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诸注

《圣济总录》:诸注

论曰诸注者,邪气停住而为病也,盖由经络空虚,伤于风寒暑湿,或因饮食劳倦,或因大病后气虚,邪气流注,或感死气,或犯鬼邪,皆致是疾,其状变易不同,各循其本而治之治五注,卒中贼风,遁尸鬼邪,心腹刺痛胀急,大黄饮方


大黄(煨) 桂(去粗皮各一两半) 赤芍药 甘草(炙锉各一两) 乌头(炮裂去皮脐五枚)


上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蜜一匙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


治中恶五注五尸入腹,胸胁急痛,鬼击客忤,停尸垂死者,此药入喉即愈,若口噤则斡开,不可斡者,扣一齿折,以竹管下药,先以少许汤或水,内药竹管泻喉中,五注丸方


丹砂(研) 甘遂(微煨) 附子(炮裂去皮脐) 雄黄(研各一两) 豆豉(曝干) 巴豆(去皮心压出油尽各六十枚)


上六味,除巴豆外,捣研为末,将巴豆同研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密器贮之,每服二十丸,米饮下,以知为度,未知加丸数服,若不发者,以粥饮投之,利不止者,与酢饭一两匙止之。


治五尸注,赤芍药丸方


赤芍药(锉一两) 吴茱萸(汤浸焙干炒) 丹砂(研)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乌头(炮裂去皮脐各半两) 干姜(炮三分) 桂(去粗皮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腹温酒下,日三。


治五注瘦病,伏连诸鬼气,丹砂丸方


丹砂(研一两) 麝香(研三分)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七十枚)


上三味,各研细,再和研匀,入少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日三。


治诸注令人沉默,不知所苦,累年积月,以至全家流注,备急獭肝散方


獭肝(一具阴干)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熟水调下,日三服。


治五注伏连,及亲近死尸,致恶气入腹,终身不愈者方


阿魏(研一分)


上一味,以头醋和面半两,入阿魏裹作小馄饨,熟煮作三次吞之,一日令尽服,满三七日永瘥。


治五注积年心痛,鬼气蛊毒,百病悉疗,麝香丸方


麝香(研三分) 牛黄(研) 藜芦(炙) 赤朱 鬼臼(去毛炙各半两) 当归(切焙三分)梗(炒) 金牙(碎)贯众(各半两) 丹砂(研三去头足一枚) 獭肝(炙熟一具)


上二十二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日再服,稍加至七丸。


治五注伏尸等病,杀鬼丸方


虎头骨(酒炙三两) 藜芦(六两) 猪牙皂荚(炙) 鬼臼 雄黄(研) 芜荑仁 天雄(炮


上七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每夜烧一丸,五月五日午时合佳。


治五劳七伤,尸注所侵,心腹 痛,饮食不化,两胁鼓胀,皮肤挛缩等病,万病丸方


远志(去心) 泽泻 石槲(去根) 柏子仁(别研) 云母(水飞) 石苇(去毛) 杜仲(去芋熟干味子 蛇床子(子(炮裂去皮脐四枚)


上二十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春秋日再服,夏季日一服,冬季日三服,如久服,即减天雄附子各一半。


治诸注,麝香散方


乌雌鸡(一只笼罩勿与食三日只与水吃至第四日后日以活蜣螂与鸡食之饱后便下粪焙干取一两) 麝香(一分) 獭肝(炙熟干一两)


上三味,以獭肝捣罗为散,次入麝香鸡粪,再研极细,每服三钱匕,以米饮调下、日三治五注,与鬼神狐狸精魅鬼疰交通,野狐丸方


野狐鼻(七枚) 豹鼻(七枚炙) 狸头骨(一枚炙) 雄黄(一两) 阿魏(二两) 鬼箭羽(四分烧作灰若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搅和令调匀,又以水煮松脂候烊,接取以和之时,勿以手搅,将大虫爪和搅为丸,用水磨下一丸,分一半、别捣雄黄末为衣,以床下火烧之,衣被覆之,勿令泄药烟并气,未汗出,水磨二丸,分饮一半,须臾候等时,如汗不通,约行十里,再暖余一服,温吃服后,平身坐,少时平身卧,热烘衣被,和头通身盖,卧令浓暖,服药处,须在暖房中,无令风入,如汗出,以灯烛照,手足指及节间,当有毫毛生出,如青黄白色,即一服见效,如赤色,须三次服,如毛黑色,必死之证,如汗出,以青绢拭遍身,日出时,于黑漆盆内洗,当有虫如麸片是验,大肠取下黑水紫黯恶黄白脓涎,如诸般虫等物是效,次即服和气药。


治尸注传尸,服逐下药后,补虚,防己散方


防己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鬼臼 鬼箭羽 附子(炮裂去皮脐) 曲(炒各一分)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以桃仁研泔一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五服。


治诸注,皂荚丸方


猪牙皂荚(去黑皮酥炙研) 白马夜眼(炒令黑色研) 安息香(炒令黑色研) 斑蝥(以糯米炒令米黑色去米并翅足不用余即研之) 蜈蚣(一条炙令黄色) 蛇蜕(一条炒令黑焦研)粉霜(二钱面二钱水滴和为饼子煨令黄色研以上各秤二钱) 雄黄(研) 丹砂(研)砂(研)


上一十三味,同研令匀,以黄狗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别以丹砂末为衣,每服五十丸,四更尽,以桃仁煎汤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