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牙齿痛

《文堂集验方》:牙齿痛

《医学纲目》:牙齿痛

〔总论〕 大凡齿牙疼.属手足阳明胃经之风热上侵.虚火上炎而发者.有热.有风.有寒.有虫.有湿热.皆能作痛.清火除热诛虫之法.备列于下.


〔风热牙痛主方〕 石膏.(三五钱.年壮火盛者生用五七钱.)荆芥.防风.丹皮.(各一钱)生地.(二钱)青皮.(六分虚弱者勿用)生甘草.(五分)如上正四门牙痛属心火.加黄连.(炒八分)麦冬.(一钱半)下正四门牙痛属肾火.加知母.(盐水炒)黄柏.(炒各一钱)上两边虎牙痛属胃火.加白芷.(八分)川芎.(一钱)下两边虎牙痛属脾火.加白术.(八分)白芍.(一钱二分)上左边尽牙痛属胆火.加羌活.胆草.(各八分)下左边尽牙痛属肝火.加柴胡.(八分)黑山栀.(一钱)上右边尽牙痛属大肠火.加大黄.(酒炒)枳壳.(各一钱)下右边尽牙痛属肺火.加黄芩.(酒炒)桔梗.(各一钱)按经加药.再加灯心廿根.水煎.食远温服三剂即愈.忌油腻、煎炒、鸭蛋、糟、醋、等物.


〔牙痛清胃汤〕 石膏.(三钱)生地.(三钱)黄连.(一钱)丹皮.当归.(各一钱五分)升麻.(五分)水煎服. 凤头荔枝一个.(或桂圆亦可.)将壳上开一孔.入盐填满.(火烟尽出火毒.)研细搽痛处.略含片时.再以防风.甘草.细辛.浮麦.(各一钱)煎汤漱口即止.如风虫牙痛.加花椒同煎.


〔风火牙痛〕 黄连末同生姜捣烂.塞痛处即止. 香蕈蒂捣碎.浸湿贴痛处即止. 粗碗一只用薄荷铺底.樟脑盖面.覆碗一只于上.盐泥封固.文武火 一炷香取出.研细出火毒.每用一二厘擦牙根即止.如虫牙用川椒铺底. 白蒺藜一钱.冰片半分.同研细.痛时擦之.


〔虫牙痛〕 韭菜子煎浓汤漱之.虫自出. 贯众一两.以米醋两碗多煮如左牙痛侧左边.右痛右 .不宜吃. 松脂烘软塞孔中.少顷虫出在脂上. 五灵脂如米粒大三粒.令咬在疼牙上.少顷以温水漱出小虫即止.


〔虚火齿痛〕 诸药不效.用人参二三分贴患处.即止. 附子五七分研末.以津唾调涂足心.引火归原.即止.


〔擦齿至验方〕 无论风火虫痛.初用生明矾.(六两)生石膏.(四两)共研细.早晚擦牙.(一料擦完.矾加二两.石膏减二两.渐渐用生矾一味.)常年不可间断.终身无牙痛之患. 风牙诸药不效.用凤头荔枝连壳烧存性.擦牙至验.


〔取痛牙法〕 白马尾.(烧灰存性)用新笔蘸一二厘.点牙根上即落.勿沾着好齿. 腊月取大鲫鱼一尾.用白砒.为细末.装入鱼腹中.挂当风处.其霜吐出鳞上.扫下收之.每用半厘点在牙根.即刻自落不痛.


〔牙宣血〕 经霜丝瓜筋火 存性.研细擦上即止. 苦竹茹以醋浸一宿.含之即止. 牙宣而痛甚者.用丝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灯心一把.水煎浓汁.漱吐即止. 牙缝出血不止.用纸燃蘸蟾酥少许.插入出血处立止.内服薄荷.花粉.连翘.桔梗.参玄.木通.葛根.(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凡牙宣服凉药不效者.又宜滋肾水.泻相火.即愈.(外以香附同青盐炒黑色为末擦之.)


〔虚火牙痛出血牙龈痛痒〕 骨碎补.(二两炒黑色为末)早晨漱久吐出.临睡再擦勿漱.候津满口咽之即愈. 骨碎补.(捣烂豆大一团.)用绢包塞牙痛上立止痛.


〔鹅口牙烂〕 满口黄皮肿烂.鹅口皮.(三个)儿茶.马子碱.( 研)各等分.加冰片二分研匀.搽上自愈. 凡牙龈烂不论大人小儿.用人中白 研糁上最效.


