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目证

《古今名医汇粹》:目证

《医学集成》:目证

赵养癸曰∶经曰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藏精,故治目者以肾为主。目虽肝之窍,子母相生,肾肝同一治也。华元化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此滋目之源液山。神膏者,目内包涵膏液,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而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元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水衰则有火胜燥暴之患,水竭则有目轮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眇之危。亏多益少,是以世无全精之目。神光者,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火之用事也。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炎则有焚燥之殃。虽有两心,而无正轮。心,君主也,通于大 ,故大 赤者,实火也;命门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 ,故小 赤者,虚火也。若君主拱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真血者,即肝中升运滋目注络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易行之血,即天一所生之水,故谓之真也。真气者,即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元阳也。真精者,乃先天元气所化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乃此数者,一有损目则病矣。


大概目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有消脆肉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则皆血,血以滋水;膏中一点黑莹,是肾胆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者,是曰水轮,内应于肾,北方壬癸亥子之水也。五轮之中,惟瞳神乃照。或曰瞳神水耶,气耶,血耶,膏耶?曰∶非气,非血,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蕴,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气为运用,神即维持。喻以日月,理实同之。男子右目不如左目精华,女子左目不如右目光彩,此皆各得其阴阳气分之正也。


许学士云,经曰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又曰∶少阴所谓起则目KT KT无所见者,阴内夺,故目KT KT 无所见也。此盖房劳目昏也。左肾阴虚,益阴地黄丸、六味丸;右肾阳虚,八味丸、补肾丸。


东垣曰能远视而不能近视者,阳有余、阴气不足也。阴精不足,阳光有余,病于水者,此光华发见散乱,而不能收敛近视。治之在心肾,心肾平则水火调而阴阳和。夫水之所化为血,在身为津液,在目为膏汁。


若贪淫欲,饥饱失节,形脉劳甚,过于悲泣,能斫丧真阴,阴精亏则阳火盛,火性炎而发见,阴精不能制伏挽回,故越于外而远照,不能近之而反视也,治之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能近视不能远视,阳不足,阴气有余也。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者,故光华不能发越于外,而猥敛近视耳。治之在胆肾,胆肾足则木火通明,神气宣畅,而精华远达矣。夫心之所用为气,在身为威仪,在目为神光。若纵恣色欲,丧其元阳,元阳既惫,则云霾阴翳,肾中之阴水仅足以回光自照耳,焉能健运精汁以滋于胆,而使水中之火远布于空中?治之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以上诸证,皆阴弱不能配阳,内障之病。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睹物成二体,又则光不收,遂为废疾。患者宜养先天根本,乘其初时而治之。况此病最难疗,服药必积岁月,绝酒色,毋饥饱劳役,驱七情五贼,庶几有效,不然终不复也。世人不察,谓目昏无伤,及病成翳,直曰热,致竟用凉药,药又伤胃,况凉为秋金,肝为春木,又伤肝矣,往往致废而后已。悲夫!


又有阳虚不能抗阴者。若因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脾胃虚弱,下陷于肾肝,浊阴不能下降,清阳不能上升,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夫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胃,而上贯于目。脾者阴之首,目者血气之宗,故脾虚则五脏之精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况胃气下陷于肾肝,名曰重强,相火挟心火而妄行,百脉沸腾,血气逆上,而目病矣。若两目昏暗,四肢不怠者,用东垣益气聪明汤。若两目紧小,差明畏日者,或视物无力,肢体倦息,或手足麻木,乃脾肺气虚。不能上行也,用神效黄 汤。若病后,或日晡,或灯下不能视者,阳虚下陷也,用决明夜光丸,或升麻镇阴汤。


张子和曰∶目不因火则不病,白轮病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但子和一味寒凉治火,余独补水以配火,亦一句可了。至于六淫七情,错杂诸证,见《原机启微》。而薛立斋又为之参补,深明壮水益火之法。其于治目,精于古矣。


清臣曰:眼目一证,非火有余,即阴不足。黄赤者多实,青白者多虚。


实者当泻,虚者当补,此固然矣。然而实中亦有兼虚者,此于肿痛中亦当察其不足;虚中亦有兼实者,又于衰弱内亦当辨其有余。主治之法,有余者宜清肝泻火,不足者宜壮肾扶阳,不可过用寒凉,损伤真气,此一定不易之法。


