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痔疮

《保婴撮要》:痔疮

《丁甘仁医案》:痔疮

《仁术便览》:痔疮

《经验丹方汇编》:痔疮

《奇效简便良方》:痔疮

《奇效简便良方》:痔疮

《灸法秘传》:痔疮

《外科心法要诀》:痔疮

《医门补要》:痔疮

《医学心悟》:痔疮

《医法圆通》:痔疮

《医宗金鉴》:痔疮

《杂病治例》:痔疮

痔疮之症,或因禀受胎毒,或膏粱食积,或母食炙 浓味所致。肿痛者湿热,作痒者风热,便闭者火盛,脓溃者血热。湿热,加味槐花散。风热,秦艽苍术汤。便秘,清燥汤。脓溃,黄 汤。熏洗则用葱汤、槐角、五倍子等药,或真蒲黄以猪脂调敷,如有兼变之症,参各门治之。


一小儿患痔,赤肿作痛,用黄连解毒汤而痛止,又用托里清肝散,及加味槐角丸而疮愈。


一小儿因饮食停滞,发热患痔,大便不利,肿痛寒热,不时发搐,此脾气伤而肝乘之也,先用保和丸末二钱,以柴胡、山栀汤调服,食消搐止;又用四味肥儿丸,数服而愈。


一小儿十二岁,不戒浓味醇酒,不时作痛,或大便秘结,小便涩滞,用龙胆泻肝汤治之而安。后饮烧酒,前症复发,遍身色赤烦躁,饮冷醋半钟,赤热悉退,肿痛顿减。


一小儿因乳母食炙 之物,肛门肿痛。用清胃散母子并服,子又服四味肥儿丸而愈。后因乳母恚怒,胸胁作痛,频饮糖酒,儿病复作发搐,母先服加味小柴胡汤二剂,次服加味逍遥散,儿服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肛门肿痛,大便不通,服大黄之药,肿痛益甚,虚症并作,仍欲攻疮。余曰∶此因脾气复伤而然也,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为主,佐以加味槐角丸,肿痛渐退;又用黄连解毒汤而出脓;用秦艽苍术汤而疮愈。


一小儿肛门肿痛,发热饮水,口鼻气热,此脾肺经实热,先用泻黄散二服而热退,又用枳壳散而痛止,用金银花散而肿痛消。后母食膏粱,儿患复作,母用清胃散而肿痛消。


一小儿误吞信石,遍身发赤,呕吐烦渴,肛门肿痛,便秘饮冷,服冷米醋一钟,赤晕立消,肿痛顿止;又用黄连解毒汤、金银花而愈。


一小儿痔疮,不时肿痛,服加味槐角丸而愈。至十四而复作,发热体倦,肛门坚肿,用地黄丸、八珍汤,坚肿渐消,血气渐愈。或间止药饵,劳役不节,诸症仍作,用前药随愈。毕姻后,肛门肿溃而串臀,用补中汤、地黄丸,臀间渐愈。


或用追蚀等药,坚核虽消,痛伤元气,疮口不合,余用八珍汤、地黄丸,两月而敛。后不守禁忌,又且攻毒,以致屡发,元气日虚而殁。古人云∶善服药不若善保养。信夫!


苦参散 治痔疮肿痛发热。


枳壳(麸炒) 黄连 大黄 甘草 荆芥 苦参 赤芍药 黄芩上水煎熏洗。


加味槐花散 治肠风下血,痔疮肿痛,发热便秘。


槐花 熟地黄 白术 青皮 荆芥穗 川芎(各二钱) 当归身 升麻(各四分) 枳壳(麸炒,五分)


上水煎服。


秦艽苍术汤 治痔疮,大便坚硬,小便频数,内热作渴。


秦艽 苍术(各五分) 泽泻 防风 桃仁 皂角子仁(炒) 当归尾 黄柏 山栀(炒。各三分)


上作二剂,水煎服。


清燥汤 治大肠风热血燥,秘结不通,痔疮等症。


生地黄 山栀 麻子仁(研。各五分) 黄芩 川芎 羌活 黄柏 郁李仁 芍药 当归尾 甘草(各四分) 泽泻(二分)


上水煎服。


黄 散 治痔疮,并一切溃疡,虚弱发热。


茯苓 黄 (炒)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白芷(各五分) 升麻 山栀(炒。各二分)


