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泻痢

《产鉴》:泻痢

《急救广生集》:泻痢

《女科指掌》:泻痢

《盘珠集胎产症治》:泻痢

《杂病治例》:泻痢

《竹林女科证治》:泻痢


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盲膜,散于腹胁,故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 胁 胀,急服调中汤立愈。若医者以为积滞取之,祸不旋踵,谨之谨之。


薛立斋曰∶产后泻痢,或因饮食损伤脾土,或脾土虚不能消食,当审而治之。若米食所伤,用六君加谷芽;若面食所伤,用六君子加麦芽;若肉食所伤,用六君加山楂、神曲。凡兼呕吐者,加藿香;若兼吞酸或呕吐,用前药送越鞠丸;若肝木侮土,用六君子加紫胡、炮姜;若寒水侮土,用钱氏益黄散;久泻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及四神丸;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若小便涩滞,肢体渐肿,或兼喘咳,用金匮肾气丸。


的奇散


治产后余血渗入大肠。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


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许,研汤,三呷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


香附芍药汤


治产后痢疾。


当归 川芎 芍药 香附 陈皮 茯苓 白术(各一钱) 砂仁(六分) 甘草(五分) 泽泻(五分) 木香(三分)


上水煎服,腹疼者倍芍药,加黄连八分。


香连丸


治一切泄痢神效。


黄连(净,十二两) 吴茱萸(去枝梗,十两)


上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瓷器内,置热汤炖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淡醋米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滚汤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


调中汤


治产后虚寒洞泄。


高良姜 当归 桂心 芍药 川芎(各一两) 附子 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水泻不止 木鳖仁 母丁香(各五个) 麝香(一分) 研末,米汤调作膏。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吴扶寿精方》)


久泻不痊 生葱捣烂,入黄丹为丸,如豆大。填脐中,外用膏药贴之,立止。(《十便良方》)


泄泻暴痢 大蒜捣,贴两足心,亦可贴脐中,即愈。(《千金翼》)


腹中绞痛痢下窘迫 炒盐(二包)。互相熨之。(《世效单方》)


治痢仙方 茜草(一握)煎水,洗两足底即愈。(《奇方类编》)


一方,用梧桐叶(三四斤),煎水洗足自愈。(同上)


赤白痢 巴豆(新者不拘多少研如泥) 雄黄(明净者研极细)共成为膏。将病患眉心中穴用水洗净,以膏摊油纸上,每用○如此大,贴穴上。壮年一炷香,老幼半炷香或三四寸,视人大小用之。香尽即将药轻轻揭去拭尽,神效。(《内府秘方》)


禁口痢(虽极危急,心胸微有热气者,亦能治之) 大蓖麻子 巴豆(各去壳)四十九粒 牛黄(一钱五分)


透明雄黄 透明朱砂(阴砂不用) 麝香(各五分) 冰片(一分) 共为极细末,和前蓖麻子、巴豆研如泥,加葱汁、白蜜(各少许)为丸,如榛子大。先将纸贴患者眉心,纸上安药,药再用膏药贴之。眉心皮肤肿起即愈。如不肿者,不治。(《录竹堂方》)


久痢大肠滑脱 诃子 赤石脂 龙骨(各等分)为末,以蜡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用绢帛揉入。(《景岳全书》)


痢后脱肛 经霜浮萍草,瓦焙干为末,热鞋底上熨之。(《冯氏锦囊》)


一方,用五倍子末(三钱)、白矾(一块)水煎,洗之立效。(《三因方》)


【歌】水谷不化属脾虚,臭秽稠粘作热医,清热浓肠兼理气,和中理气更扶脾。


【论】泄泻者,痛腹肠鸣水谷不化,或喜欢呕逆,协热下利,并宜四苓散、黄芩白芍汤。若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稠粘臭秽,谓之滞下,宜香连丸。能食者轻,绝不食者死。壶公曰∶有妊娠病痢不止,脉虚而滑,两关脉涩。此胎气不和,相火上炎,似痢非痢也,用安胎药而愈。


【方】


香连丸


川连(五钱,吴茱萸同炒,拣去吴茱萸不用) 木香(一钱)


神曲糊丸,米饮服一钱。


恶露不行,渗入大肠,则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其余非食积则寒湿,再则脾胃弱,肺气虚,皆能致泻。若痢,亦由恶血渗入大肠,积滞而成,谓之产子痢,其病甚危。又久痢身体羸弱,谓之虚羸痢。气不顺而下痢,谓之气痢。又有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所致。总当兼气血虚处治之,切不可用治痢常法,以致不救。


恶露未尽而泄泻,生化汤加茯苓。俟恶血尽,然后或消而治之。(和二十四)若虚弱不能支持,加人参。


完谷不化,生化汤加茯苓、诃子皮、莲子、生姜;不愈,加人参。(和二十四)


干渴,胃气虚,不生津液也。生化汤合生脉散。(和二十四、二十三)


食物不化常噫,生化汤加茯苓、神曲、山楂、砂仁。(热八)


肋 胀,腹中痛,流注无定处 产未盈月,风邪乘虚袭之。留于肓膜,散于腹肋,故腹中阵阵作痛,水谷不化,胀鸣泄泻也。宜调中汤。(热八)


