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疡症

《续名医类案》:疡症

《续名医类案》:疡症

薛立斋治一三岁小儿,臂患毒 痛,服解毒丸,及搽神功散而消。常治便秘,或烦躁,服五福化毒丹亦效。若脓成者,急刺去,用纸捻蘸麻油 疮内,以膏药贴之。若儿安静,不必服药。候有脓取去,仍用 贴。有小儿疮毒不愈,或愈而后发,皆因其母食炙爆辛辣,或有热症,宜先治母热,就于母药中加漏芦,令母服之,其疮亦愈。


一周岁小儿,先于头患疮疥,渐至遍身,久而不愈,饮四物汤加防风、黄芩、升麻,外搽消毒散,月余而愈。


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名曰黄水疮也,用绿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敷,饮以荆防败毒散而愈。


一小儿头面生疮数枚,作痒,疮痂累积,名曰粘疮也,以枯白矾、黄丹末等分,麻油调搽,更饮败毒散而愈。


一小儿瘾疹瘙痒,发热不安,以消风散治之。又一小儿亦患此,咳嗽时呕,以葛根橘皮汤并愈。


一小儿颈面胸腹,患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风邪乘于皮肤而然也,名曰瘭疮。饮荆防败毒散,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又瘭疮一症,为患最毒,形如粟许,大者如栗,患无常处,多在手指,溃而出血。用南星、半夏、白芷末敷之,重见骨,或狂言烦闷。


一小儿遍身患疥,或痒或痛,肢体消瘦发热,口干作渴,大便不实,年余矣。此肝脾食积郁热,服芦荟丸,不月而愈。


一小儿因有食积,服克滞之剂,肢体生疮似疥,服消毒之药,发疙瘩赤色作痒,脓水浸淫。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山栀以补脾胃,平肝木,赤痒渐消。又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治之而食积愈。


一女子赤晕作痒,寒热发搐,服风药身发疙瘩,搔破出水,此肝血风热症。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后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伤食咳嗽,头面瘙痒微肿,先用消风散一剂,又用栀子清肝散而痊。


一小儿遍身生疮,小便不调,颈间结核,两目连札,服祛风之剂,眉毛脱落。谓肝经风热之症,先用大芦荟丸,后用四味肥儿丸渐愈。后因饮食停滞发热,其疮复起,用大芜荑汤,四味肥儿丸而痊。后每停食,遍身发赤作痒,服四味肥儿丸即愈。


一小儿面部浮肿,遍身如癣,半年后变疙瘩,色紫作痒,敷巴豆等药,皮破出水,痛痒寒热,大便坚硬,脾肺脉洪数而实,先用防风诸经散。便利调和,又用四物汤加荆、防、黄芩、柴胡、角刺、甘草节诸药,渐愈。更以八珍汤加白术、荆、防、角刺、五加皮而愈。后但劳则上体发赤晕,日晡益甚,此气血虚而有火也,先用四物汤加丹皮、参、术、柴胡,治之稍愈。又用补中益气,加酒炒黑知、柏,月余全愈。


一小儿遍身生疮,大便下血,发热作渴,腹大青筋,眉毛渐落,用大芦荟丸、五味异功丸,其疮渐愈。佐以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制黄连治之,血止疮愈。


一女子素有肝火,因怒,颈项结核,寒热晡热,遍身起赤晕作痒,服祛风之药,搔痒出水,唇口搐动。以为脾经血虚,内热生风,用栀子清肝散加钩藤,而寒热顿减。又用当归川芎散而渐愈。乃用加味逍遥散而痊。


一小儿遍身瘙痒,或如虫行,内服胡麻散,外敷解毒药,患处皆溃,诚如麻风。视其唇或掣动,或两目连札,此肝木乘脾土,用升麻汤煎服泻青丸而渐愈,又用桦皮散而痊。


一小儿身瘙痒起赤晕,后脓水不止,先用归脾饮二剂,又用胡麻散而愈。后因惊,挟食发热起赤晕,用越鞠丸一钱,枳、术、蓬术末各五分,葱汤调服二次。又用消风散一服,赤晕顿消,又用越鞠丸而痊。


魏玉横治吴性全,忽患症如疠风,眉毛脱落,面额褪皮,皮去,肉色又如白癜风,耳前后,目上下,多生小疖,乳旁及腿上亦有,颇多脓血。往时久病喘,予以养肝之剂愈之。自是,足趾缝及两旁常作痒,出稠水。及面疡既发,足疾顿愈。有指为风者,有指为湿者,指为牛皮癣、大麻风者。幸渠素不轻药,守至数月,不愈,乃就诊。余曰∶前所指皆非也,此即往时喘之变症耳。良由肝火炽甚,火极似风,上淫于肺,盖火就燥也。前在经络则为喘,今在皮毛则为疡。薛立斋谓之疠,疠疡类症,治之必五十剂乃瘳。与生地、杞子、蒌仁、赤芍、甘草、麦冬、净银花,首乌之属,出入加减,果五十剂而愈。夫肝木为龙,龙之变化莫测,其于病也亦然。明者遇内伤症,但求得其本,则其标可按藉而稽矣。此天地古今未泄之秘,《内经》微露一言曰∶肝为万病之贼。六字而止,似圣人亦不欲竟其端矣。殆以生杀之柄,不可操之人耳。余临症数十年,乃始获之,实千虑之一得也。世之君子,其毋忽诸。(雄按∶此玉横案,余谓外感由肺而入,内伤从肝而起。魏氏长于内伤,此言先得我心。惟各门附案,悉用此法,岂生平得意在此而欲独竖一帜耶。)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