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小儿

《扁鹊心书》:小儿

《广瘟疫论》:小儿

《景岳全书》:小儿

《慎疾刍言》:小儿

《圣济总录》:小儿

《医学集成》:小儿

《瘴疟指南》:小儿

《针灸聚英》:小儿

《针灸聚英》:小儿

小儿纯阳,其脉行疾,一息六七至为率,迟冷数热与大人脉同。但小儿之病,为乳食所伤者,十居其半,发热用平胃散,吐泻用珍珠散,头痛发热,恐是外感,用荜澄茄散,谷食不化,用丁香丸,泄泻用金液丹。(小儿之脉较之大人固是行疾,第略差半至一至为率,若六七至,非平脉也。平脉而六七至,则数脉将八至矣,脉至八至非脱而何。)


小儿受时疫悉与大人同,而时见惊搐类于惊风,误治多死,用大人治疫清解诸法,减小剂料以治之则愈。小儿不能言,遇当下证,既不知其谵妄,复难验其舌苔,则当验其唇,唇赤而燥即是下证,此幼科之要诀也。


(《秘旨》)补脾汤:(一) 治小儿久病,面黄肌瘦,切牙目札,头发稀少,误药所致。


人参 白术(各一钱) 白芍药(酒炒) 白茯苓(各八分) 川芎 陈皮(各六分) 炙甘草黄(蜜炙) 当归(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调中汤:(二) 治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人参 茯苓 干姜(炒) 藿香 白术 甘草(炙) 木香 丁香 香附(炒,去毛)砂仁(等分)


上水煎。食前服。


调中丸:(三) 治脾胃虚寒吐泻。


人参 白术(炒) 甘草(炒,各五钱) 干姜(炮,四钱)


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薛按云∶前二方乃本经自病之药,即人参理中丸也。若肾水侮土而虚寒者,当加半夏、茯苓、陈皮,或呕吐,更加藿香,泄泻加木香。


人参理中丸:(四) 治中气虚热。


人参 白术(炒) 炙甘草(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局方》)观音散:(五) 治内伤呕逆吐泻,不进饮食,渐至羸瘦。


人参(一两) 神曲(炒) 茯苓 炙甘草 绵黄 白术(炒) 白扁豆(炒) 木香(各一钱)石莲肉(去心,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藿香三叶、姜、枣,水煎服。


助胃膏:(六) 治脾胃虚寒,吐泻,饮食不化等证。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丁香(各五钱) 山药(一两,炒) 砂仁(四十个)木香(三钱) 白豆蔻(十四个) 肉豆蔻(面煨,四个)一方无木香,名香砂助胃膏。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米饮化下。


(钱氏)七味白术散:(七) 一名人参白术散。治虚热而渴。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 藿香 木香(各一钱) 干葛(二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温服。如饮水多,多服之为妙。按∶此方治小儿虚热而渴,如无气滞吐泻等证,则当减去木香、藿香,以避燥而耗气。


白术散:(八) 方在和阵三十。治自汗盗汗极效。


太和饼:(九)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五钱) 山药(炒,四钱) 木香 炙甘草(各一钱) 肉果(面煨,四个) 白豆蔻(十四个) 砂仁(十四个) 山楂肉(一两) 使君子肉(六十个)炼蜜捣和为小饼。量儿大小与服。或再对证加减药味用之。


团参散:(十) 治心虚血热,自汗盗汗。


人参 当归(等分)


上为末。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二钱,以猪心一片煎汤调服,或用水煎服亦可。


止汗散:(十一) 一名败蒲散。治睡而自汗。


故蒲扇(烧存性)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调元散:(十二) 治小儿变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人参 白术 陈皮 浓朴(制) 香附(各一钱) 炙甘草 藿香(各五分)


上每服一二钱,姜、枣煎服。


平和饮子:(十三) 治小儿变蒸,于三月后,每三日进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内宜服。


人参(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 炙甘草(五分) 升麻(二分)


上咀,水半盏,煎三分。不时服。弱者加白术一钱。


调气散:(十四) 治变蒸吐泻,不乳多啼,欲发慢惊。


人参 陈皮 木香 藿香 香附 炙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水煎服。


(钱氏)当归散:(十五) 治夜啼不乳。


人参 当归 白芍药(各二钱半) 炙甘草(钱二分) 桔梗 陈皮(各一钱)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灌之。


(《撮要》)当归散:(十六) 治变蒸有寒无热。


当归(二钱) 人参 炙甘草 木香 官桂(各一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人参黄连散:(十七) 治心经蕴热夜啼。


人参(二钱半) 黄连(钱半,炒) 炙甘草(五分) 竹叶(二十片)


上姜、水煎服。


(无择)灯花散:(十八) 治心躁夜啼。


灯花(二三颗)


上研细,用灯草煎汤调涂口中,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儿吮之。如无灯花,用灯草烧灰,加辰砂少许亦妙。一法用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蜜调涂唇上,立安。


(《宝鉴》)天麻散:(十九) 治小儿急慢惊风,发热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虚弱,肝木乘侮,吐泻不食,嗜卧困倦。


半夏(七钱) 天麻(二钱半)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术(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姜枣汤调服。


(汤氏)异功散:(二十) 止渴,消暑,生津,补脾胄。


猪苓 泽泻(各三钱)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五钱) 陈皮(二钱半) 朱砂(一钱)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心竹叶汤化下。


柴胡散:(二一) 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不已。


人参 炙甘草 麦冬(各二钱) 龙胆草(酒炒黑) 防风(各一钱) 柴胡(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柴苓散:(二二) 治壮热来去。


柴胡 赤茯苓 人参 麦冬 甘草(各半两) 黄芩(一两)


