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转胞

《产鉴》:转胞

《古今医案按》:转胞

《女科秘旨》:转胞

《盘珠集胎产症治》:转胞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转胞

《普济方·针灸》:转胞

《医述》:转胞

《竹林女科证治》:转胞

《针灸资生经》:转胞


转胞谓妊娠卒不得小便也。因胎长逼近于胞,胞为所逼,令人数溲。胞即膀胱也。然子淋与转胞相类,但小便频数点滴而痛为子淋,频数出少不痛为转胞,间有微痛,终是与淋不同,并宜五苓散加阿胶。


冬葵子散


治孕妇转胞小便不通。


冬葵子 滑石 栀子(炒) 木通(各五钱)


上 一剂,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空心温服。此药滑胎,临月可用。若六、七个月以前不可用。


又方∶冬葵子、滑石、栀子,为末,田螺肉捣膏或生葱汁调膏,贴脐中立通。


丹溪治一妇.年四旬.孕九月.转胞.小便闭三日矣.脚肿形瘁.左脉稍和.而右涩.此必饱食气伤.胎系弱.不能自举而下堕.压膀胱.偏在一边.气急为其所闭.所以水窍不能出也.当补血养气.血气一正.胎系自举.以参、术、归尾、芍药、带白陈皮、炙甘草、半夏、生姜浓煎四帖.任其叫号.次早以四帖渣作一服煎.顿饮探吐之.小便大通.皆黑水后遂就此方加大腹皮、炒枳壳、青葱叶、砂仁.作二十帖与之.以防产前后之虚.果得平安.产后亦健.


一孕妇七月.小便不通.百医不得利.转加急胀.脉细弱.乃气血虚不能乘载其胎.故胎压膀胱下口.所以溺不能出.用补药升起.恐迟.反加急满.遂令稳婆以香油抹手入产户托起其胎.溺出如注.胀急顿解.却以参、 、升麻大剂服之.或少有急满.再托如前.江云.不如将孕妇眠于榻上.将榻倒竖起.胎自坠转.其溺溅出.胜于手托多矣.


震按二案皆用补药.则可知利水破气药之谬.观前案任其叫号.四日方用探吐.后学宜借以壮胆.毋事纷更自误.


孕妇六个月以后.觉胎坠.一边小水不通.其症有因火.有气虚.有痰滞.有血虚.两寸脉弦急.或两尺弦急有力.兼口干心烦等火症者.属热.宜用冬葵子.滑石.栀子.木通.条芩.白术.以清之.外以冬葵子.滑石.栀子为末.以田螺研成膏.或生葱捣膏贴脐上.立通.


(〔吴按〕譬如水壶.若贮水太满.则倾之不出.去其上盖.其嘴即通.亦此理也.)


右三部微弱无力.或气口虚大.兼倦怠不食者.属气虚.以补中益气汤.服下探吐.以提其气.左脉不足.或涩而数.兼夜热心烦.或大肠闭者属血虚.宜四物汤.加黄芩.知母.黄柏.调益元散服.


益元散


滑石(六钱) 生甘草(一钱) 共为末.加入前药服.


(〔吴按〕此系六一散.而益元散尚有朱砂也.)


肥盛妇人.右寸脉沉滑.症兼恶心心胀.小水不利.属痰滞.以二陈汤.加青皮.升麻.柴胡.煎服探吐.使药汁与痰同出.然后用参 大补之.


大抵有孕小水不利.月分浅者当清之.兼保胎.月分多而虚者当补之.兼升提.治分两途.


禀赋弱者.忧闷多食浓味者.庸有之.法用四物.二陈.四君子汤.去茯苓.煎服探吐.上窍通.下窍自利.(此症汇载甚详.须当合看.)


陆氏谓转胞系脾气下陷.塞住胞户.以致小水不利.非热闭之故.宜用二陈汤.加芎.归.参.术.煎服探吐.如不通.再服再探吐.以小水已利为度.然后用上药.加升麻十余帖.如倦.六味丸宜日服三次.每见治此症.服利小便或通大便药.以致胎堕而殒妇命者.岂不惜哉(〔吴按〕升麻可暂用以升提.不可多服而受害.)


单氏云.转胞由脾胃气虚.以致胎压尿胞.


单氏转胞方


白术 生地(各一钱五分) 陈皮(去白) 甘草 柴胡 升麻(各四分) 人参 半夏(各一钱)川芎(八分) 当归(二钱) 姜(一片)


一方 白萝卜子(炒香) 白汤吞下立通.


一法 空心屡饮盐汤探吐.则气上升.使下通行.亦一治法.


