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石胆

《本草纲目》:石胆

《本草崇原》:石胆

《本草从新》:石胆

《本草撮要》:石胆

《本草经集注》:石胆

《本草蒙筌》:石胆

《本草图经》:石胆

《本经逢原》:石胆

《冯氏锦囊秘录》:石胆

《名医别录》:石胆

《千金翼方》:石胆

《医学入门》:石胆

《神农本草经》:石胆

《吴普本草》:石胆

《新修本草》:石胆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石胆

《证类本草》:石胆

「释名」亦名胆矾、黑石、君石、毕石、铜勒、立制石。


「气味」酸、辛、寒、有毒。


「主治」


1、风痰。用石胆粉一钱,温醋汤调服。痰涎吐出即愈。小儿用量酌减。


2、喉痹喉风。用石胆二钱半、白僵蚕(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少许吹喉,痰涎吐尽,风痹自愈。此方名“二圣散”。


3、口舌生疮。用石胆半两,放在锅内煅红,露一夜,研细。每次取少许搽疮上,吐出酸涎水。如此数次,病愈。


4、走马牙疳。用红枣一个,去核,填入石胆,包在纸内,煅红。等全冷后,研细敷牙,使涎外出。


5、赤白癜风。用石胆、牡蛎各半两,共研为末,调醋涂搽。


6、甲疽肿痛(按:甲疽是趾甲与肉间的肿痛,常溃烂流脓)。用石胆一两烧至烟尽,研末敷患处。几次即愈。


7、痔疮热肿。用石胆煅后研细,蜜水调匀搽疮上。


8、凤眼赤烂。用胆矾三钱,烧过,研细,泡热水中每天洗眼。


气味酸辛寒,有小毒。主明目,治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


(石胆《本经》名黑石,俗呼胆矾。始出秦川羌道山谷大石间,或羌里句青山,今信州铅山、嵩岳及蒲州皆有之,生于铜坑中,采得煎炼而成。又有自然生者,尤为珍贵。大者如拳,如鸡卵,小者如桃栗,击之纵横分解,但以火烧之成汁者,必伪也。涂于铁上及铜上烧之红者,真也。)


胆矾气味酸辛而寒。酸,木也。辛,金也。寒,水也。禀金水木相生之气化。禀水气,故主明目,治目痛。禀金气,故治金疮诸痫痉,谓金疮受风,变为痫痉也。禀木气,故治女子阴蚀痛,谓土湿溃烂,女子阴户如虫啮缺伤而痛也。金生水,而水生木,故治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夫治石淋寒热,崩中下血,金生水也。治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水生木也。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得石中之精也。


一名胆矾.宣吐风痰、涩敛咳逆.


酸涩辛寒.有小毒.入少阳胆经.性敛而能上行.涌吐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治喉痹.(醋调咽、吐痰涎、立效.)咳逆.痉痫崩淋.能杀虫.治牙虫疮毒阴蚀.产铜坑中.乃铜之精液.(故能入肝胆、治风木.)磨铁作铜色者真.形似空青.鸭嘴色为上.(市人多以醋揉青矾伪之.)畏桂、白薇、辛夷、芫花.(小儿鼻疳蚀烂、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之、效.)


味酸.入足少阳经.功专吐痰解毒.得醋治喉痹垂死.得乳香没药大枣敷杨梅毒神效.市人多以醋揉青矾伪之.畏桂白薇辛夷芫花.小儿鼻疳蚀烂.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之效.一名胆矾.



