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痛风

《解围元薮》:痛风

《金匮钩玄》:痛风

《时方妙用》:痛风

《寿世保元》:痛风

《外科全生集》:痛风

《外科证治全书》:痛风

《万病回春》:痛风

《医学传灯》:痛风

《医学入门》:痛风

《医学正传》:痛风

《杂病治例》:痛风

《证治汇补》:痛风

《周慎斋遗书》:痛风

《幼科铁镜》:痛风

此症初起于身肌骨节间,游变抽掣疼痛,昼夜无所休息。手足不能屈伸,坐卧不能转侧,或筋缓无力,或伏床瘫痪。阳气虚则夜静昼极,阴气弱则日轻夜重。病久则衣被不能着体,湿气盛则汤沃稍爽,但浴一次则病增一分,风气胜则火 而略缓,离火更凶。病久则加浮肿,或哕 不食,或疮烂不能收敛。乃由房劳太过,忧思妄想,六欲七情日损气血。风湿邪毒伤惫肝液,邪传脾胃,荣卫枯涸,以致精髓败绝。或郁蓄私念不得发泄,激荡气血而成,或勇怒、饥饱、伤感、疾风、迅雨、逆塞充漫四肢、经络,为之行痹也其痛转展不定,又名旋风。治以大定丸,意通圣散,阳起圣灵丹,神酿丸等药服之,则可。


四肢百节走痛∶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大法主方∶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黄芩。


在上者加羌活、桂枝、桔梗、威灵仙。


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


血虚者,多用川芎、当归,佐以桃仁、红花。


薄桂治痛风。无味而薄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治之。


上中下痛风方∶


威灵仙(三钱) 南星(二两) 苔芎(二两) 桃仁(五钱) 白芷(五钱) 桂枝(三钱) 防己(半钱) 苍术(二两) 黄柏(二两,酒浸炒) 红花(一钱半) 羌活(三钱) 神曲(一两,炒)草龙胆(五分)


张子元气血虚有痰浊阴火痛风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黄柏(二两,炒黑色) 山药(一两) 海石(一两) 锁阳(五钱)干姜(五钱,烧灰) 南星(一两) 败龟板(二两,酒炙) 熟地黄(二两) 粥为丸。


治臂痛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五分) 苍术(一钱半) 酒芩(一钱) 威灵仙(三分) 白术(一钱) 甘草(少许,炒) 南星(一钱) 香附(一钱)


肢节走痛.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又谓之白虎历节风.宜审其寒热而治之.


脉宜浮数. 忌虚弱.


痛风.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为新受之邪.宜五积散.(四十二)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宜四物汤.加生黄 防风桂枝秦艽桑枝红花炙草主之.(九)


痛风久不能愈.必大补气血.以为胜邪之本.切不可徒用风药.宜十全大补汤诸药.各一钱.加真桑寄生三钱为君.再加附子防风竹沥生姜汁为佐使.(十一)


痛风久不愈.以痛久必入络也.诸方俱宜加入金银花木通红花钩钩藤刺蒺藜之类.


○又痛久则郁.郁而泻热.热则生痰.必加入制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贝母竹沥姜汁之类.


○又桑寄生虎骨.俱为要药.以桑为箕星之精.风从虎之义也.


○久服辛热之药不效者.宜用玉竹黑芝麻直僵蚕生 归须菊花蒺藜阿胶炙草之类.为柔润熄肝风法也.


夫痛风者。皆因气体虚弱。调理失宜。受风寒暑湿之毒。而四肢之内。肉色不变。其病昼静夜剧。其痛如割者。为寒多。肿满如剜者。为湿多。或汗出入水。遂成斯疾。久而不愈。令人骨节蹉跌。股胫消瘦者。为难疗矣。予考痛风。脉理多端。有旦定而夜甚。脉弦而紧者。


是痛风也。脉沉而伏。中气也。不可一例而治。临症当审辨矣。经曰。痹者。谓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故曰痛痹。筋骨掣痛也。曰着痹。着而不行也。曰行痹。走而不定也。曰周痹。周身疼痛也。皆邪气有余之候耳。


一论痛风。腰背手足肢节疼痛。乃血虚气弱。经络枯涩。寒滞而然也。午后夜甚者。血弱阴


参五秦艽汤


当归(三钱) 赤芍(酒炒七分) 苍术(童便浸一钱) 生地黄(酒浸一钱) 萆 (一钱)黑狗脊(去毛根二钱) 川芎(七分) 羌活(一钱五分) 秦艽(去芦一钱五分) 川独活(一钱)五加皮(二钱) 黄连(姜汁炒一钱) 黄柏(酒炒一钱) 红花(酒洗八分) 黄芩(酒炒一钱五分)黄 (酒炒二钱) 人参(二钱) 牛膝(去芦酒浸一钱五分) 杜仲(每一两用茴香一钱盐一钱水二钟拌炒此用二钱) 生甘草(二分)


上锉。桃枝七根。每长一寸半。灯心七根。水煎。临服入童便、好酒各一盏。空心温服渣再煎服。忌酒面鲤鱼湿热羊鹅。


如天将作雨。阴晦时日。而预先觉痛甚者。加防风、天麻、升麻。午后夜甚者。血弱阴虚。加升麻五分。牡丹皮一钱。早上午前甚者。气滞阳弱。加连翘、沉香、竹沥、乳汁。痛甚者。倍羌活、红花、酒炒黄芩。凉血则痛止。此症乃筋与骨症患者乃外淫侵入日久。及年近衰者。不善养而得。盖筋属肝血。骨属肾水。内损所致耳。


