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秃疮

《扁鹊心书》:秃疮

《回生集》:秃疮

《奇效简便良方》:秃疮

《寿世保元》:秃疮

《外科大成》:秃疮

《外科启玄》:秃疮

《外科心法要诀》:秃疮

《万病回春》:秃疮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秃疮

《医宗金鉴》:秃疮

《竹林女科证治》:秃疮

寒热客于发腠,浸淫成疮,久之生虫,即于头上,灸五十壮自愈。看其初起者,即是头也。


羊粪晒干。研细筛过。用老鼠煎油调搽三次。即愈。且能生发。


蜂房、白矾、入火同煨,研末,麻油和搽。


白秃之候。头上白点斑剥。初似癣而上有白皮屑。久则生痂HT 成疮。遂至遍头。洗刮除其痂头成疮孔如箸头大。里有脓汁出。不痛而有微痒时。其内有虫。甚细微难见。九虫论亦云是蛲虫动作而成此疮。乃自幼小及长大不瘥。头发秃落。故谓之白秃也。宜以后方治之。


一治秃疮方。


藜芦(二钱) 枯矾 苦参 五倍子(各二钱)


上为细末。香油调搽。


一治秃疮方。临颖杨子登传。


仙人垢(即埋葬过人棺板底上垢腻也研烂不拘多少)


上用鲫鱼。以香油煎熟去鱼。将油调仙人垢涂秃上一钱浓。一二次即愈。


一治秃疮。先用水洗令净。用烧酒和芥末。调涂患处。立已。


一治秃疮。


胆矾(三钱)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紫草(五钱) 食盐(三钱) 木地沥青(一钱)


油同草盐煎久。下前三味。剃头方搽。


一治头疮如神。云松弟验。


紫草 没药 淮盐(各三钱炒) 木地沥青(二两) 胆矾(一钱) 石乳(二钱) 樟脑(二钱)


上为细末。地沥青调匀。先将头发剃净。再洗令净。擦药。一日搽一次。神效。


一治小儿白秃疮。


黄柏皮(五分) 枯矾(一钱五分) 硫黄 韶粉 轻粉(各一钱)


上为细末。腊月猪油调。日擦三次。又用大蒜。每早揩白处。


一治秃头疮。用鲫鱼一个。重三四两。去肚肠。以乱发填满。纸裹。烧存性。雄黄二钱共为末。清油调敷。先以尽洗拭后用药。


又方。以苦楝皮烧猪脂调敷。


秃疮生白痂成个而不相连.若 疮则生黄痂成片有脓为异耳.夫头为诸阳之首.而疮亦属火.乃二阳相灼所致.其治法必当解陈 之积热.导心经之烦躁.故宜以防风通圣散俱用酒浸过.焙为末.每日三服.量见大小.食后白滚水调服.服至头上有汗出为验.外兼以杀虫散风等药搽之.若虫死则痒止.风散则发生.血潮则斑润.随用生姜蘸润肌膏擦之.则发生矣.忌动风发物.


麦饯散 治秃疮.白痂垒叠.痒若虫行者.先用艾叶鸽粪煎汤.洗净疮痂.次用肥猪肉汤洗之.良久其虫自出.随用踯躅花油调麦饯散搽之. 帽戴之.随后作痛发肿.忍之.三日后其痂渐落.其发自生矣.戒诸发物.


踯躅花油方 取根四两捣烂.用菜油一碗 枯.去渣.入黄蜡少许.冷调前药.或用青布蘸此蜡油.每日上三五次.三日可愈.


麦饯方 用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和硫黄四两.白砒一两.为细末.搅匀.待冷取起.加烟胶半斤.川椒三两.生枯矾各二两.共研细末.用时以葱汤洗净.用麻油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次即愈.又治小儿痘风疮.甚效.


华盖散 用糯米煮烂饭.捣如膏.随将秃疮剃净.将米膏浓罨之.其虫尽入米膏中.俟膏自脱.发自生矣.一用白菀豆为末.水调糊头上一指浓.布裹之.带束之.俟豆蒸发则觉痛矣.去药.亦效.


鼠蒜膏 治白秃.及诸疮疥癣起白痂者.


鼠粪为末.杵大蒜和成膏.涂之.