上每服二三钱,入小麦二十粒,青竹叶三片,水煎服。


惺惺散:(二三) 治小儿伤寒时气,风热头痛目眵,多睡痰壅,咳嗽喘急,或痘疹已出未出,疑似之间。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 北细辛 川芎 桔梗(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薄荷五叶,水煎服。一方有防风、天花粉。


星苏散:(二四) 治诸风口噤不语。


南星(略炮,切)


上每服五七分,紫苏五叶,姜四片,水煎入雄猪胆少许。温服。


(钱氏)黄龙散:(二五) 治发热不退,或往来寒热。


柴胡(五钱) 赤芍药(三钱) 黄芩(炒) 甘草(炙,各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人参羌活散:(二六) 治伤风惊热。


人参 羌活 川芎 白茯苓 柴胡 前胡 独活 桔梗 枳壳 地骨皮 天麻(各等分)炙甘草(减半)


上用生姜薄荷水煎。治惊热加蝉蜕。


牛黄散:(二七) 治温热壮热,或寒热往来。


牛黄(研) 甘草(各半两) 柴胡 栀子(酒炒)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各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以金银薄荷汤调下。


(钱氏)生犀散:(二八) 治心经风热。


犀角(镑三钱) 柴胡 葛根 赤芍药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二黄犀角散:(二九) 治温热心神不安,火腑秘结。


犀角屑 大黄(酒浸蒸) 钩藤钩 栀子仁 甘草 黄芩(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热汤调下,量儿加减。


柴胡饮子:(三十) 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者。


柴胡 人参(各五分) 黄芩 芍药(各七分) 当归(一钱) 甘草(四分) 大黄(八分)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按∶此方用药颇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轻用大黄。


地骨皮散:(三一) 治虚热壮热。


地骨皮 知母 人参 柴胡 茯苓 半夏 甘草(等分)


上姜、水煎。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


天麻定喘饮:(三二) 治喘嗽惊风。


天麻 防风 羌活 白术 甘草(炒) 人参 桔梗 川芎 半夏曲(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补肺散:(三三) 一名阿胶散。治肺虚恶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阿胶(两半,炒) 鼠粘子(炒) 马兜铃(各半两) 杏仁(七粒) 糯米(一两) 甘草(三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钱氏)阿胶散:(三四) 治小儿肺病,咳嗽喘急,或咳而哽气,喉中有声。


阿胶(蛤粉炒,一两) 鼠粘子(炒香,二钱半) 炙甘草(一钱) 马兜铃(半两) 杏仁(七个,去皮尖) 糯米(一两)


上每二三钱,水煎。


(丹溪)保和丸:(三五) 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神曲(炒)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两) 山楂肉(蒸晒,三两) 连翘 萝卜子(炒,各五钱)


上为末,粥丸,绿豆大。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连五钱。


大安丸:(三六) 治证同前。即前保和丸加白术二两。


(杨氏)消食丸:(三七) 治乳食过多,胃气不能消化。


砂仁 陈皮 神曲(炒) 麦芽(炒) 三棱 蓬术(各半两) 香附(炒,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白汤送下,量儿加减。


消乳丸:(三八) 治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香附(炒) 砂仁 陈皮 神曲(炒) 炙甘草 麦芽(炒,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白饼子:(三九) 治伤食腹中有癖,呕吐肚疼。先用此药一服,推下食积,然后调治,不可服冷药。


滑石 轻粉 半夏(汤浸焙) 南星(各一钱)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研烂)


上为末,糯米饭丸,绿豆大。捻作饼,每服二三饼,煎葱白汤、紫苏汤下,忌热物,量儿加减。


薛曰∶凡用此方及利惊丸、紫霜丸、三味牛黄丸、褊银丸之类,乃斩关夺门,起死回生之重剂也,必审形病俱实,方可施之,巩至失手,命在反掌。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乃实,实者病气实,而形气则虚也。东垣先生云∶形病俱实者,当泻不当补;形病俱虚者,当补不当泻。治者审焉。


宣风散:(四十) 治湿痰、去积滞,通秘结,攻黑陷里实,以代百祥丸、牛李膏。


槟榔(二个) 陈皮 甘草(各五钱) 牵牛(四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量大小增减与服,白汤调下。一方有大黄、木香,连前三味煎成后,加牵牛末调服。


人参养胃汤:(四一)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热如疟,或呕逆恶心。


人参 浓朴(姜制) 苍术(炒) 半夏(制) 草果仁 藿香 茯苓(各五钱) 橘红(二钱半)炙甘草(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


人参安胃散:(四二) 治脾胃虚弱,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药(酒炒,七分) 白茯苓(四分)陈皮(三分) 黄连(炒,一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生附四君汤:(四三) 治吐泻不思乳食,凡虚冷病,宜先与数服以正胃气。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附子 木香 橘红(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姜、枣、水煎服。


酿乳法:(四四) 治胃虚吐泻,睡中吐舌摇头,呕乳,额上汗流,惊啼面黄,令儿饥饮。


人参 藿香 木香 沉香 陈皮 神曲(炒) 麦芽(炒,各等分) 丁香上每服四五钱,姜十片,紫苏十叶,枣三枚,水煎。每服半盏。令母食后捏去旧乳方服,卧少时却与儿饮。


按∶小儿不能饮药者,凡用补泻诸剂皆宜此法。


银白散:(四五) 治胃虚吐泻。


糯米(炒,二两半) 扁豆(蒸,二两) 白术(炒,一两) 炙甘草(三钱) 丁香 藿香(各二钱)


上为末。紫苏米饮调下。《直指方》加炮白附子、全蝎、木香、石莲子、姜,水煎。


朱君散:(四六) 治吐泻后而为惊为泻及粪青者。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钩藤钩 朱砂(各一钱) 麝香(半分) 灯心(一团)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


二顺散:(四七) 治中暑霍乱吐泻,烦闷燥渴,小便赤涩,便血肚疼。


白术 炙甘草 茯苓 猪苓 泽泻 干姜(炒) 肉桂 杏仁(去皮尖,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不拘时水调下,或用水煎服。


