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夜啼

《保婴撮要》:夜啼

《笔花医镜》:夜啼

《慈幼新书》:夜啼

《古今医鉴》:夜啼

《活幼心书》:夜啼

《活幼心书》:夜啼

《金匮钩玄》:夜啼

《寿世保元》:夜啼

《小儿推拿广意》:夜啼

《小儿药证直诀》:夜啼

《医学纲目》:夜啼

《医宗金鉴》:夜啼

《幼科心法要诀》:夜啼

《幼科折衷》:夜啼

《育婴家秘》:夜啼

《证治准绳·幼科》:夜啼

《竹林女科证治》:夜啼

《幼科推拿秘书》:夜啼

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钩藤散。


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缓,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症,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木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治验一小儿发热夜啼,乳食不进,昏迷抽搐,痰盛口噤,此脾肺气虚,风木所乘,痰食积于胸腹也。先用大安丸,后用六君、钩藤钩,而痊。


一小儿三岁面白夜啼,小便青而数。此肺肾虚弱,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一分,夕用地黄丸而愈。大凡小儿面色青黑,睛少,或解颅足热者,出痘多在肾经,预用地黄丸补肾气,多得一小儿二岁,夜啼,面色赤,黑睛色淡,小便频赤,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夕用地


龙齿散 治拘哭肚痛惊热。


龙齿 蝉蜕 钩藤钩 羌活 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碧云散 治浑身壮热夜啼。


柏叶(二分) 南星 僵蚕 全蝎 郁金 雄黄(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用薄荷汤入蜜调服。


六神散 治腹痛,面色青,口中气冷,及四肢俱冷,曲腰而啼,或泄泻不乳。


人参 山药 白术(各五钱) 甘草(炒。二钱) 茯苓 扁豆(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二斤,枣水煎。一方有芍药、当归、人参各二钱五分,甘草、桔梗、□


愚按∶前症悉属脾土虚寒,元气下陷。本方更加柴胡、升麻,升提元气,而补脾土为善。


神绿散


全蝎(去足翅不拘多少) 青薄荷(焙干)


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无择灯花散 治心燥夜啼。


灯花(三二颗)


上研细,用灯草煎汤,调涂口中,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儿吮之,无灯花用灯草烧灰,辰砂少许,亦妙。或用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蜜调涂唇上立安。


安神散 治夜啼。


蝉蜕(四十九枚,只用后半段,截去前半段并去足翅)


上为末,分四服,用钩藤钩汤调下。


人参黄连散 治心经蕴热夜啼。


人参(二钱五分) 黄连(一钱五分,炒 炙甘草五分) 竹叶(二十片)


上姜水煎服。


太乙丹 治睡惊夜啼,青粪。


桔梗(一两五钱) 藿香叶(五钱) 川芎(二钱五分) 白芷(三钱) 白扁豆(五钱,炒)


上为末,炼蜜丸,樱桃大,辰砂、麝香为衣,每服半丸,薄荷汤送下。粪色青,枣汤下。夜啼,灯心、钩藤汤下,加白术、茯苓、白芍药尤妙。


地黄散 治身热口干,咳嗽心烦。


生地黄(五钱) 麦门冬(去心,七钱) 杏仁(炮,去皮尖) 款冬花 陈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温服。


钩藤散(方见慢惊)


导赤散(方见心脏)


地黄丸(方见肾脏)


六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二方见内钓)


秘旨安神丸(方见发搐,即十味安神丸)


柴胡栀子散(方见诸热症,即柴胡清肝散)


加味归脾汤(方见内钓)


小柴胡汤(方见痘症)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夜啼之症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热.若仅胃停乳食.则不能安寐而已.不啼也.脾寒者.温其脾而啼止.藿香和中汤主之.心热者.清其心而啼亦止.导赤散加川连主之.或花火膏亦可.切勿乱投消痰破气之药.致损真元.


