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胎水肿满

《女科证治准绳》:胎水肿满

《医学心悟》:胎水肿满

《证治准绳·女科》:胎水肿满

《产宝》论曰∶夫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皆浮肿,小便秘涩。陈无择云∶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腹急胀,名曰胎水。


论曰∶凡妊娠之人,无使气极。若心静气和,则胎气安稳。若中风寒邪气及有所触犯,则随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经血壅闭以养胎,若忽然虚肿,乃胎中挟水,水血相搏,脾胃恶湿,主身之肌肉,湿渍气弱,则肌肉虚,水气流溢,故令身肿满也。然其由有自,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疟疾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皆能使头面或手足浮肿也。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而胎多损坏,及其临产日脚微肿,乃胞脏水少血多,水出于外,故现微肿,则易生也。宿有寒气,因寒冷所触,故能令腹胀肿满也。


《产乳集》论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来,行步艰辛,以至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至于脚指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经有血风,未可妄投汤药,亦恐大段甚者,虑将产之际费力,有不测之忧,故不可不治于未产之前也。古方论中少有言者,按《名医录》宋少主元徽中,与徐文伯微行学针法,文伯见一妊妇足肿不能行,少主脉之,此女形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则胎黑色。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胎遂堕,男形而色黑。此妊娠足肿之说,见于古者。今巢氏《病源》中但有子烦之论,《千金》并《产宝》方亦略言之,刘禹锡《续传广信方》以为妊妇有水气而成胎,《太平圣惠》亦言之,皆非也。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此病,方名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也。


〔薛〕前证若胸满腹胀,小便不通,遍身浮肿,用鲤鱼汤。脾胃虚弱,佐以四君子。


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用全生白术散;如未应,用六君子汤。脾虚湿热,下部作肿,用补中益气加茯苓。若饮食失宜,呕吐泄泻,用六君子汤。若腿足发肿,喘闷不安,或指缝出水,用天仙藤散。脾胃虚弱,兼四君子汤;如未应,用补中益气汤。若脾肺气滞,用加味归脾汤佐以加味逍遥散。一妊妇每胎至五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后及头面,此是脾肺气虚,朝用补中益气,夕用六君子加苏梗而愈。凡治妊娠,毋泥月数,但见某经证,即用本药为善。


一妊妇年三十八,妊娠水肿,以鲤鱼汤加五苓散、人参。湿加苍术一钱,浓朴、陈皮五分,萝卜子炒、车前子、滑石各一钱,作一帖。若喘急加苦葶苈,小便不利加木通、灯草,甚者车前子、浚川散,其湿毒自消。防己治腰以下湿热肿,如内伤胃弱者,不可用也。


天仙藤散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不必天台者,但得软白辛而香者良)


上等分,净秤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苏三叶,同煎至七分,放温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更不须多服。(元丰末,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寄,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右丞宅。)


《产宝》疗妊娠身肿有水气,心腹胀满,小便少。


茯苓(四两) 杏仁 槟榔(各三两) 旋复花 郁李仁(各一两)


上为粗末,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通即瘥。


崔氏疗妊娠体肿有水气,心腹急满。


茯苓 白术(四两) 旋复花(二两) 杏仁 黄芩(各三两)


上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


疗妊娠遍身洪肿,葶苈子散二方。


葶苈子(一两) 白术(五两) 茯苓 桑白皮 郁李仁(各二两)


上为粗末,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小便利即瘥。


又方


泽泻 葶苈(各二两) 茯苓 枳壳 白术(各六两)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两服,小便利即瘥。


泽泻散 治妊娠气壅,身体腹胁浮肿,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宜服。


泽泻 木通 桑白皮 赤茯苓 枳壳 槟榔(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防己汤 治妊娠脾虚,通身浮肿,心腹胀满,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一钱半) 桑白皮 赤茯苓 紫苏茎叶(各二钱) 木香(半钱)


作一服,煎服法同前。


千金鲤鱼汤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白术(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芍药(各三两)


上细锉片,以鲤鱼一尾,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鱼不用,每服四钱,入鱼汁一盏半,生姜七片,橘皮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集验》同。


肾着汤 治妊娠腰脚肿。


茯苓 白术(各四两) 干姜 甘草(各二两) 杏仁(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食前服。


指迷五皮散 治胎水。寻常脾虚肿满亦治。


大腹皮 桑白皮 生姜皮 茯苓皮 橘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浓磨木香水一呷,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亦治男子脾虚肿满。


治妊娠两脚浮肿,名曰脆脚。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用生料平胃散,姜、枣水煎服。或为末,紫苏叶煎汤调下。


全生白术散 治妊娠面目虚浮,如水肿状。


白术(一两)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陈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不拘时。


子和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猪苓五两为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丹〕子肿多湿,用山栀一撮,米饮吞下。