香朴散:(四八) 治积冷呕吐。


藿香叶 浓朴(姜汁炒) 陈皮(各七钱) 半夏(汤泡七次,一两) 炙甘草(一钱)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泻甚者,加木香、肉豆蔻。


沉香散:(四九)顺胃气,止呕吐。


茯苓(二钱) 沉香 丁香 木香 藿香 浓朴 炙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米饮汤调服。


玉露散:(五十)治伤热吐泻。


石膏( ) 寒水石(各五钱) 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分,白汤调下。


六神散:(五一) 治面青啼哭,口出气冷,或泄泻不乳,腹痛曲腰,四肢厥冷。


人参 白术(炒) 山药(炒,各五钱) 炙甘草(二钱) 白茯苓 白扁豆(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香橘饼:(五二) 治伤冷积泻。


木香 青皮(各一钱) 陈皮(二钱半) 浓朴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上为末,蜜和为饼。每服一枚,米饮调下。


(钱氏)黄芩汤:(五三) 治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


黄芩(一两半) 芍药 甘草(炒,各一两)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如呕,加半夏二钱。


涩肠散:(五四) 治小儿久痢,肠头脱出。


诃子(炮) 赤石脂 龙骨(各等分)


上为末,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


破故纸散:(五五) 治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水不禁。


破故纸(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陈氏)肉豆蔻丸:(五六) 治泻痢水谷,或淡黄或白,不能止者。


肉豆蔻 诃子肉 白龙骨(各半两) 木香 砂仁(各二钱) 赤石脂 枯白矾(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黍米大。周岁儿每服三五十丸,三岁儿服百丸,温米饮下。泻甚者,煎木香散或异功散送下,不止,多服。薛按∶前方治阳气虚寒肠滑之涩剂,盖肾主大便,若因肾气不固而致前证者,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如不应,急煎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补之,盖豆蔻丸涩滞之功多,补益之功少也。


宁神汤:(五七) 治心虚火盛,热躁惊搐等证。


人参 当归身 生地 麦冬(各一钱) 山栀仁 黄连(炒) 炙甘草(各二钱) 石菖蒲(三分)辰砂(入二分)


上加灯心半钱,水一盏,煎七分,调辰砂搅匀。食后温服。


当归养心汤:(五八) 治心虚惊悸。


归身 麦冬 生地(酒洗) 人参 炙甘草 升麻(少用)水一钟半,加灯草一团,煎七分。食远服。


(钱氏)养心汤:(五九) 治心血虚怯,惊痫,或惊悸怔仲,盗汗无寐,发热烦躁。


人参 黄 远志 当归 川芎 枣仁 五味子 柏子仁 肉桂 白茯苓 茯神 半夏曲(各三钱) 炙甘草(四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茯神汤:(六十) 治胆气虚寒,头痛目眩,心神恐惧,或者惊痫。


人参 黄 (炒) 枣仁(炒) 熟地 白芍(炒) 柏子仁(炒) 五味子(炒) 茯神(各一两)桂心 甘草(炒,各五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清神汤:(六一) 治惊痫,心虚血热。


犀角(镑屑) 远志(姜汁焙) 白鲜皮 石菖蒲 人参 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麦门冬煎汤调服。


(钱氏)酸枣仁汤:(六二) 治心肺虚热,烦躁惊啼,痘疹血热血燥等证。


枣仁 炙甘草 人参 生地 麦冬 当归身 栀子仁(等分)


上加灯心,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黑附子汤:(六三) 治慢脾风四肢厥冷。


附子(炒,去皮,三钱) 木香 人参(各一钱半) 白附子(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为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水煎。若手足即温,即止后服。


钩藤散:(六四) 治吐利,脾胃气虚,慢惊生风。


钩藤钩:人参 天麻 蝎尾(去毒) 防风 蝉壳(各半两) 麻黄 僵蚕(炒) 炙甘草川芎(各二钱半) 麝香(五分)


上 咀。每服二三钱,水煎服。虚寒加附子一钱。


薛按∶慢惊之证属脾胃亏损所致,前方乃辛温散表之药而无调补之功,须审用之。


钩藤饮子:(六五) 治小儿一切惊风潮搐,目视昏迷。


钩藤钩 防风 独活 天竺黄 羌活(各三钱) 麻黄 升麻 甘草 草龙胆(各二钱)川芎(三钱) 蝉蜕(五个,去头足)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服。薛立斋曰∶按上方若外感风寒,形证俱实者宜用之。


若形气虚而病气实者,宜用惺惺散加钩藤、麻黄;若外邪少而形病俱虚者,宜异功散。


(钱氏)钩藤饮:(六六) 治小儿脏寒夜啼,阴极发躁。


钩藤钩 茯神 茯苓 当归 川芎 木香(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服。《撮要》方有芍药一钱。若心经有热,脸红便赤,去木香,加朱砂末一钱,木通汤下。


(薛氏)抑肝散:(六七) 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切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腹胀少食,睡不安。


软柴胡 甘草(各五分) 川芎(八分)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钩藤钩(各一钱)


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


大青膏:(六八) 治伤风痰热发搐。


天麻 青黛(各一钱) 白附子(煨) 乌蛇(酒浸,取肉,焙) 蝎尾(各五分) 天竺黄 麝香(各一字)


上为末,生蜜丸,豆大。每用半粒,薄荷汤化下。


地黄清肺饮:(六九) 治肺热疳蚀穿孔,或生 肉,或鼻外生疮。


桑白皮(半两,炒) 紫苏 前胡 赤茯苓 防风 黄芩 当归 天门冬 连翘 桔梗生地 甘草(炙,各二钱)每服五七钱,水煎服,次用化 丸。


甘草汤:(七十) 治撮口。


甘草(生用,一钱)