脾胃虚弱,血块未散,先服生化汤加木香、砂仁、益智仁;血块已除,六君子汤加肉果、益智仁,再加升麻、柴胡,以提胃中清气。


余血不尽,渗入大肠,洞泄不禁,服的奇散,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炭,不可犯油火,入麝香研末,清汤调下。


年久脾泄不止,参苓莲子饮。(补五十七)


产后七日内外,患赤白痢,后重频并,最为难治。欲调气行血,推荡痢邪,又虑产后元虚;欲滋荣益气而大补产弱,又虑转助痢邪。若行不损元、补不助邪,惟生化汤减黑姜,加茯苓、木香,为善消恶露,兼行痢积,并治而不悖也。


厥逆躁不得卧,殊难救治,人参、当归、荆芥。


积滞腹痛,人参、当归、白芍、红曲、醋炒升麻、甘草、益母草。如恶露未尽,加乳香、没药、砂仁、阿胶。


渴而不喜冷冻饮料,胃气虚,不生津液也。七味白术散(补五十六)。如夜间发热,肾水虚,不能润也。六味丸(补二)。


痢而呕吐,六君子汤加藿香。(补一)如胃火盛,用活田蠃、麝香,捣和掩脐。后用滋阴清胃之剂。


血崩痢不止,加参四物汤。(补七)


脱肛,气血两虚也。加参生化汤。(补五十八)



气虚兼寒热,食积、风邪、惊邪、热湿,阳气下陷,痰积。当分治,泻轻痢重。


升散 胃风汤、防风芍药汤、神术散、苍术防风汤、败毒散皆可汗之。


攻里 湿热用导水丸,兼郁承气汤、和中丸。积滞用圣饼子、脾积丸。冷积局方苏感丸。下后用药调理。痢初得者,必用下,通因通用。湿热甚者,宣明玄青膏。


和气 后重窘迫用木香槟榔。白属气,赤白者气血受病,赤黑相兼属湿热,青绿杂风与火湿。


凉血 下血者当凉血,归、 。赤属血,《保命集》四物加槐花、黄连、米壳。


温 脉沉弱而腹痛,用姜附加对五苓、理中丸、机要浆水散。色青者,寒兼风。


升提 阳气下陷,升阳益胃加桔梗,醋沃南星。用一叶梅外贴极效,起泡便止。


收敛 实肠散、桃花汤、养脏汤、严氏乌梅丸、元戎乌梅散,如米壳、榴皮、龙骨之类。


胜湿 平胃散、,曲芎丸之类。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为脾泄,机要白术芍药汤、茯苓汤。湿胜,仙术炒用。


渗泄 阴阳不分,淡以渗之,五苓、猪苓之类。或单用薏苡实炒为末服之。


补 初不可便补。气虚者补中益气。血虚神弱,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炒芍药、茯苓,少加黄连之类。钱氏白术散、十全大补汤。


劫 泻痢,脉沉伏细弱下陷者,用来复丹、灵砂丹以劫之。


清暑 中暑 而脉虚者,香薷散、桂苓甘露、清暑益气汤。


灸 陷下则灸之。脾俞、关元、肾俞、复溜、腹哀、长强、太溪、大肠俞、三里、气舍、中脘。


解热 外热者先退热,柴、芩、连。内热者香连丸、芍药柏皮丸、黄连阿胶丸。噤口者解毒。


分利 胃苓汤,与淡渗同五苓。或独用 香散。


外贴 以一叶梅于印堂贴之。


宣 有痰饮在膈上,气不能降,以致大肠不能收敛而泻利。痰在肺中,宣大肠之不固也,宜吐之。


盒脐 噤口痢用田螺于脐中盒之,以引下其热,黄连多加参术,终日呷之,如吐再进


补肾 肾泄久不止,脉沉细无力,二神丸、本事五味子散、金锁正元丹。


和脾气 脾气不和,浊气下干,不能愈者,问病患思食何物,与食之,脾气和而愈矣


消积 因积作者脾积丸,方见后。


青皮 陈皮 三棱(炒) 蓬术(煨。各二钱) 莎实(二两,炒) 肉果 山豆(炒) 山楂香砂仁 槟榔 姜黄 浓朴(炒。各二钱) 黄连(三钱) 木香(一钱半) 檀香(二钱) 澄茄(一钱) 白豆蔻(一钱) 麦 (炒,二钱)


上为末,蜡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


产后泻痢恶露不行,此瘀血渗入大肠泻下青黑色,宜的奇散。若腹痛泻痢,宜当归芍药散。若月内泻痢,宜鸭子煎。若里急后重,宜香连散加消导药。若痢久不止,宜四君子汤加收敛药。


的奇散


荆芥穗(盏内慢火烧存性,不得犯油火),麝香(少许),研末,沸汤下一钱。


当归芍药散


白芍(二钱五分) 川芎 泽泻(各一钱五分) 当归 赤茯苓 白术(蜜炙,各七分半)


水煎服。


鸭子煎


生姜十两(捣汁),鸭子(一个) 蒲黄(三钱)


上取鸭子打破,入姜汁内搅匀,同煎至八分,入蒲黄再煎六七沸,空心温服。


香连散


木香、黄连各等分,研末服。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