味酸、辛,寒,有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恶疮。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生羌道山谷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仙经》有用此处,世方甚少,此药殆绝。今人时有采者,其色青绿,状如琉璃而有白纹,易破折。梁州、信都无复有,世用乃以青色矾石当之,殊无仿佛。《仙经》一名立制石。(《新修》一一页,《大观》卷三,《政和》八九页)



(即翠胆矾) 味酸、苦、辛,气寒。无毒。真者出蒲州虞乡,(属山西。)成块如鸡卵圆大。颜色青碧,不忝琉璃。击之纵横,解皆成叠。有铜坑内方有,亦可采煎炼成。(虽可煎炼,不胜自生者,尤珍贵。)今市多以醋揉青矾假充,不可不细认尔。须研细末,才入医方。畏辛夷白薇,及芫花菌桂。水英为使。化铁成铜。(亦成金银。)治鼠 恶疮并喉鹅毒,疗崩中下血及阴蚀疼。吐风痰除痫,杀虫 坚齿。


石胆(图缺),生羌道山谷羌里句青山,今惟信州铅山县有之。生于铜坑中,采得煎炼而成。又有自然生者,尤为珍贵。并深碧色。入吐风痰药用最快。二月庚子辛丑日采。


苏恭云∶真者,出蒲州虞乡县东亭谷窟及薛集窟中,有块如鸡卵者为真。今南方医人多使之。


又着其说云∶石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也。其次出上饶、曲江铜坑间者,粒细有廉棱,如钗股米粒。本草注言∶伪者以醋揉青矾为之。今不然,但取粗恶石胆合硝石销溜而成。今块大色浅,浑浑无脉理,击之则碎无廉棱者,是也。亦有挟石者,乃削取石胆床,溜造时投消汁中,及凝则相着也。


俗名胆矾


酸辛寒,有毒。产泰州嵩岳及蒲州中条山出铜处有之,能化五金,以之制汞,则与金无异。


《本经》主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


发明 石胆酸辛气寒,入少阳胆经。性寒收敛,味辛上行,能涌风热涎痰,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本经》主目痛,金疮,痫痉,取酸辛以散风热痰垢也。治阴蚀崩淋寒热,取酸寒以涤湿热淫火也。又能为咽齿喉痹,乳蛾诸邪毒瓦斯要药。涌吐风痰最快,方用米醋煮真鸭嘴,胆矾末醋调,探吐胶痰即瘥。又治紫白癜风,胆矾、牡蛎粉生研,醋调摩之。风犬咬伤,胆矾末水服,探吐,蜜调敷之立愈。胃脘虫痛,茶清调胆矾末吐之。走马牙疳,红枣去核入胆矾, 赤研末敷之,追出痰涎即愈。百虫入耳,胆矾和醋灌之即出,《千金方》也。


石胆,即翠胆矾。治鼠痿恶疮,并喉鹅毒,疗崩中下血,及阴蚀疮,吐风痰,除痫,杀虫 坚齿。


味辛,有毒.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恶疮.一名墨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羌道、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薇.)


《本经》原文∶石胆,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一名毕石.生山谷.


味酸辛,寒,有毒。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融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恶疮。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生羌道山谷羌里勾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


石胆辛酸苦气寒,主吐风痰疗诸痫,恶疮鼠 齿甲痛,鼻息阴蚀崩淋安。


石中有汁如胆,即胆矾也。有毒。治国中风瘫痪,诸痫痉,醋汤调一字,吐痰立瘥。一切恶疮鼠 ,虫牙落尽,鼻中 肉,口疮甲疽,烧烟尽为末,敷之。女子阴蚀蚀痛,崩中下血,石淋,令人有子。兼散诸毒 积,咳逆上气,能化铁为铜成金银。出有铜处煎炼而成,清亮者佳。水英为使,畏桂、芫花、辛夷、白蔹。


味酸寒。


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癎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御览》引作合成)。一名毕石,生山谷。


《吴普》曰:石胆神农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御览》引云,一名黑石,一名铜勒,生羌道或句青山,二月庾子辛丑采)。


《名医》曰:一名黑石,一名碁石,一名铜勒,生羌道,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


案《范子计然》云:石胆出陇西羌道;陶宏景云:仙经一名立制石,《周礼》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郑云: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置石胆丹沙,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图经曰:故翰林学士杨亿尝笔记直史馆杨嵎,有疡生于颊,人语之,依郑法合烧,药成。注之疮中,遂愈。信古方攻病之速也。