上水煎,以棉球蘸吮,令出痰涎,却以猪乳点入口中即瘥。


(《秘旨》)安神丸:(七一) 治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人参 枣仁 茯神 半夏(各一钱) 当归 芍药(炒) 橘红(各七分) 五味子(五粒,杵)炙甘草(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生姜汤下。


七味安神丸:(七二) 治心经蕴热惊悸。


黄连 当归身 麦门冬 白茯苓 甘草(各半两) 朱砂(飞一两) 冰片(二分半)


上为末,汤浸蒸饼和 猪心血捣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灯心汤下。


十味安神丸:(七三) 治惊。


人参 茯神 麦门冬 山药(各二钱) 片脑(一分) 龙齿(二钱) 朱砂 甘草 寒水石(各五分)金薄(二片)


上为末,蜜丸,鸡豆大。灯心汤调下。一方有马牙硝。


朱砂安神丸:(七四) 方在寒阵一四二。


清心火,养血安神。


(钱氏)安神丸:(七五) 方在寒阵一四三。


除火邪热渴,清心化痰。


安神镇惊丸:(七六) 惊退后调理,安心神,养气血,和平预防之剂也。


天竺黄(另研) 人参 南星(姜制) 茯神(各五钱) 当归 枣仁(炒) 麦冬 生地芍药(炒,各三钱) 黄连(姜汁炒) 薄荷 木通 山栀(炒) 朱砂(另研) 牛黄(另研)龙骨( ,各二钱) 青黛(一钱,另研)


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淡姜汤送下。


(万氏)龙脑安神丸:(七七) 治惊痰,及痘中昏闷谵妄良方。


大辰砂(一钱,飞) 牛黄(一分) 龙脑(半分)


上研细末,取 猪心血、小猪尾尖血,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或二三丸,新汲水化下,或灯心汤、紫草汤俱可下。


镇心丸:(七八) 治急惊化痰镇心。


朱砂 龙齿 牛黄(各一钱) 铁粉 人参 茯苓 防风 琥珀(各二钱) 全蝎(七枚,焙)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汤送下。


金薄镇心丸:(七九) 治风壅痰热,心神不宁,惊悸烦渴,唇焦颊赤,夜卧不安,谵语狂妄。


金薄(十二帖,为衣) 朱砂(一两,飞) 人参 白茯苓 甘草(各半两) 山药(一两半)牙硝(一钱半) 麝香(五分) 片脑(一分)


上为末,炼蜜丸,每一钱作十丸,以金薄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或含化亦可。


辰砂膏:(八十) 治眼闭口噤,啼声不出,吮乳不得,口吐白沫。


辰砂(二钱) 硼砂 马牙硝(各一钱半) 玄明粉 全蝎 珍珠(各一钱) 麝香(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豆许,诸惊,薄荷汤下;潮热,甘草汤下;月内者,用乳汁调涂乳头令吮之。


琥珀散:(八一) 治急慢惊风,涎潮昏冒,惊搐目瞪,内钓腹痛,或惊痫时发。


琥珀 牛黄 胆星(此当倍用) 白附子 天麻 僵蚕(炒,去丝嘴) 代赭石全蝎 蝉蜕 乳香(各一钱) 朱砂(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二分,白汤调下。


(《千金》)龙胆汤:(八二) 治月内脐风撮口,四肢惊掣,发热吐乳;及客忤鬼气惊痫,加人参、当归。


龙胆草(炒黑) 钩藤钩 柴胡 黄芩(炒) 芍药(炒) 桔梗 茯苓 甘草 大黄(煨,各二钱半) 蜣螂(二枚,去翅足)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量儿加减。


梅花饮:(八三) 治五脏积热,喉中有痰,面色赤白,鼻流清涕,气逆喘急,目赤咳嗽,或因惊夜啼。


硼砂 马牙硝 芒硝 辰砂(各一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五分) 片脑(半分) 麝香(一分)


上为末。瓷器收贮,每服半匙,麦冬汤调服,或薄荷汤亦可。


擦牙通关散:(八四) 治风搐关窍不逸,痰塞中脘,留滞百节。


南星(二钱) 麝香(一字) 牙皂(二钱,烧存性) 僵蚕(一钱) 赤脚蜈蚣(一条)


上为末。姜汁蘸药少许擦牙,或调服二三点,涎自出。


(陈氏)抱龙丸:(八五) 治风痰壅盛,或发热咳嗽,或发惊搐等证。


胆星(九制,四两) 天竺黄(一两) 雄黄 朱砂(各五钱) 麝香(五分,另研,或减半亦可)


上为细末,用大甘草一斤煮极浓汁捣丸,每两作二十丸,阴晾干。用薄荷汤或灯草汤下一二丸。此方加牛黄四钱,即名牛黄抱龙丸。加琥珀,即名琥珀抱龙丸。


至圣保命丹:(八六) 治胎惊内钓,肚腹紧硬,啼叫不安,乃急惊风,眼目上视,手足抽搐,不省人事。


全蝎(十四个,去毒) 防风(二钱) 炮南星 白附子 蝉蜕 僵蚕(炒,去丝嘴)天麻 朱砂(各一钱) 麝香(五分) 金箔上为末,米糊和,每两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白汤化下。有热者,以南星易炮星。


此方去天麻,加琥珀捏成锭,以薄荷汤磨服,即名保生锭子,亦名太乙保生丹,治慢惊尚有阳证者。


定命丹:(八七) 治天钓撮口,通利痰热。


全蝎(七枚) 天麻 南星(炮) 白附子(各二钱半) 朱砂 青黛(各一钱半) 轻粉麝香(各五分) 片脑(一字)


上为末,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二丸,荆芥薄荷汤下,可先研半丸吹入鼻中。


九还金液丹:(八八) 此药有斡旋造化之功,专治男妇痰盛气急,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左瘫右痪,牙关紧急,及小儿急惊风,手足抽搐,不省人事,痰多气急等证,功效不可尽迷。