〔牙痛灸法〕 独大蒜.(一个)蓖麻子.(七粒)樟脑.(一钱)同研碎敷在大指根背上穴.(左痛敷右指.右痛敷左指.)痒即去之.不论风火虫痛.皆效. 大蒜铅粉同捣烂.照法敷灸.治牙痛甚效.



〔垣〕夫齿者,肾之标。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其牙齿是手足阳明之所过,上断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之脉所贯络也,止而不动,下断嚼物,动而不休,手阳明大肠之脉所贯络也。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足阳明喜寒而恶热,故其病不一。牙者,肾之标,亦喜寒。寒者坚牢痛,热甚则齿动龈 袒脱,作痛不已,故所治疗不同也。有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而作痛者,有恶寒又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饮少热饮多而作痛者,有恶热饮少寒饮多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而作痛者,有齿袒而作痛者,有齿断为疳所蚀缺少血出而作痛者,有齿断肿起而作痛者,有脾胃中有风邪,但觉风而作痛者,有牙上多为虫所蚀,其齿缺少而色变,为虫牙痛者,有胃中气少,不能于寒袒露其齿作痛者,有牙齿疼痛而秽臭之气不可近者,痛既不一,岂可一药而尽之哉。



〔丹〕牙大痛。必用胡椒、荜茇,能散其中浮热,监以升麻、寒水石,佐以辛凉,薄荷、荆芥、细辛之类。


牙痛用清凉药便痛甚者,从治之。


荜茇 川椒 薄荷 荆芥 细辛 樟脑 青盐


上为末,擦牙上。



〔洁〕治牙寒疼。


露蜂房小椒(去目,炒,各等分)


上为粗末,煎漱,禁语言。



〔垣〕牢牙地黄散 治牙齿寒痛。


麻黄 黄连 羊胫骨灰(各一钱) 升麻(一钱半) 草豆蔻皮(一钱二分) 吴茱萸(一钱) 益智仁 归身(各四分) 本(二分) 防己 生地 人参 熟地 羌活(各三分) 黄 白芷(各五分)


上为细末,擦牙上,先漱口净,然后用药。



〔世〕治牙痛百药不效。用荔枝壳烧灰存性,擦牙痛处,累验。一云荔枝核亦可。



〔《外》〕治牙痛。独囊蒜煨,乘热截用头以熨痛上,转易之,亦治虫痛。



〔丹〕齿痛。茱萸酒煎含之。(《食疗》)



〔垣〕馘鬼散 治风热牙恶。昔刘经历之内子,年三十余,病齿痛不可忍,须骑马外行,口吸凉风则痛止,至家则痛复作,家人以为祟,祈祷于巫师而不能愈。遂求治于先师,问其故,曰∶此病乃湿热而邪也。足阳明贯于上齿,手阳明贯于下齿,阳明多血多气,又加以膏粱之味,助其湿热,故为此痛。因立一方,不须骑马,当令风寒之气常生于齿间,以黄连、梧桐律之苦寒,新薄荷叶、荆芥穗之辛凉,四味相合而作风寒之气,治其湿热。更以升麻之苦平,引入阳明经为使。牙齿,骨之余,以羊胫骨灰补之为佐。麝香少许入内为引。用为细末,擦之神妙。又以调胃承气去芒硝加黄连,以治其本,服之下三五行,其病良愈,不复作。


清胃汤 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阳明之别络入脑,(在《本经》十五络中。)喜寒恶热,乃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其齿喜冷恶热。


地黄(生,三分) 升麻(一钱) 牡丹皮(五分) 归身(三分) 拣黄连(六分,不好,加二分,夏倍之)


上五味,同为细末,顿作一服,水煎至一半,去渣,候冷细呷之,即效。



〔丹〕阳明热牙疼。


大黄(烧灰,存性) 香附(烧存性)


上为末,入青盐少许,无时擦之。



〔《草》〕淳于意医齐中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苦参汤日漱三升,五六日愈。



〔丹〕卒牙痛。苦竹一茎,烧一头,得汗多者,揩痛处,立安。(《姚氏方》)



〔《经》〕患牙痛。含山豆根一片于痛处。



〔《广》〕治牙齿疼痛。取槐树白皮一握,切作一升煮,去渣,着盐少许,适温寒含之,日三易。



〔丹〕当归龙胆散 治寒热牙痛。


升麻 麻黄(各一钱) 生地 白芷 羊胫骨灰(各五分) 草龙胆 黄连(各一钱) 归梢(五分)草豆蔻(一钱)


上为细末,擦之神效。


益智木律散 治寒热牙疼。


草豆蔻(二钱二) 益智 归身 熟地 羊胫骨灰(各五分) 木律(二分) 升麻(钱半) 黄连(四分)


