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燥证

《古今医鉴》:燥证

《古今名医汇粹》:燥证

《医学摘粹》:燥证

《医学摘粹》:燥证

《医学正传》:燥证


燥脉涩而紧,或浮而弦,或芤而虚。



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故燥气在里,耗其津液,则大便秘结,消渴生焉,血脉枯而气亦滞也。或过食辛辣浓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燥结有时。或风燥于表,钟于皮肤,皮毛燥涩,干疥爪枯,劲强紧急,口噤善伸数欠。或时恶寒,筋惕而搐,涎溢胸膈,燥烁螈 ,昏冒僵仆,皆由阴血衰少,不能制火,火炽克金,金受邪则不能平木,以致肝气独盛,风邪内生,而成此疾矣。



治之之法,以辛润之,以苦泄之。因虚者,滋阴养血,因火者,泻火软坚;因风者,消风散结。此三者,乃治燥证之大法也。



四物汤 治燥气在里,津液枯涸,便闭消渴等症。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药(一钱) 川芎(八分) 生地黄(二钱) 加桃仁(二钱) 大黄(煨,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通幽汤 治燥热内甚,血液俱耗,以致大便闭结。


当归(一钱五分) 熟地黄(二钱) 升麻(八分) 红花(一钱) 甘草(一钱) 桃仁泥(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调槟榔末一钱下。


张三锡曰∶金者水之源,金受火克,不能生水而源于上,则不能荣养皮肤、肠胃、筋骨,诸燥症作矣。情欲无涯,精髓枯竭,劳神过虑,心血耗散,加以浓酒炙爆,辛香浓味,邪火弥炽,真水顿亏。在上则咽干口燥,在中则烦渴不已,在下则肠胃枯涩,为消渴,为噎膈,为经闭身热,为干嗽。治须养血生津,润泽肠胃,使源竭而复流,枝枯而再荣也。医者不察,谬指为火,大汗大下,复损津液,祸不旋踵。《原病式》曰∶经云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燥万物者莫于火,故火热胜金,气必衰而风生,风能胜湿,热能耗精,风热相扇而燥也。燥金主于收敛,劲切紧涩,故为病筋脉劲强紧急而口噤也,或消渴痿痹,筋缓毛落,色焦不润,二便阻塞,皆属金燥。如秋燥甚则草摇落,病之象也。是以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燥之为病,血液衰少,不能荣养四肢百骸也。或病后曾服汗下药,及吐后、产后、老年见诸燥症,脉细涩或洪数者,俱属血液不足,补以润之。又纵欲人多肾虚,以肾主五液。


燥病者,感秋气而得之也。其证或发热,或咳嗽,或清窍不利,或诸气 郁,诸痿喘呕,因燥而得者。


如初起右脉数大,燥伤手太阴气分者,以桑杏汤主之。如感燥而咳者,以桑菊饮主之。如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以沙参、麦冬汤主之。如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以翘荷汤主之。如诸气 郁,诸痿喘呕,因燥而得者,以清燥救肺汤主之。


桑杏汤


桑叶(二钱) 杏仁(三钱) 沙参(三钱) 贝母(二钱) 香豉(二钱) 栀皮(一钱)梨皮(二钱) 水煎大半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桑菊饮


杏仁(三钱) 连翘(二钱) 薄荷(一钱) 桑叶(三钱) 菊花(二钱) 桔梗(二钱)甘草(一钱) 苇根(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日服二次。热甚加元参,热在血分,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生地、丹皮。肺热甚,加黄芩。渴加天花粉。


沙参麦冬汤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甘草(一钱) 桑叶(二钱) 麦冬(三钱) 扁豆(二钱生) 花粉(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久热久嗽者,加地骨皮三钱。


翘荷汤


薄荷(二钱) 连翘(二钱) 甘草(二钱) 黑栀皮(二钱)桔梗(二钱) 绿豆皮(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日服二剂。


清燥救肺汤


石膏(三钱) 甘草(一钱) 桑叶(三钱) 人参(一钱) 银杏仁(二钱) 胡麻仁(二钱炒研) 阿胶(二钱) 麦冬(三钱不去心) 枇杷叶(二钱炙去毛) 水煎大半杯,温服。