一论湿热作痛。不拘上下用之。苍术妙于燥湿。黄柏妙于去热。二物皆有雄壮之性。亦简易之方也。加牛膝则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燎之热者。


二妙散


苍术(米泔浸) 黄柏(乳汁浸透)


上为末。每服三钱。用酒调下。痛甚。加生姜汁。热服。


一论血脉凝滞。筋络拘挛。肢节疼痛。行步艰难。活血理气。第一品也。


舒筋散


元胡索(炒) 当归 辣桂(各等分)


上为丸。每服二钱。用酒调下。


十全大补汤 治劳倦遍身疼痛。加半夏姜制。倍佳。


一妇人年七十余。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遍身作痒如虫行。口干目赤。头晕痰涌。胸膈不利。小便短赤。夜间殊甚。用六味地黄丸料。加山栀、柴胡。水煎服。


一论瘀血湿痰。蓄于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而作痛也。肢节沉重者。是湿痰。晚间病重者。是瘀血也。


赶痛汤


乳香 没药 地龙(酒炒) 香附(童便浸) 桃仁 红花 甘草节 牛膝(酒浸) 当归羌活 五灵脂(酒淘去土)


上锉。水煎。温服。


一论寒湿之气。痹滞关节。麻木疼痛。


续断丸


黄 (一两) 人参(七钱) 白茯苓(一两) 山茱萸肉(一两) 薏苡仁(一两) 续断(一两)防风(七钱) 桂心(一两) 山药(一两) 白术(七钱) 熟地黄(二两) 牡丹皮(一两) 麦门冬(一两) 石斛(一两) 鹿角胶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一论人手足不能屈伸。周身疼痛。


消风饮 临川徐培鸿试验。


陈皮 白术(去芦) 当归(酒洗)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 防己 独活 木瓜 (四分)秦各三分) 防风(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不拘时服。气虚。加人参八分。


一论一切遍身骨节疼痛。或流注作痛。不可忍者。立见神效。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天麻 陈皮 甘草 赤芍 防风 生地黄 羌活 独活 南星 黄芩


上锉。生姜煎服。


一论风湿相搏。周身尽痛。以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本、苍术治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一男子两胯痛不可忍者。临川徐扩吾试效。


黄 (蜜炒一两) 参(二钱) 苍术(米泔制一钱五分) 当归身(酒洗一两五钱) 秦艽两) 牛膝(去芦酒洗一两) 独活(一两) 杜仲(酒炒一两五钱) 熟地黄(一两) 桑寄生(一两五钱) 官桂(二钱) 木瓜(五钱) 小茴香(盐酒炒五钱)


上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


一论雷火针。


苍术(五钱) 川芎(三钱) 硫黄(二钱半) 穿山甲(三钱炒) 蔓荆子(三钱) 皂角(三钱) 麝香(五分) 雄黄(二钱) 艾叶(三钱)


上为末。纸卷如指大。以草纸七层贴患处。将药然起淬之。知痛则止。


一论熨法。治诸风恶毒。冷痹麻木肿痛。或遍身骨痛。始觉肿痛。熨之无不即效。


苍术(二两) 羌活(一两) 独活(五钱) 蛇床子(五钱) 蔓荆子(五钱) 穿山甲(五钱土炒) 雄黄(三钱) 硫黄(三钱) 麝香(三分)


上为末。炒热。以绢包熨患处。一法。以醋拌炒作饼。用绢包。烧秤锤放饼上。熨之。


一人每劳。肢体时痛。或用清痰理气之剂。反不劳常痛。加以导湿。臂痛漫肿。形体倦怠。


内热盗汗。脉浮大。按之微细。此阳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加附子一钱。人参五钱。肿痛俱愈又以十全大补百余剂而愈。


一人形体丰浓。筋骨软痛。痰盛作渴。喜饮冷水。或用愈风汤、天麻丸等药。痰热益盛服牛黄清心丸。更加肢体麻痹。余以为脾肾俱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三月余而痊。


寿跻七旬。


一治白虎历节风。走注疼痛。两膝热肿。


虎胫骨(酥炙) 黑附子(炮制去皮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七日再服。


遍身疼痛,以当归、桂枝、元胡索、天麻各等分为末,均五服,酒送下可愈。


痛风即痛痹,周身痹痛或手足不仁,遍身麻木,皆由血虚,风湿凝滞。用祛风逐湿散,每服二钱。服后不觉痛麻,连服数剂,至知觉乃止。


祛风逐湿散


番木鳖(制净末) 穿山尾甲(制净末,各三钱) 熟附子 桂枝 当归 延胡索(各末一两)


上一处研匀,每服二钱,陈酒调下,尽醉取汗。


脉∶痛风沉弦,肝肾被湿;少阴弱浮,风血掣急;或涩而小,酒后风袭;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乃备。


痛风者,遍身骨节走注疼痛也。谓之白虎历节风,都是血气、风湿、痰火,皆令作痛。或劳力,寒水相搏;


或酒色醉卧,当风取凉;或卧卑湿之地;或雨、汗湿衣蒸体而成。痛风在上者,多属风;在下者,多属湿。治用活血疏风、消痰去湿,羌活汤加减。凡治痛风,用苍术、羌活、酒芩三味散风行湿之妙药耳。



