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养精

《女科证治准绳》:养精

袁了凡先生云∶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今之谈养生者,多言采阴补阳,久战不泄,此为大谬。肾为精之府,凡男女交接,必扰其肾,肾动则精血随之而流,外虽不泄,精已离宫,虽能坚忍者,亦必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此其验也。如火之有烟焰,岂有复反于薪者哉?是故贵寡欲。精成于血,不独房室之交,损吾之精,凡日用损血之事,皆当深戒。如目劳于视,则血以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以听耗。心劳于思,则血以思耗。吾随事而节之,则血得其养而与日俱积矣。是故贵节劳。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怒则伤肝而相火动,动则疏泄者用事,而闭藏不得其职,虽不交合,亦暗流而潜耗矣。是故当息怒。人身之血,各归其舍则常凝,酒能动血,人饮酒则面赤,手足俱红,是扰其血而奔驰之也。血气既衰之人,数月无房事,精始浓而可用,然使一夜大醉,精随薄矣。是故宜戒酒。《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HT 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澹之味,乃能补精耳。盖万物皆有真味,调和胜而真味衰矣。不论腥素,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冲和恬澹之气,益人肠胃。《洪范》论味而曰稼 作甘,世间之物,惟五谷得味之正,但能淡食谷味,最能养精。又凡煮粥饭而中有浓汁滚作一团者,此米之精液所聚也,食之最能生精,试之有效。炼精有诀,全在肾家下手,内肾一窍名玄关,外肾一窍名牝户,真精未泄,干体未破,则外肾阳气至子时而兴,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两相吻合,精泄体破而吾身阳生之候渐晚,有丑而生者,次则寅而生者,又次则卯而生者,有终不生者,始与天地不相应矣。炼之之诀,须半夜子时即披衣起坐,两手搓极热,以一手将外肾兜住,以一手掩脐而凝神于内肾,久久习之,而精旺矣。


葆真丸 专治九丑之疾,言茎弱而不振,振而不丰,丰而不循,循而不实,实而不坚,坚而不久,久而无精,精而无子,谓之九丑之疾。此药补十二经络,起阴发阳,能令阳气入胸,安魂定魄,开三焦积聚,消五谷进食,强阴益子精,安五脏,除心中伏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无所不治。此药平补,多服常服最妙。七十岁老人尚能育子,非常之力,及治五劳七伤无子嗣者。


鹿角胶(半斤,锉作豆大,就用鹿角霜拌炒成珠,研细) 杜仲(去粗皮切碎,用生姜汁一两,同蜜少许,拌炒断丝,三两) 干山药 白茯苓(去粗皮,人乳拌晒干,凡五七次)熟地黄(各二两) 菟丝子(酒蒸,捣焙) 山茱萸肉(各一两半) 北五味子 川牛膝(去芦,酒蒸)益智仁(去壳) 远志(泔煮,去骨) 小 香(青盐三钱同炒) 川楝子(去皮核,取净肉酥炙)川巴戟(酒浸,去心,以上各一两) 破故纸 胡芦巴(同故纸入羊肠内煮,焙干各一两)柏子仁(去壳,另研如泥,半两) 穿山甲(酥炙) 沉香(各三钱) 全蝎(去毒,一钱半)


上件各制度为极细末,以好嫩肉苁蓉四两,酒洗净,去鳞甲皮垢,开心,如有黄白膜亦去之,取净二两,好酒煮成膏,同炼蜜和前药末捣千余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秋石汤、温酒任下,以干物压之,渐加至百丸。服七日,四肢光泽,唇脸赤色,手足温和,面目滋润,又能消食理脾,轻身和气,语言清亮,是其效也。


千金种子丹 此方服之令人多子,并治虚损梦遗,白浊脱卸。(男子服。)


沙苑蒺藜(取净末四两如蚕种,同州者佳。再以重罗罗二两极细末,二两粗末,用水一大碗熬膏伺候) 莲须(四两极细末,金色者固精,红色者败精) 山茱萸(极细末三两,须得一斤,用鲜红有肉者佳,去复选肉制末) 覆盆子(南者佳,去复选细末二两)鸡头实(五百个,去壳,如大小不一等,取细末四两) 龙骨(五钱,五色者佳,火 ,法以小砂锅入龙骨锅内,连锅 通赤,去火毒方用。)


上用伏蜜一斤炼,以纸粘去浮沫数次,无沫滴水中成珠者伺候,止用四两,将前五味重罗过,先以蒺藜膏和作一块,再入炼蜜,石臼内捣千余下,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忌欲事二十目。此药延年益寿,令人多子,不可尽述。


聚精丸 (男服。)


黄鱼鳔胶(白净者一斤,切碎,用蛤粉炒成珠,以无声为度) 沙苑蒺藜(八两,马乳浸两宿,隔汤蒸一炷香久,取起焙干)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白汤任下。忌食鱼及牛肉。


五子衍宗丸 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


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服此药,子孙蕃,遂成村落之说。嘉靖丁亥,于广信郑中丞宅得之,张神仙四世孙子及数人用之殊验。


甘州枸杞子 菟丝子(酒蒸捣成饼,各八两) 辽五味子(一两) 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 车前子(炒,二两)


上五品,俱择道地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白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修合日,春取丙丁己午,夏取戊己辰戌丑未,秋取壬癸亥子,冬取甲乙寅卯,忌师尼鳏寡之人及鸡犬六畜见之。


十子丸 四明沈嘉则无子,七十外服之,连举子。


槐角子(和何首乌蒸七次) 覆盆子 枸杞子(去枯者及蒂) 桑堪子 冬青子(四味共蒸,各四两)菟丝子(制,去壳,酒蒸) 柏子仁(酒浸蒸) 没石子(照雷公制) 蛇床子(蒸) 北五味子(去枯者,打碎蜜蒸。以上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淡盐汤下,干点心压之。


赵氏加味六子丸


菟丝子(淘洗,酒蒸) 川牛膝(去芦,酒蒸) 麦门冬(去心,酒蒸) 山茱萸(取肉)原蚕蛾 五味子(各一两三钱) 蛇床子(酒蒸,一两六钱) 车前子(淘洗,一两七钱) 大甘草(炙,一两)沙苑蒺藜(马乳浸蒸) 覆盆子(各二两二钱) 破故纸(二两三钱,淘洗炒) 肉苁蓉(二两五钱,酒浸去鳞)


肾虽属水,不宜太冷,精寒则难成孕,如天地寒冷,则草木必无萌芽也。此方极意斟酌,不寒不热,得其中和,修合服之,如一阳初动,万物化生,二三月后,必孕成矣。前药俱焙干锉碎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四十丸,清盐汤送下,早晚皆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