〔燥证提纲〕 风生燥热病多端,火烁真阴最不安,咳喘因伤秋气得,各方治法要参观。


桑杏汤


(证附) 燥伤肺气病初成,右脉旋惊数大呈,桑杏沙参兼豉贝,栀梨皮入热全清。


桑菊饮


(证附) 咳嗽如因燥气伤,治宜荷杏菊翘桑,苇根桔梗兼甘草,内热驱除是妙方。


沙参麦冬汤


(证附) 咳嗽原因燥热侵,治宜桑叶合沙参,麦甘扁豆天花粉,玉竹能滋肺胃阴。


翘荷汤


(证附) 燥能化火力难支,清窍旋惊不利时,宜用翘甘兼桔梗,薄荷绿豆黑栀皮。


清燥救肺汤


(证附) 肺病适当喘呕时,更兼气郁用何医,参胶桑杏枇杷叶,膏麦麻仁甘草施。



《内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原病式曰∶经云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又燥、湿少异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故火热胜,则金衰而风生,缘风能胜湿,热能耗液而反寒,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凡人风病多因热甚,而风燥者为其兼化,以热为其主也。盖肝主于筋,而风气自甚,又燥热加之,则筋大燥也。燥金主于收敛,其脉紧涩,故为病劲强紧急而口噤也。或病燥热太甚而脾胃干涸成消渴者,或风热燥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平者,或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筋惕而搐,又或风热燥并而郁甚于里,故烦满而或秘结也。及风痫之发作者,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烁而螈 昏冒僵仆也。凡此诸证,皆由热甚而生风燥,病各有异者,由风热燥各微甚不等故也。所谓中风筋缓者,因其风热胜湿而为燥之甚也。然筋缓不收而痿痹,故诸 郁病痿皆属于肺金,乃燥之化也。如秋深燥甚,则草木萎落而不收,病之象也。是以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夫燥之为病者,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骸,故若是也,学人不可不知。


脉法


脉紧而涩,或浮而弦,或芤而虚。


方法


丹溪曰∶皮肤皴揭拆裂,血出大痛,或肌肤燥痒,皆火烁肺金,燥之甚也,宜以四物汤去川芎,加麦门冬、人参、天花粉、黄柏、五味子之类治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条)



(以下皆 仙方)


琼脂膏 治血虚、皮肤枯燥及消渴等证。


鹿角胶(一斤) 生地黄(二十斤,洗净细捣,取真汁去渣) 白沙蜜(二斤,煎一、二沸,掠去上沫净而止) 真酥油(一斤) 生姜(二两,捣取真汁)


上先以文武火熬地黄汁数沸,以绢滤取净汁,又煎二十沸,下鹿角胶,次下酥油及蜜同煎,良久候稠如饧,以瓷器收贮,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调下。


琼玉膏 治证同前,及肺热咳嗽甚者。(方见咳嗽门。)


天门冬膏 治血虚肺燥,皮肤折裂,及肺痿咳脓血证。


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


上一味,净洗,去皮心,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渣滓,用银锅或沙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地仙煎 治诸燥证。


山药(杵细,一斤) 杏仁(去皮尖,一升) 生牛乳汁(二斤)


上件将杏仁研细,入牛乳、山药拌匀,绞取汁,用新瓷瓶密封,重汤煮一日,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或汤调下。


和血益气汤(东垣) 治口燥舌干便数,舌上赤脉。此药生津液,除干燥,生肌肉。(方见消渴门。)


当归润燥汤(东垣) 治消渴,大便秘涩干燥结硬,兼喜温饮,阴头退缩,舌燥口干,眼涩难开等证。(方见消渴门。)


生津甘露汤(一名清凉饮子。东垣)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燥,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方见消渴门。)


生津甘露饮子(东垣) 治消渴,诸燥证。(方见消渴门。)


辛润缓肌汤(东垣) 治诸燥肌渴,及皮肤燥涩等证。(方见消渴门。)


润燥汤(东垣) 治大便燥结,肠胃枯涸等证。


润肠丸(东垣) 治大便干燥,闭结不通。润燥和血。


活血润燥丸(东垣) 治大便风秘、血秘,常常燥结。


润肠汤(东垣) 治大便结燥不通。(以上四方,并见大便结燥门。)


通幽汤 治大便结燥,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甘草(炙) 红花(各一分)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一钱)


上锉,水煎,调槟榔末五分,稍热服之。



(医案)


予仲兄怀德处士,年四十五,平生体瘦弱血少,值庚子年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久晴不雨,得燥证,皮肤折裂,手足枯燥,搔之屑起血出痛楚,十指甲浓,反而莫能搔痒。予制一方,名生血润肤饮,服数十帖,其病如脱,后治十数人皆验。



(祖传方)


生血润肤饮


川归身(酒洗) 生地黄 熟地黄(酒洗) 黄 (蜜炙,各一钱) 天门冬(一钱五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九粒) 片芩(去朽,酒洗,五分) 栝蒌仁(五分) 桃仁泥(五分) 酒红花(一分) 升麻(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各一钱。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