阴盛于夜,小儿脏冷,遇夜则阴极发躁,寒盛作疼,故夜啼而日歇,钩藤散主之。


钩藤散


茯神 茯苓 川芎 当归 木香 甘草 钩藤 生姜 大枣


如或心热烦疼而夜啼者,必面赤舌白,小便赤涩,即去当归、木香另为末,加辰砂一钱同研,少以木香煎汤调服。有触犯禁忌及惊骇者,服新安金药。(见惊)程书焉曰∶夜啼一症,有用灯花末涂乳头者,有用灯心汤研化灯花四五粒而饮之者,有用井边草,或鸡窠中草安卧席下,不令母知者,俱有意焉。



安神散 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神。


蝉蜕七个,下半截为末,初生抄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


或者不信,将上半截如上服,复啼如初。古人立法,莫知其妙。


花火膏 治邪热乘心,焦躁夜啼。


灯花三颗,以乳汁调抹儿口,或抹母乳上,令儿吮之。一方用灯心烧灰,敷乳上,令儿吮之。一方加朱砂一字,共为末,用白蜜调,儿睡抹口内。


夜啼四证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面莹夹青脐下痛。睡中顿哭是神干。


夜啼者,有惊热夜啼,有心热夜啼,有寒疝夜啼,有误触神祗夜啼,此四者,详具于后。惊热者,为衣衾之浓,或抱于极暖处久坐,致生烦闷,邪热攻心,心主神,神乱则惊,心与小肠为表里,故啼泣而遗溺者是也。治法遏热镇心,则自安矣。用百解散、牛蒡汤、三解散主之。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疾风生,乃能雨。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百解散,或五苓散加黄芩、甘草,水煎服,次牛蒡汤、三解散及琥珀抱龙丸为治,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睡少,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泪,面莹白而夹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证,名为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白芍药汤、乌梅散及冲和饮加盐炒茱萸、茴香,水姜煎服,及钩藤膏亦佳,误触神祗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叫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误触禁忌神祗而得。或因恶祟所侵,盖婴孩目有所睹,口不能言,但惊哭无时,指纹俱隐,故玉环集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灵。治法先解其表,宜百解散,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琥珀抱龙丸,投之自效。


人参(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姜汁炒) 甘草(半钱) 竹叶(二十片) 作二服。加姜一片,煎服之。


一论小儿夜啼者。此是邪热乘心也。宜


化火膏


用灯花三朵。以乳汁调抹儿口。或抹母乳上。令儿吮之。


一治小儿触犯禁忌而夜啼者。宜醋炭熏。服苏合香丸。


一治小儿夜啼不止。作心经有热有虚治。


安神散


人参 黄连(姜汁炒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上锉。竹叶二十片。姜一片。水煎服。


一方。治惊啼。用乱发烧灰。酒调服。


一论小儿夜啼。似有邪厉。蝉蜕七个。下半截为末。初生炒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根据煎汤调下。复啼如初。古人立法。莫知其妙。


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面容颊青脐下痛.睡中顿哭是神干.


凡夜啼有四.有惊热.有心热.有寒疝.有误触神 .而成夜啼.惊热者.为衣衾太浓.过于温暖.邪热攻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夜啼而遗溺者是也.心热者.见灯愈啼是也.寒疝者.遇寒即啼是也.误触神 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若有恐惧.睡中惊跳是也.


〖治法〗推三关(五十) 六腑(一百二十) 清心经(一百) 捞明月 分阴阳 掏胆经


如寒疝痛啼.宜运动四横纹.揉脐并一窝风.


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



〔无〕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也。若重舌口疮,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重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各随证治之。


蒜乳丸治腹痛夜啼。当归丸治脏寒腹痛。(二方见腹痛。)



〔田〕五味子散 治小儿夜啼,及腹痛,至夜辄剧,状似鬼祟。


五味子 当归 赤芍药 白术(各半两) 茯神 陈皮桂心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为粗末,水煎,量儿大小加减。



〔钱〕三黄丸治腹热痛,夜啼,面赤唇焦,便赤,用人参汤吞下。(热痛腰不曲,肢不冷也。)



〔无〕灯花散 治热证心燥夜啼。


以灯花三四颗,研细,用灯心煎汤调涂口中,以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小儿吮之。无灯花,用灯心烧灰亦妙。又一法,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研细,蜜调,抹唇上,立安。



〔丹〕小儿夜啼人参(二钱半) 黄连(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竹叶(二十片) 生姜(一片) 水煎服。



〔《澹寮》〕龙齿散治小儿夜啼不止。(方见拗哭 即上《本事》龙齿散,但无羌活一味。)



〔世〕又方 蝉蜕二七枚,去足,为末,入朱砂一字,蜜调送下。



〔丹〕马齿烧研细,敷乳上吮之,妙。小儿夜啼,黄连姜汁炒,甘草、竹叶煎服。



〔世〕治小儿夜啼。青黛半钱,细研,清水调下。



〔无〕蒲黄散治小儿重舌。(方见舌。)牡蛎散治小儿口疮。(方见疮。)