上水煎服。


枳壳散 治痔疮肿痛或下血。


枳壳(去穣,麸炒) 槐花 荆芥 皂角子仁(炒) 皮(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滚汤下,作丸亦可。


加味槐角丸 治症同前。


槐角(炒) 枳壳(麸炒) 当归 黄芩 皂角仁(炒) 皮(炙) 秦艽 白芷(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服,或蜜丸,量儿大小服。


又方 治痔痛不可忍者。


羊胆(一个) 冰片(五分)


上以冰片为末,羊胆涂之。


丹石散 治痔疮热痛如神。


黄丹 滑石(各等分)


上为末,新汲水调涂,日三五次。


胜雪膏 治痔疮热痛不可忍。


片脑 铅白霜(各等分)


上为末,好酒研成膏涂之,随手愈。


又方 用生栝萎根研如泥,猪油调涂。


黄连解毒汤(方见作痛不止)


托里清肝散(方见囊痈)


四味肥儿丸(方见贴骨痈)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热毒瘰 )


加味逍遥散(方见发热不止)


龙胆泻肝汤(方见下疳疮)


吴左 外痔 痛已止,脱肛未收。气虚不能收摄,阴虚湿热下注,大肠不清,传导变化乏力,苔薄腻,脉濡滑。姑拟补中益气,育阴清化。


米炒南沙参(二钱) 蜜炙升麻(五分) 清炙黄 (二钱) 炒扁豆衣(三钱) 朱茯神(三钱) 水炙桑叶(三钱) 净槐米(包,三钱) 生白术(二钱) 土炒当归(三钱) 杜赤豆(一两) 灶心黄土(一两,荷叶包,煎汤代水)


潘左 外痔 痛,脱肛便血,气阴两虚,大肠湿热留恋,今拟调益气阴,清化湿热。


细生地(四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京赤芍(二钱) 净槐米(包,三钱) 抱茯神(三钱) 地榆炭(三钱) 脏连丸(包,一钱) 橘白络(各一钱) 生苡仁(三钱) 全当归(二钱) 杜赤豆(一两) 干柿饼(三钱)


外用黄连膏。


主方


条芩 人参 黄连 生地 槐角子 当归 川芎 升麻 枳壳 大便秘加酒少许。


上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空心热服。


一方 治痔漏,远年不愈者。先以鸡子七个,每个入明矾一分,饭内蒸熟,每清晨服一枚,次用此方。黄连末八两,枳壳末六两,甘草末四两,雄猪脏一副,切作四五段,入药在内,两头线札,煮一日取出听用。后存汁一碗,将糯米一升,大麦仁一升,拌匀炒熟,连前药猪肠捣千下,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四五十丸,早中晚一日三次服。忌烧酒、椒蒜、煎炒物。


肠僻为痔。如大泽中有少山突出为痔。凡人于九窍中但有小肉突起,皆曰痔,不特于肛门边生者名之。亦有鼻痔、眼痔、牙痔等。其状不一。方分五种∶曰牡、曰牝、曰胍、曰肠、曰气。牝痔者,肛门边生疮,肿突出,一日数枚,脓溃即散;牡痔者,肛门边发,露肉珠状如鼠奶,时时滴溃脓血;胍痔者,肠口颗颗发累,且痛且痒,血出淋漓;肠痔者,肛门内结核有血,寒热往来,登溷脱出;气痔者,遇恐怒则发,肛门肿痛,气散则愈;又有酒痔,每遇饮酒发动,疮即肿痛而流血;血痔者,每遇大便则血出不止,宜解热、调血、顺气为主。


若久而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


治痔油药


苏合油 熊胆各五分 头生鸡子二个(用清,煎油)


三味匀和,敷之神效。 有一赵姓者,患痔垂死,用此立愈。(《灵秘丹药》)


药水


片脑一分 朴硝五分 熊胆三分 蜗牛 螺肉各十两 橄榄核(烧灰)五钱捣烂入药,浸一夜取水并药敷疮,无不断根。(同上)


痔漏


犀角 象牙各末 乳香 没药各一两 明矾 黄占各五钱


铜器溶化占,入药,丸梧子大。取连翘、金银花二味贮瓶中,入好酒煎半日,去渣,酒服廿


一用胡连一两(末),甲片(麻油炙)、石决明( ) 槐花(炒)各五钱,蜜丸。早晚各


一用青苔(青石上出)焙末,加生矾少许,再研听用。先将瓦花一把水煎滚,加盐卤一碗,坐上浴洗,其痔渐渐缩小,揩干,将药抹上。但要痛三、四次即愈,永不再发。(《外科秘录