暴赤肿痛,驱风散热饮:归尾、赤芍、川芎、羌活、防风、连翘、大力、炒栀、大黄、薄荷、甘草。或泻青丸:归尾、川芎、羌活、防风、炒栀、大黄、胆草、竹心、车前。


暴赤生翳,拔云散翳汤: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薄荷、菊花、蒙花、木贼、蒺藜、蝉蜕、紫草茸、甘草、灯心、葱姜。内热加芩、连,热甚加大黄。夜间目珠痛,加夏枯草。或羚羊饮:羚羊角、茺蔚(音chōngwèi,又名益母草)、防风、大黄、黄芩、元参、木贼、前仁。


血灌瞳人,木贼散:木贼、大黄、黄芩、红花、苏木、炒栀、菊花、归尾。或生地四物:用赤芍、加芩、莲、薄荷、大黄。


风热泪淋,洗肝散:当归、羌活、防风、炒栀、炒军、石膏、木通、薄荷、甘草。或黄芩散:黄芩、川芎、白芷、防风、蒺藜、木贼、蝉脱、姜蚕、蔓荆、香附、甘草、夏枯草。


冲风泪出,痛者为实,川芎茶调散:川芎、羌活、防风、荆芥、菊花、薄荷、木贼、石膏、石决明、甘草研末,茶下。不痛为虚,补肝散(《血证论》中“滑氏补肝散”:炒枣仁10g、熟地12g、白术10g、当归10g、山萸肉10g、怀山药10g、川芎3g、木瓜3g、独活3g、五味子2g。):当归、熟地、炒芍、川芎、防风、蒺藜、木贼。


畏日羞明,连翘散:连翘、黄芩、羌活、菊花、蒙花、蒺藜、草决明、胆草、甘草。或息氛汤:当归、赤芍、茯苓、蒺藜、菊花、炒栀、柴胡、蔓荆、花粉、草决明。


眼漏脓水,人参漏芦散:人参、漏芦、黄芪、当归、防风、赤苓、黄芩、大黄、远志。或当归、胆草各一两,研末,酒下,外柿饼捣涂。


烂弦风眼,柴胡饮:柴胡、生地、赤芍、羌活、防风、荆芥、桔梗、甘草。烂甚,加薄荷、硝黄。外集成方,铜青三钱研细密,浓调,涂粗碗内,陈艾烧烟,碗覆薰黑,人乳调搽。或炉甘石一两煅研、水飞、麻油调涂碗内,覆陈艾烟上薰黑,刮下,加铜青一钱研细,麻油调涂。


胎风赤烂,防风汤:防风、羌活、归尾、赤芍、炒栀、大黄、甘草。或生地四物,加花粉、甘草。外真金散:当归、赤芍、黄连、黄柏、杏仁,研末,乳浸,晒干,研细,生地捣汁调点。


阴虚火盛,加减一阴煎加菊花。或元麦地黄汤加菊花。


血虚目暗,杞菊四物汤,或杞菊地黄汤。


气虚目暗,补中汤加白芍、蔓荆。或补中汤加熟地、菊花。


真阴不足,归芍六味丸。或长寿丸,加牛膝、石斛,灯芯。


真阳不足,济川饮:熟地八钱,茯神、牛膝各三钱,枸杞、附子各二钱,肉桂、枣皮各一钱半,泽泻、五味各一钱,煨姜。或金匮肾气丸。


瞳人枯小,地芝丸:二地各四两,二冬、枸杞、枣皮各三两,当归一两,知母七钱,胆草二钱,蜜丸。或救瞳汤:熟地、白芍、元参各一两,当归、枣皮、丹皮各五钱、山药、菊花各三钱,柴胡五分。


瞳人散大,地黄丸:熟地八两,当归、山药、枣皮、枸杞、巴戟、麦冬、菊花各四两,五味二两,蜜丸。或驻景丸:熟地六两,当归、枸杞各四两,楮实五两,菟(原文为兔)丝三两,前仁二两,五味、花椒各一两,蜜丸。


目难远视,养火汤:巴戟一两,玉竹、熟地各五钱,枣皮、枸杞、麦冬各三钱,五味三分,肉桂一钱。或定志丸:人参、黄芪各四两,茯神、远志、菖蒲各二两,肉桂一两,蜜丸。


目难近视,地芝丸:二地各四两,二冬、枸杞、枣皮各二两,当归一两,五味八钱,蜜丸。或八仙长寿丸,加枸杞。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