秃疮(图缺)


是足太阳膀胱督脉二经.受湿热生虫作痒.疮痂高堆是也.沾风则起白屑.热则成秃.久则伤孔不生发也.治宜消风除湿.杀虫止痒.养血药服之.外以熊油膏涂之甚妙.


秃疮风热化生虫,骚痒难堪却不疼,白痂如钱生发内,宜服通圣擦膏灵。


秃疮图(图缺)


【注】此证头生白痂,小者如豆,大者如钱,俗名钱癣,又名肥疮,多生小儿头上,骚痒难堪,却不疼痛。日久延漫成片,发焦脱落,即成秃疮,又名癞头疮,由胃经积热生风而成。宜用防风通圣散料,醇酒浸焙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量其壮弱用之。食后白滚汤调下,服至头上多汗为验。初起肥疮,宜擦肥油膏,用久则效。已成秃疮者,先宜艾叶、鸽粪煎汤洗净疮痂;再用猪肉汤洗之,随擦踯躅花油,以杀虫散风,虫死则痒止,风散则发生,血潮则肌肤润,久擦甚效。


防风通圣散


防风 当归 白芍(酒炒) 芒硝 大黄 连翘 桔梗 川芎 石膏( ) 黄芩 薄荷麻黄 滑石(各一两) 荆芥 白术(土炒) 山栀子(各二钱五分) 甘草(生二两)


共为末。


【方歌】防风通圣治秃疮,胃经积热致风伤。连翘栀子麻黄桔,白术归芎滑石防,黄芩甘草石膏芍,薄荷荆芥并硝黄。共末酒拌晒干碾,白汤调服发汗良。


肥油膏


番木鳖(六钱) 当归 黎芦(各五钱) 黄柏苦参 杏仁 野狼毒 白附子(各三钱) 鲤鱼胆(二个)


用香油十两,将前药入油内,熬至黑黄色,去渣,加黄蜡一两二钱溶化尽,用布滤过罐收。每用少许,用蓝布裹于手指,蘸油擦疮。


【方歌】肥油膏能治肥疮,散风杀虫长发强,黄柏苦参白附子,番鳖野狼毒杏仁良,藜芦当归鲤鱼胆,炸焦入蜡实奇方。


踯躅花油方


踯躅花根四两捣烂,用菜油一碗,炸枯去渣,加黄蜡少许,布滤候冷。青布蘸擦,日用三次。毡帽戴之,勿令见风。


【方歌】踯躅花油疗秃疮,驱虫止痒擦之良,踯躅花根研极烂,菜油炸枯入蜡强。


防风通圣散 治癞头疮,用本方为末,酒浸焙干凡三次,食后白汤调服,日三服,至头有汗效。(方见中风。)


小儿头生白秃疮。


陀僧散


鹁鸽粪(一两,炒,研末用五钱) 密陀僧(五钱) 硫黄(一钱) 花椒(五钱) 人言(半分)


上为细末,香油渣调搽患处,晚间洗去。


治男妇小儿头生白秃疮 (胡前溪传。)


公鸡屎(晒干半升,能去病根) 人言(一钱,火 过杀虫) 塘中黑泥(晒干筛过二两,杀虫)蛇床子(五钱,杀虫) 白矾( 三钱,止痒) 硫黄(五钱,杀虫) 五倍子(炒五钱)


上为细末,先用鸡子二个,香油煎饼热贴在头上,引出虫去尽,用白矾、倍子煎水洗一次,后用香油调前药搽头上。一日搽一次,搽过六七日即愈。


扫雪膏 治小儿秃疮。


松树浓皮(烧灰三两) 黄丹(水飞一两) 寒水石(细研一两) 枯矾 黄连 大黄(各五钱)白胶香(熬飞顽石上二两) 轻粉(一分)