胆星(九制者,二两) 朱砂(飞,一两) 生半黄(五钱) 僵蚕(五钱,炒) 牙皂(去皮弦,炒焦,三钱) 冰麝(各五分)小麦面炒熟,炼蜜和匀捣丸,茨实大,金薄为衣,黄蜡区收藏。如大人牙关紧急,先以通关散开其窍,随用淡姜汤下一二丸。若治小儿,用薄荷汤化下一丸。


胆星天竺丸:(八九) 治小儿痰涎上壅,喘嗽不休。


胆星(一两) 天竺黄(三钱) 半夏(姜制) 白附子(汤炮,去皮脐,各五钱) 天麻防风(各二钱) 辰砂(一钱,飞)


上为末,甘草汤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汤或淡姜汤下。


(陈氏)温白丸:(九十) 驱风豁痰定惊。


人参 防风 白附子(生用) 真僵蚕(炒) 全蝎(焙,各一钱) 南星(汤泡七次,焙) 天麻(各二钱)


上用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


粉红丸:(九一) 治小儿心虚,困卧惊动,痰涎不利,或发热痰嗽等证。


天竺黄(五钱) 天南星 朱砂(各一钱半) 冰 胭脂(各一钱)


上以牛胆汁和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砂糖汤下。


(钱氏)牛黄丸:(九二) 治风痫,因汗出风邪乘虚而入,痰涎迷闷,手足搐掣。


牛胆南星 全蝎(焙) 蝉蜕(各二钱半) 防风 白附子(生用) 天麻 僵蚕(炒,各一钱半)麝香(半字)


上为末,枣肉和丸,加水银半钱,同研细丸,绿豆大。每服一二丸,荆芥生姜汤下。


(《杂着》)牛黄丸:(九三) 治小儿惊风,中风五痫天吊客忤,潮热,痰涎壅盛等证。


白花蛇(酒浸) 白附子 川乌 全蝎 天麻 薄荷 雄黄(各五钱) 朱砂(二钱)牛黄 麝香(各一钱) 冰片(五分)


上各另研为极细末,和匀,用麻黄煎酒捣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万氏)牛黄清心丸:(九四) 治心热神昏。


黄连(生,半两) 黄芩 山栀仁(各三钱) 郁金(二钱) 辰砂(一钱半) 牛黄(二分半)


上为细末,腊雪调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灯心汤下。


三味牛黄丸:(九五) 治惊热,消疳积。


雄黄(飞) 牵牛(各一钱) 天竺黄(二钱)


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水下。


凉惊丸:(九六) 治惊疳热搐睛赤,潮热痰涎,牙关紧急。


龙胆草(炒焦) 防风 青黛(各三钱) 钩藤钩(二钱) 黄连(炒,五钱) 龙脑(一钱)牛黄 麝香(各二分)


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十丸,煎金银花汤下。


利惊丸:(九七) 治急惊。


天竺黄(二钱) 轻粉 青黛(各一钱) 黑牵牛(炒,五钱)一方无天竺黄。


上为末,炼蜜丸,豌豆大。每岁一丸,薄荷水化下。


(钱氏)抑青丸:(九八) 治肝热急惊搐搦。


羌活 川芎 当归 防风 龙胆草(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二丸,竹叶汤入砂糖化下。此方加大黄、栀子仁,即名泻青丸。


化痰丸:(九九) 治惊搐喉内痰响者暂用。


胆星 半夏(制) 礞石(制) 枳实(各二两) 麝香(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朱砂为衣。姜汤研化,量送。


比金丸:(百) 治惊痫先用此药。


人参 远志(姜制取肉,炒) 白茯苓 南星 川芎 石菖蒲(细密者) 天麻 朱砂青黛 琥珀(各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银薄荷汤下。


虎睛丸:(百一) 治惊痫邪气入心。


虎睛(细研) 远志(姜汁浸) 犀角(镑屑) 石菖蒲 大黄(湿纸包煨) 麦冬(等分)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上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丸,竹叶煎汤或金银薄荷汤下。


五痫丸:(百二) 一名五色丸。治五痫。


朱砂 珍珠(各五钱) 雄黄(一两) 水银(二钱半) 黑铅(三两,同水银结成砂)


上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三四丸,煎金银薄荷汤下。


断痫丹:(百三) 治五痫瘥后复发,证候多端,连绵不除者。


黄 (蜜炙) 钩藤钩 细辛 炙甘草(各半两) 蛇蜕(二寸,酒炙) 蝉蜕(四个)牛黄(一钱,另研)


上为末,煮枣肉丸,麻子大。煎人参汤下,每服数丸,量儿加减。


消风丸:(百四) 治风痫先宜此药。


胆星(二钱) 羌活 独活 防风 天麻 人参 荆芥 川芎 细辛(各一钱)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薄荷紫苏汤调化下。


妙圣丹:(百五) 治食痫,因惊而停食吐乳,寒热,大便酸臭是也。


赭石( ,醋淬,二钱半) 巴霜(三分) 朱砂 雄黄 蝎梢(各一钱) 轻粉 麝香(各一匙)杏仁(微炒,二钱)


上为末,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一二丸,木贼草煎汤送下。


褊银丸:(百六) 治癫痫膈热,风涎壅盛,腹胀喘促,实滞者。


巴豆 水银(各五钱) 京墨(八钱,火烧醋淬) 黑铅(二钱半,水银煎) 麝香(五分,另研)


上为末,陈米粥丸,绿豆大。每服二三丸,煎薄荷汤下。


(薛氏)紫河车丸:(百七) 治癫痫。


紫河车(肥大者一具) 人参 当归(二味酌用,为末)