治客忤夜啼法,用本家厨下烧残火柴头一个,以火焦头为上,朱书云∶吾是天上五雷公,将来作神将,能收夜啼儿,一缚永不放,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敕,书了,勿令儿知,立在床下,倚床前脚里立之,男左女右,效。



〔《明》〕夜啼,灸中冲,一壮即止。


夜啼寒热因胎受,须将形色辨分明,寒属脾经面青白,手腹俱冷曲腰疼,面赤溺闭属心热,热用导赤寒钓藤,若无寒热表裹证,古法蝉花散最精。


[注]


小儿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日脾寒,一日心热,皆受自胎中,观其形色便知病情矣,如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藤饮主之,面赤唇红,身腹俱热,小便不利,烦躁多啼者,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若无以上形证,但多啼者,用蝉花散最当。


(□藤饮)


川芎白当归茯神白芍炒茯苓甘香木香煨□藤□引用红枣水煎服。


(方歌)


夜啼之证因脾寒,须服钓藤饮可痊,芎归神芍苓甘草,木香□藤红枣煎。


(导赤散)方见小便不通。


(蝉花散)蝉蜕不拘多少用下半截以上研细末,每服少许,薄荷煎汤调下。


夜啼寒热因胎受,须将形色辨分明,寒属脾经面青白,手腹俱冷曲腰疼,面赤溺闭属心热。热用导赤寒钩藤,若无寒热表里证,古法蝉花散最精。


【注】小儿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热。皆受自胎中,观其形色便知病情矣。如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钩藤饮主之;面赤唇红,身腹俱热,小便不利,烦躁多啼者,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若无以上形证,但多啼者,用蝉花散最当。


导赤散(方见小便不通)


钩藤饮


川芎 白当归 茯神 白芍(炒) 茯苓 甘草(炙) 木香(煨) 钓藤钩


引用红枣水煎服。


【方歌】夜啼之证因脾寒,须服钩藤饮可痊,芎归神芍苓甘草,木香钩藤红枣煎。


蝉花散


蝉蜕(下半截,不拘多少)


上研细末,每服少许,薄荷煎汤调下。


【总括】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烦热;面目颊青脐下痛,面黧大哭是神干。


【脉法】虎口脉纹不见,如云尘色者是客忤,鬼祟之脉,必然夜啼。


盘肠气发先腰曲,无泪叫啼眼干哭,口开脚冷上唇乌,额上汗流珠碌碌。


《内经》曰∶心藏神,神安则脏和。夫小儿昼得精神安,夜则稳睡。若心热惊热,或风寒之邪乘之,则精神不得安定,故致夜啼叫不已也。


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痰风生乃能两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三解散(见惊风。去参,用薄荷汤下)。惊热者,为衣衾太浓或抱于热处久坐,致生烦闷,邪热攻心。心藏神,神安则和,神乱则惊,治法退热镇心则自安矣,用牛蒡散、抱龙丸。


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啼少;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泪,面莹白而颊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症,名曰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白芍药汤及钩藤丸。


误触禁忌而夜啼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呼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误触恶祟神祗,目有所睹,口不能言故耳!古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明。乃知此症者,宜两指纹俱隐而不见,治法先解表,用百解散,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抱龙丸。


啼与哭亦有别,啼而不哭是痛,故直声来往而无泪;哭而不啼是惊,故连声不绝而多泪。又曰啼而不哭者是烦,哭而不啼者为燥。


面青目白,腰曲而啼,扪腹觉冷,此必感寒肚疼也。


面赤心躁,小便赤涩,口中及腹俱热,间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症也。


又有乳到儿口即啼,身体头额皆热,须看口内无疮,必然喉舌肿痛。


【附方】


牛蒡汤 见淋症内。


抱龙丸 见惊风症内。


白芍药汤 见腹痛症内,加钩藤亦好。


钩藤丸 见囊肿症内。


百解散 见热症内。


苏合香丸 白术 乌犀 香附 朱砂 诃子 檀香 安息 沉香 麝香 丁香 青木香 苏木香 苏合油薰木香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


面莹颊青干脐痛,睡中频笑是邪干。


夜啼者,脏冷也,阴虚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燥,寒甚作痛,所以夜啼而不歇也,钩藤散、益黄散主之。