上为细末,熟熬油调敷疮上。须先洗净疮痂后敷药。


治秃疮、清水疮、薄皮疮、羊须子疮。槐枝不拘多少,截四指长,用真香油放锅内,浸过槐枝为止熬数沸,将槐枝拿出一根掐两截,看内渣黑色,通去槐枝,加黄些须入油搽之。


治秃疮 用花椒、艾熬滚汤放深盆内,将秃疮倒放熬汤泡浸。如汤冷再换。将疮甲洗净,用枯矾、黄丹、葱汁、蜂蜜调搽包住,不许见风。


小儿头有秃疮者.按九虫论云.是蛲虫动作.与风邪相乘.上于头之皮肤,搏于血气.伤其荣卫而所生也.荣为血.受病则为赤秃.卫为气.受病则为白秃.荣在内.邪稍难干.故患赤秃者少.卫在外.邪易得着.故患白秃者多.其始生如癣之斑点.上有皮屑.渐渐作痂,以成其疮.遂至满头发落逮尽.若刮去其痂.则疮皆是孔眼.大小不等.如虫之窠.有脓汁出.不痛而痒.痒乃不可禁.是知有虫为风也.又一种俗呼为鬼舐头.小儿有头疮.遇夜被鬼舐之.则引及满头有赤痂.或云便赤秃也.治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然. 以蒜揩白处.早朝使之.治小儿白秃.干壳不出汁. 以鸡子七枚.去白皮.铜器中熬.和油涂之.治小儿白秃.以葶苈子杵末.汤洗去痂.涂之.以陈香薷煮浓汁少许.同猪脂和胡粉敷之.以白头翁根杵烂.敷一宿.已作疮者.二十日愈.以榆白皮杵末.醋和涂.虫当出.以鸡窠中草和白头翁花一处烧灰研细.用腊月猪脂和匀.先用醋泔洗疮后敷之.


又方 以椿楸桃三般叶心取汁敷之.大效.一方只用楸叶杵汁敷.以人屎烧灰末之.用腊月猪脂和敷.治赤秃 以白马蹄烧灰细研.腊月猪脂和敷.以靛滓敷之.治鬼舐头 以儿粪腊猪脂和敷.以腊月猪屎烧灰末敷.以屎烧灰研细.和腊月猪脂涂敷.


【方歌】秃疮风热化生虫,骚痒难堪却不疼,白痂如钱生发内,宜服通圣擦膏灵。


【注】此证头生白痂,小者如豆,大者如钱,俗名钱癣,又名肥疮,多生小儿头上,骚痒难堪,却不疼痛。日久延漫成片,发焦脱落,即成秃疮,又名癞头疮,由胃经积热生风而成。宜用防风通圣散料,醇酒浸焙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量其壮弱用之。食后白滚汤调下,服至头上多汗为验。初起肥疮,宜擦肥油膏,用久则效。已成秃疮者,先宜艾叶、鸽粪煎汤洗净疮痂;再用猪肉汤洗之,随擦踯躅花油,以杀虫散风,虫死则痒止,风散则发生,血潮则肌肤润,久擦甚效。


方剂:防风通圣散


组成:防风当归白芍(酒炒)芒硝大黄连翘桔梗川芎石膏(〔火段〕)黄芩薄荷麻黄滑石荆芥白术(土炒)山栀子(各二钱五分)


甘草(生,二两)


共为末。


【方歌】防风通圣治秃疮,胃经积热致风伤。连翘栀子麻黄桔,白术归芎滑石防,黄芩甘草石膏芍,薄荷荆芥并硝黄。


共末酒拌晒干碾,白汤调服发汗良。


又方:肥油膏


组成:番木鳖(六钱)当归藜芦(各五钱)黄柏苦参杏仁狼毒白附子(各三钱)


鲤鱼胆(二个)


用香油十两,将前药入油内,熬至黑黄色,去渣,加黄蜡一两二钱溶化尽,用布滤过罐收。每用少许,用蓝布裹于手指,蘸油擦疮。


【方歌】肥油膏能治肥疮,散风杀虫长发强,黄柏苦参白附子,番鳖狼毒杏仁良,藜芦当归鲤鱼胆,炸焦入蜡实奇方。


又方:踯躅花油方


组成:踯躅花根四两捣烂,用菜油一碗,炸枯去渣,加黄蜡少许,布滤候冷。青布蘸擦,日用三次,毡帽戴之,勿令见风。


【方歌】踯躅花油疗秃疮,驱虫止痒擦之良,躅踯花根研极烂,菜油炸枯入蜡强。


婴儿头患秃疮,用鸽子屎新瓦上焙,存性研末,麻油调搽,三次即愈。如疮靥堆起,先用清米泔水同葱白,川椒煎汤,洗去再搽,无不验者。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