上将河车生研烂,入二药捣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日进三服,人乳化下。按∶此方凡先天不足,后天亏败者,俱可随宜增用药物,照此制服,无不可也。然河车必用酒炖熟方善,虽薛氏之意用其生气,但生者腥腻,恐不利于胃气。且此物既离本体,尚何生气之有?亦不过取其应求之性味,为血气之资而已。矧人之血气,本皆热物之所养成,故饮食之类,凡生用热用,其补泻有甚相远者,岂熟之即无益,而生之果无碍耶?余故曰热之为宜。


大芜荑汤:(百八) 治小儿脾疳,发热作渴,少食,大便不调,发黄脱落,面黑,鼻下生疮,能乳嗜土等证。


芜荑 山栀(各五分) 当归 白术 茯苓(各四分) 柴胡 麻黄 羌活(各三分)防风 黄连 黄柏 炙甘草(各二分)


上作二剂,水煎服。


生熟地黄汤:(百九) 治疳眼闭合不开。


生地黄 熟地黄(各半两) 川芎 赤茯苓 枳壳 杏仁(去皮) 川黄连 半夏曲天麻 地骨皮 炙甘草(各二钱半)


上每服二三钱,黑豆十五粒,姜、水煎服。


兰香散:(百十) 治鼻疳赤烂。


兰香叶(二钱,烧灰) 铜青 轻粉(各五分)


上为末干贴。


四味肥儿丸:(百十一) 治小儿食积五疳,目生云翳,牙根腐烂,口舌生疮,发热体瘦,肚大筋青,发稀成穗,或白秃疮疥,小便澄白等证。


芜荑 神曲(炒) 麦芽(炒)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猪胆汁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煎汤下。


六味肥儿丸:(百十二) 消疳化虫退热。


黄连 陈皮 川楝子(去核,炒) 神曲(炒) 麦 (炒,各一两) 白芜荑(半两)


上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饮吞下。


薛氏曰∶前方又治脾疳饮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颈钿,发稀成穗,项间结核,发热作渴,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头疮,肚见青筋,吃齿便白。五疳用此丸加干蟾一两尤妙。


七味肥儿丸:(百十三) 治小儿食积五疳,颈项结核,发稀成穗,发热作渴消瘦等证。


黄连(炒) 神曲(炒) 木香(各一两半) 槟榔(二十个) 使君子(酒浸) 麦芽(炒,各四两) 肉豆蔻(炮,二两)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良久,用五味异功散一服以助胃气。


芦荟肥儿丸:(百十四)治疳热。


芦荟 龙胆草(酒洗) 木香 人参 使君子肉 蚵 (酥炙,去头足,即上鳖)麦芽(炒,各二钱) 槟榔 黄连(去芦须,酒炒) 白芜荑(各三钱) 胡黄连(五钱)


上为细末,猪胆汁为丸,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饮下。


大芦荟丸:(百十五) 一名九味芦荟丸。治小儿肝脾疳积,发热体瘦热渴,大便不调,或瘰 结核,耳内生疮,牙腮蚀烂,目生云翳等证。


胡黄连 黄连 芦荟 白芜荑(炒) 白雷丸(破开,赤者不用) 木香 青皮鹤虱草(微炒,各一两) 麝香(一钱,另研)


上为末,蒸饼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白汤送下。立斋曰∶内青皮以龙胆草代之,麝香不用,尤效。


加减芦荟丸:(百十六) 治证同前,尤治小儿疳积腹胀。


芦荟(真者,五钱) 宣黄连(去须) 胡黄连 枳实 青皮(各二钱半) 青黛 木香 山楂肉(各二钱) 麦芽(炒,三钱) 麝香(一分) 干虾蟆(一只,酥炙)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七八分,量儿大小与之。按∶此方加使君子肉三钱,治湿热生虫亦佳。


当归龙荟丸:(百十七) 方在寒阵一六七。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


(《良方》)芦荟丸:(百十八) 方在寒阵一六八。治疳癖发热诸证。


龙胆丸:(百十九)治脑疳脑热疮。


龙胆草 升麻 苦楝根皮(焙) 赤茯苓 防风 芦荟 油发灰(各二钱)青黛 黄连(各三钱)


上为末,牡猪胆汁浸米糕丸,麻子大。薄荷汤下,仍以芦荟末敷入鼻内。


木香丸:(百二十) 治疳痢。


黄连(净,三钱) 木香 紫浓朴(制) 夜明砂(纸炒,各二钱) 诃子(肉炒,一钱)


上为末,饭丸,麻子大。干艾、生姜煎汤,食前下。


黄连丸:(一二一) 治疳劳。


黄连(半两,净牛胆汁浸,晒) 石莲子 栝蒌根 杏仁(去皮尖) 乌梅肉(各二钱)


上为末,牛胆汁浸糕丸,麻子大。煎乌梅、姜、蜜汤下。


胡黄连丸:(一二二) 治热疳。


胡黄连 黄连(各五钱) 朱砂(二钱)


上为末,填入猪胆内,以线扎悬挂铫中,淡浆水煮数沸取出,研芦荟、麝香各二钱入之,饮和丸,麻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


蟾蜍丸:(一二三) 治小儿颈项结核,面色痿黄,饮食不甘,腹大发热,名曰无辜疳证。一服虚热退,二服烦渴止,三服泻痢愈。


蟾蜍(一二个) 夏月沟渠深土中,取腹大不跳不鸣者是,身多 者佳。


上将粪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却将蟾蜍跌死,投与蛆食一昼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干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饭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其效如神。


天麻丸:(一二四) 治肝风疳眼。


天麻 青黛 黄连 五灵脂 夜明砂(微炒) 川芎 芦荟(各二钱) 龙胆草 防风蝉蜕(去足,各一钱半) 全蝎(二枚,焙) 干蟾头(炙焦,三钱) 麝香(少许)