胞即膀胱,以胎渐长大,下逼于胞,胞为胎逼而侧,故名转胞。有因胎陷而致转胞者,有因气不化水,水蓄胞中,胎又从而逼之而致转胞者,其候烦闷汗出,气逆奔迫,水道不通,小腹急痛,宜速治之,急则令孕妇仰卧床上,竖起两足,亦能稍瘥。转胞与子淋相类,但淋则痛而不胀,转胞则胀而不痛,即因胀极而痛,溺孔却不痛也。若淋症则小便点滴,溺孔痛甚如割。


血气虚弱,胎不能举。补中益气汤加减用之,八珍汤加广皮、木香,亦治此症。(补五、补六。)


脾肺气虚,不能轮泄膀胱。异功散加猪苓、泽泻。(补二十二。)


热气郁结膀胱,以致津液不利。滋肾丸加丹皮、泽泻。(寒十七。)


金为火烁,脾土湿热,致溲便不利。清金利水汤加山栀、钗斛。(寒十八。)


忍尿饱食,房劳气逆,而水不能化,以致转胞。宜治其气,苏香丸。(散十七。)


转胞证候,孕妇多有之。患在忍缩小便,或喜食煎爆,或饱后为热所迫,遂使小肠之气逆而不通,大肠之气与之俱滞,外水不能入膀胱,内水不能出膀胱,淋沥急数,每欲尿时痛不可言,大便亦里急频并,似痢非痢。必以手从胸间按至脐下,庶可立出小便,否则逆上出而不禁,甚者因此腹胀浮肿。治法用凉药疏利小肠中热,仍与通泄大肠,迨其腹中搅痛,大便大下,则溺胞随即归正,于是小便顺流。葵子散见附妇人摘奇方。


治胞转(资生经)。穴涌泉治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穴中极。灸七壮。又灸十五椎。或脐下一寸。或四寸。随年壮。


治饱食讫。忍小便。或走马。或忍小便入房。或大走。皆致胞脐下急满不通。又尿不在胞囊中。为胞屈 。津液不通。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胞胀津必愈。


治转胞。不得小便。穴关元灸一七壮。


治脬转。小便不通。刺任脉关元一穴。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也。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


下纪者。关元也。用长针针入八分。患人觉如淋沥。三五次为度。次针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在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交会。针入三分。凡小便不通。勿便攻。先针关元一穴讫时。别使人揉少腹。刺三阴交二穴。即透矣。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金匮》)


《素问》云女子胞,又云胞移热于膀胱。《灵枢》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此“胞”字皆音“包”,以子宫为言也。《灵枢》又云膀胱之胞薄以懦。此“胞”字音“抛”,以溲脬为言也。盖音有二,而字则相同。


后人不解其意,或认膀胱与尿胞为二物。又因《类纂》则曰∶膀胱者,胞之室。反以子胞与膀胱为一物,其误甚矣。夫膀胱即脬,脬即膀胱也。焉得复有一物居于膀胱之内者乎?其以子胞与膀胱为一物者,试思转胞下压膀胱,则小便不通,其胞在上,而膀胱在下,部位各别,而非一物更明矣。(《冯氏锦囊》)


妊妇转胞,不得小便,由于中气虚怯,不能举胎,胎压其胞,胞系了戾,以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赵氏医贯》)


转胞之病,孕妇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躁急者,食浓味者,大率有之。古方皆用滑利疏导药,鲜效。


因思胞为胎所压,展在一边,以致胞系了戾,水道不通也。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胞系得疏,则水道自行矣。


治用参术饮,服后,随以指探吐,俟其气定,又饮又吐,小便立通。(《丹溪心法》)


胎前转胞,多因气虚血少。血少则胎无以养,气弱则胎不能举。下坠压于膀胱,胞为之转,而溺不出。丹溪虽有忧闷、性躁、浓味诸因,其立方处治,自探吐推托之外,惟以补气血为主。然有脾肺气虚,不能下输膀胱者;有气热郁结,膀胱津液不利者;有金为火烁,肺燥热甚而不利者。当详审施治也。(萧慎斋)


妊娠八九月,小便不通,此气虚不能举胎,胎压脬胞,展在一边,胞系乖戾,水不能出,名曰转胞。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胞系得疏,则水道自行,宜参术饮。若饱食后气伤胎系,系弱不能自举,而下压膀胱,尿闭腹肿者,宜参术二陈汤。又法∶将孕妇倒竖起,则胎自坠转,其尿自出,亦妙。


参术饮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川芎 陈皮 半夏(姜制、炒黄) 炙甘草(各二钱)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空心服。服后随以指探吐,候气定又服又吐(以升提其气、上窍通而下窍自利也)。


参术二陈汤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白芍 陈皮 半夏(姜汁制、炒黄)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涌泉、主胞转.(千见淋.)关元、主妇人胞转不得尿.(见无子.又主胞闭塞.铜云治胞转不得尿.)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灸中极七壮.(小儿同.)又灸十五椎.或脐下一寸或四寸.随年.凡饱食讫忍小便.或走马.或忍小便入房.或大走.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方见千金.)凡尿不在胞囊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胞胀津通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