上细末擦之。如寒牙疼,不用木律。


草豆蔻散 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草豆蔻(一钱二) 黄连(钱半) 升麻(钱半) 细辛叶 防风(各二分) 熟地 羊胫骨灰(各五分)归身(七分)


上件为细末,牙痛处擦之。


立效散 治牙齿痛不可忍,及头脑项背痛,微恶寒饮,大恶热饮,其脉上中下三部阳虚阴盛,是五脏内盛,六腑阳道脉微小,小便滑数,立效。


防风(一钱) 升麻(七分) 甘草(炙,三分) 细辛(二分) 草龙胆(酒洗,四钱)


上 咀,顿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以匙抄在口中炸痛处,少时立止。如多恶热饮,更加龙胆草一钱。此法不定,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如更恶风作痛,加草豆蔻、黄连各五分,勿加龙胆草。



〔垣〕细辛散 治寒邪风邪犯脑痛,齿亦痛。


麻黄(去节,三钱) 桂枝 羊胫骨灰(各二钱半) 羌活(钱半) 草豆蔻(钱半) 柴胡 升麻 防风 白芷(各二分) 本 苍术(各三分) 归身(四分) 细辛(少许)


上为细末,先漱后擦之,神效。


白芷散 治大寒犯脑,牙齿疼痛。


麻黄(去节) 草豆蔻(各一钱半) 黄 桂枝(各二钱半) 吴茱萸 白芷(各四分) 本(三分)羌活(八分) 归身 熟地(各五分) 升麻(一钱)


上为细末,先用水漱洗,以药擦之。


蝎梢散 治大寒犯脑,牙疼。


麻黄(钱半,去节) 桂枝 归身 柴胡 白芷(各二分) 升麻 防风 本 黄 (各三分)羌活(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半) 草豆蔻(皮,一钱) 蝎梢(少许)


上为末,用如前法。



〔垣〕神功丸、牢牙散、调胃承气减硝加黄连诸方,皆治平昔多食肉人,口臭,牙齿动摇欲落,或血出不止,乃内伤湿热膏粱之疾也。(方见热条及齿摇龈露)



〔子和〕泽州李继之,忽患牙痛,皱眉不语。栾景先曰∶曾记戴人云,阳明经热有余也,宜大下之。乃付舟车丸七十粒,服毕,遇数知友留饮,强饮热酒数杯,药为盐酒所发,尽吐之,吐毕而痛止。李大服曰∶戴人神仙也。不三五日,又痛,再服前药百余粒,大下数行乃愈。



〔丹〕牙痛而肿。


软石膏 升麻 细辛 大黄 白芷 防风 羌活 连翘 川椒 青盐 龙胆 荆芥 香附(各等分)


上为细末,搽患处。



〔垣〕治虫散 治大寒犯脑,牙齿疼痛,及嗍风作痛,虫痛,胃经湿热肿痛。


麻黄(去节) 羌活 草豆蔻仁(各五分) 吴茱萸(八分) 本 白芷(各三分) 黄 升麻(各一钱)归身 益智仁 黄连(各四分) 桂枝(一分) 羊胫骨灰 熟地(各二分)


上细末,先用温水净漱口,搽之。



〔世〕独活散 治牙根肿痛。


川芎 独活 羌活 防风(各半两) 细辛 荆芥 薄荷 生地(各二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



〔无〕一妇人牙痛,治疗不效,口颊皆肿。以金沸草散大剂煎汤熏漱而愈。(方见舌门。)


八味丸 治虚壅牙痛浮肿。(方见治法肾虚条。)



〔《简》〕治牙齿肿痛。用白矾一两烧灰,大露蜂房一两,微炙为散,每服用二钱,以水一盏半,煎十余沸,乘热炸牙,冷即吐之。


运气齿痛皆属热。经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齿痛 肿,治以咸寒是也。



〔世〕治牙齿痛。用茄蒂烧灰存性为末,敷痛处,累验。如无茄蒂,用糟茄亦可。



〔丹〕治牙齿痛。


常山 大戟 防风 细辛 荆芥 枇杷叶 何首乌 薄荷 葱根须 川椒


上煎汤漱之,极效。



〔《竹》〕追风散 治诸般牙痛。


贯众 鹤虱 荆芥(各等分)