上为末,猪胆汁浸米糕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灵脂丸:(一二五) 治脾疳、食疳。


白豆蔻 麦芽(炒) 五灵脂 砂仁 蓬术(煨) 青皮 橘红 使君子(焙,各二钱)虾蟆(炙焦,三钱)


上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汤下。


如圣丸:(一二六) 治疳热泄泻。


白芜荑(炒) 川黄连 胡黄连(各二两半) 使君子肉(一两) 麝香(五分,另研)干虾蟆(五个,酒者杵膏)


上为末,以虾蟆膏杵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参汤下。


薛按∶疳之为患,乃肝脾虚热,津液干涸之证。前方乃专于治疳清热之剂,若脾胃虚弱者,当佐以六君子汤调补脾胃,使邪气退,庶可收全功也。


褐子丸:(一二七) 治疳肿胀。


萝卜子(一两,微炒) 陈皮 青皮(炒) 槟榔 五灵脂 蓬术(煨) 黑牵牛(头末,炒)赤茯苓 木香(二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紫苏汤下。


消积丸:(一二八) 治食积大便酸臭发热。


丁香(九个) 砂仁(十二个) 乌梅肉(三个) 巴豆(三粒,去皮心膜)


上为末,面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温水下。


塌气丸:(一二九) 治肚腹虚胀。


胡椒(一两) 蝎尾(五钱,去毒)


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陈米饮下。


紫霜丸:(百三十) 治惊积,及变蒸发热不解,或食痫先寒后热,或乳哺失节,宿滞不化,腹痞便结。


代赭石( ,醋 七次) 赤石脂(各一两) 杏仁(五十个) 巴豆(二十枚,去心膜油)


上先将巴豆、杏仁研成膏,入代赭、石脂研匀,汤浸蒸饼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米饮送下。


化 丸:(一三一)黄连(五钱) 蜀椒(去闭口者,炒出汗) 苦楝根白皮(各二钱)


上为末,用乌梅肥者七个,艾汤浸去核,捣烂和丸。艾汤量儿大小送下。


下虫丸:(一三二) 诸疳蛔诸虫。


苦楝根皮(新白者,酒浸焙) 绿包贯众 鸡心槟榔 桃仁(浸去皮,焙) 芜荑(焙)木香(各二钱) 鹤虱(炒,一钱) 轻粉(五分) 干虾蟆(炙焦,三钱) 使君子(五十,取肉煨)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一方内加当归、川连各二钱五分。


使君子丸:(一三三) 治五疳蛔虫,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作痛,不食渐瘦。


使君子肉(一两) 浓朴(制) 橘红 白芍药 甘草(炒) 川芎(各一钱)


上为末,蜜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陈米饮化下。


白玉散:(一三四) 治丹瘤。


白土(二钱半) 寒水石(五钱)


上为末,米醋或新水调涂。



小儿之疾,热与痰二端而已。盖纯阳之体,日抱怀中,衣被加暖,又褪褓之类,皆用火烘,内外俱热;热则生风,风火相煽,乳食不歇则必生痰;痰得火炼则坚如胶漆,而乳仍不断,则新旧之痰日积,必至胀闷啼哭,又强之食乳,以止其啼,从此胸高气塞,目瞪手搐,即指为惊风,其实非惊,乃饱胀欲死耳!此时告其父母,令减衣停乳,则必大愠,谓虚羸若此,反令其冻馁、无不唾骂;医者亦不明此理,非用刚燥之药,即用参、 滋补,至痰结气凝之后,则无可救疗。余见极多,教之适其寒温,停其乳食,以清米饮养其胃气,稍用消痰顺气之药调之。能听从者,十愈八九;其有不明此理,反目为狂言者,百无一生。至于痘科,尤属怪诞,痘为小儿之所必不免,非恶疾也。当天气温和之时,死者绝少,若大寒大暑,其元气虚而稠密者,间有不治。其始欲透发,其后欲浆满,皆赖精血为之。乃未发以前即用大黄、石膏数两,以遏其生发之机而败其元气,既而即用蚯蚓数十,蛴螬数个,及一切大寒大热之品,如蜈蚣、蝎子、鸡头、猪尾之类,又将地丁、银花等粗 之品数两,煎汁而灌之,增其毒而倒其胃,此等恶物,即令医者自服之,亦必胃绝肠裂,况孩提乎!凡用此等药者,必预决此儿死于何日,十不失一,其父母翻盛称其眼力不爽,孰知其即死于彼所用之药也。或有元气充实,幸而不死者,遂以为非此等大药不能挽回,而人人传布,奉为神方矣!更可异者,强壮之年,医者黄芩、麦芽,俱不敢用,以为克伐;孩提之子则石膏、大黄,成两成斤,毫罔顾虑,至此而极,无奈呼天抢地以告人,而人不信也。


又有造为螳螂子之说者,割开颐内,取出血痰。此法起于明末海滨妖妇骗财之法,惟苏、松二处盛行,割死者甚众。盖小儿有痰火者,吃乳数日,必有一二颐肿,厌食,名曰妒乳。用薄荷、朴硝为末,搽一二次即愈,即不治亦愈。至所割出之痰块,或大或小,人因信之。不知颐内空虚之处,人人有此,割则复生,并非病也。不然,何以普天下之小儿,从未有患螳螂子而死者,独苏、松有此病耶?此亦一害,故并及之。


凡小儿之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分剂瘥小耳,除别立专治小儿门编次外,有未详尽处,可于大人方中,推类酌量用之。


清臣曰:小儿号为哑科,治之最难。景岳独谓其易,盖以小儿之病,不过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及惊风吐泻,并无七情六欲之扰。用药只宜轻剂,不可过为克伐,损伤元气,此为至要。