顶大木瓜一个,泡高粱烧酒十斤,封埋地中,一月取出,随量饮之。或马齿苋(不拘鲜干),煮熟多食,并以汤熏洗。或苍耳为末,食前粥饮调服一钱,或核桃壳,五倍子填满,线扎好,黄泥封固,炭火 黑烟净为度,取出研细,蜜丸,每服三钱。或皮硝、金银花、五倍子各三钱,煎水熏洗多次。


小茴香二钱(研末),泡水服数次。


古人论痔,有牝、牡、虫、血之分。其实皆大肠积热所致。当灸会阳几壮,庶冀而安。


会阳(见便血。)


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肛门内外俱可发,溃久成漏最难痊。


痔疮图(图缺)


【注】此证系肛门生疮,有生于肛门内者,有生于肛门外者。初起成 ,不破者为痔,易治;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久不止者为漏,难痊。斯证名因形起,其名有二十四种,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或忧思太过,蕴积热毒,愤郁之气,致生风、湿、燥、热,四气相合而成。如结肿胀闷成块者,湿盛也;结肿痛如火燎,二便闭者,大肠、小肠热盛也;结肿多痒者,风盛也;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初俱服止痛如神汤消解之,外俱用菩提露或田螺水点之。若坚硬者,以五倍子散,唾津调涂之,兼用朴硝、葱头煎汤洗之。顶大蒂小者,用药线勒于痔根,每日紧线,其痔枯落,随以月白珍珠散撒之收口;亦有顶小蒂大者,用枯痔散枯之。内痔不出者,用唤痔散填入肛门,其痔即出;随以朴硝、葱头煎汤洗之。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交错而生痔者,俱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服之。又有血箭痔生肛门,或里或外,堵塞坠肿,每逢大便用力,则鲜血急流如箭;不论粪前粪后,由肠胃风热,而兼暴怒成之。初服生熟三黄丸,若唇白,面色痿黄,四肢无力,属气血两虚,宜十全大补汤倍川芎、参、 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童便热洗亦可,其血自止。亦有肠风下血,点滴而出粪前者,宜防风秦艽汤;粪后出血者,为酒毒,宜服苦参地黄丸。效后必多服脏连丸二、三料除根。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宜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苏木服之。又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宜补中益气汤加槐花、皂荚子 末服之。如痔已通肠,污从漏孔出者,用胡连追毒丸酒服之;服后脓水反多者,药力到也,勿以为惧。如漏有管者,用黄连闭管丸服之,可代针刀药线之力。


凡痔未破已破及成漏者,俱用却毒汤烫洗,或用喇叭花煎汤(喇叭茶即土地黄苗),日洗二次。兼戒房劳、河豚、海腥、辛辣、椒酒等物。有久患痔而后咳嗽者,取效甚难;久病咳嗽而后生痔者,多致不救。


止痛如神汤


秦艽(去苗) 桃仁(去皮,尖,研) 皂角子(烧存性,研,各一钱) 苍术(米泔水浸,炒)防风(各七分) 黄柏(酒炒,五分) 当归尾(酒洗) 泽泻(各三分) 槟榔(一分)熟大黄(一钱二分)


上除桃仁、皂角子、槟榔,用水二盅,将群药煎至一盅;再入桃仁、皂角子、槟榔,再煎至八分。空心热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也。忌生冷、五辛、火酒、硬物、大料、湿面之类。


如肿有脓,加白葵花(去蕊心)五朵,青皮五分,木香三分,则脓从大便出也。如大便秘甚,倍大黄加麻仁、枳实。如肿甚,倍黄柏、泽泻,加防己、猪苓、条芩。如痛甚,加羌活、郁李仁。如痒甚,倍防风,加黄 、羌活、麻黄、 本、甘草。如血下,倍黄柏,多加地榆、槐花、荆芥穗、白芷。如小便涩数不通者,加赤茯苓、车前子、灯心、 蓄。


