山药 黄 (酒炒) 白芍药(炒。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生姜水煎服。


诃子人参汤 治证同前。


诃子(煨,去核)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炙甘草 莲肉 升麻 柴胡(各等分)


上水加生姜煎服。


缩砂散 治大肠虚而挟热,脱肛红肿。


缩砂仁 黄连 木贼(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槐花散


槐花 槐角(炒香黄。各等分)


上为末,用羊血蘸药,炙热食之,以酒送下。


薄荷散 治阳证脱肛。


薄荷 骨碎补 金樱根 甘草上水煎,入酒一匙,空心服。


皮散 治肛门脱出不收。


皮(一张,罐内烧存性) 磁石(半两,火 醋淬七次) 桂心(三钱) 鳖头(一枚,慢火炙焦黄)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米饮调下。


香荆散


香附 荆芥穗(各半两) 缩砂(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白汤下。


收肠养血和气丸 治脱肛,日久肠虚,大肠不时脱。


白术(炒)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槐角(炒) 山药 莲肉(各一两) 人参(七钱) 龙骨( )五倍子(炒) 赤石脂(各五钱)


上末之,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送下。


龙骨散 治大肠虚,肛门脱出。


龙骨 诃子(各二钱半) 没石子(二枚) 粟壳 赤石脂(各二钱)


上末之,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涩肠散 治久痢大肠脱。


诃子 赤石脂 龙骨(各等分)


上末之,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又以鳖头骨 ,少入枯矾为末,入药同上。


蟠龙散 治阳证脱肛。


地龙(一两) 风化硝(二两)


上末之,用一二钱,肛门湿则干涂,燥则清油调涂,先以见毒消、荆芥、生葱煮水,候温洗,轻轻拭干,然后传药。


伏龙肝散 治阴证脱肛。


伏龙肝(一两) 鳖头骨(五钱) 百药煎(二钱半)


上末之,每用一二钱,浓煎紫苏汤,候温洗,和清油调涂,并如前法。


磁石散


磁石(半两,火 醋淬七次)


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饮调下。


〔大〕脱肛者,大肠之候也。大肠虚寒,其气下陷则肛门翻出,或因产努力,其肛亦然也。


〔薛〕前证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条芩、槐花。血虚,用四物、白术、茯苓。兼痔痛,用四物、槐花、黄连、升麻。中风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芍药、白术。中气虚寒,加半夏、炮姜、五味。肾虚,用六味丸。虚寒,用八味丸。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肾主大便,故肺肾虚者,多用此证。一妇人脱肛,用补中益气、加味归脾各百余剂而愈。后因分娩复脱,仍以前药各二百余剂始愈。


升阳除湿汤 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炒) 泽泻 猪苓(各半两) 苍术(一两) 陈皮 甘草(炙)


大麦 (各三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半钱,姜枣同煎服。


姚和众以铁粉敷之良。(《圣惠方》亦治阴脱、阴肿。)


《集验方》以生铁三斤,水一斗,煮至五升,取水洗,日二次。


孙真人用蛤蟆皮瓶中烧多烟熏,功效玄微。


一方 用五倍子煎汤洗,以赤石脂末掺上托入。或脱长者,以两床相并,中空尺许,以瓷瓶盛汤,令病患仰卧浸瓶中,逐日易之,收尽为度。


〔曾〕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结不通,肺虚寒,则肠头出露,有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亦致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盖风属木,木胜则制土,土主脾胃,虚而受制,又湿喜伤脾,因虚受湿,不能分别清浊,水谷交杂,则为洞泄,洞泄既久,大肠亦虚,大肠乃手阳明燥金,而土虚不能生金,金气既虚,则传送之道亦虚,又为风冷所袭,故肛门脱而不收。法宜补脾温胃,使金得受母之益而气实,宜藿香饮(不乳食)、匀气散(疝)、平胃散(不乳食)主之,次则内投固肠之剂,用健脾饮(不乳食)养脏汤(痢)服饵,外以敷贴之法,用伏龙肝散敷之,及萆麻膏贴囟门,使引气上,令其自收,如收尽,仍以水洗去其膏。及有邪热积滞于大肠,未经疏涤,亦成此疾,其肛门色红而软,肺脉浮数,右手指纹紫见,身微有热,时或烦躁,先投清肺饮(嗽)疏解,次用薄荷散、蟠龙散为治,间服万安饮亦佳。〔薛〕巢氏云∶实热则大便秘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此多因吐泻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赤,或作痛者,血虚而有热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四物、牡丹皮,微者或作痛者,气虚而有热也,佐以四君、牡丹皮。大凡手足指热者属胃气热,手足指寒者属胃气寒。