遍身骨节疼痛者,皆是血气、风湿、痰火也。


羌活汤 治痛风症。


羌活苍术(米泔浸) 黄芩(酒炒) 当归 芍药(炒) 茯苓(去皮) 半夏(姜汁炒) 香附(各一钱半) 木香(另研) 陈皮(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服。风痛加防风;湿痛加苍术;热痰痛倍酒芩、栝蒌、枳实、竹沥;血虚痛加生地黄;上痛加白芷、威灵仙;下痛加黄柏、牛膝;痛甚加乳香;发热加柴胡;小水短涩加木通,手臂痛加薄桂。


凡骨节疼痛,如寒热发肿块者,是湿痰流注经络,与痛风同治法。若医迟不散,则成脓矣,外用敷药。一切痛风,肢节痛者,痛属火,肿属湿,不可食肉。肉属阳火,能助火,食则下有遗溺,内有痞块,虽油炒热物鱼面,切以戒之。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爆、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毒、痈疽者最多。肥人多是湿痰,瘦人多是痰火。



遍身壮热、骨节疼痛者,是风寒也。


解表升麻汤 治遍身壮热、骨节疼痛。


柴胡 升麻 本 羌活 防风 麻黄 苍术 陈皮 甘草 当归


上锉一剂,姜葱水煎,热服,出微汗。



遍身疼痛属虚寒者,宜温散也。


加味五积散 治四肢骨节痛,因虚寒者宜之。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陈皮 半夏(姜炒) 苍术(米泔浸) 茯苓(去皮) 浓朴(姜汁炒)羌活 独活 枳壳(麸炒) 桔梗 白芷(各八分) 干姜 肉桂 麻黄 甘草(各五分) 穿山甲(随所痛取甲,烧灰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麝香少许,水煎温服。


乳香定痛丸 治诸风,遍身骨节疼痛,或腿膝痛及筋骨风。


苍术(米泔浸,二两) 川乌(泡去皮) 当归 川芎(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三钱) 丁香(五分)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黄酒送下。



遍身疼痛属湿痰者,宜除湿化痰也。


清湿化痰汤 治周身、四肢骨节走注疼痛,牵引胸背,亦作寒热喘咳烦闷,或作肿块,痛难转侧,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点如冰冷,脉滑,乃是湿痰流注经络关节不利故也。


南星(姜制) 半夏(姜制) 陈皮 茯苓(去皮) 苍术(米泔浸) 羌活 片芩(酒炒) 白芷白芥子(各一钱) 甘草(三分) 木香(五分,另研)


上锉一剂,入竹沥、姜汁同服。骨体痛甚及有肿块作痛者,名曰痰块,加乳香、没药、海石、朴硝;头项痛加川芎、威灵仙;手臂痛加薄桂,引南星等药至痛处;脚痛加牛膝、黄柏、防己、龙胆草、木瓜。



遍身走痛,日轻夜重者,是血虚也。


硫经活血汤 治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属血,多因酒色损伤,筋脉虚空,被风寒湿热感于内,热包于寒,则痛伤筋络,是以昼轻夜重。宜以疏经活血行湿。此非白虎历节风也。


当归(酒洗,一钱二分) 白芍(酒炒,钱半) 生地(酒洗) 苍术(米泔浸) 牛膝(去芦,酒洗)陈皮(去白) 桃仁(去皮,煎炒) 威灵仙(酒洗,各一钱) 川芎草(六分) 汉防己(酒洗) 羌活防风(去芦) 白芷(各六分) 龙胆草(六分) 茯苓(去皮,七分) 甘草(四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忌生冷湿物。有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钱;如身上及臂痛加薄桂三分;如下体并足痛加木瓜、木通。盐炒黄柏、薏苡仁各一钱;如气虚加人参、白术、龟板各七分;如血虚倍四物汤,以姜汁酒浸炒,用红花一钱。



肢节肿痛者,肿是湿、痛是火也。


灵仙除痛饮 治诸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


麻黄 赤芍(各一钱)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白芷 苍术 威灵仙 片黄芩 枳实 桔梗 葛根川芎(各五钱) 归尾 升麻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在下焦加酒炒黄柏;妇人加红花;肿多加槟榔、大腹皮、泽泻、没药。一云脉涩数者,有瘀血,宜桃仁、红花、芍、归及酒大黄微利之。



四肢百节痛如虎咬者,名白虎历节风也。


舒筋立安散 治四肢百节疼痛。


防风 羌活 独活 茯苓(去皮) 川芎 白芷 生地 苍术(米泔浸) 红花 桃仁(去皮)南星(姜炒)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芍(去芦) 威灵仙 牛膝(去芦) 木瓜 防己 酒芩 连翘 木通龙胆草 附子(少许) 甘草


上锉剂,水煎,入姜汁、竹沥。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为末调服。


独活寄生汤 治白虎历节风神效。(方见中湿门。)


两手疼痛、麻痹者,是风痰也。治两手疼痛麻木∶当归 川芎 白芷 片芩(酒炒) 黄连 羌活 苍术(米泔制) 防风 桔梗 南星(姜制) 半夏(姜汁炒) 桂枝 甘草


上锉,生姜煎服。



两足疼痛麻木者,是湿热也。


治两足疼痛麻木∶当归 白芍(酒炒) 白术(去芦) 苍术(米泔浸)半夏(姜炒) 陈皮 茯苓(去皮) 黄柏(酒炒) 威灵仙 川牛膝(去芦酒洗) 桃仁(去皮) 红花 甘草


上锉剂,生姜五片,水煎,入竹沥服。


加味二妙丸 治两足麻木疼痛,如火之热。(方见香港脚。)