【方歌】止痛如神诸痔疮,风湿燥热总能防,归柏桃榔皂角子,苍术艽风泽大黄。


田螺水


大田螺一枚,用尖刀挑起螺厣,入冰片末五厘,平放瓷盘内;待片时,螺窍内渗出浆水。用鸡翎蘸点患处,勤勤点之,其肿自然消散。


【方歌】田螺水点痔疮效,冰片装入田螺窍,少时化水取点疮,止痛消肿有奇妙。


五倍子散


用川文蛤大者一枚,敲一小孔,用阴干荔枝草,揉碎塞入文蛤内令满,用纸塞孔,湿纸包,煨片时许,取出去纸,研为细末。每一钱加轻粉三分,冰片五厘,共研极细末,唾津调涂患处。


【方歌】五倍子散痔痛坠,坚硬肿疼立刻挥,轻粉冰片各研细,荔枝草入蛤中煨。


药线


芫花(五钱) 壁钱(二钱)


用白色细衣线三钱,同芫花、壁纸用水一碗盛贮小瓷罐内,慢火煮至汤干为度,取线阴干。凡遇痔疮瘿瘤,顶大蒂小之证,用线一根,患大者二根,双扣系扎患处,两头留线,日渐紧之,其患自然紫黑,冰冷不热为度。轻者七日,重者十五日后必枯落,以月白珍珠散收口甚效。


【方歌】药线芫花共壁钱,再加白扣线同煎,诸痔瘿瘤系根处,生似蕈形用此捐。


枯痔散


天灵盖(用童子者佳。又用青线水将天灵盖浸片时,捞出以火 红,再入青线水内淬之,如此七次,净用,四钱) 砒霜(一两) 白矾(生,二两) 轻粉(四钱) 蟾酥(二钱)


共为极细末,入小新铁锅内,上用粗瓷碗密盖,盐泥封固,炭火 至二炷香,待冷揭开碗,将药研末,搽痔上。每日辰、午、申三时,用温水洗净患处,上药三次,上至七、八日,其痔枯黑坚硬,住药裂缝,待其自落。


【方歌】枯痔天灵盖 淬,砒矾轻粉共蟾酥,入锅碗盖泥固 ,痔疮新久搽皆除。


唤痔散


枯白矾(五分) 食盐(炒,三分) 草乌(生) 刺 皮( ,存性,各一钱) 麝香(五分) 冰片(二分)


共研细末,先用温水洗净肛门,随用唾津调药三钱,填入肛门,片时即出。


【方歌】唤痔散把内痔呼,刺 皮盐麝草乌,冰片枯矾同研细,津调填入片时出。


生熟三黄汤


生地 熟地(各一钱五分) 黄连 黄柏 黄芩 人参 苍术(米泔水浸,炒) 白术(土炒) 浓朴(姜炙) 当归身 陈皮(各一钱) 地榆 防风 泽泻 甘草(生,各六分) 乌梅(二个)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生熟三黄连柏参,苍芩浓术共归陈,榆风泽泻乌梅草,专医血箭痔如神。


防风秦艽汤


防风 秦艽 当归 生地 白芍(酒炒) 川芎 赤茯苓 连翘(去心,各一钱) 栀子(生,研)苍术(米泔水浸,炒) 槐角 白芷 地榆 枳壳(麸炒) 槟榔 甘草(生,各六分)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温服。如便秘者加大黄。


【方歌】防风秦艽治肠风,坠肿津血最止疼,四物栀苍槐角芷,地榆枳草翘槟苓。


苦参地黄丸


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 生地黄(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和入苦参末内,四两)


加炼过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白滚水送下,或酒下亦可,日服二次。


【方歌】苦参地黄粪后红,皆因酒毒热来攻,二味酒蒸蜂蜜炼,为丸水送最有功。


脏连丸


黄连(研净末,八两) 公猪大肠(水洗净,肥者一段,长一尺二寸)


上二味,将黄连末装入大肠内,两头以线扎紧,放砂锅内,下煮酒二斤半,慢火熬之,以酒干为度;将药肠取起,共捣如泥,如药浓再晒一时许,复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久服除根。


【方歌】脏连丸用川黄连,研入猪肠煮酒煎,捣烂为丸温酒服,便血肛门坠肿痊。


胡连追毒丸


胡黄连(切片,姜汁拌炒,研末) 刺 皮(炙,切片,再炒黄,研末,各一两) 麝香(研细,二分)


共和一处研匀,软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食前温酒送下。


【方歌】胡连追毒丸医痔,成漏通肠服最宜,连麝 皮饭丸服,排尽瘀脓换好肌。


黄连闭管丸


胡黄连(净末,一两) 穿山甲(香油内炸黄) 石决明( ) 槐花(微炒,各五钱)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服二次,至重者不过四十日而愈。