汤氏方治脱肛大肠自粪门出,宜用葱汤熏洗令软,款款送上。此因泻利得之者,亦可服泻利之药,然后用槐花等药。又有用一味五倍子煎汤,入朴硝熏洗而缩者。又有用真蒲黄碾极细,以猪脂拌匀,敷肛门上而入者。


《全婴方》用涩肠散,兼有痔证肿痛者,用黄丹、滑石等分,井水调涂即消,并用铅白霜半钱,片脑半字,好酒调敷肿处,甚佳。黄连解毒汤亦可服。用苦参汤洗亦效。亦有密陀僧、白矾、脑子末之敷上,更用荆芥、防风等项洗之。用生栝蒌根者效。


【内服】


张涣芜荑丹 治小儿久痢频并,大肠虚冷,肛门脱出。


白芜荑(微炒) 鳖甲(涂酥炙黄,去裙 ) 蜗牛皮(炙令焦黄) 磁石(烧,醋蘸七遍,细研水飞。各一两) 蚺蛇胆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饮下,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妙应散


莨菪子(淘去浮者,炒令黑色) 天台乌药(各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入) 白面(一分) 龙脑(半钱)


上件都拌匀。每服一字,蜜汤调下,乳食前。


〔曾氏〕薄荷散 治阳证脱肛。


薄荷(和梗) 骨碎补(去毛。各半两) 金罂刺根(七钱半) 甘草(二钱半)


上锉碎。每服二钱,水一盏,入无灰酒大匙,煎七分,空心温服,或无时。


《聚宝方》象豆丸 治诸痢脱肛。


HT 藤子(一名象豆,出广南山林间,如通草藤,紫黑)


上一味为末,每服二钱。血痢,热酒调下,三服必效。白痢,倾打破取仁子碎碾,银器中慢火炒黄褐色,碾细,罗一两遍后,若带白时再炒褐色,为末,宿蒸饼汤浸,却握干和丸豌豆大,略焙干。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仓米饮温下,空心,食前服,痢瘥即止。虫毒五痔、小儿脱肛,并可为末,酒调下,立愈。


〔茅先生〕方用破故纸一两,于瓦上焙干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米饮调下。吴茱萸末亦可。


《婴孺》用黄连、黄柏,二味为末,蜜丸桐子大。饮下三丸,日三四服。


〔庄氏〕用干莲蓬焙干为末。米饮调下一二钱。


〔汤氏〕治大肠虚弱,肛门脱下方龙骨 诃子(煨,去核。各一两) 没石子(大者,二枚) 罂粟壳(去核,醋涂炙,二钱)


上,为末,白汤点服。仍用葱汤熏洗令软,款款以手托入,用新砖瓦烧红,以醋浇之,气上,即用脚布叠数重压定,使热气上透,不可过热,令病者以臀坐于布上,如觉布温,逐旋减之,以常得温热为度。并常服前药。


〔洁古〕五倍子散 治小儿脱肛。


五倍子 地榆(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空心米饮调下。


【外治】


钱氏赤石脂散 治小儿因痢后努 气下,推出肛门不入。( ,于建反,用力努腹也)


真赤石脂 伏龙肝(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五分,敷肛头上,频用按入。


〔曾氏〕蟠龙散 治阳证脱肛。


干地龙蟠(如钱样者佳,略去土,一两) 风化朴硝(二钱)


上锉、焙,研为细末,仍和匀朴硝。每以二钱至三钱,肛门湿润干涂,或干燥用清油调涂。先以见毒消、荆芥、生葱煮水,候温浴洗,轻与拭干,然后敷药。


伏龙肝散 治阴证脱肛。


伏龙肝(一两) 鳖头骨(一具) 百药煎(二钱半)


上三味,焙研为末。每用一钱至三钱,浓煎紫苏汤候温,和清油调涂患处,并如前法浴洗拭干,方上药。


治小儿脱肛用五倍子为末,量多少掺患处,以物衬手揉入,切忌食发风毒物。


脱肛治法,用蒲黄一两,猪脂二两,炼猪脂和蒲黄成膏,涂肠头上,即缩入。


水圣散 治小儿脱肛不收,用浮萍草不以多少,杵为细末,干贴患处。


涩肠散 治小儿久痢,大肠头脱出不收诃子(炮) 赤石脂 龙骨(各等分)


上为末。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又治痢,米汤调。又方,治脱肛,五倍子焙为末,入茶,根据前方用。


胜雪膏 治随肠、番花、鼠奶等痔,热痛不可忍,或已成疮者,并皆治之。


片脑 风化硝上件,各半字,用好酒少许,研成膏子涂之。随手辄愈。


治大人小儿脱肛不收方 连翘不以多少,洗净,为细末。先以盐水洗,后用药末时时干敷脱肛上,立瘥。


蓖麻膏 治暴患脱肛。


蓖麻子(一两)