一切筋骨疼痛者,宜外贴也。


神应膏 治骨节疼痛。


乳香 没药(各一两为末) 皮胶(三两) 生姜(二斤,取自然汁) 先将生姜汁以砂锅内煎数沸,入皮胶化开,将锅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没末,搅匀成膏。用不见烟的狗皮摊膏药,贴患处。仍用鞋底炙热,时时在膏药上运动熨之神效。勿犯铁器。



一妇人,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口干目赤头眩,痰壅胸膈不利,小便赤短,夜间殊甚,遍身作痒如虫行,此属肝肾气虚而热也。用六味丸料加山栀、柴胡而愈。(方见补益。)


一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升麻、防风、 本、苍术治之。如病去再服,以消风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也。(方见补益。)


太仆睛岩张公,每患天阴则遍身痛如锥刺,已经数年。予诊左脉微数,右脉洪数,乃血虚有湿热也。以当归拈痛汤加生地黄、白芍、黄柏,去人参,数剂而痊。


痛风者.遍身疼痛.昼减夜甚.痛彻筋骨.有若虎咬之状.故又名为白虎历节风.有痛而不肿者.有肿而且痛者.或头生红点.指肿如捶者.皆由肝经血少火盛.热极生风.非是外来风邪.古今诸书.皆以风湿为言.疑误舛谬.害人不浅.素邮袁体庵先生出.改正其非.讲明其理.始知痛风.由于风热血燥也.所制逍遥散一方.每使病者.连服百剂.不终其剂者.日后变为疠风.屡试屡验者也.识者珍焉.(按袁氏心传世乏刊本展转抄缮错谬甚多惟其中名言阐发启迪后进匪浅)


加减逍遥散


当归 白芍 熟地 川芎 柴胡 防风 薄荷 连翘 山栀麦冬 甘菊 丹皮


痛风历节分怯勇,


形怯瘦者,多内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循历遍身,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


痛多兼肿或不肿。


痛多痰火,肿多风湿。然痰火虽内因六欲七情,或病后亡津,血热已自沸滕,亦必略感外邪,而后发动,骨节痛极,久则手足蜷挛;风湿虽外因涉冷从湿,当风取凉,然亦必血热而后凝滞污浊,所以作痛,甚则身体块瘰。痰火、风湿全者,古龙虎丹主之。


详分上下与周身,


伤寒周身节痛,乃风寒侵入肌骨。杂病周身痛者,乃风痰壅滞,二陈汤加南星、羌活、苍术、白芷、酒芩、竹沥、姜汁,或挟瘀血者,再加桃仁、红花;湿痰瘀血,周身两胁走痛者,控涎丹加桃仁泥为丸,或小胃丹下之。如半身不遂,及左右手足蜷挛者,乌头汤微汗之。虚者,地仙丹(详中风门)。上体痛者,宜祛风热豁痰,二陈汤主之。痰热客太阳,颈项强,动则微痛者,加酒芩、羌活、红花。湿痰钻注肢节痛者,加二术、威灵仙、干姜、黄柏、羌活、白芍;结阳肢肿者,倍加黄芩。湿痰横行,手臂痛,加南星、苍术、酒芩、香附、威灵仙;臂重难举者,加二术、羌活、桂枝、威灵仙、黄芩;臂软难举者,加南星、枳实、木香、姜黄。如臂痛不能举,或连指掌肿痛者,舒经汤。肩忽痛者,小柴胡汤去半夏,加防风、当归、生地、大黄、黄连、滑石。肩背痛,因食积者,单龟板为丸,姜汤下。肩腿痛者,用龟板一两,侧柏叶、香附各五钱,白芥子、凌霄花各一钱半,为末,酒糊丸,四物汤加甘草、陈皮煎汤下。背心常一片冰冷者,导痰汤合苏子降气汤。下体痛者,宜流湿行气,四物汤主之。阴虚臀尖痛者,膀胱有火,加知母、黄柏及桂少许;有痰合二陈汤加泽泻、前胡,木香为引;痛甚,加乳香、没药;热者,合大承气汤下之。两腿痛者,加牛膝、陈皮,吞加味三妙丸;两腿痛甚,素虚性急,或痢后血流经络作痛者,加桃仁、牛膝、陈皮、甘草、姜汁,煎熟调潜行散。如两腿间,忽一二点痛入骨不可忍者,用芫花根为末,醋调敷痛处,以帕紧扎,产后有此疾者亦宜。两足痛者,当归拈痛汤。凡痛风丸散佐使,在上,加羌活、威灵仙;在下,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在手臂,加桂枝,引至痛处。如遍身痛者,则问所起处加之。


