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藕实茎

《名医别录》:藕实茎

《神农本草经》:藕实茎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藕实茎

《新修本草》:藕实茎

《证类本草》:藕实茎

寒,无毒.一名莲.生汝南,八月采.又,藕,主热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


《本经》原文∶藕实茎,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


味甘平。


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丹。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莲,生汝南,八月采。


案《说文》云:藕,夫渠根。莲,夫渠之实也。茄,夫渠茎。《尔雅》云:荷,芙渠。郭璞云: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又其茎茄,其实莲。郭璞云:莲谓房也,又其


根藕。



一气相通,茎与实无异,非若他药之根实各殊也。味甘平。主补中,味甘淡得中土之性。养神,气香而中虚。益气力,脾肾旺则气血强。除百疾。中和之性无偏杂之害也。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和平之效。


藕者水土之精也,故能养脾胃之阴。生水底污泥之中,而无处不香,无节不通,故又能疏达脾胃之气,而滋其血脉。湿而不滞,香而不燥,果中之圣品也。



味甘,平、寒,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丹,一名莲。生汝南池泽,八月采。


即今莲子,八月、九月取坚黑者,干捣破之。花及根并入神仙用。今云茎,恐即是根,不尔不应言甘也。宋帝时,太官作羊血KT ,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遂皆散不凝,医仍用藕疗血多效也。


〔谨案〕《别录》云∶藕,主热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


(藕实茎_图缺)


味甘,平、寒,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一名水芝丹,一名莲。生汝南池泽。八月采。


陶隐居云∶此即今莲子,八月、九月取坚黑者,干捣破之。花及根并入神仙用。今云茎,恐即是根,不尔不应言甘也。宋帝时,太官作血 (音勘),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遂皆散不凝,医乃用藕疗血多效也。唐本注云∶《别录》云,藕,主热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此生水中。叶名荷,圆径尺余。《尔雅》云∶荷,芙蕖。其茎茄,其叶 ,其本 ,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是也。《尔雅》释曰∶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人呼荷。菡萏,莲花也。的,莲实也。薏,中心也。郭云∶,茎下白 在泥中者。今江东人呼荷华为芙蓉,北方∶人便以藕为荷,亦以莲为荷。蜀人以藕为茄,或用其母为华名,或用根子为母叶号。此皆名相错,习俗传误,失其正体也。


陆机疏云∶莲,青皮里白,子为的,的中有青为薏,味甚苦,故俚语云苦如薏,是也。药性论云∶藕汁亦单用,味甘,能消瘀血不散。节捣汁,主吐血不止,口鼻并皆治之。孟诜云∶藕,生食之,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其产后忌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为能破血故也。又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与蜜同食,令人腹脏肥,不生诸虫。亦可休粮。仙家有贮石莲子及干藕经千年者,食之到妙矣。又云∶莲子,性寒,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生食微动气,蒸食之良。又熟去心,为末,蜡蜜和丸。日服三十丸,令人不饥。此方∶仙家用尔。又雁腹中者,空腹食十枚,身轻,能登高涉远。雁食,粪于田野中,经年尚生。


又或于山岩之中止息,不逢阴雨,经久不坏。又诸鸟、猿猴不食,藏之石室内,有得三百余年者,逢此食,永不老矣。其房、荷叶,皆破血。陈藏器云∶藕实,莲也。本功外,食之宜蒸,生则胀人腹。中薏,令人吐,食当去之。经秋正黑者名石莲,入水必沉,惟煎盐卤能浮之。石莲,山海间经百年不坏,取得食之,令发黑不老。藕,本功外,消食止泄,除烦解酒毒,压食,及病后热渴。又云∶荷鼻,味苦,平,无毒。主安胎,去恶血,留好血,血痢,煮服之。即荷叶蒂也。又叶及房,主血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郑玄云∶芙蕖之茎曰荷。的中薏,食之令人霍乱。陈士良云∶莲子心,生取为末,以米饮调下三钱,疗血、渴疾。产后渴疾,服之立愈。日华子云∶藕,温。止霍乱,开胃消食,除烦止闷,口干渴疾。止怒,令人喜。破产后血闷,生研服亦不妨。捣罾金疮并伤折,止暴痛。蒸煮食,大开胃。节,冷。解热毒,消瘀血。产后血闷,合地黄生研汁,热酒并小便服,并得。又云∶莲子,温,并石莲。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治泄精,安心,多食令人喜,又名莲的。莲子心,止霍乱。又云莲花,暖,无毒。镇心,轻身,益色,驻颜。


入香甚妙。忌地黄、蒜。又云荷叶,止渴,落胞,杀蕈毒,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入药炙用之。


图经曰∶藕实茎,生汝南池泽,今处处有之。生水中,其叶名荷。谨按《尔雅》及陆机疏谓∶荷为芙蕖,江东呼荷。其茎茄;其叶 (加遐二音或作葭);其本 (土笔切),茎下白(音若)在泥中者;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其实莲,莲,谓房也;其根藕,幽州人谓之光旁,至深益大,如人臂;其中的。莲中子,谓青皮白子也。中有青,长二分,为薏,中心苦者是也。凡此数物,今人皆以中药。藕,生食其茎,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及解酒食毒。花,镇心,益颜色,入香尤佳。荷叶,止渴,杀蕈毒。今妇人药多有用荷叶者。叶中蒂,谓之荷鼻。主安胎,去恶血,留好血。实,主益气。其的至秋表皮黑而沉水者,谓之石莲。陆机云∶可磨为豉,如米饭,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医人炒末以止痢,治腰痛。又治哕逆,以实仁六枚,炒赤黄色,研末,冷熟水半盏,和服,便止。惟苦薏不可食,能令霍乱。


大抵功用主血多效。乃因宋太官作血 ,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遂散不凝,自此医家方∶用主血也。


圣惠方∶治时气烦渴。用生藕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令匀,分为二服。又方∶治食蟹中毒。以以火干荷叶五斤,烧令烟尽,细研。食前以童子热小便一小盏,调三钱匕,日三服。又方∶益耳目,补中,聪明强志。莲实半两,去皮心细研,先煮令熟;次以粳米三合作粥,候熟,入莲实,搅匀食之。千金方∶治坠马,积血心腹,唾血无数。干藕根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令易产。莲花一叶,书"人"字吞之,立产。经验后方∶主吐血咯血。以荷叶焙干为末,米汤下二钱匕。梅师方∶治产后余血不尽,奔上冲心,烦闷腹痛。以生藕汁二升饮之。孙真人∶莲子不去心食,成霍乱。食医心镜∶藉实,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令人欢心,止渴去热,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其根止热渴,破留血,生肌。久服令人悦泽矣。救急方∶治产后血不尽,疼闷心痛。荷叶熬令香,为末,煎水下方寸匕。集验方∶治漆疮。取莲叶干者的成可食,可摩以为饭,如粟饭。轻身养气,令人强健。又可为粥。唐书姜抚言服常春藤,使曰发还须,则长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终南往往有之,不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赐中朝老臣。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状类葛粉。帝作汤饼赐大臣。右骁卫将军甘守诚,能订药石,曰∶常春者,千岁 也;旱藕,牡蒙也。方∶家久不用,抚易名以神之。太清诸草木方∶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实九分,阴干捣筛,服方寸匕,令人不老。华山记华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


衍义曰∶藕实,就蓬中干者为石莲子,取其肉,于砂盆中干,擦去浮上赤色,留青心为末,少入龙脑为汤点,宁心志,清神。然亦有粉红千叶、白千叶者皆不实。如此是有四等也。其根惟白莲为佳。今禁中又生碧莲,亦一瑞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