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南烛

《本草纲目》:南烛

《本草乘雅半偈》:南烛

《本草从新》:南烛

《本草分经》:南烛

《本草图经》:南烛

《本经逢原》:南烛

「释名」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当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乌饭草、墨饭草、杨桐。赤者名文烛。


「气味」(枝叶)苦、平、无毒。(子)酸、甘、平、无毒。


「主治」枝叶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强筋益气,固精驻颜。


(宋开宝)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却老。


【核】曰∶生嵩高少室,今江左吴楚山中皆有,亦可植之庭除。《图经》名南天烛。古今诗话云∶即杨桐也。其种似木而类草,故又名南烛草木。男续、后草、猴药、维那木、草木之王凡六,各从邦域所称,正名则南烛也。本至难长,初生似菘菜,一纪后渐长成株,高三四尺,亦有盈丈者。茎似蒴 ,枝节微紫,质极柔脆,易于摧折。叶似山矾,光泽圆浓,冬夏尝青,其味少酢。七月开花结实,生青熟紫,得霜则绛赤如丹,酸美可食也。


先人云∶临水者尤茂,寒食采其叶,渍水染饭,色青而光,能资阳气,大获嘉美。


【 】曰∶具木体用,而曰南烛者,地中有木,南征吉也。烛者庭燎,与贞明不息也。


观主除睡,则得之矣。肝主色,肝色青;筋者肝之合也。故主强筋,变白却老,亦若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也。故久服不饥,益气力,轻身长年。一名男续,一名后草。又不独培色身之形脏,并可令精气溢泻而有子。一名草木之王,王读旺,谓其偏于升出,各旺百八十日以成岁,不雕之义见矣。


(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食青烛之精,命不复殒。岂属寓言,徒供观听。)


补阴.


苦酸涩平.强筋益气力.止泄除睡.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却老.子、酸甘平.


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一名南天烛.(时珍曰∶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人家多植庭院间、按古今诗话云∶即杨桐也.)叶似冬青而小、临水生者尤茂、寒食采其叶、渍水染饭、色青而光、能资阳气、谓之青精饭.)


苦酸涩平,补阴止泄除睡。子酸甘平,补阴固精。


南烛(图缺),《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高山,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谨按陶隐居《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 (音迅)。 之为言飧也,谓以酒、蜜、药草辈飧搜而暴之也。亦作 。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今饭之名耳。云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南烛草木。一名猴药,一名男续,一名后卓,一名惟那木,一名草木之王。生嵩高、少室抱犊鸡头山,江左吴越至多。土人名之曰猴菽,或曰染菽,粗与真名相仿佛也。此木至难长,初生三、四年,状若菘菜之属,亦颇似栀子,二三十年乃成大株,故曰木而似草也。凡有八名,各从其邦域所称,而正号是南烛也。其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浓,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作饭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更舂治,渐取一斛二斗。木叶五斤,燥者用三斤亦可,杂茎皮益嘉,煮取汁,极令清冷,以 米,米释炊之。 即溲字也。今课其时月,从四月生新叶,至八月末,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宁小。多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渍染得一斛,以九斗淹斛二斗米。比来正尔用水渍一、二宿,不必随汤煮渍米,令上可走虾,周时乃漉而炊之。初渍米正作绿色,既得蒸便如绀,若一过汁渍,不得好色,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 皆用此汁,当令饭作正青色乃止。向所余汁一斗,以共三过洒饭,预作高格曝令干,当三过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搜令 耳。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亦以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上元宝经》曰∶子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青烛之津,命不复殒。此之谓也。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孙思邈《千金月令》∶南烛煎益髭发及容颜,兼补暖方∶三月三日采叶并蕊子,入大净瓶中干盛,以童子小便浸满瓶,固济其口,置闲处,经一周年,取开,每日一两,次温酒服之。每酒一盏,调煎一匙,极有效验。


牛筋树也,俗名鸟叶


苦平无毒。


发明 凡滋肾药皆能伤脾,此独止泄除睡者,气与神通。藏器言,久服轻身不饥,变白不老者,强精益气之验。《千金》《月令》方用之,令四月八日煮汁,造青精饭是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