风毒髓痛共一种。


痛风,百节酸疼无定处,久则变成风毒,痛入骨髓,不移其处,虎骨散、麝香丸。如赤肿灼热者,败毒散;肢节肿痛,挟湿热者,麻黄赤芍汤主之。


湿痛如脱风汗黄,


外因湿证,肿满身痛如脱者,除湿汤;寒湿者,附子六物汤、捉虎丸;湿热者,五苓散加苍术、防风、羌活、白芷、黄柏、竹沥、姜汁;走注者,四妙散;肢节肿、脉滑者,加南星、木香、槟榔、苍术、黄柏、防己。湿气背伛偻,足挛成废者,用甘遂一钱为末,入猪腰内煨食之,上吐下泻。风证黄汗出,面微红,掣痛热者,防风通圣散,或小续命汤去附子,加羌活、黄芩;虚者,乌药顺气散、独活寄生汤。上体,金枣丹;下体,换腿丸。风中肩背,太阳气郁不可回顾,或肺气郁热,小便数而欠伸,宜通气防风汤、羌活胜湿汤。风湿相搏痛者,甜瓜子丸、神仙飞步丹、龙虎丹、活络丹、乳香黑虎丹、活血应痛丸。风湿毒生疮,单苍耳加羌活、防风十分之二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百丸酒下,或单丸一斤,加四物汤料各五钱,防风、羌活各三钱,川乌一钱半,为末蜜丸,空心茶、酒任下。风寒湿热成痹,臂髀腰脚骨热肿痛,行步艰难者,二妙苍柏散等分,加虎胫骨减半,为末,水调服。


暑热烦疼寒掣(骨)髓。


暑湿相搏,面赤尿赤者,五苓散合败毒散,加当归、赤芍,或复元通圣散。结阳肢肿,热毒流注,大便闭者,犀角汤。寒证肢节掣痛,小筋急痹者,五积散合顺元散,加麝一厘。鹤膝痛者,五积散加松节、杉节;骨髓痛者,虎骨散。


七情刺痛食停痰,


内因七情,肢节胸胁刺痛,初必眩晕自汗,二陈汤加香附、枳壳、木香。如腰背气动发痛者,枳甘散、流气饮子,俱加葱白煎服,后卧少时。如思虑伤心,痛从背起至胸胁者,用人参四分,木通二分,煎汤,吞当归龙荟丸。饮食积痛风。初必胸满呕吐,二陈汤加乌药、枳壳,或单苍耳丸。因食浓味,积痰脾胃,髀枢左右发痛一点,延及膝肿大,恶寒夜剧者,潜行散为主,加甘草梢、苍术、犀角、川芎、陈皮、牛膝、木通、白芍,入姜汁煎服,病稍减,去犀角,加牛膝、龟板、归身尾,冬月加桂,夏加黄芩。又有遍身游走,痒痛状如虫啮,遇痒而进饮食,则虫亦餍饫其间,庶不致频频啮也,宜麝香丸。留饮四肢历节,气短脉沉,久则令人骨节蹉跌,恐为癫痫,宜导痰汤加减。痰饮者,古半硝丸。气短倦怠者,六君子汤加南星。酒湿痛者,用黄柏、威灵仙各五分,苍术二钱,陈皮、芍药各一钱,甘草三分,羌活二分,水煎服。


血气虚劳不荣(养关节腠)理。


血虚,四物汤加龟板、秦艽;有火者,调潜行散;有瘀血者,加大黄、桃仁、红花微利之;性急发热者,加酒芩、黄柏;肢节肿痛,脉涩者,加桃仁;历年不愈者,倍加木通。出汗或发红丹即愈,若不愈者,痛风丸、二妙苍柏散、三妙丸。气虚,历节痛如捶锻者,四君子汤加桂、附、白芍。血气俱虚,挟痰火者,八物汤加羌活、防风、黄柏、龟板。劳伤者,趁痛散、血风丸、劫劳散;阴虚者,虎潜丸、补阴丸。


治外流湿与疏风,


痛风,因外风热、风湿得者,初起与伤寒相似,宜分表里治之。表证,九味羌活汤。气虚表实,骨节痛者,六一散加香附、黄芩,水煎或姜汁糊丸服。里证,五积交加散加大黄。痰湿热者,导水丸。病愈后,大便闭稍虚者,麻子仁丸。骤痛不可忍者,用枫寄生焙干浸酒,常服微醉。通用史国公浸酒方,万应膏。


调内活血和气尔。


属内因者,宜消瘀血,养新血,兼理痰火,则血自活,气自和,痛无不止。又不愈者,间用升降之剂,或专养血补脾。如久病及亡血、产后病此者,俱不宜纯用风药燥血。


(古名痛痹)



《内经》曰∶诸风掉眩,强直支痛, 戾里急筋缩,皆足厥阴风木之位,肝胆之气也。又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以夏遇此为脉痹,以至阴(六月也)遇此为肌痹,以秋遇此为皮痹。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丹溪曰∶大率因血虚受热,其血已自沸腾,或加之以涉水受湿,热血得寒,污浊凝滞,不得营运,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以辛温,监以辛凉,流散寒湿,开通郁结,使血行气和,更能慎口节欲,无有不安者也。


脉法


《脉经》曰∶脉涩而紧者痹。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


寸口脉沉而弦,沉则主骨,弦则主筋,沉则为肾,弦则为肝,汗出入水中,因水伤心,历节痛而黄汗出,故曰历节风也。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味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变为历节风,疼痛不可屈伸。


方法


丹溪曰∶因湿痰浊血流注为病,以其在下焦道路远,非乌附气壮不能行,故用为引经,若以为主治之,非惟无益而有杀人之毒。此病必行气流湿舒风,导滞血,补新血,降阳升阴,治有先后,须明分肿与不肿可也。不可食肉,肉属阳,大能助火。素有火盛者,小水不能制,若食肉浓味,下有遗溺,上有痞闷,须将鱼腥、面酱、酒醋皆断去之。先以二陈汤加酒浸白芍药,少佐以黄连降心火,看作何应又为区处也。


大法用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芩,在上者加羌活、桂枝、桔梗、葳灵仙,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