撮口脐风:附子理中加竹黄、姜蚕、全蝎,外焠元宵灯火。元宵灯火本十五,囟门眉心两合骨,脐轮脐心共七焦(原文为“燋”),鞋带四焦救儿苦。


急慢惊风:急惊为实证,龙胆泻肝汤方见口证。痰甚加胆星、竹黄。慢惊为虚证,四味回阳饮加白蔻、丁香,用灶心土,水煎服。


夜啼,属脾寒,异功散加炮姜;属心热,人参、黄连、炙草、生姜、竹叶。


吐乳,属虚寒,异功散加炮姜;属虚热,异功散加柴栀。


吐泻,属虚寒,温胃饮;属实热,二陈去草加猪、泽、车前。


溺白,属虚寒,香砂六君加柴胡;属实热,龙胆泻肝汤见口证。


腹胀,因脾虚,砂蔻六君加炮姜;因食滞,枳术丸加砂、半、藿、橘、麦曲。


囟肿囟陷,肿为实证,大连翘饮:连翘、归尾、赤芍、荆芥、防风、木通、甘草;陷为虚证,桂、附理中加黄芪一两。


弄舌吐舌:弄舌为心脾亏损,八珍去地加芪、橘。吐舌为心脾积热,导赤散加黄连、菖蒲。


龟胸龟背:龟胸为肺热胀满,贝母煎:贝母、桑皮、苏子、花粉、沙参、百合、前胡、射干、薄荷、枇杷叶。龟背为风入脊髓,保元丸:当归、枳壳、独活、防风各一两,前胡、麻黄、大黄各五钱,蜜丸,米汤下。


小儿瘴病.多因乳母不与之避寒暑.啖生冷.飧炙煎.致儿聚痰为患.况小儿较之大人.谓之哑科.以其不能言病情.故难辨别.医者当审谛.闻其声.望其色.察其举止.看其虎口.参以三症.治法斟酌.其轻重而后药之.可也.如热大不寒振.不作声.以手重拿合谷.不作声.惟手撑动.热微时亦不作声者.此是 瘴.必不可治.如热大面赤.舌黑目赤.唇红欲扯瓯碗频含乳.唇红是肺热欲扯瓯碗频含乳是口大渴.上吐下泄.蜷卧或俯卧.手足指梢冷.是虚欲就实.手足指冷中胃中冷.睡露睛.是脾虚.时时狂叫.或曲腰而啼.是腹痛.虎口脉通三关.当用附子理中汤治之.服至病减方止.如热大面赤.舌黑目赤.唇红频含乳.不吐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指梢不冷.睡不露睛.仰卧时时狂叫.虎口脉通三关.此无虚寒之症.当用正气和解.参以热疟方法治之.如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间一日发者.或日一发者.此是冷瘴.治当以前.审病之法用药.庶几可称为幼科之国手.


(小儿针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


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顶.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


武疑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督脉.未详其义.


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灸然谷三壮.或针三分不见血.立效.


儿风痫.先曲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直发际宛宛中三壮.小儿惊痫.先惊怖啼叫乃发.灸后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小儿癖气久不消.灸章门各七壮.脐后脊中灸二七壮.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又治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黄瘦.灸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七壮.小儿黄胆.灸三壮.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灸尾翠骨上三寸陷中三壮.兼三伏内用杨汤水浴之.正午时灸.自灸之后.用帛子拭.见有疳虫随汗出.此法神效.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胀.四肢懈惰.肩背不举.灸章门.小儿吐乳汁.灸中庭一壮.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效.灸龟尾一壮.脱肛灸脐中三壮.千金云.随年壮.脱肛久不瘥.及风痫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语言不择.发无时节.盛则吐涎沫.灸百会七壮.


大小五痫水沟存.百会神门与金门.须带昆仑及巨阙.惊风腕骨最为真.螈 五指掣阳谷.


角弓反张百会穴.大凡泻痢神阙攻.赤游风者治百会.兼治委中诚有功.秋深冷痢灸脐穴.


二寸三寸动脉中.假如吐乳灸中庭.一寸六分下 中.羊痫猪痫灸巨阙.灸至三壮收全功.


假如口有疮蚀龈.秽臭冲人难看管.劳宫二穴各一壮.用心仔细须寻篡.卒患肚痛皮青黑.


肚脐四边各半寸.各灸三壮皆安全.鸠尾一寸三壮益.惊痫顶上旋毛中.须于此处三壮攻.


耳后青络三壮灸.炷如小麦大有功.风痫屈指如数物.鼻上发际治之不.一二岁者目赤 .


大指小指间后寻.一寸半灸三壮没.夜啼百会灸三壮.囟门不合各有方.脐上脐下各五分.


三穴各灸止三壮.灸疮未发囟门合.患者诚之必然康.肩肿偏坠是关元.灸止三壮诚宜然.


大敦七壮真果便.若此治之病即痊.猪痫如尸厥吐沫.巨阙三壮不可忽.寒热洒淅食痫发.


鸠尾上至五分突.宜灸三壮身即安.不灸三壮病不痊.羊痫九椎下节间.灸至三壮如服丹.


又法大椎上三壮.可保小儿无灾难.中间三壮鸠尾穴.大椎三壮通过间.马痫治之自有方.


仆参二穴各三壮.风府脐中各三灸.根据此妙法得安康.假如犬痫两手心.足太阳与肋户寻.


各灸一壮病必愈.鸡痫足诸阳三壮.牙疳舌烂治之强.或针或灸须承浆.遍身生疮曲池穴.


合谷三里绝骨良.通前通后共五穴.须兼膝眼二七壮.假如腋肿马刀疡.要知此是头中疮.


宜治阳辅太冲穴.热风瘾疹肩 臧.曲池曲泽环跳等.须带合谷涌泉康.疡肿振寒少海中.


疥癣疮兮曲池攻.支沟阳 阳谷等.大陵合谷后 同.委中三里阳辅穴.昆仑穴与行间通.


三阴交穴百虫窠.十四穴治为有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