《御览》卷九百八十七


一名黑石,一名铜勒。神农∶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生羌道或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采。



味酸、辛,寒,有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生羌道山谷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


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荑、白薇。《仙经》有用此处,俗方甚少,此药殆绝。今人时有采者,其色青绿,状如琉璃而有白文,易破折。梁州、信都无复有,俗用乃以青色矾石当之,殊无仿佛。


《仙经》一名立制石。


〔谨案〕


此物出铜处有,形似曾青,兼绿相此乃绛矾。比来亦用绛矾为石胆,又以醋揉青矾为之,并伪矣。真者出蒲州虞乡县东亭谷窟及薛集窟中,有块如鸡卵者为真。


味酸辛、寒,有毒。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恶疮。《药性论》∶君。有大毒。破热毒。


陆英为使。日华子云∶味酸涩,无毒。治 牙,鼻内息肉。一云,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疗齿痛,治中风瘫痪。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出∶信州。


(石胆_图缺)


味酸、辛,寒,有毒。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恶疮。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生羌道山谷、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陶隐居云∶《仙经》有用此处,俗方甚少,此药殆绝。今人时有采者,其色青绿,状如琉璃而有白纹,易破折。梁州、信都无复有,俗用乃以青色矾石当之,殊无仿佛。《仙经》一名立制石。唐本注云∶此物出铜处有,形似曾青,兼绿相间,味极酸、苦,磨铁作铜色,此是真者。陶云色似琉璃,此乃绛矾。比来亦用绛矾为石胆,又以醋揉青矾为之,并伪矣。真者出蒲州虞乡县东亭谷窟及薛集窟中,有块如鸡卵者为真。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石胆,神农∶酸,小寒。季氏∶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药性论云∶石胆,君,有大毒。破热毒,陆英为使。日华子云∶味酸、涩,无毒。治 牙,鼻内息肉。通透清亮,蒲州者为上也。


图经曰∶石胆,生羌道山谷、羌里句青山,今唯信州铅山县有之。生于铜坑中,采得煎炼而又有自然生者,尤为珍贵,并深碧色。入吐风痰药用最快。二月庚子、辛丑日采。苏恭云∶真者,出蒲州虞乡县东亭谷窟及薛集窟中,有块如鸡卵者为真。今南方医人多使之。又着其说云∶石胆最上出蒲州,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栗,击之纵横解皆成叠纹,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也。其次出上饶曲江铜坑间者,粒细有廉棱,如钗股米粒。本草注言,伪者以醋揉青矾为之。今不然,但取粗恶石胆合硝石销溜而成。今块大色浅,浑浑无脉理,击之则碎无廉棱者,是也。亦有挟石者,乃削取石胆床,溜造时投消汁中,及凝则相着也。


唐本余∶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外台秘要∶疗齿痛及落尽。细研石胆,以人乳汁和擦所痛齿上或孔中,日三、四度。止痛,复生齿,百日后复故齿。每日以新汲水漱令净。梅师方∶治甲疽。以石胆一两,于火上烧令烟尽,碎研末,敷疮上。不过四、五度立瘥。胜金方∶治一切毒。以胆子矾为末,用糯米糊丸如鸡头实大,以朱砂衣,常以朱砂养之,冷水化一丸,立瘥。又方∶治口疮众疗不效,胆矾半两,入银埚子内,火 通赤,置于地上,出火毒一夜,细研。每取少许敷疮上,吐酸水清涎,甚者,一两上便瘥。谭氏小儿方∶治国中风瘫缓。


一日内,细研胆矾如面,每使一字许,用温醋汤下,立吐出涎,渐轻。太清伏炼灵砂法∶石胆所出嵩岳蒲州,禀灵石异气,形如瑟瑟。沈存中笔谈∶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即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