加味四物汤 治白虎历节风证。


本方加∶桃仁(煮数次,去皮尖) 牛膝(酒浸) 陈皮 茯苓 甘草 白芷 草龙胆(各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渣温服。如痛在上者属风,加羌活、桂枝、葳灵仙。在下者属湿,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龟板。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姜。血虚者,倍川归、川芎,佐以桃仁、红花,水煎服之。


因痰者,二陈汤加酒洗黄芩、羌活、苍术。


因湿者,用苍术、白术,佐以竹沥、姜汁及行气之药。


或曰∶有湿郁而周身走痛,或关节间痛,遇阴寒即发,当作湿郁治(或用白术一味,酒煎服之,其痛立愈)。


肥人多是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脉必滑);瘦人多是血虚与热(脉必涩)。


下部有湿肿痛,用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固是捷药。若肥人病此,宜苍术、白术、南星、滑石、茯苓之类;瘦人,宜用当归、红花、桃仁、牛膝、槟榔等药。


薄桂味淡者,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药至痛处。


葳灵仙治上体痛风,人虚弱勿用。


一方 治上中下痛风。


黄柏(酒炒) 苍术(米泔浸一、二宿) 南星(各二两) 神曲(炒) 台芎(各一两) 防风 白芷 桃仁(各五钱) 葳灵仙(酒炒) 桂枝(横行手臂) 羌活(各二钱) 草龙胆(一钱五分) 酒红花(五分)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腹服。


大羌活汤 治风湿相搏,肢节疼痛。


羌活 升麻(各一钱) 独活(七分) 苍术 防己 葳灵仙 川归 白术 茯苓 泽泻(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


四妙散 治走注疼痛。


葳灵仙(酒浸焙干,五钱) 羯羊角灰(三钱) 苍耳子(一钱五分) 白芥子(一钱半,炒)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匕,姜汤调下。


一方 治饮酒湿痰痛风。


黄柏(酒炒) 葳灵仙(酒炒,各五钱) 苍术(米泔浸一宿) 羌活(各三钱) 甘草(炙,三钱) 陈皮(去白) 芍药(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匕,生姜汤调下。


凡因久痢后,两脚酸软疼痛,或膝肿如鼓捶者,此亡阴也,宜以芎、归、熟地黄等补血药治之自愈。挟气虚者,加参、 。挟风湿者,加羌活、防风、白术之类。切不可纯作风治,反燥其血,终不能愈。


气血两虚,有痰浊阴火痛风。


人参 山药 海石 南星(各一两) 白术 熟地黄 黄柏(酒炒褐色) 龟板(酥炙,各二两) 干姜(烧存性)


琐阳(各五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服。


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


麻黄(去根节) 赤芍药(各一钱)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白芷 苍术 葳灵仙 片芩(酒浸) 枳实 桔梗葛根 川芎(各五分) 甘草 当归稍 升麻(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下焦加酒黄柏,妇人加酒红花,肿多加槟榔、大腹皮、泽泻,更加没药一钱定痛尤妙。一云∶脉涩数者有瘀血,宜用桃仁、红花、芎、归加大黄微利之。


二妙散 治脚膝下焦湿热成痛。


黄柏(酒浸焙干,二两) 苍术(米泔浸,春秋二宿,冬三宿,夏一宿,四两)


上为细末,沸汤入姜汁调服。或用蒸饼为丸,姜、盐汤送下。二味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有气加气药,血虚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潜行散


用黄柏一味酒浸,曝干为细末,每服方寸匕,煎四物汤调下,治血虚阴火痛风药也,多服帖数取效。


手臂痛,是上焦湿痰,横行经络中作痛也。


半夏 酒芩 白术 南星 香附(各一钱) 陈皮 茯苓(各五分) 苍术(一钱半) 葳灵仙(三钱) 甘草(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服。


加味二陈汤 治臂痛。


本方加酒芩、羌活、葳灵仙、入姜水煎,食后温服。


一方 治痛风神效。


赤芍药 青皮(各一钱半) 紫葳 台芎(各七分半) 葳灵仙 木鳖子(各一钱半) 防风(七分半) 甘草(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酒煎服之。


治妇人胸背胁走痛。


赤芍药(一钱) 桂枝 苍术(各五分) 香附 炒黄柏(各一钱) 甘草(五分) 葳灵仙(七钱半,酒拌湿炒)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服。


治走注疼痛方。


葳灵仙 苍术(米泔浸) 桂枝 川归(酒洗) 桃仁(去皮尖,炒,各一钱) 生桃仁(七个) 甘草(二钱) 川芎(一钱半)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入童便、竹沥各半盏,再煎至一盏,热服。忌猪、羊、鸡肉,鱼腥、湿面。


定痛丸 治风湿一切痛。


乳香 没药 金星草 地龙(去土炒) 五灵脂 木鳖子(去壳)


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磨化下。或只作小丸,温酒送下亦可。


世俗有用草药而获速效者,如用石丝以为之君,过山龙等以为之佐,皆性热而燥者,不能养筋滋阴,但能燥湿病之浅者,湿痰得燥而开,瘀血得热而行,故有速效。若病之深而血少者,愈劫愈虚而病愈深矣,戒之戒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二十六条)



黄 酒(局方) 治风寒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燥庠,筋脉挛急,语言蹇涩,手足不遂等证。


黄 防风 桂枝 天麻 萆 石斛 虎胫骨(酥炙) 白芍药 当归 云母粉 白术 茵芋叶 木香 仙灵脾甘草 川续断(各一两)


