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诸汗

《活幼心书》:诸汗

《活幼心书》:诸汗

《幼科发挥》:诸汗

《育婴家秘》:诸汗

小儿自汗证多端,切莫将为一例看,要识阴阳虚实病,勤勤调理自然安。


汗者,心之液,故叔和心脏歌曰∶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盖人之气血,犹水火也。平则宁,偏则病,阴虚阳必凑,则发热自汗,阳虚阴必乘,则发厥自汗。小儿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黏人手,速救胃气,全蝎观音散,用姜、枣煎汤调服,及沉香饮为治。脾虚泻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时遇泻则无,泻过即有,此候大虚,急当补脾,投益黄散、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汤。肺虚自汗,其候右脸色多 白,肺脉按之无力。盖久因咳嗽,连声不已,痰少不活,乃肺经虚气上壅,致令汗出,宜用补肺散为治,及以藿香饮调脾。


此又益母救子之义也。慢惊自汗,遍体俱有,其冷如冰,此证已危,金液丹、固真汤主之。


有实证自汗,外因感冒风邪发热,无问昏醒,浸浸汗出,当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水煎服。


或间投五苓散,温白汤调下。有小儿无疾,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证盗汗,脾冷所致,用三棱散,水、煨姜煎服,次投益黄散、参苓白术散。有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 然,此为惊汗证,宜镇惊丸或琥珀抱龙丸,及茯神汤加麻黄根,水煎服取效。有夜睡中而汗自出者,名曰盗汗。《巢元方论》云∶病因睡寐中而身体汗流,此因阳虚所致久不已者,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 ,水。


姜、枣烧盐煎服。


汗者心之液也.唯头汗不必治.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


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


自汗者.昼夜出不止.此血气俱热.荣卫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主之.其方用黄 以补其当归生地黄以补其荣.芩连柏以泻其血气之火.用浮小麦为引.入肺以泻其皮毛之热.此治诸汗之神方也.


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


钱氏止汗散 败蒲扇.烧存性.研末.入煎药内.假物象形之理也.


本县江兰峰.其子七岁.头面出汗如流.用人参当归二味.同 猪心煮汤服之安.


额头有汗不须疑,浆浆浑身早问医,


若待阳虚成脱病,纵逢国手也虚题。


《内经》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内之守也。气为阳,血为阴。心主血,汗者心之液也。肺主气,皮毛腠理,肺之合也。小儿心大太盛.上熏于肺,则皮毛不敛.腠理不密,失其卫外之职矣,故汗出焉。或为自汗,或为盗汗,血亦失其守矣。汗出不止,心亦虚也。气弱血虚,大病生焉,纵遇良工,不可为也。


自汗者,或昏或醒,浸浸而出不止也;盗开者,睡困则出,醒而复收也。并宜黄芪⑥六黄汤、止汗散主之。


⑥黄芪:忠信堂本作“当归””。


当归六黄汤:此治自汗之圣药也。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连,黄芩,各等分。黄芪,加倍。


先用浮麦熬成汤,去麦入药效成剂,


去渣,调止汗散服。


止汗散:用:


故蒲扇烧灰。


又方用:


牡蛎()米泔浸洗,煅透(末)。麻黄根,黄芪(蜜炙),各末。


取浮麦一百粒煎汤,调煎一沸服,效。


钱氏云:上至失,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


小儿睡而自汗者,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胸下至脐,胃虚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幼科执此,殊不知自汗者,心火旺而肺金虚也,反用丁香以助火,青皮以泻肺,其失甚矣。东垣有论。见脾脏。本方当归调元汤加芍药。黄芪建中汤稳当。


黄芪建中汤:治脾胃虚自汗。


黄芪(蜜炙),白芍,等分。甘草(炙),杜桂、减半。


姜,三枣引。


又方


黄芪、六钱,炙。甘草一钱。(名黄芪六一汤)。加白术,白芍,各三钱。


末,姜枣引。治脾胃虚汗,甚效。


凡儿初生周岁,不可自汗,勿用他药,宜用白术一线,小麦百粒,水煮令干,去表为末,以黄芪汤调服,愈为度。


有伤风寒热症自汗,宜小柴胡汤加胆草治之。


有夏月中暑湿,发热汗多者,宜人参白虎汤加苍术治之,效。


有伤食积者,胸腹多热有汗,宜先去积,三黄枳术丸下之,后以肥儿丸调理,自愈。


有因疟后自汗者,宜小柴胡汤加黄芪、桂枝主之。


有因泻痢后自汗者,宜黄芪建中汤加当归、白术主之。


有急惊风自汗者.遍身如水之冷,此危症也,难治。


凡大病后,有自汗、盗汗者,宜调元汤加白芍、白术主之。如汗出太多不止者,宜养心血,团参汤圣药也。


团参汤:治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汗。此药收敛心气。


新罗人参,川当归,各三分。


咀,作三服,獖猪心一个,切三片,每片入药二钱,井水碗半,煎一碗,食后服。


又:治睡中汗方


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


蜜丸,芡实入①,麦冬汤一丸下。


汗出不治症:汗出不流而发润,一不治也;汗出如油者,二不治也;汗凝如珠者,三不治也。君子见机而作,不可不早。


①芡实入:忠信堂本作“芡实大”。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