如漏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僵蚕二十条,炒研末,入药内。及遍身诸般漏证,服此方皆可有效。


【方歌】黄连闭管丸穿山,石决槐花共细研,能除漏管米汤送,蜜丸麻子大一般。


却毒汤


瓦松 马齿苋 甘草(生,各五钱) 川文蛤 川椒 苍术 防风 葱白 枳壳 侧柏叶(各三钱) 焰硝(一两)


水五碗,煎三碗。先熏后洗,日用三次。


【方歌】却毒汤洗痔漏效,瓦松甘草蛤川椒,齿苋苍风葱枳壳,柏叶同熬加焰硝。


菩提露(见脏毒)


月白珍珠散 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溃疡门)


湿热下注大肠,从肛门先发小疙瘩,渐大溃脓,内通大肠,日久难敛,或愈月余又溃,每见由此成痨者,乘初起服清热内消散(方见后)数帖,可愈。若无咳嗽而成漏者,不治。


方书有牝、牡、虫、血之异名,而其实皆大肠经积热所致。大法,宜用石菖蒲、忍冬藤煎水,以瓦罐盛药,对痔熏透,然后倾入盆中浸洗之,冷则加水,如此频频熏洗,并服加减六味丸,及国老散,自然渐次消散,可免刀针药线之苦,此亦医痔之良法也。又肛门之前肾囊之后,此间若有肿胀出脓,名曰悬痈,又名海底漏,最难收功。若生于肛门之两傍,则曰脏毒,较悬痈为轻耳,并用前药主之。此症皆由肾水不足,相火内烁庚金而致然也,患者速宜保养真元,用药扶持,庶可延生,辛毋忽视是祷。


按痔疮一证,诸书分别牡痔、牝痔、气痔、血痔、酒痔、脉痔、内痔、外痔。又俗称:翻花痔、鸡冠痔、营花痔、蜂窠痔、鼠奶痔、牛奶痔,种种不一。予谓形象虽异,其源则同,不必细分,总在阳火、阴判之而已。


因阳火而致者,或平素喜食厚味、醇酒、椒、姜,一切辛辣之物,热积肠胃,从下发泄。肛门乃属下窍,终非时刻大开邪下趋,发泄不畅,蕴积而痔乃生焉。其痔定然痛甚,肛门红肿,精神不衰,饮食如常,粪硬溺赤,喜饮清凉者是也。法宜专清肠胃之热,如大小承气,调胃承气,葛根芩连等汤,皆可酌用。又或燥邪发泄不畅,辩认与上同,而时今不同,法宜清燥为主。如黄连玉竹阿胶汤,清燥汤,甘桔二冬汤之类。


因阴火而致者,或由房劳过度,君火下流,前阴发泄不畅,直逼的,蕴积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过度,忧思过度,元气虚极,涣散欲从下脱,而不得即脱,蕴积亦能生痔。其痔我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肿,坐卧不安,人必无神,困倦喜卧,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脉或浮空,两尺或弦劲,此是元气发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寻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汤加葛根,潜阳丹,回阳饮,封髓丹倍砂、草之类。