上细切,以生绢袋盛,用无灰好酒一斗,以瓷罐浸之,包封罐口,勿令泄气,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盏,温饮之,不拘时候。


独活寄生汤(局方) 治肝肾虚弱,感冒风湿,致痿痹,两足缓纵,软弱不仁。(方见腰痛门。)


防风天麻散 治风湿麻痹,肢节走注疼痛,中风偏枯,或暴喑不语,内外风热壅滞昏眩。


防风 天麻 川芎 羌活 白芷 草乌头 白附子 荆芥穗 当归 甘草(炙,各五钱) 白滑石(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加至一钱,热酒化蜜少许调下,觉药力营运微麻为度。或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热酒化下,白汤亦可。此药散郁干结、宣风通气之妙剂也。


舒筋汤(局方) 治臂痛不能举,盖是气血凝滞经络不行所致。一名通气饮子,一名五痹汤,其效如神。


片子姜黄(二钱) 甘草(炙) 羌活(各五分) 海桐皮(去外皮) 当归(去头) 赤芍药 白术(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磨沉香水少许入内温服,凡腰以上痛食后,腰以下痛食前服。



(祖传方)


九藤酒 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证,其功甚速。


青藤 钓钩藤 红藤(即理省藤也) 丁公藤(又名风藤) 桑络藤 菟丝藤(即无根藤) 天仙藤(即青木香也)


阴地蕨(名地茶,取根,各四两) 忍冬藤 五味子藤(俗名红内消,各二两)


上细切,以无灰老酒一大斗,用瓷罐一个盛酒,其药用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气,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每服一盏,日三服,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加味三妙丸 治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附热起,渐至腰胯,或麻痹痿软,皆是湿为病,此药主之。


苍术(四两,米泔浸) 黄柏(二两,酒浸日干) 川牛膝(一两,去芦) 当归尾(一两,酒洗) 川萆 (一两) 防己(一两) 龟板(酥炙,一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姜盐汤下。


川木通汤


一男子年四十岁,因感风湿,得白虎历节风证,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者三年,百方不效,身体羸瘦骨立,自分于死。一日梦与木通汤服愈,遂以四物汤加木通服,不效,后以木通二两锉细,长流水煎汁顿服,服后一时许,遍身痒甚,上体发红丹如小豆大粒,举家惊惶,随手没去,出汗至腰而止,上体不痛矣。次日又如前煎服,下体又发红丹,方出汗至足底,汗干后通身舒畅而无痛矣。一月后,人壮气复,步履如初。后以此法治数人皆验。故录于此,以示后学。


熏洗痛风法 治手足冷痛如虎咬者。


用樟木屑一斗,以急流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内,桶边放一兀凳,用前沸汤泡之,桶内安一矮凳子,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



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发散 仙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炒、)黄芩、防己、桂、甘草。在上,加羌活、威灵仙;在下,加牛膝、木通、炒柏。寒∶小续命汤;风∶天麻防风散。


调理 皮骨散∶虎骨(酥炙二两) 花蛇(酒浸取肉) 天麻 防风 川牛膝 僵蚕(炒) 归(酒浸) 乳香(另研) 桂心(各二两) 炙草 全蝎(半两) 麝香(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豆淋酒调下。


补血 多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


疏风胜湿 南星、仙术、炒柏为主,佐以台芎、白芷、桂、桃仁、防己。有湿胜一身尽痛,小胃丹、浚川散。


导痰 青州白丸子。


针 百会、环跳。



大意


痛风即内经痛痹也.因气血亏损.湿痰浊血.流滞经络.注而为病.或客四肢.或客腰背百节.走痛攻刺.如风之善动.故曰痛风.(汇补)


内因


热盛则痛.湿胜则肿.(经文)大率痰火多痛.风湿多肿.内因六欲七情.或病后亡津.血热沸腾.亦必外感六淫.而后骨节钻痛.久则手足蜷挛.外因涉冷坐湿当风.亦必血热而凝滞污浊.所以作痛.甚则身体块瘰.


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丹溪)


外候


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移.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以其痛循历节.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丹溪)


痛分肥瘦


瘦人多阴虚火旺.血不荣筋.肥人多风湿生痰.流注经络.(丹溪)


上下昼夜


上体.宜祛风豁痰.散热微汗.下体.宜流湿行气.和血舒风.阴虚则脉弦散.而重在夜.阳虚则脉虚大.而重在昼.(三锡)


脉法分辨


寸口脉沉而弦.或六脉涩小.皆为痛风.因火作痛.口干燥渴.脉来洪数.因湿作痛.恶心肿满.脉必沉滑.湿热相兼者.身重而痛.脉必沉濡而带数急.血虚痛者.四肢软弱.而痛甚于夜.脉来芤大无力.血瘀痛者.隐隐然痛在一处而不移.脉现涩滞.(汇补)


证候分辨


凡流走不定.久则变成风毒.痛入骨髓.不移其处.或痛处肿热.或浑身壮热.若劳役而痛者.元气虚也.恼怒而痛者.肝火盛也.阴寒而痛者.湿郁也.饮食失宜而痛者.脾郁也.大约按之痛甚者.邪气实.按之痛缓者.正气虚.又肿满重着者.湿也.面红掣痛汗黄者.风也.肩背头项不可回顾者.风入太阳而气郁也.小便数而欠呻者.肺气郁热也.臂髀腰脚骨热肿痛.行步艰难者.湿热成痹也.面赤尿赤者.暑湿相搏也.结阳肢肿.大便秘结者.热毒流注也.肢节掣痛.小筋急痹者.寒也.初起眩晕.自汗.肢节胸胁刺痛者.气也.痛从背起至胸胁者.思虑伤心也.初起胸满呕吐者.食积也.髀枢左右一点痛起.延至膝 肿大.恶寒.夜剧者.