上件,烂杵为膏,捻作饼子,两指宽大,贴囟上。如阴证脱肛,加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根据前法贴之。


《朱氏家传》治小儿脱肛方上用磁母石,以石碾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熟水下五七丸。后以磨刀水洗脱肛处,立效。


脱肛用东北方陈壁泥土,汤泡,先洗下,后熏上。


《保生信效》治久病肠风痔漏,肠出不收,至有出数寸者,苦楚良极。小儿久泻痢,亦名此疾。


上,先用五倍子四两,以水五升,煎汤一两沸,投入朴硝四两,通手淋洗,至水冷即止。若觉热痛,即津唾调熊胆涂之,痛即止,当渐收,甚者不过淋洗三五次收尽。窃详此药朴硝能软,五倍子能收,二物相须以为用也,或更以干蜘蛛末掺之,乘热以软帛 入,尤妙。(掺蜘蛛者与葛氏方同)


《九 卫生》疗小儿脱肛方香附子 荆芥穗(各等分)


上,同为粗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渫。


苦参汤 治脱肛并痔。


枳壳 黄连 大黄 甘草 荆芥 苦参 赤芍药 黄芩(各等分)


上锉散。每用五钱,以车前子、茅草同煎,熏洗。


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痊。灸龟尾一壮,炷如小麦大,脊端穷骨也。小儿脱肛者,灸脐中三壮。小儿脱肛久不瘥,及风痫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言语不择,发无时节,盛即吐沫者,取百会一穴,灸七壮,在鼻直入发际五寸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麦大。


《难经》云∶虚实出焉,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肛门之脱,非虚而何哉。盖实则温,温则内气充而有所蓄;虚则寒,寒则内气馁而不能收。况大肠有浓薄,与肺为表里,肺脏蕴热则闭,虚则脱。本草有云∶补可以去弱,涩可以去脱。若脱甚者,既补之必兼涩之。设不涩于内,亦须涩于外,古方用五倍子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七次必收而不复脱矣。久利、妇人、小儿、老人有此疾者,产育及久痢用力过多,小儿气血未壮,老人气血已衰,故肛易于出,不得约束禁固也。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受热受寒皆能脱出,当审其因证,寒者以香附子、荆芥等分,煎汤洗之。热者以五倍子、朴硝煎汤洗之。亦用木贼烧灰,不令烟尽,入麝香少许,大便了、贴少许。或以五倍子末摊纸上贴肛,缓缓揉入。有肠头作痒,即腹中有虫。丈夫因酒色过度。大肠者,传导之官。肾者,作强之官。盖肾虚而泄母气,肺因以虚,大肠气无所主,故自脱肛。治法实元气去蕴热之剂,外用前药洗之,医治无不愈矣。大肠热甚与肠风者,凉血清肠散。


泻痢后大肠气虚,肛门脱出,不肿不痛,属气血虚。宜补气血为主。赤肿有痛,宜凉血祛风为主。补气血,八珍汤、十全散。凉血,生 、赤芍、槐花、槐角、黄栝蒌、鸡冠花。疏风,防风、羌活、荆芥。久泻痢者,补养脾胃,宜参术实脾汤。用力过多者,十全大补汤、参术芎归汤、诃子人参汤,内加升提药。大肠虚而挟热,脱肛红肿,宜缩砂汤、槐花散、薄荷散。大肠虚而挟寒,脱肛不红肿,宜皮散、香荆散。日久不愈,常宜服收肠养血和气汤。涩脱,龙骨散、涩肠散。外治∶阳证,蟠龙散。阴证,伏龙肝散。五倍子末煎汤,加白矾洗。五倍、荆芥、小便浓煎洗。荆芥、龙脑薄荷、朴硝煎汤洗。皂角捶碎,煎汤浸。生栝蒌捣汁浸。葱汤洗软,芭蕉叶托上。生铁三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铁,以汁洗。内服瓷石散。鳖头烧灰涂。


百会、疗脱肛.(明)下云、疗大人小儿脱肛.铜云、治小儿脱肛久不瘥.岐伯疗小儿泻血.秋深不较.灸龟尾一壮.脊端穷骨也.黄帝灸小儿疳痢脱肛.小儿痢下脱肛.(并见痢.)小儿脱肛.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千)或尾翠骨三壮.或脐中随年.寒冷脱肛.灸翠骨七壮立愈.神.又脐中随年.(千翼)横骨百壮.或龟尾七壮.(穷骨.)


人有小女患痢脱肛.予传得一方.用草茶叶一握、姜七片.令煎服而愈.然不知其方所自来也.后阅坡文.始知生姜 咀煎茶.乃东坡治文潞公痢之方也.故附于此.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