近来治论纷纷,愈出愈奇,理法将泯,不得不为之一正。[眉批]知非氏曰:治疮亦贵理法明晰。钦安兼习外证,的是妙人。


【方歌】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肛门内外俱可发,溃久成漏最难痊。


【注】此证系肛门生疮,有生于肛门内者,有生于肛门外者。


初起成〔畾〕,不破者为痔,易治;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久不止者为漏,难痊。斯证名因形起,其名虽有二十四种,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或忧思太过,蕴积热毒,愤郁之气,致生风、湿、燥、热,四气相合而成。如结肿胀闷成块者,湿盛也;结肿痛如火燎,二便闭者,大肠、小肠热盛也;结肿多痒者,风盛也;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初俱服止痛如神汤消解之,外俱用菩提露或田螺水点之。若坚硬者,以五倍子散,唾津调涂之,兼用朴硝、葱头煎汤洗之。顶大蒂小者,用药线勒于痔根,每日紧线,其痔枯落,随以月白珍珠散撒之收口;又有顶小蒂大者,用枯痔散枯之。内痔不出者,用唤痔散填入肛门,其痔即出;随以朴硝、葱头煎汤洗之。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交错而生痔者,俱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服之。又有血箭痔,生肛门或里或外,堵塞坠肿,每逢大便用力,则鲜血急流如箭;不论粪前粪后,由肠胃风热,而兼暴怒成之。初服生熟三黄丸,若唇白,面色痿黄,四肢无力,属气血两虚,宜十全大补汤倍川芎、参、耆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童便热洗亦可,其血自。亦有肠风下血,点滴而出,粪前者,宜防风秦艽汤;粪后出血者,为酒毒,宜服苦参地黄丸。效后必多服脏连丸二、三料除根。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宜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苏木服之。又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宜补中益气汤加槐花、皂荚子〔火段〕末服之。如痔已通肠,污从漏孔出者,用胡连追毒丸酒服之;服后脓水反多者,药力到也,勿以为惧。如漏有管者,用黄连闭管丸服之,可代针刀药线之力。凡痔未破已破及成漏者,俱用却毒汤烫洗,或用喇叭花煎汤(喇叭花即土地黄苗),日洗二次,兼戒房劳、河豚、海腥、辛、辣、椒、酒等物。有久患痔而后咳嗽者,取效甚难;久病咳嗽而后生痔者,多致不救。


方剂:止痛如神汤


组成:秦艽(去苗)桃仁(去皮、尖,研)


皂角子(烧存性,研,各一钱)


苍术(米泔水浸,炒)防风(各七分)


黄柏(酒炒,五分)当归尾(酒洗)


泽泻(各三分)槟榔(一分)


熟大黄(一钱二分)


上除桃仁、皂角子、槟榔,用水二钟,将群药煎至一钟;再入桃仁、皂角子、槟榔,再煎至八分。空心热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也。忌生冷、五辛、火酒、硬物、大料、湿面之类。


如肿有脓,加白葵花(去蕊心)五朵,青皮五分,木香三分,则脓从大便出也。如大便秘甚,倍大黄加麻仁、枳实。如肿甚,倍黄柏、泽泻,加防己、猪苓、条芩。如痛甚,加羌活、郁李仁。如痒甚,倍防风,加黄耆、羌活、麻黄、〔高〕本、甘草。如血下,倍黄柏,多加地榆、槐花、荆芥穗、白芷。如小便涩数不通者,加赤茯苓、车前子、灯心、扁蓄。


【方歌】止痛如神诸痔疮,风湿燥热总能防,归柏桃榔皂角子,苍术艽风泽大黄。


又方:田螺水组成:大田螺一枚,用尖刀挑起螺厣,入冰片末五厘,平放磁盘内;待片时,螺窍内渗出浆水,用鸡翎蘸点患处,勤勤点之,其肿自然消散。


【方歌】田螺水点痔疮效,冰片装入田螺窍,少时化水取点疮,止痛消肿有奇妙。


又方:五倍子散


组成:用川文蛤大者一枚,敲一小孔,用阴干荔枝草,揉碎塞入文蛤内令满,用纸塞孔,湿纸包,煨片时许,取出去纸,研为细末。每一钱加轻粉三分,冰片五厘,共研极细末,唾津调涂患处。


【方歌】五倍子散痔痛坠,坚硬肿疼立刻挥,轻粉冰片各研细,荔枝草入蛤中煨。


又方:药线组成:芫花(五钱)壁钱(二钱)


用白色细衣线三钱,用芫花、壁钱用水一碗,盛贮小磁罐内,慢火煮至汤干为度,取线阴干。凡遇痔疮瘿瘤,顶大蒂小之证,用线一根,患大者二根,双扣紧扎患处,两头留线,日渐紧之,其患自然紫黑,冰冷不热为度。轻者七日,重者十五日后必枯落,以月白珍珠散


收口甚效。


【方歌】药线芫花共壁钱,再加白扣线同煎,诸痔瘿瘤系根处,生似蕈形用此捐。


又方:枯痔散


组成:天灵盖(用童子者佳。又用青线水将天灵盖浸片时,捞出以火〔火段〕红,再入青线水以淬之,如此七次,净用,四钱)


砒霜(一两)白矾(生,二两)


轻粉(四钱)蟾酥(二钱)


共为极细末,入小新铁锅内,上用粗磁碗密盖,盐泥封固,炭火〔火段〕至二炷香,待冷揭开碗,将药研末,搽痔上。每日辰、午、申三时,用温水洗净患处,上药三次,上至七、八日,其痔枯黑坚硬,住药裂缝,待其自落。