痰也.四肢历节走痛.气短脉沉者.留饮也.遍身痒痛如虫啮.遇痒即食.不致频啮者.虫也.亦有气血两虚.


阴火作痛者.既属虚症.而似实症.最宜详辨.(汇补)


痢后作痛


有血痢兜早.恶血留于经络作痛者.此瘀血也.有痢久两脚酸软疼痛.或膝肿如鼓捶.此亡阴也.血瘀逐瘀.阴虚补阴.切不可兼用风药.反燥其血.若足膝枯细而肿大者.名鹤膝风症.(汇补)


痛风禁忌


肉属阳.性能助火.如素多痰火而痛者.因少水不能灭盛火.若食浓味.必加燥渴.上为痞闷.下必遗溺.故禁之.


治分始末


初起因风湿热者.当流动机关.不可遽补.病久则宜消瘀血.养新血.兼理痰火.则血自活.气自和.痛无不愈.久不止者.间用升降之剂.或专主补脾.如久病及亡血产后.俱不可纯用风药燥血.如年高举动则筋痛者.是血不能养筋.名曰筋枯.难治.(汇补)


用药


主以四物汤.加秦艽、桑枝、红花、桂枝.上痛.加羌活、灵仙.下痛.加萆 、防己、木通、牛膝.湿痰.加南星、半夏.血瘀.加桃仁、红花、牛膝.湿热.加苍术、黄柏.气虚.加参、 .血虚.加龟板、牛膝.如周身关节痛.


逢阴寒则发者.为湿郁.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风毒痛.用败毒散治之.鹤膝风.用大防风汤.


【附:鬼箭辨】


俗以遍身作痛.呼为鬼箭.夫鬼神无形.乌能有箭.所以然者.其人卫气空虚.腠理不密.贼风乘虚而入.客于经络.荣卫不通则痛.南人称为鬼箭.北人称为羊毛疔.就其痛处按之.用针挑出.形如羊毛.故名.南人亦就此毛为箭.其实闭塞结硬之络脉也.若真以为箭为疔.不亦冤乎.世之治此者.或挑以泄其气.或燃麻油灯以粹之.或用艾叶温散.锻石炒熨.或用白芥子调之外敷.或用金银花内服取效.从无一定之方.


尝见挑时暂快.过则依然.甚至挑断络脉.终成痿废.良可惜哉.(汇补)


痛风选方


丹溪方 治气血两虚.浊痰阴火痛风.


人参 山药 海石 南星(各二两) 白术 熟地 黄柏(酒炒) 龟板(炙各二两) 干姜(炮) 锁阳(各五钱)


酒糊丸.


丹溪曰.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盖为阴寒所郁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内.先宜微汗以散之.


麻黄(上) 赤芍(上) 防风(中) 荆芥(中) 羌活(中) 独活(中) 白芷(中)


桔梗(中) 葛根(中) 川芎(中) 甘草(下) 归尾(下) 升麻(下)


妇人.加酒红花.肿甚.加槟榔、腹皮、泽泻.更加没药一钱定痛.尤妙.下焦.加酒炒黄柏.脉涩滞.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甚者.加大黄微利之.


加味二妙丸 治两足湿热疼痛.或如火燎.从足跗热气.渐至腰胯.或麻痹痿软.


苍术(上) 黄柏(中) 牛膝(下) 归尾(下) 防己(下) 萆 (下) 龟板(下)


酒糊丸.


蠲痹汤 治风痰湿火.郁于四肢.手足顽痹.


黄 羌活 赤芍 姜黄 当归(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姜枣煎.


大防风汤人参(上) 附子(下) 白术(上) 羌活(上) 川芎(中) 防风(上) 甘草(上) 牛膝(下) 当归(上) 黄 (上) 白芍(上) 杜仲(上) 生地 生姜


附俗用鬼箭方


用木龙藤子.名鬼馒头.焙干酒服.或用羌活、防风、木瓜、钩藤.同煎服.


又用五灵脂、红花.酒煎服.亦妙.


上体风痛,保元、四物加凉血疏风药;下体痛,保元、四物加牛膝、木瓜、黄柏,或山药、仁属虚,小续命汤加减。晚蚕沙去上焦风热,左在皆宜用。


痛风俱属于火,风淫作痛,风痰作肿,风寒作滞,风湿痛证。古人用独活寄生汤,今人当用羌活续断汤。盖桑寄生、川独活,乃去风胜湿之圣药也。近时桑寄生,采桃、梅、榆、枫上者代用,不知寄生不生于桑,则性热,伤血损气,故另立方曰羌活续断汤,治之亦效。


验案


一人历节风痛,用四物汤加薏苡仁、秦艽、甘草、蚕砂,养血荣筋效。


四肢上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不圆块.参差肿起.按之滚热.便是痛风.治用羌活、独活、五加皮、威灵仙、秦艽、防风、桂枝、前胡.如下体.加牛膝.各一钱.煎服.数剂自愈.


邑庠方玉相幼子.左手左足各曲贴肉.痛屈不伸.用前方煎服五剂愈.如大人.须用酒煮.每夜尽量饮.每味一两五钱.煮酒约五六斤.饮毕即愈.此余创方.屡效不爽.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