娠妊胎水肿满,名曰子肿,又名曰子气。其症多属胞胎壅遏,水饮不及通流,或脾虚不能制水,以致停蓄。大法,胎水壅遏,用五皮饮加白术、茯苓主之;脾虚不能制水,用六君子汤主之。凡腰以上肿,宜发汗,加秦艽、荆芥、防风。腰以下肿,宜利小便,加车前、泽泻、防己。胎水通行,生息顺易,宜先时治之,不可俟其既产而自消也。


五皮饮(见水肿。


六君子汤(见类中)


《产宝》论曰∶夫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皆浮肿,小便秘涩。陈无择云∶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腹急胀,名曰胎水。


论曰∶凡妊娠之人,无使气极。若心静气和,则胎气安稳。若中风寒邪气及有所触犯,则随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经血壅闭以养胎,若忽然虚肿,乃胎中挟水,水血相搏,脾胃恶湿,主身之肌肉,湿渍气弱,则肌肉虚,水气流溢,故令身肿满也。然其由有自,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疟疾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皆能使头面或手足浮肿也。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而胎多损坏,及其临产日脚微肿,乃胞脏水少血多,水出于外,故现微肿,则易生也。宿有寒气,因寒冷所触,故能令腹胀肿满也。


《产乳集》论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来,行步艰辛,以至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至于脚指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经有血风,未可妄投汤药,亦恐大段甚者,虑将产之际费力,有不测之忧,故不可不治于未产之前也。古方论中少有言者,按《名医录》宋少主元徽中,与徐文伯微行学针法,文伯见一妊妇足肿不能行,少主脉之,此女形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则胎黑色。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胎遂堕,男形而色黑。此妊娠足肿之说,见于古者。今巢氏《病源》中但有子烦之论,《千金》并《产宝》方亦略言之,刘禹锡《续传广信方》以为妊妇有水气而成胎,《太平圣惠》亦言之,皆非也。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此病,方名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也。


〔薛〕前证若胸满腹胀,小便不通,遍身浮肿,用鲤鱼汤。脾胃虚弱,佐以四君子。


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用全生白术散;如未应,用六君子汤。脾虚湿热,下部作肿,用补中益气加茯苓。若饮食失宜,呕吐泄泻,用六君子汤。若腿足发肿,喘闷不安,或指缝出水,用天仙藤散。脾胃虚弱,兼四君子汤;如未应,用补中益气汤。若脾肺气滞,用加味归脾汤佐以加味逍遥散。一妊妇每胎至五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后及头面,此是脾肺气虚,朝用补中益气,夕用六君子加苏梗而愈。凡治妊娠,毋泥月数,但见某经证,即用本药为善。


一妊妇年三十八,妊娠水肿,以鲤鱼汤加五苓散、人参。湿加苍术一钱,浓朴、陈皮五分,萝卜子炒、车前子、滑石各一钱,作一帖。若喘急加苦葶苈,小便不利加木通、灯草,甚者车前子、浚川散,其湿毒自消。防己治腰以下湿热肿,如内伤胃弱者,不可用也。


天仙藤散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不必天台者,但得软白辛而香者良)


上等分,净秤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苏三叶,同煎至七分,放温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更不须多服。(元丰末,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寄,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右丞宅。)


《产宝》疗妊娠身肿有水气,心腹胀满,小便少。


茯苓(四两) 杏仁 槟榔(各三两) 旋复花 郁李仁(各一两)


上为粗末,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通即瘥。


崔氏疗妊娠体肿有水气,心腹急满。


茯苓 白术(四两) 旋复花(二两) 杏仁 黄芩(各三两)


上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


疗妊娠遍身洪肿,葶苈子散二方。


葶苈子(一两) 白术(五两) 茯苓 桑白皮 郁李仁(各二两)


上为粗末,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小便利即瘥。


又方


泽泻 葶苈(各二两) 茯苓 枳壳 白术(各六两)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两服,小便利即瘥。


泽泻散 治妊娠气壅,身体腹胁浮肿,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宜服。


泽泻 木通 桑白皮 赤茯苓 枳壳 槟榔(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防己汤 治妊娠脾虚,通身浮肿,心腹胀满,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一钱半) 桑白皮 赤茯苓 紫苏茎叶(各二钱) 木香(半钱)


作一服,煎服法同前。


千金鲤鱼汤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白术(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芍药(各三两)


上细锉片,以鲤鱼一尾,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鱼不用,每服四钱,入鱼汁一盏半,生姜七片,橘皮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集验》同。


肾着汤 治妊娠腰脚肿。


茯苓 白术(各四两) 干姜 甘草(各二两) 杏仁(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食前服。


指迷五皮散 治胎水。寻常脾虚肿满亦治。


大腹皮 桑白皮 生姜皮 茯苓皮 橘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浓磨木香水一呷,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亦治男子脾虚肿满。


治妊娠两脚浮肿,名曰脆脚。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用生料平胃散,姜、枣水煎服。或为末,紫苏叶煎汤调下。


全生白术散 治妊娠面目虚浮,如水肿状。


白术(一两)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陈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不拘时。


子和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猪苓五两为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丹〕子肿多湿,用山栀一撮,米饮吞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