【方歌】枯痔天灵盖〔火段〕淬,砒矾轻粉共蟾酥,入锅碗盖泥固〔火段〕,痔疮新久搽皆除。


又方:唤痔散


组成:枯白矾(五分)食盐(炒,三分)


草乌(生)


刺猬皮(〔火段〕,存性,各一钱)


麝香(五分)冰片(二分)


共研细末,先用温水洗净肛门,随用唾津调药三钱填入肛门,片时即出。


【方歌】唤痔散把内痔呼,刺猬皮盐麝草乌,冰片枯矾同研细,津调填入片时出。


又方:生熟三黄汤


组成:生地熟地(各一钱五分)


黄连黄柏黄芩人参苍术(米泔水浸,炒)白术(土炒)


厚朴(姜制)当归身陈皮(各一钱)地榆防风泽泻甘草(生,各六分)乌梅(二个)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生熟三黄连柏参,苍芩厚术共归陈,榆风泽泻乌梅草,专医血箭痔如神。


又方:防风秦艽汤


组成:防风秦艽当归生地白芍(酒炒)川芎赤茯苓连翘(去心,各一钱)


栀子(生,研)苍术(米泔水浸,炒)


槐角白芷地榆枳壳(麸炒)


槟榔甘草(生,各六分)


水二钟,煎至八分,食前温服。如便秘者加大黄。


【方歌】防风秦艽治肠风,坠肿津血最止疼,四物栀苍槐角芷,地榆枳草翘槟苓。


又方:苦参地黄丸


组成: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


生地黄(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和入苦参末内,四两)


加炼过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白滚水送下,或酒下亦可,日服二次。


【方歌】苦参地黄粪后红,皆因酒毒热来攻,二味酒蒸蜂蜜炼,为丸水送最有功。


又方:脏连丸


组成:黄连(研净末,八两)


公猪大肠(水洗净,肥者一段,长一尺二寸)


上二味,将黄连末装入大肠内,两头以线扎紧,放砂锅内,下煮酒二斤半,慢火熬之,以酒干为度;将药肠取起,共捣如泥,如药浓再晒一时许,复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久服除根。


【方歌】脏连丸用川黄连,研入猪肠煮酒煎,捣烂为丸温酒服,便血肛门坠肿痊。


又方:胡连追毒丸


组成:胡黄连(切片,姜汁拌炒,研末)


刺猬皮(炙,切片,再炒黄,研末,各一两)


麝香(研细,二分)


共和一处研匀,软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食前温酒送下。


【方歌】胡连追毒丸医痔,成漏通肠服最宜,连麝猬皮饭丸服,排尽瘀脓换好肌。


又方:黄连闭管丸


组成:胡黄连(净末,一两)穿山甲(香油内炸黄)


石决明(〔火段〕)槐花(微炒,各五钱)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服二次,至重者不过四十日而愈。


如漏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僵蚕二十条,炒研末入药内。乃遍身诸般漏证,服此方皆可有效。


【方歌】黄连闭管丸穿山,石决槐花共细研,能除漏管米汤送,蜜丸麻子大一般。


又方:却毒汤


组成:瓦松马齿苋甘草(生,各五钱)川文蛤川椒苍术防风葱白枳壳侧柏叶(各三钱)


焰硝(一两)


水五碗,煎三碗。先熏后洗,日用三次。


【方歌】却毒汤洗痔漏效,瓦松甘草蛤川椒,齿苋苍风葱枳壳,柏叶同熬加焰硝。


又方:菩提露(见脏毒)


月白珍珠散、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俱见溃疡门)



甘草(二钱,生用) 用米泔水调服之。


一方∶大黄(煨,三钱) 牡蛎( ,一两) 为末,作十服,空心服效。


熏 用无花果叶煎水,熏少时再洗。好醋沃烧新砖,如法坐熏。


点 以药点蚀疮去之。


凉血 槐角丸,下血者劫之。


滋阴 地黄丸必用之,空心服一百丸。


地黄丸方∶槐角(炒) 柏(炒) 杜仲(炒) (各一两) 山药 山茱萸 独活(各八钱) 泽泻 丹皮茯菟(各六钱) 黄 (一两半) 熟地(一两六钱) 白附(二钱) 蜜和为丸。


世俗坐卧熊皮上极效,皮衬鞋底亦妙。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