钓藤散:腹痛夜啼,昼则安静者,又治内瘹。


钩藤,茯苓,茯神,川芎,当归,木香,各三分①,甘草,减半②


量儿大小③。或末五分至一钱,姜枣略煎服。


又方:治夜啼不止,腹中疼痛。


甘草(炙),黄芪(炙),当归,赤芍,木香,等分。


未,每少许,徐乳头上吮之。


又方


木香,磨水、半盏,调乳香,没药、末少许,数沸,服之立效。


其心热烦啼者,必有脸红、舌白、赤涩之病,宜导赤散加麦冬、灯心,或东垣安神丸,甚效。


又方


黄连,分半,姜汁炒,甘草,一分。人参,半分。


未,竹叶水煎服。


又方:花火膏


灯花、二枚或四枚。硼砂,朱砂,各少许。


末,以打心汤,调搽几口中,以乳汁咽下,一日三服。


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乃拗哭也。


《三因》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也。若重舌口疮,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重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各随证治之。


〔曾〕夜啼者,有惊热夜啼,有心热夜啼,有寒疝夜啼,有误触神只夜啼,此四者,详具于后。惊热者,为衣衾太浓,或抱于极暖处久坐,致生烦闷,邪热攻心,心主神,神乱则惊,心与小肠为表里,故啼泣而遗溺者是也。治法,退热镇心则自安矣,用百解散(急惊)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主之。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疾风生乃能雨,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百解散或五苓散(俱惊)加黄芩、甘草,水煎服,次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及琥珀抱龙丸(惊)为治。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睡少,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泪,面莹白而夹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证,名为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白芍药汤(疝)、乌梅散(腹痛)及冲和饮(伤寒)加盐炒茱萸、茴香,水姜煎服,及钓藤膏亦佳。


误触神只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呼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误触禁忌神只而得,或因恶祟所侵,盖婴孩目有所睹,口不能言,但惊哭无时,指纹俱隐,故《玉环集》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灵。治法,先解其表,宜百解散(惊)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客忤)、琥珀抱龙丸(惊)投之自效。〔演山〕王氏举水镜先生云∶天苍苍,地王王,小儿夜啼疏客堂。又云∶啼而不哭是烦,哭而不啼是躁。《无辜赋》云∶夜多啼而似祟。凡初生儿日夜烦啼如有祟,或谓热在心,惊药与疏利,或谓寒停脏腑,与服温暖,医者察而治之,乃善也。若儿啼哭,胸堂仰突,首反张,不喜见灯者,心经有热,宜疏利,服三黄丸或洗心散加灯心、麦门冬子良。若儿啼哭,头低身曲,眼闭肚紧者,脏腑留寒,宜与温之,胃风汤加黄煎效。若不识证候,但以蝉蜕二七枚全者,去大脚为末,加朱砂一字,蜜调涂于吻,立效。〔薛〕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钓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


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证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心鉴》治小儿一百二十日内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用后截,为末,分四服,钓藤汤调灌之。


《普济》蝉花散 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蝉蜕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前汤调下,即复啼也,古人立方,莫知其妙。


婴儿夜啼不止,有寒、热、惊、滞四因。寒则脾气虚寒、阴盛于夜,故腹中作痛,面青手冷,曲腰而啼,不思乳食,宜钩藤饮。热则心火烦躁,脸红便赤,口热腹暖,仰身而啼,见灯火则愈,甚也,宜生脉散(见方后惊啼条中)。滞则过用乳食,停滞作痛,邪实无虚而腹拒按者,宜消食丸。若泄泻不乳而啼者,脾胃虚弱也,宜六神散。若吐泻交作不乳而啼者,脾胃虚寒也,宜五君子煎。若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而啼者,脾气虚弱也,宜五味异功散。


钩藤饮


钩藤钩 茯神 茯苓 当归 川芎 木香(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每服二钱,姜、枣为引,水煎服。


若心经有热,面红便赤者,去木香,加朱砂一钱,木通汤下。


消食丸


砂仁 陈皮 神曲(炒) 麦芽(炒) 三棱 蓬术(各五钱) 香附(炒,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白汤下(量儿加减)。


六神散


人参 白术(蜜炙) 山药(炒,各五钱) 炙甘草(二钱) 茯苓 白扁豆(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服。


五君子煎


人参(二钱) 白术(蜜炙)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服。


五味异功散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姜、枣为引,水一钟半,煎七分服。


夜啼有四.胎惊夜啼.邪火入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夜啼而遗溺者是也.见灯烦躁愈啼者.心热甚也.遇寒即啼者.寒疝也.面色紫黑.气郁如怒.若有恐惧.睡中惊跳者.误触神祗而夜啼也.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运五经.捞明月.清天河.心经.如寒推三阳.方用灯心烧灰.擦母乳头与儿之.即止.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