上 咀,每用二钱,加川椒五十粒,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热漱,吐去药,立效。



〔《千》〕治牙痛。以苍耳子五升,水一斗,煎五升,热含之,疼即吐,吐后复含,不过三剂,瘥。


茎叶亦得。牙痛,用胡荽子浓煎汤漱之。



〔丹〕齿痛。省藤打碎含之咽津。(本草木部有省藤治齿疼。)



〔世〕治牙齿疼痛。蟾酥用银朱掺和为丸,如萝卜子大,每用一丸,搽上患处,便不疼。至三丸,吐浓涎数口,全愈。


定痛散 治牙风疼痛,立效。


细辛(生,半两) 白芷(生) 川乌头(生。各一两) 乳香(三钱)


上为末,每少许,擦牙痛处,引涎吐之。须臾,以盐水灌漱。


一方,无白芷、川乌,有全蝎、草乌。



〔《家藏》〕雄黄定痛膏 治牙齿疼痛。


大蒜(二枚) 细辛(去苗) 硼硝(另研。各二钱) 雄黄(另研,一钱) 猪牙皂角(四锭)


上为末,同大蒜一处捣为膏,丸如桐子大。每用一丸,将绵子裹药,左边牙疼放在左耳,右边牙疼放在右耳,良久痛止。一丸可治数人。


透关散 治牙疼。


蜈蚣头 蝎梢(去毒) 草乌尖(如麦粒大者) 川乌底(如钱薄者。各七枚) 雄黄(如麦大、七粒,另研) 胡椒(七粒)


上细末,用纸捻子蘸醋点药少许,于火上炙干,塞两耳内,闭口少时,即效。



〔世〕又方治牙疼。用巴豆一粒,煨黄熟,去壳。用蒜一瓣,切一头作盖,剜去中心,安巴豆在内,以盖合之,用绵裹,随患处左右塞耳中。


上塞耳三法。前一法治热疼,后二法治寒疼也。



〔无〕牢牙散 去风冷蛀龋宣露,用之甚效。


槐枝 柳枝(各长四寸,四十九枝) 皂角(不蛀者,七茎) 盐(四十文重)


上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糠火烧一夜,候冷取出,研细用如常法。有庵主年七十余,云祖上多患齿疼脱落,得此方效,数世用之,齿白齐密,乃良方也。



〔垣〕白牙散


升麻(一钱) 羊胫骨灰(二钱) 白芷(七分) 石膏(一钱半)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温水漱口,擦之,妙。


麝香刷牙散


麝香(一分) 升麻(一钱) 黄连(二钱) 白豆蔻 羊胫骨灰 草豆蔻(各三钱半) 归身 防己(酒浸)人参(各三分) 生地 熟地(各二分) 没石子(三枚) 五倍子(一个)


上为细末,用如前法擦之,神效。



〔丹〕刷牙方


羊胫骨灰(一两) 升麻(一钱) 黄连(一钱)


上为末擦之。



〔《灵》〕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针灸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上齿痛亦如之。经云∶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五脏之间,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 ,手大指次指爪甲上一 ,立已。左取右,右取左。王注谓足大指次指为中指也。


齿痛恶清饮,取手阳明,下齿痛亦如之。经云∶大肠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是动则病齿痛颈肿,视盛虚热寒陷下调之。又云∶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又云∶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是也。



〔丹〕治齿痛。金钗股火烧针痛处,即止。(《蜀本》)



〔《撮》〕牙痛牙槽∶吕细(即太溪穴,补三呼,灸之治上牙痛。) 二间(一分,沿皮向后三分,灸之,治下牙痛。) 委中(六分,泻六呼。)



〔世〕牙痛∶足内踝两尖(灸,治上牙。) 龙玄(在列缺上青脉中,灸之,治下牙。) 又法∶承浆 风府



〔《摘》〕又法∶合谷 内庭(不应,取昆仑,治上牙。)



〔《甲》〕齿痛,颧 及三间主之。上齿龋,兑端及耳门主之。口中下齿痛,恶寒 肿,商阳主之。齿龋痛恶清,三间主之。齿龋痛,合谷主之。口齿痛,温溜主之。齿龋痛,听会及冲阳主之。失欠,下齿龋,下牙痛,肿,下关主之。上齿龋痛恶寒者,上关主之。下齿龋则上齿痛,掖门主之。齿痛,四渎主之。上齿龋肿,目窗主之。上齿龋痛,恶风寒,正营主之。牙齿龋痛,浮白及完骨主之。齿牙不可嚼,龈肿,角孙主之。上齿牙龋疼,阳谷主之。齿龋痛,少海主之。



〔《撮》〕风牙疼∶太渊(一分,灸七壮。)



〔《灵》〕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论疾诊尺篇)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