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胃痈

《古今医案按》:胃痈

《外科大成》:胃痈

《外科心法要诀》:胃痈

《医宗金鉴》:胃痈

薛立斋治一膏粱之人.寒热作渴.不时咳吐.口内血腥.又五日.吐脓血.皮毛错纵.用射干汤四剂.脓血已止.但气壅痰多.以甘桔汤而愈.其方乃射干、栀仁、升麻、白术、赤苓、赤芍.水煎.加地黄汁、白蜜和服.


一男子用射干汤之类.乍愈.但气喘体倦.发热作渴.小便频数.用补中益气加山药、山茱、麦冬、五味.时仲夏.更以生脉散代茶饮而愈.


江应宿治上舍汪中宇.患喉肿.不进饮食.腹中不饥.但日饮清茶数盏.江视之.诊得气口紧数.此胃痈也.脓已成.宜引下行.投以凉膈散.稍稍利一二度.次早吐脓血.再服射干汤一剂.即知饥索食.六剂全愈.


石顽治谈仲安.体肥善饮.初夏患壮热呕逆.胸膈左畔隐痛.手不可拊.便溺涩数.舌上胎滑.食后痛呕稠痰.渐见血水.脉来涩涩不调.与凉膈散加石斛、连翘.下稠腻颇多.先是疡医作肺痈治.不效.张曰.肺痈必咳嗽.吐腥秽痰.此但呕不嗽.洵为胃病无疑.下后四五日.复呕如前.再以小剂调之.三下而势甫平.后以保元、苓、橘.平调二十日而痊


先时有李姓者患此.专以清热豁痰解毒为务.直至膈畔溃腐.脓水淋漓.缠绵匝月而毙.良因见机不早.直至败坏.悔无及矣.


胃痈之发.必先中脘穴隐痛不已.(穴在脐上四寸)令人咳吐脓血.寒热如疟.由寒气隔阳.热聚胃口所致.以寒气逆于胃.故胃脉沉细.以阳气不得上升.故人迎紧盛.


脉迟芤涩者瘀血也.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成也.赤豆薏苡仁汤排之.


膏粱之人初起者.宜清胃射干汤.体倦.气喘作渴.小便频数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麦门冬.或兼加减八味丸.再夏月以生脉散.代茶饮之.是症以壮气助胃为主.佐以前药.不可专攻其毒.



丹皮汤 治胃痈肠痈.腹肿痞坚.按之即痛.脉迟而紧者.脓未成也.宜此汤下之.


丹皮(一钱) 栝蒌仁(一钱) 桃仁泥(二钱) 朴硝(二钱) 大黄(五钱)


水二钟.煎一钟.去渣.入硝再煎数滚.不拘时服.


赤豆薏苡仁汤 治胃痈脉洪数者.脓已成也.宜此排之.


赤小豆 薏苡仁(炒) 防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射干汤 治痈疮肿痛.脉洪实数者.


射干 犀角 升麻 玄参 黄芩 麦冬 大黄(各一钱) 栀子(五分) 加竹叶 芒硝(为竹叶芒硝肺胃二经药也)


水煎服.以利为度.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加减地黄丸


胃痈中脘穴肿疼,不咳不嗽吐血脓,饮食之毒七情火,候治肠痈大法同。


【注】此证初起,中脘穴必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并无咳嗽,咯吐脓血。由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热聚胃口成痈。脉来沉数者,初服清胃射干汤下之;若脉涩滞者,瘀血也,宜服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成也,赤豆薏苡仁汤排之;体倦气喘作渴,小水频数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表冬、五味子补之。其候证生死、治法,与大、小肠痈同。


中脘穴又名胃募,在脐上四寸。


五脏六腑诸募穴图(一)(图缺)


清胃射干汤


射干 升麻 犀角 麦冬(去心) 元参 大黄 黄芩(各一钱) 芒硝 栀子 竹叶(各五钱)


水煎服。


【方歌】清胃射干汤射干,升麻犀角麦冬全,参芩大黄芒硝等,竹叶山栀胃痈痊。


赤豆薏苡仁汤


赤小豆 薏苡仁 防己 甘草(各等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赤豆薏苡汤最神,甘己赤豆薏苡仁,胃痈脓成脉洪数,二盅水煎服八分。


丹皮汤(见大、小肠痈)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方歌】胃痈中脘穴肿疼,不欬不嗽吐血脓,饮食之毒七情火,候治肠痈大法同。


【注】此证初起,中脘穴必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并无欬嗽,咯吐脓血。由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热聚胃口成痈。脉来沈数者,初服清胃射干汤下之;若脉涩滞者,瘀血也,宜服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成也,赤豆薏苡仁汤排之;体倦气喘作渴,小水频数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补之。其候证生死、治法,与大、小肠痈同。


中脘穴又名胃募,在脐上四寸。


方剂:清胃射干汤


组成:射干升麻犀角麦冬(去心)


元参大黄黄芩(各一钱)芒硝栀子竹叶(各五钱)


水煎服。


【方歌】清胃射干汤射干,升麻犀角麦冬全,参芩大黄芒硝等,竹叶山栀胃痈痊。


又方:赤豆薏苡仁汤


组成: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各等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赤豆薏苡汤最神,甘己赤豆薏苡仁,胃痈脓成脉洪数,二钟水煎服八分。


又方:丹皮汤(见大、小肠痈)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